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侮辱信息法律責任
⑴ 惡意在網路上散布謠言導致他人名義受損,法律是怎樣定罪的
涉嫌誹謗罪。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當事人主觀上必須是故意,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這里所謂「告訴的才處理」,是指犯誹謗罪,被害人告發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誹謗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當地群眾公憤的;誹謗外國人影響國際關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訴或不能告訴,人民檢察院應提起公訴。
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泄露並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1)散布侮辱信息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誹謗罪的舉證責任
1、自訴案件證明被告人實施了犯罪行為的舉證責任由控訴方承擔,這是刑事訴訟的一般原理,對這點在法學界是普遍認同的;同時也是《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自己犯罪的責任,不應自證其罪。
2、對於刑事誹謗罪中所散布事實的真實與否的舉證責任,我國法律及司法解釋未作規定。按照法理上舉證責任分配原則,在法律要件事實存否不明的情形下,如該法律要件事實屬於權利發生法律要件事實(作為誹謗罪來講,就是控訴方要求追究誹謗罪權利形成所須具備的該罪構成要件事實;所須要件齊備,追究權形成),由主張權利存在的人負舉證責任。
而當該法律要件事實屬於權利妨害、權利受制(如被告人主張自訴人追究誹謗罪的權利不成立,就屬於妨害、制約追究權成立的情況)或權利消失的法律事實時,則由主張權利不存在的人負舉證責任。
被告人把真實作為對其誹謗指控的抗辯理由,被告人主張對其指控的誹謗罪不成立,其就應證明所散布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
⑵ 網路散布侮辱國家的言論如何處罰順便給我一個舉報地址
怎麼處理還是需要結合具體案例,一般情況下,法律依據如下:
1.因為這些有的可能屬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
《治安管理處罰法》中關於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的處罰。
例:
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2.造謠嚴重侵犯人權時,可以參照《刑法》侵犯人身權利的條款。
誹謗罪《刑法》條文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侮辱罪《刑法》條文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⑶ 侮辱罪最多賠償多少錢
根據律規定名譽侵權事實侵害名譽權行主要幾種: 一.侮辱行所謂侮辱故意暴力、語言、文字等式貶低格敗壞名譽行具體實施式侮辱行三種:(l)用暴力行侮辱眾向身體灑潑糞便、眾剝光衣服、強迫眾自胯鑽等(二)用語言侮辱場情況口語言進行辱罵、嘲笑使眾蒙受羞辱(三)用文字進行侮辱張貼字報、字報式進行侮辱告張某向青楊某求婚恨意於楊某與高某結婚寫輓聯花圈裝紙盒內托知情孩送舉行結婚典禮並眾送給新娘結新娘場暈倒 二.誹謗行誹謗行指行故意或失散布某種虛假事實損害名譽行由知誹謗行散布虛假事實散布某種真實事實雖該事實散布害於名譽構侵害名譽權行李婚前與原男朋友性關系李曾事告訴其朋友張某張某與李關系問僵於張某各種場合散布李件事該事傳李丈夫影響李與丈夫關系李於張某侵犯其名譽權由張某告庭本案張某散布真實事情所其行並誹謗行並沒構李名譽權侵犯張某侵害李隱私權誹謗行既語言誹謗文字誹謗前面我所舉語言誹謗例至於文字誹謗指文字式散布虛假事實損害名譽通寫信式散布貶低虛假事實行 三.新聞報道失實指新聞報道報道情況與事實嚴重符並損害相關事名譽情況新聞要求真實性其所報道內容與事實符則僅符合新聞要求且能侵害名譽高民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解答》第漆條第四款規定: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名譽受損害應按照侵害名譽權處理 四.文作品利用素材指創作文作品使用素材損害文作品物原型名譽權朱某寫說故意其前友寫說並其前友身強加許損其形象情節構朱某友名譽權侵害 根據《民通則》第 一三四條規定結合侵害名譽權具體特徵侵害名譽權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刑事責任侮辱、誹謗式侵犯名譽權情節嚴重並符合刑關於侮辱罪、誹謗罪規定行行構侮辱罪、誹謗罪需根據《刑》第二四陸條規定承擔刑事責任即判處三期徒刑、拘役、管 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構刑侮辱與誹謗條件與民侮辱與誹謗條件並相同顯著區別刑所說侮辱要求庭廣眾害進行公侮辱民侮辱要侵權害侮辱行所知道即;刑誹謗要求所散布虛假信息行自捏造民誹謗並要求所散布虛假信息行所捏造要行散布種虛假事實即 我《民通則》第一0一條規定:公民、享名譽權公民格尊嚴受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式損害公民、名譽規定我判 斷行否構名譽權侵害律依據根據規定構名譽權侵權須具備列四條件:(一)行實施違行;(二) 侵害名譽權損害事實;(三)名譽受損害行違行所造;(四)行錯三條件與其身權侵權行沒太區別名譽侵 權關鍵第條件即違
⑷ 如果聽信別人的胡說八道自己不了解也跟著瞎說,犯法嗎
如果聽信別人胡說不道,自己不加以鑒別,就跟著瞎說,涉嫌擾亂公共秩序的,其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3條之規定,涉嫌散布謠言,依法應給予治安行政處罰。
不是散布擾亂公共秩序的謠言,不在此限內。
散布個人謠言的,涉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誹謗他人,其行為也是違法的,依法也要追究治安行政責任。
法律鏈接:《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⑸ 有人私自散布我的個人信息和威脅我,還給我的家人發送侮辱信息。
可以先報警,然後找律師對散步者進行起訴,具體的事宜建議和律師詳談
⑹ 侮辱誹謗到處散布謠言,會判刑嗎
一、概念及其構成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2、客觀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大字報、小字報、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所謂「足以貶損」,是指捏造並散布的虛假事實,完全可能貶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者事實上已經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散布虛假的事實,但並不可能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或無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則不構成誹謗罪。(3)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從誹謗的內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誰,就可以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沒有特定的對象,不可能貶損某人的人格、名譽,就不能以誹謗罪論處。(4)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3、主體要件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4、主觀要件本罪主觀上必須是故意,行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損害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損害他人名譽的危害結果,並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目的在於敗壞他人名譽。如果行為人將虛假事實誤認為是真實事實加以擴散,或者把某種虛假事實進行擴散但無損害他人名譽的目的,則不構成誹謗罪。 處罰: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⑺ 請問關於在網上散播反動,侮辱性質的言論法律上有約束么
對於網路言論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的約束。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十二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
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7)散布侮辱信息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三十四條 除本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還應當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
(一)設置專門安全管理機構和安全管理負責人,並對該負責人和關鍵崗位的人員進行安全背景審查;
(二)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網路安全教育、技術培訓和技能考核;
(三)對重要系統和資料庫進行容災備份;
(四)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進行演練;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⑻ 請問多次被侮辱,誹謗到處散布信息,並且騷擾怎麼辦
建議搜集證據,盡快報警解決。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版的,處五日以下權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2,根據以上法律規定,建議你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處理,公安機關應按以上法律規定給予相應的處罰;
⑼ 和男朋友分手後他在網上各種散播我個人信息侮辱性的言論,現在很多男的,來加我微信。我該怎麼做
首先你網路搜索有你名字和手機號微信號家地址的所有信息,如是正規網站可申請刪除這專些屬信息
其次如以上很難解決建議你徹底更換手機號和微信號和QQ號(把舊微信的所有朋友圈和聯系人都刪除干凈在微信上選擇注銷號碼,QQ號也如此操作),換新號後盡量不讓認識你們兩人的朋友知道避免對方查到。微信和QQ換號後要設置成不能隨意加你,微信不能隨意搜索出你,朋友圈和QQ圈要設置成不能讓陌生人看。微信名QQ名都要改變密碼也要改(這是最容易解決的辦法),如這個方式解決後又不行那搜索網上有沒有你相關資料如有對你不利的信息你可以向網jing報案讓人家查到底是誰依照法律處理追責(但這屬於萬不得已嚴重影響你生活名譽的時候再用這方式)
⑽ 在網上散布他人有關隱私的照片算犯罪么
在網上散布他人有關隱私的照片造成受害人精神傷害算犯罪,情節嚴重的,構成刑事犯罪,應該報警處理,要求他停止侵權,賠禮道歉,並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失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七規定: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侮辱或者誹謗他人,損害他人名譽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10)散布侮辱信息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零九條條規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公民的名譽權若受到侵害,有權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規定,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