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民生法律知識問答

民生法律知識問答

發布時間: 2021-01-16 06:43:34

1. 跪求!2010年中考文綜熱點試題!急!!!

熱點專題一:注重改善民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熱點聚焦:

兩會民生話題、醫療、住房等

二、知識鏈接:

①初級階段國情和主要矛盾 ②小康特點 ③ 「三個代表」 ④科學發展觀 ⑤共富 ⑥全面小康 ⑦社會公平 ⑧社會穩定 ⑨和諧社會

三、中考演練:

1、國家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出台《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共同說明了什麼?

國家重視改善民生,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改善民生體現了課本中的哪些觀點?①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②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 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⑤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 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等。

3、從不同角度談談為什麼要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意義?有利於……,見楷體字部分)

①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只有改善民生,才能解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②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只有改善民生,才能維護人民利益;

③是實踐「三個代表」、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只有改善民生,才能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是實現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

⑤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實現全面小康。

⑥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減少或避免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4、怎樣改善民生?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②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③優先發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④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⑤實施再就業培訓,增加就業崗位;⑥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5、列舉你所關注的民生問題?並分析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

民生問題:看病難、看病貴的醫療問題;入學難、上學貴的教育問題;住房問題;就業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

根本原因: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且發展不平衡;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6、列舉我國近年來為解決民生問題所採取的措施。取消農業稅、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等。任選一個談談這樣做的意義?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有利於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有利於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勞動者素質;有利於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

7、列舉近年來我國政府保障民生的法律。《食品安全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談談頒布這些法律的必要性。①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②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的需要;③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需要;④為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8、怎樣走科學發展之路,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快速發展?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②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③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⑤促進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9、河北省 「三年大變樣」的意義?有利於推進我省城鎮化建設進程,提升我省城市的競爭力,改善人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熱點專題二、:破解「三農」難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一、熱點聚焦:

中央一號文件、十七屆四中全會的決議

二、知識鏈接:

①初級階段國情 ②主要矛盾 ③小康特點 ④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 ⑤實現共同富裕 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⑦維護社會公平 ⑧維護社會穩定 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中考演練:

1、黨中央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說明了什麼?黨非常重視解決「三農」問題;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意義?有利於……同第3題楷體字部分。

3、從不同角度分析為什麼要推進農村的改革發展?(為什麼連續出台關於「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

①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村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農業科技水平、農民的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城鄉發展不平衡。

②是實踐「三個代表」、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只有推進農村的改革發展,才能維護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實現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的需要。只有推進農村的改革發展,才能發展農村的生產力,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

④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理想的需要。只有推進農村的改革發展,才能實現農村的全面小康,並最終實現全國的全面小康,實現現代化。

⑤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只有推進農村的改革發展,才能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維護農村社會穩定。

4、怎樣推進農村的改革發展?(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措施有哪些?)

經濟: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農村的生產力 ②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如取消農業稅、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家電下鄉補貼等 ③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如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 ④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堅持走科技興農之路 ⑤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 ⑥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政治:①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健全農村民主管理制度 ②加強農村法制建設,依法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文化:①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 ②發展農村的科技教育事業,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如實行兩免一補,興辦農民課堂等; ③發揚艱苦奮斗和創新精神 ④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

社會: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如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和新農合制度等

生態: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農村生態文明。

5、怎樣才能加快農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見上題 經濟①②③④+文化②

6、近日全國上下掀起了興辦「農民課堂」的高潮,這是一種新的基層文化建設,是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的又一舉措。從科技、教育重要性的角度談談為什麼要興辦「農民課堂」?①(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速度,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教育是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基礎 ②(意義)興辦「農民課堂」,有利於農民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掌握先進的農業科技,提高致富能力;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於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7、請你談談對「家電下鄉」政策的認識。①家電下鄉是一項惠農政策 ②(意義)家電下鄉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調動廣大農民的消費積極性,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8、出台惠農政策有何意義?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有利於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等。

9、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農村改革發展6個方面的基本目標任務,讓廣大農民清晰地看到了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明顯推進,農村文化進一步繁榮,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落實」「農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更加健全」「農村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這些目標提出的國情依據是什麼?①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農村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農業科技水平、農民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②城鄉發展不平衡 ③農民的文化生活不豐富,受教育程度和科學文化素質不高 ④農民社會保障化程度低。

歷史角度

新中國成立後,我黨以新的理論和思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的有益措施有哪些?基本經驗有哪些?

有益措施:①1950-1952年,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實行了土地改革,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從而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②從1953-1956年,為克服農業同工業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實行了農業合作化,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力 ③1978年後,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2006年取消農業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基本經驗:①制定政策一定要從國情出發,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 ②遵循客觀規律 ③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熱點專題三:世博會即將開幕,中華文化展現無窮魅力

一、熱點聚焦:

世博會

二、知識鏈接:(略)

三、中考演練:

1、我國能成功舉辦北京世博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黨的正確領導 ②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③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 ④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志願者的無私奉獻 ⑤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支持與配合 ⑥中華文化具有恆久魅力

2、成功舉辦世博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①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②有利於進一步樹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③有利於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④有利於促進我國同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⑤有利於促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⑥有利於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3、在吳橋雜技節、亞洲藝術節上,世界各國各具特色的風情與文化交相輝映說明了什麼?①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②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呈現出和諧發展的局面。

4、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和中華文化?

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 我們應以平等的態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習俗,吸收和借鑒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

對待中華文化的態度:①我們應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②我們還應宣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5、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九128)(它們促進了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6、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的地區性大國;盡管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但我國潛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個正在和平發展的大國(九129)

7、我國在當今世界舞台上的作用?

經濟方面:我國是世界商品的銷售市場,是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是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政治方面: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在當今世界樹立起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文化方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為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以上幾方面共同說明我國在當今世界舞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構建和諧世界、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九130)

熱點專題四:關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一、熱點聚焦:

手機網路掃黃

二、知識鏈接:(略)

三、中考演練:

1、生命健康權的重要性?生命健康權是公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八上97)

2、為什麼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特殊保護?

①生命健康權是公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權。

②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③未成年人生活經驗不足,各方面都還不夠成熟,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強,生命健康權容易受到不法侵害。(八上97)

3、法律規定:①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權。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禁止非法搜身、拘禁。 ②公民享有人格尊嚴。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非法侵犯,

③公民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4、怎樣維護公民的××權? (八上)

①增強保護××權的法律意識;

②當××權受到非法侵害時,要依法維權(途徑:可與侵害人協商解決,也可向法院起訴);

③愛護、尊重他人的××權;

生命健康權:+④珍愛生命,維護健康;提高安全意識,遠離危險;掌握自我保護的知識、技能;

5、保護受教育權的法律: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七上41)

6、觀點:

①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七上41)

②我們要珍惜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七上43)

7、為什麼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七上42)

權利: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掌握知識、增長才幹,豐富和完善自己;才能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享受現代文明;才能改變命運。對於個人來說,受教育是公民的權利。

義務:我國實現現代化,科技是關鍵,基礎在教育。教育決定著國家的未來,每個公民都有責任通過接受教育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對於國家來說,受教育是公民的義務。

8、公民的受教育權有哪些保障?法律保障、物質保障、師資保障(七上44)

9、義務教育的特徵:強制性、普遍性、免費性(七上44)

10、中學生怎樣履行受教育的義務?(七上44)

①按時入學;②接受規定年限的教育;③努力學習,尊敬師長,遵守法律和校規校紀;

④爭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⑤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11、公民怎樣維護受教育權?

通過訴訟、非訴訟手段維權。①與當事人協商解決;②向家長(老師)尋求幫助;③向教育行政部門反映;④向法院起訴。(七上45)

12、智力成果權,也稱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發明權、發現權等。(八上P113)

13、法律規定:公民享有智力成果權,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

14、怎樣保護智力成果權?見人身權利第6題(八上114)

15、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

①人身、財產安全權②知悉真實情況權③自主選擇權④公平交易權 ⑤依法求償權(八上P117)

16、消費者的維權途徑(方法)?

①與經營者直接協商;②請求消協調解;③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④;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⑤向法院起訴(八上119)

17、如何營造放心的消費環境?(如何打造質量安全年?)

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生產者銷售者:按照公平、平等、誠信的原則依法規范自身行為,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

消費者:增強防範意識和維權意識,提高辨別真偽的能力,發現制假售假行為及時舉報,遵守市場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八上118)

熱點專題五: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一、熱點聚焦: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天河一號

二、知識鏈接:(略)

三、中考演練:

1、為什麼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①(地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速度,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越來越成為提高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基礎,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並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 ②(現狀)從整體上看,我國科技和教育的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③(意義)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利於提高我國的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有利於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九78-82)

2、怎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國家: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發展科技、教育奠定物質基礎 ②加大對科技、教育的投入 ③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 ④加強對外科技、教育交流與合作 ⑤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 ⑥完善科技獎勵制度,重獎科技人才 個人:見萬能答案1

3、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設立國家最高科技獎)的理論依據?①科技的地位 ②教育的地位(見第1題地位) ③我國實現現代化,科技是關鍵,基礎在教育 ④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 ⑤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⑥科學技術的發展,關鍵在人才。

4、科技、教育、人才的關系?①科學技術的發展,關鍵在人才 ②人才的培養主要靠教育 ③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並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九79)

5、為什麼要重視科技創新?(為什麼要建設創新型國家)

①(地位)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的本質是創新,科技的發展靠創新,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②(現狀)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高,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③(意義)只有重視科技創新,才能實現我國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真正掌握發展的主動權,趕超發達國家;才能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才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九P83)

6、怎樣提高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

國家:①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 ②加大對科技、教育的投入,為科技創新提供物質基礎 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並不斷創新 ④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 ⑤完善科技獎勵制度,重獎科技創新人才

個人:①善於觀察,展開想像 ②培養好奇心和求異思維 ③積累知識,勇於實踐 ④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轉變學習方式,進行創造性學習。

熱點專題六: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金融危機

一、熱點聚焦:

希臘、歐元區信任危機等金融危機的話題

二、知識鏈接:(略)

三、中考演練:

1、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原因):①合作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筆財富②合作既有助於我們獲取更多的信息,彌補個人知識的不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助於我們形成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 ③善於合作,有助於事業的成功 ④善於合作,是時代的要求。(八上61)

2、如何正確看待競爭? ①競爭既對個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促進作用。詳見第2題。②競爭也有不利的一面。它可能使某些獲勝者滋長驕傲情緒,某些失敗者產生自卑感;可能引起人們的過度緊張和焦慮;可能使人產生嫉妒心理,從而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個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

3、怎樣競爭?樹立健康的競爭意識,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范圍內,按照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去進行競爭,在競爭過程中相互激勵、共同提高。(八上68)

4、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競爭與合作既對立又統一,在合作中有競爭,在競爭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八上67)

5、如何對待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我們應正確對待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既要敢於競爭,又要善於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最終實現雙贏。(八上68)

6、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九126)

7、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國的共同發展則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基礎

8、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極化(九128)(它們促進了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9、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的地區性大國;盡管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薪洗蟛罹啵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管轄視頻 發布:2025-10-08 03:54:26 瀏覽:258
天津寶坻法律援助 發布:2025-10-08 03:43:31 瀏覽:903
司法警察行為 發布:2025-10-08 03:38:53 瀏覽:715
勞動法對職工的處罰 發布:2025-10-08 03:17:34 瀏覽:547
合同法改錯公章打叉 發布:2025-10-08 03:16:06 瀏覽:716
形容道德品質 發布:2025-10-08 03:13:01 瀏覽:810
公主嶺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10-08 02:54:04 瀏覽:578
勞動法發條 發布:2025-10-08 02:30:45 瀏覽:201
勞動法41條賠償內容細則 發布:2025-10-08 02:19:14 瀏覽:416
借款合同性質認定債務承擔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8 02:09:02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