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包括什麼責任
『壹』 我國法律規定的,即是義務又是責任的有哪些
(1)法律義務與法律責抄任存在明顯的區襲別: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法律關系主體應該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限制和約束;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由於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擔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法律關系的主體一般都應履行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法律主體都必然承擔法律責任。法律義務並不必然同不利後果相關,只有違反法律義務者才承擔不利後果;而法律責任必是與不利後果相關的;法律義務可以通過義務主體自覺履行而完成,而法律責任則需要由國家機關來追究。 (2)法律義務與法律責任兩者又有密切聯系:一方面違反法律義務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另一方面,有時候追究法律責任是法律義務得以履行的手段和措施;另外,兩者都是法律主體的約束,在價值指向上具有同一性,均是為法律權利的實現而存在的。 法碩聯盟論壇( www.fashuounion.com )
『貳』 我國法律規定的責任承擔方式有哪些
民事責任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回償答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是刑罰。包括主性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行政責任按承擔的主體不同可分為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承擔的行政責任和行政相對人承擔的行政責任。
(1)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有:①通報批評;②賠禮道歉,承認錯誤;③恢復名譽,消除影響;④返還權益;⑤恢復原狀;⑥停止違法行為;⑦履行職務;⑧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⑨糾正不適當的行政行為;⑩行政賠償等。
(2)公務員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有:①通報批評;②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接受行政處分等。
(3)行政相對人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有:①承認錯誤,賠禮道歉;②接受行政處罰;③履行法定義務;④恢復原狀,返還財產;⑤賠償損失等。
此外,外國人及外國組織在我國境內活動時,屬於我國行政管理相對方,如違反了我國行政管理義務也要承擔行政責任。外國人承擔行政責任的特殊方式還有限期離境、驅逐出境、禁止離境等。
『叄』 違反我國法律法規有哪些法律責任
違反我來國的法律法規,構成犯源罪的追究刑事責任,違法的,追究行政責任。
法律鏈接:《行政處罰法》第八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刑法》第三十三條【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肆』 在我國,因違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有哪些
在我國,因違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有哪些?什麼是違所,沒有看明白。
『伍』 我國三種法律責任類型包括哪些
我國三種法律責任類型包括:
1、民事責任,三種責任中最輕的,表現在停止侵害、賠回償損失、支付答違約金、賠禮道歉、恢復名譽等。
2、行政責任。分為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3、刑事責任。由國家審判機關依照刑事法律給予。
『陸』 在我國,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主要有
在我國,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主要有責任法定原則、責任相稱原則、因果聯系原則。
歸責原則對侵權行為法之適用,在司法實踐和法學研究中則常常被當作一個預設的前提,似乎重要得不言而喻,無需畫蛇添足多作限定。
由此導致的直接後果,是在對侵權行為法進行研究、對民事侵權案件進行分析和審理時,歸責原則的討論自覺不自覺地被提高到了就侵權行為法整體而言的層次。
(6)我國法律包括什麼責任擴展閱讀:
歸責原則的特點:
1、各項歸責原則之間須相互作用和補充,而不是自相矛盾,相互抵消;其次,歸責原則體系須體現法律的全部功能;
2、歸責原則體系須具有周延性適用范圍,能夠指導各種案件的處理;
3、歸責原則的體系須有明確的法律依據。
兩在歸責原則的地位必然有著輕重之分,過錯責任原則在中國的歸責原則體系中必然有著輕重之分,過錯責任原則在中國的歸責原則體系中必然處於核心地位,至於公平責任原則不過是對過錯責任原則的補充。
以致於中國的司法實踐中,法官對案件的處理首先考慮的是行為人是否有過錯,能否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當調查舉證發現行為人不存在著過錯問題或無法證明行為人是否有過錯時,才考慮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在法律規定的情形之中,是否適用特殊的過錯責任原則——過錯推定原則,以保護受害人的利益。
而當出現行為人沒有過錯,其行為又不屬過錯推定適用范圍的情況時,才考慮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予以解決。
『柒』 什麼是法律責任,在我國法律責任具體包括幾類
一般認為,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因違約、過失或者欺詐,對審計委託人專、被審屬計單位或者其他有利益關系的第三人造成損害,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在注冊會計師應承擔的法律後果的規定上,我國和西方國家既有相同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差異。相同點是都有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規定;不同點在於我國還有行政責任的規定
『捌』 我國法律責任的免責條件有哪些分類求詳解!
免責事由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正當理由,包括職務授權行為、正當防衛、內緊急避險、自助行為、受容害人同意五種;二是外來原因,包括不可抗力、受害人過錯、第三人原因與意外事件共四種。
免責事由一般由法律規定,但在不違反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序良俗的前提下,也可以由當事人約定。
『玖』 我國民事法律責任制度的構成是什麼
您好,根據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相關規定,民事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為:
主觀過錯,侵權行為,損害結果,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拾』 我國保密法律責任主要包括哪些
(一)行政責任。根據《保密法》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和第五十一條的回規定,保答密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形式。
(二)刑事責任。《保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違反保密法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保密法律責任除了上述兩種基本形式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情形,即《保密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所規定的,對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這類人員不屬於組織人事和監察機關規定的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的范圍,應依據所在機關單位內部管理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條款追究相關責任,具體處理方式包括經濟處罰、解聘等。
【法律依據】
《保密法》第四十九條,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