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是懲罰和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是懲罰和

發布時間: 2021-01-14 13:53:18

1.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懲罰和什麼

法律責任方式來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自和制裁性方式.
2,法律責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實所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補償、強制履行或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亦由於違反第一性義務而引起的第二性義務。
3,根據違法行為所違反的法律的性質,可以把法律責任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違憲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
4,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可以把法律分為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
5,根據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和個人責任。
6,根據責任承擔的內容可以分為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

2. 應接受怎樣的法律處罰和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接受怎樣的法律處罰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與具體的違法行為的情節以及造成的違法後果密不可分。

3. 法律責任的功能

法律責任的目的主要在於保障法律上的權利、義務、權力、自由得以內生效,在它們受到阻礙從容而法律所保護的利益受到侵害時通過適當的救濟,使對侵害發生有責任的人承擔責任,消除侵害並減少未來發生侵害的可能性。
主要作用是懲罰、救濟、預防
懲罰主要是事後,對於刑事責任來說,幾乎所有的法律責任都是懲罰作用,並且是最為嚴厲的一種。行政責任承擔的方式較為多樣化,既有懲罰性也有救濟性責任。
救濟主要存在於民事責任中,因為民事中主要涉及的是財產,平等主體的一方對於另一方進行賠償。
預防作用是所有法律的共同特點,法律責任的承擔對於人們來說有威懾力,才有了預防作用。
綜上所述,法律責任主要有以上三種作用。

4. 稅收法律責任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些

稅收法律責任,是指稅收法律關系的主體因違反稅收法律制度的行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的後果,分為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種。

行政法律責任

稅法中的行政法律責任是行政違法引起的,用以調整和維護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一定的懲罰性。對於納稅主體而言,其行政法律責任形式主要是行政處罰。對於征稅主體而言,稅務機關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賠償責任和撤銷違法決定等,稅務機關工作人員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處分。

行政處罰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責令限期改正。這是稅務機關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義務的當事人的譴責和申誡。主要是起到教育的作用,有一定的處罰作用,為稅收法律、法規廣泛採用。

(2)罰款。罰款是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當事人的一種經濟上的處罰。由於罰款既不影響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及其合法活動,又能起到對違法行為的懲戒作用。因而是稅務行政處罰中應用最廣泛的 一種。因此,運用這一處罰形式必須依法行使,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規定的數額、限度、許可權、程序及形式。

(3)沒收財產。沒收財產是對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的財產權予以剝奪的處罰。有兩種情況:一是對相對人非法所得的財物沒收。二是財物雖系相對人所有,但是其用於非法活動。

(4)收繳未用發票和暫停供應發票。

(5)停止出口退稅權。

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對違反稅法行為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當事人或直接責任人所給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責任以稅務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為前提。經濟責任和行政責任通常是由稅務機關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責任則是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是稅收法律責任中最嚴厲的一種制裁措施。

刑法規定稅務刑事處罰分為五種主刑(即死刑、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和三種附加刑(即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5. 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的區別具體是什麼

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復反了法定義務制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
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規定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分為:行政處分(內部制裁措施)和行政處罰兩種。其中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民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民事法律、違約或者由於民法規定所應承擔的一種法律責任。具體的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
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其犯罪行為所必須承受的,由司法機關代表國家所確定的否定性法律後果。
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摘自網路)

6.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懲罰和什麼

根據違反的法律的性質,法律責任分為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專責任三種,下屬面將每種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歸納如下:一、民事責任形式:1、停止侵害。2、排除妨礙。3、消除危險。4、返還財產。5、恢復原狀。6、修理、重作、更換。7、賠償損失。8、支付違約金。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10、賠禮道歉。
二、刑事責任形式: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三、行政責任形式:可分為懲罰性行政責任、強制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懲罰性行政責任的主要形式有:通報批評、行政處分等;強制性行政責任包括強制劃撥、執行罰等;補救性行政責任的形式較多,主要有:認錯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撤銷違法、糾正不當、返還權益、行政賠償等。

7.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懲罰和什麼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懲罰和補償。

法律責任根據追究責任的目的分為補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

1、懲罰,即法律制裁,是國家以法律的道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對責任主體的人身和精神實施制裁的責任方式。

2、補償,是國家以功利性為基礎,通過強制力或當事人要求責任主體以作為或不作為形式彌補或賠償所造成損失的責任方式。

(7)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是懲罰和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 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8. 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包括懲罰和

要看是哪種法律責任?如果是行政責任就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刑事責任就包括5種主刑,4種附加刑;民事責任就包括賠償損失、恢復原狀、消除危險等十種。或者說法律制裁、補償和一般強制。

熱點內容
經濟法律法規知識點 發布:2025-10-08 12:40:02 瀏覽:915
紀委辦案法規集 發布:2025-10-08 12:09:10 瀏覽:505
湟中縣司法 發布:2025-10-08 11:15:41 瀏覽:899
張倩法學 發布:2025-10-08 11:15:40 瀏覽:387
帶拼音道德經 發布:2025-10-08 11:13:00 瀏覽:773
杭州王律師 發布:2025-10-08 11:12:50 瀏覽:729
勞動法關於勞動合同時間是多久 發布:2025-10-08 11:08:32 瀏覽:724
此人在法院 發布:2025-10-08 10:57:14 瀏覽:716
安全類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08 10:46:19 瀏覽:583
中央12法制欄目社會與法全網追蹤 發布:2025-10-08 10:45:34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