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隱形股東承擔法律責任嗎

隱形股東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01-15 02:32:05

Ⅰ 什麼叫隱形股東他能否依法享有正式股東的權利和義務

隱性股東,就是指投資人實際出資獲取了公司的股份,但其名字並沒有登記在工商登記的股東名冊中。

對於隱性股東是否依法享有正式股東的權利和義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與顯形的一方,也就是其股權代表人,是否有書面協議(即《股權代持協議》),或有合法證人的口頭協議)。如果有這樣的協議就受法律保護,享有正是股東的權利和義務。

(1)隱形股東承擔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2018年3月7日,保監會發布《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重點明確了保險公司股東准入、股權結構、資本真實性、穿透監管等方面的規范。

其中,根據股東的持股比例和對保險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將保險公司股東劃分為財務Ⅰ類、財務Ⅱ類、戰略類、控制類四個類型,並將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上限由51%降為三分之一。

穿透式監管 解決隱匿關聯關系、隱形股東等

《辦法》明確投資入股保險公司需使用來源合法的自有資金,投資人不得通過設立持股機構、轉讓股權預期收益權等方式變相規避自有資金監管規定,並以負面清單的方式,明確了不得入股的資金類型,著力解決資本不實、虛假出資等問題。

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辦法》在股權結構、資金來源以及實際控制人等方面,對保險公司實施穿透式監管。

強化對投資人背景、資質和關聯關系穿透性審查,將一致行動人納入關聯方管理,明確可以對資金來源向上追溯認定,將保險公司股東的實際控制人變更納入備案管理,重點解決隱匿關聯關系、隱形股東、違規代持等問題。

同時,《辦法》在規定各類股東具體的資格條件和入股資金要求的同時,建立三項負面清單,包括哪些投資人不能投保險,哪些投資人不能「控」保險,以及哪些資金不能投保險等。

同時建立投資人市場准入負面清單,記錄投資人違法違規情況,監管部門可根據投資人違法違規情節,限制其五年以上直至終身不得再次投資保險業。

《辦法》明確了退出機制,如果保險公司或者股東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不實聲明,情節嚴重的,監管部門將依法撤銷行政許可,並要求被撤銷行政許可的投資人,按照入股價格和每股凈資產價格的孰低者退出等。

Ⅱ 隱形股東私自轉讓股權,是否有效,法律依據

廣東方中天律師事務所 張來儀 王、李、陳共同投資設立一有限公司,王占股權40%,李佔30%,陳佔30%。公司法定代表人為王某。公司開辦並經營三年後,李、陳決定退出,並找到股權承讓人張某。王、李、陳、張四人共同簽署了一份《股權轉讓協議》,約定李、陳把二人所持共60%股權轉讓給張,轉讓價80萬元,簽協議時付一半,到工商局辦好股東變更登記手續後支付餘下一半。張隨即以大股東身份進駐公司。他發現公司經營狀況與原來設想的有很大差距,而且他開始對王某的人品持懷疑態度,不放心由他擔任公司法人代表。張要求在辦理股東變更登記時一並辦理法人代表從王變更為自己的手續。王以《股權轉讓協議》中沒有約定法人代表變更為由拒絕。張拒不支付餘下轉讓價款給李、陳,並拒絕辦理股東變更登記。僵持一段時間。張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定《股權轉讓協議》無效,李、陳返還其已付的股權轉讓款40萬元。張某說,公司股權轉讓,卻未到工商部門辦理股東變更登記手續,因而無效,不受法律保護,李、陳應將已收轉讓價款返還給我;李、陳認為,《股權轉讓協議》有效,張已經支付一半轉讓款,已實際進駐公司,請求返還已付價款無理,相反應繼續履行,盡快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把餘下價款付給我們。 由此可見,問題的關鍵在於,在未辦工商變更登記的情況下,私自簽定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效。王、李、陳、張四人所簽《股權轉讓協議》,是四人達成一致的真實意思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簽署該協議違反當事人真實意願。按《合同法》及有關司法解釋,只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合同才無效。而法律並無規定公司股權轉讓,未辦工商變更登記的,就無效。而且,股東變更登記只是一種備案登記,並非審批。再者,股東變更登記,必然是在股權轉讓協議簽署之後才能進行,以尚未辦理在後方能辦理的手續,否定簽定在前的合同的效力,於理於法不合。同時,按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股東變更登記手續應當由公司而非股東負責辦理,如不及時辦理,應由公司並非股東承擔過錯責任。所以,王、李、陳、張四人所簽《股權轉讓協議》應予執行。張要求返還股權轉讓款缺乏依據。本案當事人私自簽訂轉讓公司股權協議,而又遲遲不到工商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對這種行為應怎樣看?對行政部門來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一旦查明這種行為,應責令公司限期辦理,逾期未辦應予罰款處理;對社會公眾而言,股權發生轉讓又不辦理股東變更登記,這雖不影響其對股權轉讓各方當事人及公司的法律約束力,但因未辦公示登記,原則上對外不產生法律效力,不能以此對抗第三人。比如本案,他人仍然可以認為公司的股東是王、李、陳三人,並要求他們承擔相關責任。

Ⅲ 公司隱形股東的操作流程,是否受法律保護

你好!根據法律規定,如果你想成為股東,正常的情況下,你得受讓原股回東的股權,答並在公司其他股東放棄優先受讓權的前提下進行。在成為股東之後,還得在工商部門進行相應的股權變更登記。然後,才依法享有相應的權利,並承擔相應的義務。但現在你的這種操作方式,顯然不利於對你的權益的保障了,你也不會因為你們的這種約定而成為股東。此復!

Ⅳ 隱性股東是否合法。

隱形股東就是指投資人實際出資獲取了公司的股份,但其名字並沒有內登記在工商容登記的股東名冊中。是否依法享有正式股東的權利和義務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其與顯形的一方(也就是其股權代表人)是否有書面協議(或有合法證人的口頭協議)。如果有就受法律保護,如果沒有就比較麻煩。另外資金投入的渠道也最好有據可查,有些投資人錢來路不明,直接用現金就很難保護自己的利益了。 我是非常用心回答的,請加分
e

Ⅳ 公司非法經營隱形股東該不該承擔責任

1、刑事責任原則上看誰做出的指令,如果隱名股東直接能夠控制公司並做出了需版要承擔權法律責任的決定,肯定是跑不掉的;
2、民事責任一般是權利外觀,即主要還是以登記股東為責任人,但是如果代持協議中有約定責任,則承擔了責任的顯名股東可以依據合同找隱名股東賠償。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得具體一點。

Ⅵ 隱形股東的法律問題

法定代表人肯定依法擔責。必須立即與隱名股東洽談,簽署書面合同協議。

Ⅶ 隱形股東和名義股東之間沒有簽訂任何協議和合同,這樣隱形股東算不算


您好,暗股也受法律保護。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應當訂立一份書面協議寫明誰是版出資人權,誰是名義股東,股東的權利由誰享有等問題。

一、暗股股東如果想轉變為實際股東,如果是有限公司的,應當由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同意才可以。如果是上市公司,實際出資人(暗股股東)與名義股東直接寫個轉讓協議既可。

二、如果名義股東未經暗股股東的同意而擅自處分股權的,除非第三人知情(知道他是名義股東),否則處分行為有效,因此處分行為(例如轉讓股權、設定質押、抵押的)給暗股股東造成損失的,應當由名義股東承擔賠償責任。

也就是說名義股東行使股東權利,但依照名義股東與暗股股東的協議執行,如果違反雙方的協議給暗股股東造成損失的,由名義股東承擔賠償對暗股股東的賠償責任。類似於合同法的合同相對性原則。

熱點內容
勞動法關於年休假待遇的規定 發布:2025-10-08 10:21:39 瀏覽:411
司法局消防工作 發布:2025-10-08 10:16:03 瀏覽:851
君山司法局 發布:2025-10-08 10:00:47 瀏覽:659
保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發布:2025-10-08 09:52:02 瀏覽:560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全集父子 發布:2025-10-08 09:50:42 瀏覽:804
黃茜如法院 發布:2025-10-08 09:49:03 瀏覽:690
民法與公司法的關系 發布:2025-10-08 09:36:22 瀏覽:21
法治定位 發布:2025-10-08 09:27:01 瀏覽:181
人民調解及法律援助培訓講稿 發布:2025-10-08 09:26:19 瀏覽:104
信息法規基本內容 發布:2025-10-08 09:25:41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