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律師的法律責任
❶ 論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和權利
辯護人,在刑事訴訟中的法律地位是獨立的訴訟參與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專門維護者。辯護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共同承擔辯護職能,這一訴訟職能獨立於控訴職能和審判職能。辯護人具有獨立的訴訟參與人身份,依自己的意志依法進行辯護,獨立履行職務,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既不受公訴人意見左右,也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志左右;既不能成為「第二公訴人」,也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代言人。辯護人與出庭公訴的檢察人員的訴訟地位應當是平等的。他們均服從法庭審判人員的指揮,依法履行各自的訴訟職能,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涉。辯護人承擔辯護職能時,僅應以實施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其法定職責就是忠實於案件事實真相,尊重客觀證據、堅持真理,既不能主觀想像、猜測,也不能歪曲事實,以有效地維護法律的嚴肅性。
權利:
①接受委託擔任辯護人的權利。
②查閱、摘抄、復制案件材料權和會見通信權。刑訴法第36條規定:「 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檢察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辯護律師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辯護人經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③調查取證權。這是辯護律師的權利,其他辯護人沒有這項權利。
刑訴法第37條規定:「 辯護律師經證人或者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也可以申請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調取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出庭作證。辯護律師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並且經被害人或者其近親屬、被害人提供的證人同意,可以向他們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
④審查起訴階段提出辯護意見權。
⑤參加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權。
⑥經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訴的權利。刑事訴訟法第180條
⑦對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辯護人有權要求解除。刑事訴訟法第75條
⑧代理申訴權。
⑨依法獨立進行辯護權和人身權利不受侵犯。
⑩拒絕辯護權。辯護律師發現委託事項違法,委託人利用律師提供的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委託人隱瞞事實的,有權拒絕辯護。律師法第29條第2款
註:辯護律師與其他辯護人的訴訟權利不完全相同,辯護人在不同的訴訟階段訴訟權利也不相同,注意區別。
❷ 論我國律師的刑事辯護權
按相關法律規定,律師擔任辯護人的,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權、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三十一條律師擔任辯護人的,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
❸ 論偵查階段律師的法律地位和權利
偵查階段 有會見權。會見當事人,了解罪名和案件情況 為他提供法律服務,代理申訴、控告、申請取保候審等權利,但是不能調查取證和閱卷
❹ 論辯護律師的訴訟地位
一、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
辯護律師的訴訟地位問題是刑事訴訟法學一個重大理論問題,辯護律師在訴訟的地位是指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法律關系中所處的位置。其具體定位「關繫到訴訟模式的構建和辯護律師具體訴訟權利的設置如不能科學地對辯護律師的角色進行定位結果必然是辯護律師權利的限制。」(10)該問題的關鍵是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是否是訴訟主體,在我國,由於辯護人律師的訴訟地位在刑事訴訟法中規定得不明確,因此理論界對此問題認識存在著不同觀點。其中一種觀點認為,辯護律師不屬於訴訟主體,其主要理由是,訴訟主體必須與訴訟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必須是刑事訴訟基本職能的主要承擔者,必須能決定刑事訴訟的進程。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刑事訴訟主體是指偵查機關、檢察機關、人民法院和自訴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辯護律師是經國家授權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他既不能代表國家,也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與訴訟結果沒有任何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具有對利益的無關性,律師作為辯護人參與刑事訴訟,是基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法院指定,因而從根本上看,辯護律師是被動輔助被控告人執行辯護職能的。他既沒有完整的主體權利,也不承擔特定的義務。故不符合訴訟主體的特徵,不成為訴訟主體,但辯護律師具有獨立訴訟地位的訴訟參與人。
對此,筆者認為,為了適應現代民主與法治的要求,促進我國律師制度和刑事訴訟制度的發展,將辯護律師定位為訴訟主體比較合適。首先,刑事訴訟是控訴、辯護、審判的三方結構。
刑事訴訟中的辯護主要是指律師參與刑事訴訟活動的辯護、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因本身法律知識的欠缺,或者因被羈押不能調查取證等諸多方面的限制。不能完全成為刑事訴訟法中所規定控、辯、審三結構中的辯方。只有律師作為辯護人才能成為完整的辯方。如果沒有辯護律師的參與或者參與了但沒有完整的權利,該刑事訴訟必然是不完整的、不健康的刑事訴訟。第二,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辯護律師是指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託或人民法院的指定參加訴訟活動,但是,一旦辯護律師參加了刑事訴訟,他就依據自己對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的認識開展辯護活動並不是根據被告人的意志進行辯護,由此可見,辯護律師並非單純為被告人服務的人員。第三,確立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訴訟主體地位,可以擴大辯護律師所享有的權利,促進其辯護職能的發揮。另外,從目前開展的訴訟機制改革和創新上看,審判方式改革就是要實現控辯雙方平衡,如果辯護律師不能成為獨立的訴訟主體就無法實現平衡。故,應盡快從立法上確立我國辯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訴訟主體地位。當然,雖然明確了辯護律師的訴訟主體地位,律師也不得違背保護被告人合法權益的宗旨進行辯護。「當被告人的意見與辯護律師不一致時,律師不應違背被告人的意志,如果律師要違背當事人的意見進行辯護,則必須徵得被告人的同意。」
❺ 論律師協會的處罰權
一、關於律師協會:律師協會是社會團體法人,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全國設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地方律師協會,設區的市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地方律師協會。全國律師協會章程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制定,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地方律師協會章程由地方會員代表大會制定,報同級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地方律師協會章程不得與全國律師協會章程相抵觸。
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師協會。加入地方律師協會的律師、律師事務所,同時是全國律師協會的會員。律師協會會員享有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權利,履行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義務。
律師協會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
(二)總結、交流律師工作經驗;
(三)制定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
(四)組織律師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執業紀律教育,對律師的執業活動進行考核;
(五)組織管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實習活動,對實習人員進行考核;
(六)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實施獎勵和懲戒;
(七)受理對律師的投訴或者舉報,調解律師執業活動中發生的糾紛,受理律師的申訴;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律師協會制定的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不得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相抵觸。二、關於處罰權問題:律師協會對會員違規行為作出的行業處分種類有:
(一)訓誡;
(二)通報批評;
(三)公開譴責;
(四)取消會員資格。
律師協會認為會員違規行為需由司法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的,應及時提請司法行政機關調查處理。
個人會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設區的市律師協會給予訓誡、通報批評、公開譴責:
(一)同時在兩個律師事務所以上執業的或同時在律師事務所和其他法律服務機構執業的;
(二)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代理的,或在同一案件中同時為委託人及與委託人有利益沖突的第三人代理、辯護的;
(三)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利害關系的案件中,分別為有利益沖突的當事人代理、辯護的;
(四)擔任法律顧問期間,為顧問單位的對方當事人或者有利益沖突的當事人代理、辯護的;
(五)不按規定與委託人簽訂書面委託合同的;
(六)接受委託後,無正當理由,不向委託人提供約定的法律服務的,拒絕辯護或者代理的,包括:不及時調查了解案情,不及時收集、申請保全證據材料,或者無故延誤參與訴訟、申請執行,逾期行使撤銷權、異議權等權利,或者逾期申請辦理批准、登記、變更、披露、備案、公告等手續,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
(七)無正當理由,不按時出庭參加訴訟或者仲裁的;
(八)泄漏當事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九)私自接受委託,私自向委託人收取費用,或者收取規定、約定之外的費用或者財物的;違反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規定或者收費協議約定,擅自提高收費的;
(十)超越委託許可權,從事代理活動的;
(十一)利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便利牟取當事人利益;接受委託後,故意損害委託人利益的,或者與對方當事人、第三人惡意串通侵害委託人利益的;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的;
(十二)為爭攬業務,向委託人作虛假承諾,或者宣稱與承辦案件的法官、檢察官、仲裁員有特殊關系的;
(十三)利用媒體、廣告或者其他方式進行不真實或者不適當宣傳的;
(十四)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詆毀其他律師、律師事務所聲譽的;以詆毀其他律師或者支付介紹費等不正當手段爭攬業務的;
(十五)利用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或者其他具有社會管理職能組織的關系,進行不正當競爭的;
(十六)明示或者暗示法官、檢察官、仲裁員為其介紹代理、辯護、仲裁等法律服務業務的;
(十七)為阻撓當事人解除委託關系,威脅、恐嚇當事人或者扣留當事人提供的材料的;
(十八)假借法官、檢察官、仲裁員的名義或者以聯絡、酬謝法官、檢察官、仲裁員為由,向當事人索取財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十九)執業期間以非律師身份從事有償法律服務的;
(二十)承辦案件期間,為了不正當目的,在非工作期間、非工作場所,會見承辦法官、檢察官、仲裁員或者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或者違反規定單方面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的;
(二十一)在事前和事後為承辦案件的法官、檢察官、仲裁員牟取物質的或非物質的利益的。為了承攬案件事前和事後給予有關人員物質的或非物質利益的;
(二十二)曾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離任後未滿兩年,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或者擔任其任職期間承辦案件的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
(二十三)違反規定,攜帶非律師人員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在押犯,或者在會見中違反有關管理規定的;
(二十四)因過錯導致出具的法律意見書存在重大遺漏或者錯誤,給當事人或者第三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或者對社會公共利益造成危害的;
(二十五)向司法行政機關或者律師協會提供虛假材料、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二十六)在受到停止執業處罰期間,或者在律師事務所被停業整頓、注銷後繼續執業的;
(二十七)因違紀行為受到行業處分後在規定的期限內拒不改正的;
(二十八)有其他違法或者有悖律師職業道德、公民道德規范的行為,嚴重損害律師職業形象的;
(二十九)其他應受處分的違規行為。
個人會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律師協會取消會員資格,同時報請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
(一)泄漏國家秘密的;
(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的;
(三)提供虛假證據,隱瞞重要事實,或者威脅、利誘、唆使他人提供虛假證據,隱瞞重要事實的。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被吊銷之決定已生效的,律師協會取消其會員資格。
第十四條 團體會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設區的市律師協會給予訓誡、通報批評、公開譴責:
(一)使用未經核定的律師事務所名稱從事活動,或者擅自改變、出借律師事務所名稱的;
(二)變更名稱、章程、負責人、合夥人、住所、合夥人協議等事項,未在規定的時間內辦理變更登記的;
(三)採取不正當手段阻撓合夥人、合作人、律師退所的;
(四)將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人員發展為合夥人、合作人或者推選為律師事務所負責人的;
(五)不按規定統一接受委託、簽訂書面委託合同和收費合同,統一收取委託人支付的各項費用的,或者不按規定統一保管、使用律師服務專用文書、財務票據、業務檔案的;
(六)不向委託人開具律師服務收費合法票據,或者不向委託人提交辦案費用開支有效憑證的;
(七)違反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規定或者收費合同約定,擅自擴大收費范圍,提高收費標准,或者索取規定、約定之外的費用的;
(八)未經批准,擅自在住所以外的地方設立辦公點、接待室,或者擅自設立分支機構的;
(九)聘用律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不按規定與應聘者簽訂聘用合同,不為其辦理社會統籌保險的;
(十)惡意逃避律師事務所及其分支機構債務的;
(十一)利用媒體、廣告或者其他方式進行不真實或者不適當的宣傳的;
(十二)採用支付介紹費、給回扣、許諾利益等不正當方式爭攬業務的;
(十三)利用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或其他具有社會管理職能組織的關系,進行不正當競爭的;
(十四)捏造、散布虛假事實,損害、詆毀其他律師事務所和律師聲譽的;
(十五)在同一案件中,委派本所律師為雙方當事人或者有利益沖突的當事人代理、辯護的,但本縣(市)內只有一家律師事務所,並經雙方當事人同意的除外;
(十六)泄漏當事人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十七)向司法行政機關、律師協會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
(十八)允許或者默許受到停止執業處罰的本所律師繼續執業的;
(十九)採用出具或者提供律師事務所介紹信、律師服務專用文書、收費票據等方式,為尚未取得律師執業證書的人員或者其他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違法執業提供便利的;
(二十)為未取得律師執業證的人員印製律師名片、標志或者出具其他有關律師身份證明,或者已知本所人員有上述行為而不制止的;
(二十一)允許或者默許本所律師為承辦案件的法官、檢察官、仲裁員牟取物質的或非物質的利益的;允許或者默許給予有關人員物質的或非物質利益的;
(二十二)不依法納稅的;
(二十三)應當給予處分的其他行為。
團體會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律師協會取消會員資格,同時報請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吊銷其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
(一)受到停業整頓處罰後拒不改正,或者在停業整頓期間繼續執業的;
(二)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或者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的;
(三)受到刑事處罰的;
(四)從事其他違法活動,嚴重損害律師職業形象的。
會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減輕或免予處分:
(一)初次違規並且情節顯著輕微或輕微的;
(二)承認違規並作出誠懇書面反省的;
(三)自覺改正不規范執業行為的;
(四)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不良後果發生或減輕不良後果的。
會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分:
(一)違規行為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逃避、抵制和阻撓調查的;
(三)對投訴人、證人和有關人員打擊報復的;
(四)曾因違規行為受過行業處分或受過司法行政機關行政處罰的。
地方律師協會之間因受理許可權發生爭議的,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共同的上一級律師協會指定受理。
❻ 培根隨筆論律師!講了些什麼
培根隨筆集里,沒有論律師的篇目,但有論司法篇。內容有關於辯護士及法律顧問等內容。
耐性及慎重聽訟是司法官底職務之主要的成分之一;而一個嘵嘵多言的法官則不是一件和諧的樂器。一個法官把他在適當時期內可從律師聽來的事情自己首先發見之,或者把見證或辯護士底說話截斷得過早以表示自己之敏察,或者用問題(即使是與案件有關的問題)把以後兩造將要陳述的事實先期勾引出來,這都不足以為能。法官在審理案件之中的職分有四:審擇證據;約束發言毋使過長、重復及泛濫無關;重述、選擇、並對照已發言論;指示批判底准則。凡有超過這些職分者即是過多;而這種情形不是出自炫耀多言,就是出自不耐聽訟,不然就是由於記憶力不佳,再不就是由於缺乏沉著公平的注意力。辯護人滔滔善辯多能得法官底歡心,這種情形看起來是很可怪的;為法官者應當效法上帝(上帝底座位是他們坐著的);上帝是抑強暴而扶溫良的。但是法官而有出名的得寵的律師,那是更可怪的,這種情形是一定要引起苞苴關說底嫌疑來的。在辯護士為某一造發言得宜,辦理案件辦得很得當的時候,為法官者對於該辯護士有一種責任,理當有稱揚贊頌的話,尤其是那一邊訟而不利的時候為然,因為如此可以使委託者對於辯護士信用不墜,而且使他那自以為是的意見受些挫折;同此,若逢辯護士有詭辯,重大的疏忽,證據過弱,迫求無度,或強詞奪理的情形,則為法官者對於公眾也有一種責任,理當給那個辯護士一種合禮的斥責。為辯護士者也不可與法官舌劍唇槍,或者激動自己在法官宣判之後重提這件訴訟;但是,在另一方面,為法官者也不可遷就辯護士,或給他所代理的那一造一種口實,說他底辯論或證據未得上達。
❼ 論述題: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原則
依法執業受來法律保護的原源則
這一原則是指律師依法執業由律師本人根據事實和法律獨立、自主地進行,不受當事人意志控制,也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國家法律保護律師依法執業。
我國《律師法》第3條第4款規定:「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
一、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原則具有以下幾層含義
(一)律師必須依法執業
(二)國家法律保護律師依法執業
(三)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沒有干涉律師依法執業的權利
二、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原則的意義
1.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原則有利於律師根據事實和法律提高服務質量
2.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原則有利於律師事業的健康發展
3.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原則有利於執行我國締結或參加國際條約的有關規定,是同國際社會接軌的需要,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