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團體法人單位的法律責任
Ⅰ 社會團體法人可以作為有限公司股東嗎
社會團體法人原則上不具備股權投資的主體資格,共青團、婦聯、僑聯、工商聯不得設立非法人企業,黨政機關主辦的團體不得投資興辦企業。
1、1998年10月25日頒布實施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0號)第4條規定,社會團體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
2、1999年6月29日實施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企業登記管理若干問題的執行意見》[工商企字(1999)第173號,2006年6月23日廢止]規定,社會團體(含工會)事業單位及民辦非企業單位,具備法人資格的,可以作為公司股東或投資開辦企業法人,但依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規定不得經商辦企業的除外。
3、國務院發布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自身不得從事經營活動。條例發布前已辦理登記的,應隨時條例的執行予以糾正。
(1)社會團體法人單位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公司辦理了工商注冊後,公司名稱受法律保護,且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應當使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的名稱。不能改變、增減其中的任何一個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十條:「公司的登記事項應當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公司登記機關不予登記。」第十一條:「公司名稱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公司只能使用一個名稱。經公司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公司名稱受法律保護。」
Ⅱ 社會團體法人是否獨立法人
你好,社會團體法人是獨立法人。
社會團體法人是由法人或自然人組成,謀求公益事業、行業協調或同道志趣的法人,如協會、學會、研究會、基金會、聯誼會、促進會、商會等團體。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第2條規定,本條例所稱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願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依該條例第3條的規定,社會團體分為須登記和免予登記兩種。免予登記的團體有三類,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人民團體」、「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核定,並經國務院批准免予登記的團體」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經本單位批准成立、在本單位內部活動的團體」。其他須登記的社會團體法人,其設立的法律要件是:有50個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3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單位會員混合組成的,會員總數不得少於50個;有規范的名稱和相應的組織機構;有固定的住所;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來源,全國性的社會團體有10萬元以上活動資金,地方性的社會團體和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有3萬元以上活動資金;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社會團體法人的共同特徵是不得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活動,只能從事與團體章程或法律規定相應的事業。
Ⅲ 民法總則規定社會團體法人應當設什麼權利機關
根據《民法總則》第四節特別法人第九十六條本節規定,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內濟組織法人、城容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是特別法人。拓展: 1、法人分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四類。 2、根據《民法總則》法人主要分為三種: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以及特別法人。
Ⅳ 什麼是社會團體法人
法律、法規認可的企業、事業和行政單位以外的組織。
Ⅳ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社會團體法人應當設什麼權力機構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社會團體法人應當設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等權力機構。
《民法通則》規定:具備法人條件的社會團體,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經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因此,社會團體法人有自己的區別於企業法人的特點。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已經1998年9月25日國務院第8次常務會議通過,自發布之日起施行。該條例所稱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願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國家機關以外的組織可以作為單位會員加入社會團體。
(5)社會團體法人單位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社會團體法人的特點
1、依法成立。有兩種成立方式:一種是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而又具備了法人應具備的條件的,這種社會團體從成立之日起,即具備了法人資格,如縣以上各級工會組織。另一種是需要經核准登記後才能取得法人資格的,這種社會團體必須在經過核准登記後,才能取得法人資格。
2、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社會團體要開展活動,就要有相應的財產和經費。這種財產和經費可以是國家撥給的,也可以是其他組織或公民個人提供的,還可以是集資得來的。
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社會團體的性質不同,其名稱也不同,組織機構和活動場所也不一樣,但都有自己的名稱,如××工會委員會,××協會等。
Ⅵ 社會團體注冊資金由誰承擔
由發起人或者籌備組織負責人承擔,因為注冊的時候就需要有固定場所和資金來源。
社團法人,回「財團法人」的答對稱。是指為實現一定目的,由一定數目社員結合而設立的法人。基本特徵是以社員為成立的基礎,屬於人的聚合體。社團法人的設立須有一定數目的社員,須建立組織機構,制定章程,並須經法定機關進行登記後,才可取得法人資格。
有些社團法人則須經主管部門許可,方能成立。社團法人的意思機關為社員大會,執行機關為董事或董事會。有些社團法人還須設置監察機關。根據社團法人成立的目的,可將其分為營利社團法人和公益社團法人
(6)社會團體法人單位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12條規定:「注冊資金是國家授予企業法人經營管理的財產或者企業法人自有財產的數額體現。企業法人辦理開業登記,申請注冊的資金數額與實有資金不一致的,按照國家專項規定辦理。」
《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施行細則》第31條規定:「注冊資金數額是企業法人經營管理的財產或者企業法人所有的財產的貨幣表現。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企業的注冊資金應當與實有資金相一致。」
Ⅶ 《工會法》對工會組織社會團體法人資格是如何規定的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我國的法人分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法人必須具備四個條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3)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4)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工會屬於社會團體法人。工會組織取得社團法人資格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無須辦理法人登記,從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資格。比如,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和產業工會,一經建立便取得法人資格,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手續。另一種是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經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比如,基層工會組織建立後如果符合《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經核准登記,可以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目前,我國基層工會有171萬多個,這些基層工會情況千差萬別,是否能夠取得法人資格,要依據《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向上級工會申報,經審核後予以確認。
工會組織具備法人資格,意味著工會組織與其他法人一樣具備了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可以獨立實施民事行為,參加民事訴訟活動,對其所有的財產享有獨立的支配權,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及工會組織的有關案件時,應當依法確認工會組織的獨立法人地位。要將依法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工會組織與建立該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行為與財產區分開來,由它們各自對自己的行為獨立承擔法律責任。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對其工會組織及其設立的企業的債務不承擔責任;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對外發生的債務,也不得用工會組織及其設立的企業的財產來承擔責任;清償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機關的債務,不得對工會組織的財產、經費帳戶等採取查封、凍結、扣押、強制劃撥等強制措施,以保證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避免侵犯工會民事權利的事件發生。
Ⅷ 社會團體法人所承擔的具體法律責任是什麼
法人(社團)也是民事責任主體,承擔民事責任,和自然人一樣,負有經濟責任。
單位犯罪,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在追究刑事責任過程中,一般追究法人單位經濟責任,法人負責人自由刑或經濟刑。
Ⅸ 社會團體的法人和一般公司的法人有什麼區別社團法人想對應的權利和義務~~~~
公司法人的民事法律關系除受一般的民事法律調整外,還受《公司法》調整,而社團法人的民事法律關系只受一般民事法律調整。
關於具體的權利義務,參照民法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