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開除學生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⑴ 學校開除學生的程序
目前,涉及學生處分的規定,在法律層面唯有《教育法》第二十八條關於「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下列權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四)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的規定,及《教育法》第四十二條關於「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三)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四)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的規定。而在法規層面,沒有任何關於學生處分的規定。在規章層面,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三條規定了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查看和開除學籍五種形式的紀律處分,並在第五十四條將包括由他人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作弊等情形在內的多種情形,規定為「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的情形。另外,各高校有關學生管理的規定中涉及學生處分的規定,也均有「開除學籍」的規定。
從《教育法》第四十二條第(四)項將「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與「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作並列式規定的法律表述來看,學校對學生的處分顯然不應侵害學生的「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開除學籍的處分,使一個學生不能再在其接受教育的高校繼續接受教育,正是對受教育權的剝奪,而受教育權無疑屬於「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因此,《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及各高校有關學生管理的規定中,對學生開除學籍處分的規定,均違背了《教育法》的規定,應屬無效,不應作為開除學生學籍的合法性依據。
比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就規定了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查看、開除黨籍等具體的處分,來約束其黨員。團體成員權是個體自願加入某個團體而以承擔某種對團體的義務(比如交費)而在團體內部享有的權利。與開除黨籍這種性質的紀律處分所涉及的對團體成員權的剝奪不同,開除學籍所涉及的受教育權,不是團體成員權,而是憲法、法律規定的公民權利,是基本人權。學生的受教育權,學校無權予以剝奪。學校將開除學籍作為對學生的紀律處分,混淆了紀律與法律的關系,以紀律處分之名剝奪了原告的受教育權,系違法行為。
<義務教育法》禁止開除學生的規定,可鑒北京交通大學開除原告學籍之違法性。
目前《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均沒有規定學校具有開除學生學籍的法定職權。相反,《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二,退一步,即使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及第三人北京交通大學有關學生管理的規定可以作為開除學生學籍的依據,該第三人對原告開除學籍的處分也是錯誤的。
首先,原告雖有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但有從輕處分情節,而第三人對原告作出的開除學籍紀律處分系最嚴厲的處分,與原告違紀行為的性質、情節和過錯程度不相適應。
1、原告的主觀動機是為了幫助同學考試過關,而不是為了獲取不正當利益。
考試作弊主要是通過採取欺騙手段獲取合格成績,對於替考的人來說,其只是幫助他人作弊,與自己本人作弊並不一樣。
原告是班裡的班長。在同班同學胡某的《微積分(B)Ⅱ》沒能通過考試,且補考也未通過,將可能無法順利畢業,再三請求原告幫助替考的情況下,原告答應替代其參加《微積分(B)Ⅱ》課程的期末考試,主觀動機是為了使自己的班裡的同學能夠順利畢業。與那些以謀取利益為為目的的替考行為不同,也與為了騙取考試成績的作弊行為不同。原告作為班長,替同學考試,只是希望力所能及地幫助自己同學考試過關,而不是為了自己獲取不正當利益。雖然這種「幫助」在客觀上是違反校規校紀的,但是原告主觀動機畢竟與那些謀利性的替考不同,只是做好事的方式不當而已。
2、原告的行為性質並不惡劣,危害並不嚴重。
考試的種類,可以分為校內考試、國家教育考試(如高考、研究生入學考試、成人教育考試、自學考試)、國家專業資格考試(如司法考試、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會計師資格考試)等。就考試的性質和意義而言,對某一門課程的校內考試,相對於國家教育考試來說,重要性差異是很大的。原告替代同學參加的《微積分(B)Ⅱ》考試,作為校內課程考試,相對於在國家教育考試中作弊以及與作弊集團相結合里應外合作弊等嚴重作弊行為來說,對學校的負面影響和對社會的危害性,都要小很多很多。
我看到一個新浪博客上一個人的資料,給你網站希望你對你有幫助。
⑵ 學校開除學生需要什麼條件
學校什麼情況下可以開除學生 被學校開除後怎麼處理
一、學校開除學生的條件有哪些回
其條件包括學生違反法答律規定、有嚴重違紀行為等等,這些條件是針對高校學生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不在此列。因此,在學校發生一些違紀行為,學校應負責管理與教育,除了學校之外,家庭對於孩子的發育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只有學校與家庭都盡到了教育的義務,才可以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具體如下所述: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四條規定: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1、違反憲法,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破壞安定團結、擾亂社會秩序的;
2、觸犯國家法律,構成刑事犯罪的;
3、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受到處罰,性質惡劣的;
4、由他人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作弊及其他作弊行為嚴重的;
5、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
6、違反學校規定,嚴重影響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場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個人、組織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的;
⑶ 求關於學校開除學生有關法律條例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全文)
第五十四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一) 違反憲法,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破壞安定團結、擾亂社會秩序的;
(二) 觸犯國家法律,構成刑事犯罪的;
(三) 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受到處罰,性質惡劣的;
(四) 由他人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作弊及其他作弊行為嚴重的;
(五) 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
(六) 違反學校規定,嚴重影響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場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個人、組織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的;
(七) 屢次違反學校規定受到紀律處分,經教育不改的。
第五十五條 學校對學生的處分,應當做到程序正當、證據充足、依據明確、定性准確、處分恰當。
第五十六條 學校在對學生作出處分決定之前,應當聽取學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陳述和申辯。
第五十七條 學校對學生作出開除學籍處分決定,應當由校長會議研究決定。
第五十八條 學校對學生作出處分,應當出具處分決定書,送交本人。對學生開除學籍的處分決定書報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五十九條 學校對學生作出的處分決定書應當包括處分和處分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學生可以提出申訴及申訴的期限。
第六十條 學校應當成立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受理學生對取消入學資格、退學處理或者違規、違紀處分的申訴。
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應當由學校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組成。
第六十一條 學生對處分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處分決定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學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
第六十二條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對學生提出的申訴進行復查,並在接到書面申訴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復查結論並告知申訴人。需要改變原處分決定的,由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交學校重新研究決定。
第六十三條學生對復查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復查決定書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學校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訴。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接到學生書面申訴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對申訴人的問題給予處理並答復。
第六十四條 從處分決定或者復查決定送交之日起,學生在申訴期內未提出申訴的,學校或者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訴。
第六十五條 被開除學籍的學生,由學校發給學習證明。學生按學校規定期限離校,檔案、戶口退回其家庭戶籍所在地。
第六十六條 對學生的獎勵、處分材料,學校應當真實完整地歸入學校文書檔案和本人檔案。
http://news.sina.com.cn/c/2005-03-29/14486231055.shtml
⑷ 學校可以開除學生嗎
不可以。
從法律的視角來看,我國教育法規定了學校享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回「對受答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的權利,但同時也規定了學校應盡「遵守法律、法規」、「維護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等多項義務。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8條規定:「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
(4)學校開除學生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一方面,國家層面的相關教育法律法規,並沒有明確學校有權依據自定校規開除學生,或者明確「開除學籍」是「處分」的一種;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了不得違反法律和國家規定開除未成年學生。
只不過,相關法律規定得過於籠統,操作性不強。但是需要明確的一個前提是,未成年學生受教育的權利,顯然要高於「品行有缺點」或者非惡性違反校規所應承擔的責任。這種語境下,學校動輒開除學生就有了違法之嫌。
⑸ 初中學校能否開除學生
初中學校不能開除抄學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第五十七條: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拒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的;
(二)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
(三)違反本法規定開除學生的;
(四)選用未經審定的教科書的。
(5)學校開除學生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規定:
第二十七條: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第五十八條: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依照本法規定送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接受義務教育的,由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一)脅迫或者誘騙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的;
(二)非法招用應當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經依法審定的教科書的。
⑹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可以開除學生嗎
我國明文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準開除學生,非義務教育階段開除學生應報市教育回主管部門批准。答對於還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被學校開除,學校該承受怎樣的法律責任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可以開除學生。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6月29日(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修訂)第二十七條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⑺ 私立學校對於違反規章制度的學生給予開除么
一般情況下不可以。但是觸犯刑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例外。
1、在九年義務教育范疇內的學生不能開除。
原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
第二十七條規定: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2、在九年義務教育范疇外的學生也不能開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九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3、學生應該遵守學校紀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三條規定: 受教育者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法律、法規;
(二)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三)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四)遵守所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
4、學校如果開除學生,有關人員應該接收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學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拒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的;
(二)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的;
(三)違反本法規定開除學生的;
(四)選用未經審定的教科書的。
5、學生如果違法紀律,應該按照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進行批評教育。
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必須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否則,學校應該對學生進行警告、嚴重警告、通報等多種形式不同的批評教育,批評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種手段,學生應該認真接受,直至改正錯誤。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七十二條規定: 結伙斗毆,尋釁滋事,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教學秩序或者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侵佔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八十一條規定: 違反本法規定,侵犯教師、受教育者、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失、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⑻ 學校可以開除學生嗎
《義務教育法》第27條規定:「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內育,不得開除。」由此可見,容受教育是未成年人的權利,對於成績差、品行不好的學生,學校和老師應當給予幫助,不能歧視,更不能任意給予紀律處分,甚至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對有違紀行為的學生,學校應當給予說服、教育和幫助;確須給予處分的,學校應當先向未成年學生及其監護人說明理由並聽取意見,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作出處分決定。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的,學生或其父母可以向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由他們進行處理。
⑼ 學校冤枉學生(開除學籍)學校要承擔何法律責任
怎麼會有這樣的老師和土匪有什麼不一樣的.
你得和你的家長說,讓你的家長專找一個律師問屬問,然後去找那個學校的校長,最好是上報,讓他們丟丟人,什麼老師,老師怎麼會這樣,老師應該想著怎麼讓學生好才行啊最算學生不聽話,那老師就不能好好說嗎,不行,不能就這么地了,你得讓你的家長給你出面.你自己是不夠用的.憑什麼就開除了,太不公平了.
⑽ 學校在哪些情況下可以開除學生,哪些不可以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是不可以以任何理由開出任何學生的。同時,回非義務教育階段答,學校可以自行制定學校的規章管理制度,這個是學校享有的自主管理權,但是這個規章制度是不可以違反國家基本的法律法規,比方說教育法之類的,否則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