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知的法律效力
⑴ 告知函有什麼法律效力丨
你記住,告知函無法律效力
因網上中獎,收到這半類簡訊,都是騙人的
網上貸款,逾期後,收到的,是嚇唬你啊,不理即可
⑵ 告知書有法律效力嗎
有的。具體結合告知的內容和擬達到的法律效果進行判斷。
⑶ 什麼叫書面通知哪些具有法律效應
郵件、簡訊、信函、通知、告示都算書面通知,而且都有法律效力。
拓展資料:
相關書面內通知需要及容時通知對方,大概有如下方式
1、在合同中約定送達地址。一般現在雙方可以合同中約定送達的地址,相關送達材料以合同約定送達的進行送達,不管對方是否收到,以寄出為送達;
2、當面簽收,這個是最直觀、清楚的送達方式;
3、郵寄送達,普通的郵寄送達,根據對方的經驗地址或住所地進行郵寄送達,送達日期以郵件簽收為准;
4、當然還有其他送達方式,比如傳真送達、電子郵件送達等。
書面形式,是指以文字表現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訂立合同的合同形式。合同書以及任何記載當事人要約、承諾和權利義務內容的文件,都是合同的書面形式的具體表現。《合同法》第11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書面形式的最大優點是合同有據可查,發生糾紛時容易舉證,便於分清責任。因此,對於關系復雜的合同、重要的合同,最好採取書面形式。但雙方當事人均承認的口頭合同,已經履行了主要義務的口頭合同,法律認可的其他口頭合同有效。
⑷ 告知書有沒有法律效應
這要看具體情況,要是本人簽名的話,並且內容合法,政府又蓋章的話,一般都是有效的。
員工告知書一般是用人單位在新員工入職時要求勞動者簽訂,以便告知勞動者已經知曉公司制度和勞動合同內容。
員工已經簽字,就視為有效,將來發生爭議,單位就可以以此說明員工知曉公司相關制度和內容,以此免責。
(4)告知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員工錄用通知書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錄用通知書可以根據形式和內容的不同來確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為具有要約性質與具有要約邀請性質兩種。如果發放具有要約性質的錄用通知書,應當從以下幾方面應對相應的風險:其一,在錄用通知書中逐一列明不予錄用的除外情形,以保留一定的錄用主動權。
其二,錄用通知書一旦發出,如果尚有撤回或撤銷的機會,應當予以把握。
在錄用通知書到達擬錄用人員之前,用人單位可以撤回錄用通知書,需要注意的是,撤回錄用通知書一定要先於錄用通知書到達擬錄用人員或同時到達。
在擬錄用人員作出承諾之前,用人單位可以撤銷錄用通知書,但是撤銷通知書必須在擬錄用人員作出承諾之前到達,且不具備下列不可撤銷的情形:
(1)用人單位確定了擬錄用人員作出答復的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該錄用通知書不可撤銷;
(2)擬錄用人員有充分合理的理由認為該錄用通知書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做了准備工作,如向原單位辭職。
其三,錄用通知書一旦發出便具有法律效力,除非依法撤回或撤銷,用人單位不得單方面變更其中的內容,如工作崗位、薪酬、福利待遇等。
其四,錄用通知書不等同於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一旦錄用員工,仍應依法及時與其簽訂勞動合同,避免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勞動合同中約定不明的,將按照錄用通知書中的相關內容執行。⑸ 國務院通知 的法律效力
屬於行政法規,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章程等法定專文件的總稱。屬
法規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2015《立法法》最新修訂),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並修改。
通知的標題一般採用公文標題的常規寫法,由發文機關+主要內容+文種組成。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禁用公費變相出國(境)旅遊的通知》。
⑹ 政府通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政府通告具有法律效力。
政府通告,是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的知照性公文。它所宣布的事項都是有關重大的、國內外關注的事項,內容莊重嚴肅,體現著國家及其權力機關的威嚴。
公告的發文機關一般由級別較高的國家行政機關或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構制發。包括某些法定機關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被授權的國務院部門如海關總署、新華通訊社、中國人民銀行等。地方機關、基層單位、群眾團體一般不宜制發公告。
公告的特點公開性宣布對象:公告是面向「國內外」公眾發布重要事項和法定事項的公文,其信息傳達范圍有時是全國,有時是全世界。我國政府曾以公告的形式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一方面確立他們在我國科學界學術帶頭人地位,一方面盡力為他們爭取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這樣的公告肯定會在世界科學界產生一定的影響。 我國有關部門還曾在《人民日報》上刊登公告,公布中國名酒和中國優質白酒的品牌、商標和生產企業,以便消費者認清名牌。
告知性內容的新聞性,所謂新聞,就是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的具有一定社會價值的事實的報道。公告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新聞的特點。
傳播方式:通過大眾新聞媒介公告的發布形式也有新聞性特徵,它一般不用紅頭文件的方式傳播,而是通過新聞媒介公開傳播。
莊重性使用范圍級別高,公告發文的權力被限制在高層行政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的范圍之內。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行政領導機關,某些法定機關,如稅務局、海關、鐵路局、人民銀行、檢察院、法院等,有制發公告的權力。其他地方行政機關、黨團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不能發布公告。
內容特別重大公告的內容必須是能在國際國內產生一定影響的重要事項,或者依法必須向社會公布的法定事項。公告的內容莊重嚴肅,體現著國家權力部門的威嚴,既要能夠將有關信息和政策公諸於眾,又要考慮在國內國際可能產生的政治影響。
⑺ 如何書面通知才有法律效力法律上有很多規定需要通知對方,但對方可以說沒看到這份通知,怎麼辦
必須要具備司法機關的公章的書面通知書才有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為確保被訴訟方收到訴訟通知,必須有送達回證,並有被送達人的親筆簽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節 送 達
第八十四條送達訴訟文書必須有送達回證,由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收到日期,簽名或者蓋章。
受送達人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送達方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將訴訟文件送交訴訟參與人、有關機關和單位的訴訟活動。
關於書面通知都有一個送達回執用於證明書面通知已送達的情況。
是司法機關依法將訴訟文件送達收件人的憑證。送達回證是司法機關依法送達訴訟文件的證明文件,是計算期間的根據,是送達程序的必要形式。
(7)告知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八十五條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受送達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送達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
受送達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送達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送達人的同住成年家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負責收件的人,訴訟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六條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
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第八十七條經受送達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其收悉的方式送達訴訟文書,但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除外。
採用前款方式送達的,以傳真、電子郵件等到達受送達人特定系統的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八條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八十九條受送達人是軍人的,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第九十條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轉交。
受送達人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通過其所在強制性教育機構轉交。
第九十一條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以在送達回證上的簽收日期,為送達日期。
第九十二條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公告送達,應當在案卷中記明原因和經過。
⑻ 告知書 法律效力
這要看具體情況復,要制是本人簽名的話,並且內容合法,政府又蓋章的話,一般都是有效的。員工告知書一般是用人單位在新員工入職時要求勞動者簽訂,以便告知勞動者已經知曉公司制度和勞動合同內容。
員工已經簽字,就視為有效,將來發生爭議,單位就可以以此說明員工知曉公司相關制度和內容,以此免責。
(8)告知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注意問題:
1.注意批請函與請示的區別,向有隸屬關系的上級機關請求指示、批准事項用請示。而向沒有隸屬關系的業務主管機關請求批准有關事項,則用請批函。主管機關答復請求審批事項,用審批函。
2.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無論去函還是復函,都不要轉彎抹角,切忌空話、套話和發空泛的議論。
3.一文一函,簡潔明了。
4.語言要規范得體,並體現函的用語特色。發函要使用平和、禮貌、誠懇的語言,對主管機關要尊重、謙敬,對級別低的單位要平和,對平行單位和不相隸屬的單位要友善。切忌使用生硬、命令性的語言。復函,則態度要明朗,語言要准確,避免含糊籠統、猶豫不定。
⑼ 告知書有什麼法律效力
告知書就是通知並告訴你的意思,一經送達就證明對方已履行告知你的權利和義務,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