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員工簽的保密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壹』 保密協議在員工離職之後還有法律效力嗎
保密協議,是指協議當事人之間就一方告知另一方的書面或口頭信息,約定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該等信息的協議。負有保密義務的當事人違反協議約定,將保密信息披露給第三方,將要承擔民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保密協議一般包括保密內容、責任主體、保密期限、保密義務及違約責任等條款。保密協議可以分為單方保密協議和雙方保密協議。單方保密協議是指一方對另一方單方面負有保密義務的協議。
保密協議的內容
1.保密協議的形式:雙方簽定保密協議的合同條款。
2.明確保密協議的主體:保密的事項、內容、人員。
3.保密協議約定期限:約定清楚保密協議的期限。
4.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約定如何使用商業秘密、涉及商業秘密的職務成果的歸屬、文件保存與銷毀方式等內容。
5.謹慎約定競業限制條款:競業限制條款有可選擇性,如果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就需要明確約定期限和義務、經濟補償標准等等。
6.確定糾紛管轄機構:約定中需要說明確定糾紛管轄機構,管轄機構要有唯一性,不能既約定選擇仲裁機構又約定選擇法院。
保密協議的法律責任
1.對於違反保密協議造成嚴重後果的當事人,我國刑法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罪。
【法律依據】
第二百一十九條 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2)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3)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2.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簽訂保密協議,約定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勞動者承擔保守相關商業秘密、知識產權以及競業限制的義務,用人單位按月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約定的,應當按約定支付違約金。
看你們之間的約定保密時間等等
『貳』 公司簽訂的保密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1、法律允許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通過合同約定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權利和義務回。《勞動合同法》第23條第答一款也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2、因此,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保密約定,既可以以保密條款的形式寫入勞動合同,也可以單獨訂立一份保密協議。兩種形式的效力是相同的。
『叄』 員工離職之後再簽保密協議還有法律效力嗎
員工無論是否在職,都有保密義務,這是法定的,如果故意泄露公司商業秘密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所以現在簽也是有效的,可以要求其保守商業秘密。至於保密費用如何處理,由你們協商解決。
『肆』 保密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益
1、保密協議具有法律效益,對於違反保密協議造成嚴重後果的當事人,我國刑法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罪。
第二百一十九條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之一,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
(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以侵犯商業秘密論。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4)和員工簽的保密協議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保密的對象和范圍
1、技術信息
2、經營管理信息
3、特殊約定的其他秘密
包括設計、程序、產品、配方、製作工藝、製作方法、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產銷策略、招投標中的標底及標書內容等信息。
隨著商業秘密的范圍從技術秘密擴大到經營管理信息、特殊秘密等范疇,對保密的具體范圍的確定產生了爭議。為此,保密協議應當首先明確員工保密的對象和范圍,以免就是否屬於商業秘密及應否保密產生分歧。
『伍』 辭職後保密協議還有沒有法律效力
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5)和員工簽的保密協議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跳槽不守保密協議被判刑》
跳槽泄露商業秘密,被老東家起訴
陸某原是以生產植脂末產品為主的蘇州佳禾公司的職工,主要從事產品質量管理工作,並負責公司HACCP文件的編寫起草工作。2009年2月,陸某從蘇州佳禾公司辭職後到湖北某公司擔任技術部質量總監,負責品管、研發、工程三部門。
陸某違反與蘇州佳禾公司之間的保密協議及反不正當競爭協議,利用其掌握的蘇州佳禾公司的HACCP文件和蘇州佳禾公司其他涉及商業秘密的資料,指導湖北公司的植脂末產品生產,並為湖北公司申請HACCP認證。經公安機關偵查,湖北公司生產所使用的配方及生產工藝均來源於陸某。
經鑒定、審計,陸某的行為給蘇州佳禾公司造成203萬元損失。法院經審理認定陸某犯侵犯商業秘密罪成立,依法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員工違反保密義務披露其知曉的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權人造成損失的應承擔民事責任,若造成五十萬元以上的重大經濟損失,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應承擔刑事責任。
『陸』 離職時被要求簽的保密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樓主,你的問題不復雜,但是真的很麻煩!1.你的合同是無效合同。因為合同必專須一式兩份,所有項都填滿才屬有效。雖然你現在自己沒有合同,但是如果有很多人可以證明的話,那麼你們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上訴,推翻該合同,這個是沒有問題的。另外,合同里註明的社保沒有買,也可以提起仲裁,勝算非常大。2.你的協議有效,但是可以不執行。這個很有趣,我本來也不知道,但是我也簽過類似的協議,經律師指點,只有當企業支付保密費的時候才有效,公司想一分錢不付,那麼這個協議就形同虛設了。如果規定了保密費和支付方式,那麼你必須遵守。3.你提前30天通知就可以了,而且不需要批准和支付任何費用。你甚至可以交了辭職報告馬上就走,只是要賠一個月的工資。注意你的辭職報告要有時間要留底,要確認他們收到,防止他們賴你哦。4.如果你的保密協議有效(也就是他們付你保密費),那麼你不能去同行業,直到保密期滿。如果不支付保密費,那麼保密協議無效,那麼你完全可以去同行業的。祝你好運!!
『柒』 跟中國員工簽訂英文的保密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在雙方自願,公平的原則下,如果雙方都了解協議規定事項的情況下,是具有法律效力專。但是如果想避免屬糾紛,最好附帶中文的翻譯,一方可能會聲辯自己在不懂英語的不知情,被隱瞞,欺騙的情況下簽訂了如下協議,也就是說一方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協議規定的事項,那麼協議本身就失去了法律效力
『捌』 關於員工保密協議是否受法律保護
如果你簽了是有法律效力的,但你原公司的公司必須按月給你保專密費
而且協議約定不能超過屬兩年
如果公司沒有給你保密費
可視為協議無效
費用好像與你當時的在職公司有聯系的
我們公司以前跟人也簽過,後來覺得沒什麼效果,而且費用太高
他在同行業工作給我們公司帶來的損失遠比我們支付的費用低
除非你是撐握了公司的核心機密
『玖』 保密協議沒有補償 到底有沒有法律效力
禁業限制期間不支付經濟補償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解除協議。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它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保密事項,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由此可見,保密協議的經濟補償,是在競業限制期間。勞動合同履行期間,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是勞動者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是否支付保密費均不受影響。但勞動關系解除之後,競業限制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保密協議沒有約定經濟補償金的,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且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按月支付經濟補償金。
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除競業限制約定並支付3個月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法釋〔2013〕4號
第六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第七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時,除另有約定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履行競業限制義務,或者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後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限制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九條 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在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額外支付勞動者三個月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條 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