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1. 收條只簽字不按手印有法律效力嗎
有法律效力。收條通常情況下是由收到人向付款人出具的,出具收條後要有本人的親筆簽名,是否按手印不是法律的強制性要求。
不過,在現實中多數情況下,要求在本人簽字的同時按上手印,不按手印也不影響此收條的法律效力。只要收條是出具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的就是有效的行為。為了保證此收條的真實性,在現實中最好簽名的同時按上手印,如果有證人的,也最好讓證人同時簽名並註明證人的身份。
收條作為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字條,一個完整的收條一定要有標題、正文、落款這三個部分,以防日後的煩惱,在書寫收條時一定要按照收條書寫的基本要求和格式進行書寫。
(1)不簽字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在書寫」借條」時,應注意幾個問題:
(一)要弄清楚借款人和出借人的真實姓名(身份證、戶口簿登記的為准),弄清楚借款人的工作、住址、甚至收入、財產等個人情況。在「借條」右下角由借款人親自署上真名。簽名等於確認「借條」上陳述的內容,沒有簽名,就等於沒有確認,若借款人事後不認可,沒有簽名或簽了假名很可能會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二)「借條」最好能約定好利息、還款期限、還款方式等事項;
(三)「借條」必須能清楚記述借貸的事實。內容表達不清,或數目不清,產生糾紛時,借款人又不認可,訴訟風險是很高的。借款數目最好能先用大寫中文數字書寫,然後再用阿拉伯數字書寫。需要提醒的是,借款協議不同於借條。
就是說,借款協議只能證明雙方就借款達成了協議,但是是否將款項實際交付借款人,還需要有借據等證據證明款項已經交付。而借條則是借款已經發生的證明,因此,千萬不要將借款協議作為借據使用,否則您的合法權益有可能得不到法律保護。
2. 只簽字不按手印具有法律效力嗎
合同上按手抄印和簽字有同襲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雙方當事人或者合同有例外約定除外。
簽訂合同注意事項如下:
一、核實確認對方當事人的主體資格
1、合同對方為自然人:核實並復印、保存其身份證件(勿以名片代之),確認其真實身份及行為能力。
2、合同對方為法人:
到當地工商部門查詢其工商注冊資料並實地考察其公司情況,確定其真實性;
核實訂約人是否經其所在公司授權委託,查驗其授權委託書、介紹信、合同書;
簽訂合同必須加蓋對方單位公章、合同專用章。
3、合同對方為「其他組織」:
對方當事人為個人合夥或個人獨資企業,核對營業執照登記事項與其介紹情況是否一致;由合夥人及獨資企業經辦人簽字蓋公章。
法人籌備處:確認經辦人身份及股東身份,加蓋法人籌備處和股東公章。
4、合同對方除加蓋公章、私章外,要親筆簽名。
二、合同形式:
1、必須以書面形式簽訂合同;
2、採用口頭、信件、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必須簽訂確認書並蓋章簽字;
3、倒簽合同要標明合同背景。
3. 只簽字不按手印具有法律效力嗎
合同上按手印和簽字有同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雙方當事人或者合同有例外約定除外內。
4. 是不是合同按個手印不需要簽字都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第8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版定履行自己的義務,權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合同存在欺詐、脅迫或顯失公平的,可以向法院申請變更或撤銷合同。另外,合同是雙方自主意思表示,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法律還規定了單方解除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 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因此,合同成立生效之後還是有機會反悔解除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5. 判決書被告人不簽字可有法律效力
1】當庭宣判被告人不簽字,被告是有聯系方式的,法院可以採取留置送達或者轉送達,還有郵寄送達。可以做到把判決書送到被告人手中。
【2】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六條
受送達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訴訟文書的,送達人可以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訴訟文書留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採用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送達過程,即視為送達。
【3】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八條
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的,可以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或者郵寄送達。郵寄送達的,以回執上註明的收件日期為送達日期。
【4】對於民事案件一審判決不服的,在收到一審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可以上訴到二審法院。
【5】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6】對於民事案子二審不服的,應該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二審法院申請再審。
【7】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8】對於刑事案件不服的,在收到判決書第二日起,可以在10日內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
【9】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
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6. 合同鑒定人不簽字是否依舊具有法律效力
是指法定代表人不簽字嗎?
法定代表人不簽字,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7. 為什麼簽字會有法律效應字跡不是可以模仿的嗎
不是簽字了就有法律效力,簽字只是當事人對文件的確認,文件是否有法律效力是從文件內容來判斷的,有點是需要簽字加手印的。
模仿的筆跡是可以鑒定出來的。在訴訟中,可以請求司法鑒定機構鑒定出來;如果一般糾紛時因簽字糾紛,也可以找相關的專家鑒定。
拓展資料:
1、簽名,即自己寫自己的名字,尤其為表示同意、認可、承擔責任或義務。目前的簽名有更多的詮釋,如數字簽名,藝術簽名等。
簽名是落款的一種,因為簽名用得最多,所以落款經常被訛誤成簽名。傳統上,署名並不與簽名同義。署名應該是能讓人讀出其名的,簽名則不必要讓人讀出其名。人們對簽名是有一定要求的,簽名代表著同意,並產生法律效力,在法律上賦予了文件以真實性。
2、在實際生活中,一些方式(如字跡,指紋等)一直被用作簽名者身份的證明。這是因為:簽名是可信的;不可偽造的;不可重用的; 不可抵賴的;簽名的文件是不可改變的。在日漸來臨的數字化生活中,電子文檔將逐步代替紙質文件成為信息交流的主體。
證明一個電子文件是某位作者所作的辦法是通過模擬普通的手寫簽名在電子文檔上進行電子簽名。作者可以通過數字簽名表明自己的身份,讀者可以通過數字簽名驗證作者的身份。
由於信息在存儲,傳輸和處理等過程往往是在開放的通信網路上進行的,所以信息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或內部的竊聽、截取、修改、偽造和重放等多種手段的攻擊。所以數字簽名還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來抵禦這些攻擊。
網路:簽名
8. 合作協議不是本人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你朋友的親戚是他的代理人,那麼協議具有法律效力。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三條 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雙方當事人約定,應當由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2、第六十六條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拓展資料
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終止:
(一)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
(二)被代理人取消委託或者代理人辭去委託;
(三)代理人死亡;
(四)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五)作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終止。
第七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或者指定代理終止:
(一)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復民事行為能力;
(二)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
(三)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四)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取消指定;
(五)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間的監護關系消滅。
9. 授權委託書本人不簽字,對本人有法律效力嗎
既然是本人授權,就必須委託人簽字委託並授權,如果本人不簽字,等於對授權沒有認可,那自然沒有法律效力。不過,委託人可以默認或在事後追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