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微信傳謠多少法律責任

微信傳謠多少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15 18:28:42

A. 我在微信傳謠 發現後 知道錯了該怎麼辦

在微信傳謠發現後知道錯了,就應該馬上辟謠,將你的錯誤認識告訴大家,現專在網上消息屬很多,有對的也有錯的,有些信息你想轉發給朋友一定加以分析再轉發,有些錯誤的的信息我們轉發了就成了傳謠者,因此我轉發時一定證實了再轉發,要不犯了大錯還不知道。

B. 在微信造謠傳謠是否負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版網路權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利用信息網路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路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路上散布,起鬨鬧事,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C. 在微信造謠傳謠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是啊,轉發500次,瀏覽5000次,就構成犯罪了

D. 怎樣舉報微信謠言

在好友來的「詳細資料」自頁面中點擊右上角的功能鍵->「舉報」即可。

舉報陌生人:請點擊陌生人頭像進入資料界面->點擊下方的「舉報」即可。

在微信「搖一搖」頁面->點擊頭像,進入個人資料頁面->舉報->選擇舉報原因,進行舉報即可。

進入朋友圈->在朋友圈動態中,點擊需要舉報的好友頭像->點擊需要舉報的照片->右上角功能鍵->投訴->選擇舉報原因,進行舉報即可。(或長按朋友圈內容也可進行舉報)

請在需要舉報的微信群中點擊右上角群圖標,在打開的頁面下方選擇「舉報群」,即可舉報該群。

E. 4萬余微信公眾號因傳謠被處罰是怎麼回事

在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披露,近半年微信平台處罰公內眾容號約4.5萬個,微信公眾平台辟謠中心累計科普3.4億次。

微信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社交工具,給人們帶來很大方便的同時,許多謠言也在上面傳播。



此外,辟謠中心還引進了權威的第三方辟謠機構,對平台中傳播的謠言進行辟謠。

微信方面稱,平台將持續整治謠言信息,歡迎用戶對謠言投訴,也歡迎用戶通過瀏覽辟謠科普文章了解真相,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

F. 微信傳謠的都是什麼人

微信傳謠的都是一些無聊的人。
微信已經成為很多人交流和版傳遞信息的工具權。不少人認為,微信主要針對的是自己的朋友圈,即使出現虛假消息,應該也不會被認定為製造或傳播謠言。但據公安廳相關人士介紹,微信也是網上的「公共場所」,在公共場所傳播未經證實的謠言、虛假信息,也屬違法。一旦侵犯了他人的權益或是擾亂社會秩序等,都要被追究責任。
在網路活動中,我們要堅守法律法規底線,堅決抵制製造和傳播謠言行為,對於製造、傳播謠言,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違法犯罪行為,一律交給法律處置。

G. 微信公從平台怎樣解除涉嫌造謠或傳謠的方法

得在辟謠中心申訴吧~

H. 我投訴了微信群內得某個人傳謠,這個群會被封嗎還是只懲罰某個人

我覺得是懲戒某個人,而不是封群。不能因為一個人打擊一大片。

I.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麼責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誹謗行為「情節嚴重」,從而為誹謗罪設定了非常嚴格的量化的入罪標准。

也就是說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軟體上傳播誹謗他人的消息,當點擊量與轉發次數超過一定數量時,就會被認定為誹謗罪。根據我國《刑法》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資料:

光憑法條的原文想必不少人還是對此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以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這條新增法條的主要內容 。

例:某網民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故意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並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傳播,造成該地區人們出現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該網民為了謀取個人利益,編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條中所述「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然後其又在微信上大肆傳播,滿足「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這兩個行為已經具有構成犯罪的主觀條件,再加之其傳播的消息造成了該地區人們的恐慌,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滿足「嚴重擾亂社會秩序」,該網民已經構成了犯罪,將受到相關的處罰。

嚴厲打擊各類網路謠言行為的同時,警方希望廣大網民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增強自律意識、法律意識,規范網路言行,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為社會營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朗的網路環境。

J. 在網上散布謠言被轉多少次構成犯罪

同一謠言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評論二百次以上的可被定為侮辱罪、誹謗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可根據刑法處於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剝奪政治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條 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五百次以上的;

《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10)微信傳謠多少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散布謠言行政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要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熱點內容
中土公司法律部李 發布:2025-10-08 06:22:44 瀏覽:359
法院受案標准 發布:2025-10-08 06:02:43 瀏覽:718
社會與法頻道電話號 發布:2025-10-08 05:42:37 瀏覽:701
律師做的遺囑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8 05:33:40 瀏覽:616
韶關市勞動法孕婦 發布:2025-10-08 04:58:38 瀏覽:750
上海社科院民商法復試 發布:2025-10-08 04:57:13 瀏覽:535
形事訴訟法解釋 發布:2025-10-08 04:39:22 瀏覽:522
杭州李平律師 發布:2025-10-08 04:37:47 瀏覽:474
法院當庭宣判嗎 發布:2025-10-08 04:36:17 瀏覽:57
海淀法院位置 發布:2025-10-08 04:36:16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