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開具證明的法律責任

開具證明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16 04:55:31

A. 個人收入證明的法律責任

1、在為他人做擔保之前,必須了解擔保人所承擔的責任和被擔保人的真實狀況。版如果承擔的是連帶保證權責任,保證人與主債務人為連帶責任人,債權人在保證范圍內,既可以向債務人求償,也可以向保證人求償,無論債權人選擇誰,債務人和保證人都無權拒絕。 2、如果擔保人存在詐騙行為,開具收入證明的單位就涉嫌惡意串通詐騙善意第三人,如果經法院調查認定,該單位的法定代表人要負法律責任。如果單位開具虛假收入證明或誇大工資收入,從而誤導銀行,造成銀行貸款損失的,該單位也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B. 公司開工作證明 公司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要,工作證明一般指的是在職證明,蓋的是公章,有法律效力

C. 證明能起法律責任嗎

這個不是證明書,相關內容寫入股東協議中,對於2人之間有效。關於公司決策問題,只專要在股東協議和屬章程中約定所有決策由公司股東會100%表決權通過即可做到2人共同決策,但缺點是可能造成公司很難做出有效決策,失去一些商業機會。關於2人公司地位一樣,可以各持50%股權,一方擔任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另一方就擔任監事並另找本方人擔任總經理,將公司權力基本在前述職位中平分。各持50%股權即可解決公司資產共有。商標可以約定對方為代持,實際商標所有權屬於公司所有,但最好將商標權轉讓給公司。

D. 證明人的法律責任

您好!朋友!證明人無需承擔經濟責任。證明不是擔保。但是在今後打官司內起訴的時候可以作為容證人,出庭作證。先決條件是在借據上要清楚的寫明證明人是誰,並有親筆簽字和手印。希望能幫到您!謝謝不懂可以追問。望採納哦

E. 購房時,單位開具收入證明的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一、證明只是對事物或事項的存在成立,作出確認或認證的認可或證實內行為,一般是不需要容承擔法律後果的。

二、作出社會管理或組織行為,開具證明應當本著社會責任與誠實守信態度如實具陳。

三、收入證明只是對發生的事項的證明,並不是對未來情形的擔保,所以是沒有責任的。即使產生了變化也是動態變化的必然,與證明機關是不會有責任的。

(5)開具證明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第一:開收入證明要注意必須的格式。

第二:開收入證明必須要蓋「鮮章」也就是收入證明復印是無效的。

第三:蓋的章必須是單位的財務章或者是單位的公章。而且必須是圓章。

借款人收入證明:

茲證明 ,身份證/軍官證/護照號碼 ,自 年 月至今年一直在我單位工作,目前擔任 職務,稅後月收入為人民幣(大寫) ,特此證明。

我單位對本收入證明內容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

單位公章或人事(勞資)部門蓋章

年 月 日

1、 單位全稱。

2、 單位地址。

3、 聯系電話 郵政編碼。

4、 人事(勞資)部門負責人姓名。

F. 居委會給法庭開具虛假證明,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但不是刑事責任,而是行政責任構成要件:
1、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謂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指證人作了虛假的證明,鑒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鑒定,記錄人作了不真實的記錄,翻譯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譯。所謂隱匿罪證,指掩蓋歪曲事實真相、毀滅證據,將應該提供的證據予以隱匿。所謂與案件有重要關表的情節,主要是指對案件是杏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或者對罪行輕重有重大影響的情節。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能以偽證罪淪處。至於偽證行為是否造成了錯判,不影響定罪,可作為量刑的情節予以考慮。

行為人偽造、變造、毀滅憑證、隱瞞事實真相的行為,不是發生在司法機關的刑事訴訟活動中,而是在一般責任事故調查處理中,或是在審計、監察等行政活動中發生的,不能以偽證罪論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26條規定,單位行政領導人、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的,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也規定,對於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的單位、單位直接責任人員、單位負責人以及其它有關人員,審計機關可予以警告、通報批評,並可酌情處以罰款;審計機關認為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人員,移送監察或者有關部門處理;對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審計機關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國務院1987年6月29日頒布實施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23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或者事件後,丟失、塗改、隱匿、偽造、銷毀病案或有關資料,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其行政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上述法律、法規中提及的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隱瞞事實真相,毀滅、偽造、隱匿有關資料,但不是在刑事訴訟中,行為所侵犯的客體不同於偽證罪,只能分別情況,以其它犯罪論處。

2、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在刑事訴訟中的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證人」,是指根據司法機關的要求,陳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況的人,「鑒定人」,是指司法機關為鑒別案件中某些情節的真偽和事實真相而指派或聘請的、具有專門知識或者特殊技能的人,「記錄人」,是指為案件的調查取證,詢問證人、被害人或審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作記錄的人。「翻譯人」,是指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為案件中的外籍、少數民族或聾啞人等訴訟參與人充當翻譯的人員,也包括為案件中的法律文書或者證據材料等有關資料作翻譯的人員。

3、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自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其虛假陳述是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但為了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而為之。如果行為人不是出於陷害他人的意圖或者隱匿罪證,就不能以本罪論處。如行為人因粗心大意,工作不認真,或者學識、業務能力不高而作出了錯誤的鑒定結論、記錄、翻譯,或者因錯記、漏記、錯譯、漏譯等而不能反映原意,等等。

《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偽證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三百零五條 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G. 證明,責任人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你只起到證明借款屬實的作用,並非承擔擔保義務,你無需承擔法律責任,除非你在借條上承諾承擔保證責任,否則債權人無權找你要錢的。

H. 開具證明沒有蓋章付付法律責任嗎

開具證明沒有蓋章的話,應該是不需要負法律責任的,但是如果你簽字的話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I. 在收入證明上蓋公章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收入證明是對勞動者在職期間正常收入標準的確認。如果屬實的話,蓋公章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一般在辦理簽證、銀行貸款,信用卡等會被要求由當事人單位出具的對經濟收入的證明。

收入證明的用途:

1、在申請信用卡或者辦理其他銀行業務的時候,收入證明是必不可少的證明材料。

2、許多人在要求單位開具收入證明的時候並不知道標準的收入證明是什麼樣的格式,導致很多收入證明無法使用。

(9)開具證明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收入證明的用途:

收入證明是我國的公民在日常生產生活的經營的活動中,所需要的對經濟的收入的一種證明了,一般在辦理簽證、銀行貸款,信用卡等會被要求由當事人的單位出具的對經濟收入的證明了。它是在辦理的買房的按揭時的主要參考內容之一了,直接反映了辦理人的還款能力的。

銀行批款是否只參考收入證明上的工資了?

如果申請人已婚,一個人的收入證明啊低於其月供的,則可以夫妻的雙方同時開具收入的證明來申請貸款的,符合條件後,銀行也可以審批。另外,還有家庭的一些其他的資產,如大額存款、債券、房產等也可以作為收入證明,銀行是一般會作參考的。

虛假「收入證明」既是一種弄虛作假的不道德行為,更會給購房者自己帶來巨大的風險。

所謂開虛假收入證明是指用人單位為本單位員工或非本單位人員出具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收入證明。它包括三種情形:一、用人單位為本單位員工出具收入情況比實際收入情況高的證明;二、用人單位為本單位員工出具收入情況比實際收入情況低的證明;三、為非本單位人員出具虛假收入證明。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最後被銀行識破,無法通過審查關,購房者要求退房就屬於違約行為,而另一方面自身還款壓力較大,如果最後無力支付月供,更與開發商與銀行沒有一點兒關系了,弄虛作假的風險全由購房者自己承擔。

貸款買房開虛假收入證明,屬於合同欺詐的行為,存在的法律風險是,銀行可以欺詐為由要求撤銷貸款合同。

建議大家在買房子的時候自己去辦理收入證明,如果需要中介來幫忙代開的話,也一定要在合法的范圍內,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管轄視頻 發布:2025-10-08 03:54:26 瀏覽:258
天津寶坻法律援助 發布:2025-10-08 03:43:31 瀏覽:903
司法警察行為 發布:2025-10-08 03:38:53 瀏覽:715
勞動法對職工的處罰 發布:2025-10-08 03:17:34 瀏覽:547
合同法改錯公章打叉 發布:2025-10-08 03:16:06 瀏覽:716
形容道德品質 發布:2025-10-08 03:13:01 瀏覽:810
公主嶺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10-08 02:54:04 瀏覽:578
勞動法發條 發布:2025-10-08 02:30:45 瀏覽:201
勞動法41條賠償內容細則 發布:2025-10-08 02:19:14 瀏覽:416
借款合同性質認定債務承擔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8 02:09:02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