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外文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㈠ 英文合同有沒有法律效力
當然是由法律效力的。但是因為中英文在翻譯過程中可能會有差異,在履行合同時因為理解不同會造成不同後果,所以建議最好翻譯一份中文文本,並註明如果內容不一致,以中文文本為准
㈡ 英文勞動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案例:我在一家外資企業從事銷售工作,由於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外籍人士,公司規定任何形式的協議都簽訂英文版本,因此公司員工的勞動合同也是英文合同。對於銷售人員,公司承諾在我們完成目標業績後直接向我們支付提成獎金,而每年的目標業績都必須由公司和員工協商確定,這些內容都被全面地記載在英文勞動合同中。
但是今年開始,公司在沒有與員工商定的情況下,單方確立了一個非常不切實際的銷售目標,並以完成該銷售額作為員工獲得獎金的前提。我們向公司提出異議,認為公司的做法違反了合同的約定。然而,公司律師提出英文勞動合同沒有法律效力,相關的獎金條款不能約束公司。我認為該律師的意見非常荒謬,希望貴刊給予幫助。
LeeLee:首先,我們認為您的意見是正確的,相反,公司律師在這個問題上曲解了法律條文。
合同是法律關系當事人作出共同意思表示的證明形式,真實的意思表示是合同的靈魂所在,相比之下,作為外在形式的文字,它不能單獨作為合同效力的評判依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應當用中文書寫,也可以同時用外文書寫,中文與外文合同不一致的情況下以中文版合同為准。這樣的規定從立法角度看是對員工的一種權益維護,因為勞動者作為相對弱勢群體,其不一定能熟練掌握某一種外文,因此合同條文可能不能體現他們的真實意思表示,因而法律規定合同應選擇主體雙方完全能理解的語言來書寫。但是,我們在解決具體問題時不能本末倒置,如果合同內容已經真實地體現了簽訂雙方的意願,那麼它應該是推定有效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因此,我們認為您基於英文勞動合同而獲得的相關權利應該能取得法律的保護。
當然,在這里我們希望大家在簽訂外文勞動合同的同時,要求簽訂中文勞動合同。除了上述提到的理解方面的原因外,我們還考慮到發生爭議的特別情況。根據訴訟法的規定,一旦外文法律文書作為證據提交,舉證一方應該同時提供中文翻譯件。根據法律規定,翻譯工作雖然並不一定要由特別的機構承擔,但一些有特別資質的翻譯機構的翻譯文本可以直接作為仲裁委員會或法院採信的證據,一旦我們對於爭議對方提供的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翻譯文本有異議,那麼我們可能就失去了抗辯的機會。此外,即便當事人自己翻譯,那麼其仍然會遭遇被對方當事人質疑翻譯准確性的麻煩。總而言之,如果在發生爭議的時候再去臨時做翻譯工作,我們可能會面臨許多意想不到的困擾。因此,未雨綢繆,在合同簽訂之時就准備中文勞動合同是最佳的選擇。
㈢ 中英文對照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有法律效力。
合同是雙方的約定。
只要內容合法,對文字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除非合同約定用一種文字)。
㈣ 該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意思自治原則,只要不違反強制性規定,你們之間的合同對內是有效的,但根據內合同的相對性原容則,無法約束第三人。
具體來說,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發包方與承包方之間約定經營期間產生的債務均由承包方承擔不能對抗第三人,第三人仍可就其享有的債權向發包方請求履行債務。但具體問題還應具體分析,具體由誰承擔責任,法律有明文規定的依照法律規定。
債務可分為合同之債、侵權之債,在合同之債中,根據民訴法規定,故通常情況下,發包方與承包方之間約定承包期間內產生之債務均由承包方承擔,僅具有內部效力,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善意第三人仍可就其享有的債權要求發包方承擔連帶責任。當然,發包方在承擔責任後可以向承包人追償。這也就是俗話說的——「跑了和尚跑不了廟」,發包人與承包人共同連帶承擔承包人經營期間發生的債務,體現了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企業在發包經營權時應注意此問題。
本人認為發包方在與承包方簽訂承包合同時除了約定承包期間承包方須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並且所產生的債務由承包方獨立承擔外,還可以要求承包方向第三方如實告知其與發包方之間的承包經營關系。
㈤ 簽訂的英文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當事人有相應來民事行為能源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則合同有效。作為外在形式的文字不能單獨作為合同是否具有效力的評判依據。
但實踐中,英文合同在訴訟或仲裁中需要翻譯成中文。英文表述可能會有歧義。所以,建議簽訂合同時也准備好中文版本。
㈥ 中國人簽中文或外文合同簽名用非護照英文名是否有法律
簽訂合同時簽名用什麼文字並不影響合同的法律效力。如果可以證明該英文名版是他本權人,也不影響合同對他生效。
為了確保能夠得到上述證明,商務活動中經常會要求在授權委託書上標明「代理人的親筆簽名如下(右)所示」,以便需要時進行比對。而企業法定代表人的簽字,在工商管理機關可以查到備案。民間個人之間的活動,則經常會要求摁手印。
比較極端的例子是,畫個圈都算簽名。
㈦ 中英文對照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依《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之規定,有下版列情形之權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㈧ 在中國境內簽訂的英文勞動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英文合同與中文合同同樣具有法律效力。
具體履行那份合同看當時的約定及簽訂合同的先後。一般都是後簽訂的有效。
㈨ 和在日本的中國人簽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我國法律訴訟採用原告就被告原則,若對方違約需在對所在地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