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的目的

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的目的

發布時間: 2021-01-13 21:21:03

❶ 開展法制教育宣傳進校園活動的重要意義

開展法制教育宣傳進校園活動的重要意義:提升了中小學生預防違法犯罪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知法、守法的責任意識。通過以案說法的方式,告誡廣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明辨是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普及法律知識,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學生就能從容對待校園暴力、社會犯罪,及時識破上下學途中最容易發生的拐騙事件中騙子的常用招數,遇到常見的校園安全事件和交通安全事件,就能迅速想出應對策略,從而大大提高孩子們的自我保護能力、自我防範能力。

(1)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的目的擴展閱讀

普法進校園,可以以講課的形式向青少年灌注《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通過正反案例剖析,將遵紀守法的小故事或違法必受罰的實例傳播給學生,讓他們從中獲取法律知識,受到啟發。也可舉辦模擬法庭,讓學生參與其中,加深體會,增強運用法律的能力,對校園暴力說「不」。

根據當今校園隱患情況,普法教育要重點突出對學生們的校園安全教育,為建設安全和諧校園助力。以校園宣傳形式為同學們營造學法氛圍,使法律知識浸潤在學生們的生活中,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讓學習法律成為學生們的一種習慣。

國家提倡「依法治國」學校就應該「依法治校」,這需要一個過程,一個普及法律、轉變觀念的過程,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倡導,更需要學校的主動配合。學生階段,對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樹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小學階段,人的世界觀可塑性很大。

所以,在中小學強化法制教育,讓學生從小就知法懂法,從小養成依法辦事的觀念,同時明白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社會人群擴大法律覆蓋面的題中之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內在需要。

❷ 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意義

在大學期間,通過學習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內涵,處理事情一般會理性些,從而可以使大學生思想產生質的轉變。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講解很多鮮活生動的案例,使我們理解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鄧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學知識,理解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規范,理解和實踐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的依法制國的基本方略,提高對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做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中國的建設者,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加強自我修養,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通過學習經濟法規,學習合同法,學習婚姻法等。可以使大學生深刻理解到我們的權利和義務,使我們能夠在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正確的行使我們的權利,正確的履行我們應盡的義務。在學習工作過程中,更能正確地遵守法律規定,使我們更能夠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擾,保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
法律知識是大學生必備素質之一,我們必須通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和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過程中,遵守法律,享受個人權利,履行義務。
同時還能學到國與國之間的法律,這些法律所規范的范圍不僅僅在國內,而是規范國際關系。了解如何處理國際關系。
作為新世紀大學生,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也是先進文化技術水平的先進代表,所以大學生要樹立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人民公僕的義務感。在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努力家強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的培養,樹立人民公僕的法律義務感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備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通過學習,在心中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認識了法的功能,懂得了法律是整個社會的調解器的功能。懂得了法律在社會中的全面調解功能,我國法律的調解范圍已經涉及民主保障、社會管理、經濟協調、文化科技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人口控制、資源節約以及權利制約、國際糾紛仲裁等十分廣闊的領域,成為了整個社會的調解器。但是我國法律相對來說還並不是很完善,完善法律也將成為新一代大學生的工作。
學習法律常識,普及法律,刻不容緩。

❸ 大學生學習法律的意義和重要性

大學生學習法律的意義和重要性
(1)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作為未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者,作為21世紀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高素質人才,如果沒有相應的法律知識,沒有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較高的法律素質,就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2)培養良好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有助於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公民意識,增強公民權利義務和當家作主的責任感,為將來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並在社會生活中帶頭學法、守法、用法,減少犯罪起到重要作用。對於改變我們民族多年來形成的輕視法律的心理、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有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現在的大學生不僅要了解法律知識,更要增強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其法律素質的高低對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法制觀念的樹立,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學校法制教育。一個人的法律素質不會自發的形成,必須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其培養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灌輸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價值觀;二是普及法律常識。對於高校學生來說,應該把重點放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價值觀教育方面。在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
高校培養各類專門人才,以滿足社會的不同需要。當今社會需要具備各種素質的人才,法律素質是現代公民必不可缺少的一種素質,現代法制社會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學法、知法、守法,依照法律從事生產和生活,一切活動必須納入法制的軌道。

❹ 開展法律進校園的宣傳教育活動有什麼意義

甲山希望學校開展
"
法律進校園
"
活動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
「六五」
普法規劃以及和龍市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第六
個五年規劃。
我校依據依法治校方略,
切實加強學校普法工作,
搞好我校法制宣
傳教育活動,扎實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結合我校實際,特製定以下實施方
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
發展觀,
堅持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並重,
法制教育與法制實踐相結合的方針,

面實施我校法制宣傳教育規劃和決議,以「弘揚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識,共建
和諧社會」為主題,大力開展「法律進校園」活動,教育全校師生自覺學法律、
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進一步增強師生的憲法和法律意識,權利與義務、責
任相一致意識;全面提高學校依法管理、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
辦學的水平。

二、目標任務

我校
「法律進校園」
活動的主要任務:
一是結合課堂教學大力開展憲法的學
習宣傳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使法治理念深入師生心中;
二是大力開展以
「學
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制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師
生依法維權,
自覺履行義務,
切實保障師生的切身利益;
三是把法制宣傳教育與
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
推進平安和諧校園建設,
提升師生的法律素質;
四是進一
步完善法制教育網路,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有效宣傳教育機制。

三、活動對象和要求

我校「法律進校園」活動的對象是:全體教職工、學生。

1
、我校「法律進校園」活動的對象都要學習憲法和基本法律知識,明確法
律賦予的權利和義務,努力做到知法、守法、護法,依法維護自身合法利益。學
校要從實際出發,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學生法律知識讀本》


《教育政策法規》

《教師權益手冊》

《幹部法律知識讀本》
等作為法制宣傳教育
基本教材。

2
、學校行政人員要帶頭學法用法,深入學習十八大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法制
建設的重要理論,
重點了解和掌握
《憲法》

《教育法》

《教師法》

《義務教育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法》

《國防教
育法》

《禁毒禁賭條例

以及與學校管理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
工作條例、
規程和國家新頒布的法律法規等,在學法、用法和守法、護法中發揮表率作
用。

3
、教學科研和管理人員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律和其他相關法律,掌握基本法
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依法管理學校。要重點掌握《教育法》

《教師法》

《學
校學生管理規定》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交通安全法》

《食品衛生法》等法
律法規,嚴格依法從教,自覺遵紀守法,成為學生的榜樣。

4
、緊緊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把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培養社會
主義法治觀念與法律素質,
作為我校教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形成科學、

統的學校法制教育課程體系,
建立學生法律素質的評價標准,
全面提高學校法制
教育的水平。

5
、堅持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並重,既要加強法制教育,注重法治實踐,發
揮好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
又要加強品德教育,
注重道德實踐,
發揮好道
德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教育引導功能。
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與品德教育、
依法治
校與道德實踐並重的長效機制,
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貫徹到法制教育和法治實
踐之中。

6
、結合我校學生特點,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教育、社會實踐及舉辦法制講
座、法律咨詢等多種形式,生動、活潑、切實有效地搞好對學生的法制宣傳教育
工作,使學生牢固樹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識,增強法制觀念,成為愛國守
法、明禮誠信的合格人才。

7
、政教處、後勤、保衛等部門著力提高依法管理能力,切實營造法治校園

的良好氛圍。
要下大力氣抓好全體師生員工的法制教育和依法管理,
完善民主管
理制度,依法保護師生的合法權益。

四、主要措施

1
、成立學校普法和「法律進校園」的活動領導小組。



長:劉治平(校長)

副組長:張效偉(政教處主任)



員:各班主任

2
、營造各類法律法規的宣傳氛圍。


1

、加大校園遵紀守法文化氛圍的建設。教室黑板報定期出法制專刊;
通過校園廣播、
播放法制宣傳片等途徑,
對全體師生進行法律法規知識宣傳與教
育;周一國旗下的講話,結合學校的行規檢查情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法
律教育和法律法規教育。


2

、組織學生觀看圖片展覽、電影教育片,參加實踐活動等,以實例來
教育學生。


3

、各班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召開主題班會,展開廣泛的學習討論活動,
激發學生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充分認識學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3
、利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法制小課題研究。


1

、調查收集,走近法律。為使學生了解國家現有的法律法規,利用綜
合實踐活動課,組織學生調查、收集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感興趣、想研究的
內容。如《未成年人保護法》
勞動法
《國旗、國徽法》
《交通安全法規》
《環境
保護法》等。


2

、自主研究、了解法律。在學生了解國家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可
由學生根據自己研究的主題自由組合成研究小組,
深入了解某項法律法規,
學習
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
如借閱法制書籍、
收聽法制新聞等,
再將學習到的許
多法律知識匯編成項目作業、法制小報、調查報告等。

❺ 開展校園法制宣傳特別是開展憲法宣傳活動的有何重要意義

開展法制教育宣傳進校園活動的重要意義:提升了中小學生預防違法犯罪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知法、守法的責任意識。通過以案說法的方式,告誡廣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明辨是非,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普及法律知識,增強學生法律意識,學生就能從容對待校園暴力、社會犯罪,及時識破上下學途中最容易發生的拐騙事件中騙子的常用招數,遇到常見的校園安全事件和交通安全事件,就能迅速想出應對策略,從而大大提高孩子們的自我保護能力、自我防範能力。

(5)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的目的擴展閱讀

走進校園,可以以向青少年講授《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青少年犯罪防治法》、《治安管理處罰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的形式普及。

通過對正反面案例的分析,將遵紀守法的故事或案例受到處罰的情況傳播給學生,使他們能夠獲得法律知識,受到啟發。還可以舉辦模擬法庭,讓學生加深經驗,增強運用法律的能力,對校園暴力說「不」。

針對校園安全隱患的現狀,普法教育應把重點放在對學生的校園安全教育上,幫助構建安全和諧校園。以校園宣傳的形式,為學生營造法制氛圍,使法律知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使法學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

推進「依法治校」,學校要「依法治校」,這需要一個普及法律、轉變觀念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倡導,更需要學校的積極配合。

學生階段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學和中學階段,人們的世界觀具有很強的可塑性。

因此,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讓學生知道和理解法律從小培養依法做事的概念,同時,了解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這是擴大社會團體的法律報道的意義,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表現,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內在需要。

❻ 加強法律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通過學習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內涵,處理事情一般會理性些,從而可以使大學生思想產生質的轉變。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講解很多鮮活生動的案例,使我們理解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鄧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學知識,理解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規范,理解和實踐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的依法制國的基本方略,提高對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做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中國的建設者,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加強自我修養,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通過學習經濟法規,學習合同法,學習婚姻法等。可以使大學生深刻理解到我們的權利和義務,使我們能夠在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正確的行使我們的權利,正確的履行我們應盡的義務。在學習工作過程中,更能正確地遵守法律規定,使我們更能夠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擾,保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

法律知識是大學生必備素質之一,我們必須通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和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過程中,遵守法律,享受個人權利,履行義務。

同時還能學到國與國之間的法律,這些法律所規范的范圍不僅僅在國內,而是規范國際關系。了解如何處理國際關系。

作為新世紀大學生,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也是先進文化技術水平的先進代表,所以大學生要樹立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人民公僕的義務感。在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努力家強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的培養,樹立人民公僕的法律義務感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備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通過學習,在心中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認識了法的功能,懂得了法律是整個社會的調解器的功能。懂得了法律在社會中的全面調解功能,我國法律的調解范圍已經涉及民主保障、社會管理、經濟協調、文化科技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人口控制、資源節約以及權利制約、國際糾紛仲裁等十分廣闊的領域,成為了整個社會的調解器。但是我國法律相對來說還並不是很完善,完善法律也將成為新一代大學生的工作。

學習法律常識,普及法律,刻不容緩。通過學習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內涵,處理事情一般會理性些,從而可以使大學生思想產生質的轉變。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講解很多鮮活生動的案例,使我們理解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鄧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學知識,理解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規范,理解和實踐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的依法制國的基本方略,提高對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做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中國的建設者,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加強自我修養,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通過學習經濟法規,學習合同法,學習婚姻法等。可以使大學生深刻理解到我們的權利和義務,使我們能夠在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正確的行使我們的權利,正確的履行我們應盡的義務。在學習工作過程中,更能正確地遵守法律規定,使我們更能夠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擾,保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

法律知識是大學生必備素質之一,我們必須通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和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過程中,遵守法律,享受個人權利,履行義務。

同時還能學到國與國之間的法律,這些法律所規范的范圍不僅僅在國內,而是規范國際關系。了解如何處理國際關系。

作為新世紀大學生,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也是先進文化技術水平的先進代表,所以大學生要樹立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人民公僕的義務感。在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努力家強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的培養,樹立人民公僕的法律義務感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備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通過學習,在心中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認識了法的功能,懂得了法律是整個社會的調解器的功能。懂得了法律在社會中的全面調解功能,我國法律的調解范圍已經涉及民主保障、社會管理、經濟協調、文化科技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人口控制、資源節約以及權利制約、國際糾紛仲裁等十分廣闊的領域,成為了整個社會的調解器。但是我國法律相對來說還並不是很完善,完善法律也將成為新一代大學生的工作。

學習法律常識,普及法律,刻不容緩。

❼ 為什麼要普及法律知識

公民學習法律常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第一,學法才能知法、懂法、用法。 我國社會主義法雖然從本質上來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全體人民意志的體現,是人民自己手中的工具和武器,而且,在制定過程中,立法者也盡量注意到使法律通俗易懂。但是任何公民要真正能做到知法懂法,也還是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學習。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國家頒布的法律的數量越來越多,人們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掌握的,而且法律條文里邊包含的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也比較豐富,因此給學法者理解方面也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人們要更好地做到知法、懂法,就非得盡可能地掌握法律里所包涵的豐富的科學知識,弄明白有關的術語、詞彙的基本意思不可,而要做到這一點,沒有別的途徑,只有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認真學習。 另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法律影響社會的廣度和深度都在發展,「用法」成了人們的迫切需要。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需要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時候,卻不知道用法,不會用法,法律意識相當淡薄。主要原因是他們還不知法、不懂法,或知法不多,懂法不深。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只有一條,那就是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認真學習法律常識,逐步做到知法、懂法,並且學會用法。
第二,學法才能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意識。 法律意識也稱法律觀,它是人們關於法律的情感、信念、觀點和思想等的總稱。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是一種嶄新的無產階級的法律意識。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民,除了應該具有忠於祖國和人民,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積極投身改革,努力為四化做貢獻的政治意識外,還應該逐漸培養自己的社會主義法律意識,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公民的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提高了,他們熱愛和擁護我國現行法律的情感,信念才能加深,並且由自發上升到自覺。他們對我國現行法律的一些基本問題的認識,也才能逐步科學化、系統化,同時,他們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規范自己在勞動、工作、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同違法現象作斗爭,以及遵守法律,保證法律實施等觀念,也才能不斷增強。這不僅對保護國家、集體和公民個人的合法利益,鞏固安定的社會秩序,而且對維護社會主義法律的尊嚴和權威,都具有巨大意義。
第三,學法是做到守法的必要前提。大家知道,社會上經常發生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許多人從來不學習國家各項法律,因而也就根本不知法、不懂法,違了法甚至犯了罪,自己還不知道究竟。例如,殺害自己的孩子,砍伐國家森林,濫捕亂殺飛禽走獸,私拆別人信件,偷聽別人電話,虐待迫害部屬等等類似的違法犯罪現象,卻不認為是違法犯罪的人不在少數。
可見,不學習國家法律,沒有法律常識的人,就不會有自覺守法的觀念,就難免做出違法以至犯罪的事情來。所以我們要想做一個知法、懂法、自覺守法的好公民,必須要學習法律常識,把學法、增強守法觀念列入自己的議事日程,作為自己生活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

❽ 為什麼要普及法律知識

法律是全體國民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規范總稱。法律通常是指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范的行為規則,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社會規范)。法律是維護國家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也是捍衛人民群眾權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統治者統治被統治者的手段。法律是一系列的規則,通常需要經由一套制度來落實。法律是最高的社會規則,掌控了法律就等於掌握了人類的命運。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應該由人民來制定,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應該被人民所掌握。如此才可確保國家性質的純粹性,調和社會矛盾的有效性。法律條文是死的,人是活的,法律是為了規范活著的人而不是死去的人。法律工具主義者把法律當成了僵化的工具、不變的教條。它違反了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法律是人類社會創造的客體,也是人類解放自身的工具,它反過來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法律所指的是一個國家用來規范國家各方管理的一個政策,在法律制度里,包含很多的法規和政策。如何使法律制度能執行到位。主要不是強制性的執行,而是法律制度對自己國家的可行性,也就是說符合人性化的法律制度。

❾ 大學生提高法律意識的重要性

1.教育功能。

對大學生開展法制教育,即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主要是通過傳授必要的基礎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充分認識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2.導向功能。

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與法律實施的關聯程度較大,如果大學生能有較高水平的法律意識,這對法律的實施無疑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進而帶動和促進全體社會公眾對法律實施的支持。從這個角度講,大學生法律意識具有導向功能。這種導向是相對於社會公眾而言的。

3.評價功能。

法的實施,包括法的遵守和法的適用兩個方面。就法的遵守而言,法律意識的功能主要指社會公眾把法律當成自己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自覺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

4.規范功能。統治階級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以法律這樣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以法律來調整習俗、道德和政策等行為規范,無法調整或調整不力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9)學生普及法律知識的目的擴展閱讀

在校大學生正處在心理和生理的發育期,心理上具有強烈的要求他人和社會認可的沖動,極力想擺脫來自外界的干涉和約束,獨立自主意識增強。同時,進入大學後,學習環境、人際關系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面對著經濟壓力、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等眾多人生考驗,一些心理脆弱的學生會感到無所適從,容易對法律、制度產生心理抵觸。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有20%左右存在心理障礙,尤以焦慮不安、神經衰弱、強迫症等為主。

一些大學生的違法犯罪,是由於其心理發展不成熟,形成不良情緒的釋放。因此,高校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大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修養。

首先,要開設心理學相關課程,讓學生通過對心理學基本知識的學習,掌握心理調適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其次,學校應建立心理咨詢機構,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業務來引導大學生開發潛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發展自己,增強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和社會應變力,學會處理現實與願望的矛盾,學會自我調試,作事前理智思考。

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從而抵制不良習俗的侵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熱點內容
司法局法促科 發布:2025-10-08 16:50:30 瀏覽:892
不屬於行政法規名稱的是 發布:2025-10-08 16:09:19 瀏覽:65
刑事訴訟法關於偵查人員詢問部分 發布:2025-10-08 16:08:36 瀏覽:413
巴彥淖爾中級法院 發布:2025-10-08 16:04:08 瀏覽:186
青島大蝦事件法律知識 發布:2025-10-08 16:00:20 瀏覽:443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辦法 發布:2025-10-08 16:00:19 瀏覽:9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發布:2025-10-08 15:43:13 瀏覽:116
自考本科參加司法考試 發布:2025-10-08 15:40:31 瀏覽:659
重慶萬州律師 發布:2025-10-08 15:34:24 瀏覽:11
法院和紀檢 發布:2025-10-08 15:23:30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