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效力期限
㈠ 我們這個合同究竟還有沒法律效力
個人認來為,僅從合同來看,認自定為租賃合同或許更為適宜。首先,合同中沒有明確房屋產權歸屬問題。其次,合同中有一些表述,如「甲方決定……建……」「按甲方要求」「甲方不再收取……」,表現出的意思是甲方為主導,房屋的處置是歸甲方決定的。反過來說,如果是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話,應該是出資方委託建築方,也就是應該由上述合同中的乙方決定一些問題,所以從這點上來說認定為建築合同不太合適。第三,合同名稱為「建築使用合同」,而且合同內容當中除了約定出資外,其他都是對於門面房使用權問題的約定,比如「使用時間七十年」,「使用時間四十年」,「交付使用後」等表述,而沒有約定所有權的歸屬或者轉移。所以,綜合上述分析,我認為認定為租賃合同可能更恰當,但是具體情況還要結合其他證據認定,比如證人證言、土地或規劃方面的證明材料等等。如果認定為租賃合同的話,根據《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合同簽訂於1997年,已經超過法定的最長20年租賃期限,盡管合同雙方約定了70年、40年的使用期限,但超出部分無效。以上分析僅供參考,建議咨詢專業律師。
㈡ 合同有效期自動順延條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到期自動順延,該條款是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第九十二條規定,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因此,原則上合同到期後,雙方權利義務關系終止,如果沒有提出書面異議,那麼按照之前約定自動順延一年,可視為續簽合同。
(2)合同法律效力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的規定,連續訂立2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後,除非勞動者要求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否則用人單位均應與勞動者續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除非勞動者存在法定過錯或者出現法定情形。
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約定自動順延的條款,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勞動合同訂立的次數,以便規避上述關於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規定。但是,這種規避法律規定的做法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一旦發生糾紛,很多地方的裁判機關均不予支持,而是直接視為雙方重新訂立了
只要雙方在合意的前提之下簽署的合同中包含合同到期自動順延條款,那麼就具有司法效力,否則沒有效力,若逼迫一方簽署的情形,只要能提供相關的證據,那麼實施逼迫行為的一方不僅需要與其解除合同關系,同時需要支付罰金。
㈢ 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從簽訂日期開始還是從生效日期開始算
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從簽訂日期開始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
第三十三條 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3)合同法律效力期限擴展閱讀:
合同違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零七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第一百一十六條 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㈣ 合同到期了,還有法律效力嗎
如果是附期限的合同,合同到期自然失效。
㈤ 合同怎麼樣才有法律效力
有效合同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合同生效即合同發生了法律約束力。只有符合法律規定的一定條件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這些條件常常被稱為合同的有效要件。各國法律一般都規定以下條件為合同的有效要件:
1、 主體合格,即訂立合同的當事人雙方都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資格。作為公民個人,必須達到法律規定的年齡,且智力發育健全;作為法人,必須經過合法的登記注冊,並且在自己的經營活動范圍內,才能作為合格的當事人訂立合同;一些非法人的組織、團體在一定范圍內也可以成為合同當事人。
2、 意思表示真實,即合同當事人在訂立合同的整個過程中所提出的要約或承諾的內容,都是自己獨立意志的表現,是其真實的意思表示。在正常的情況下,行為人的意志總是與其外在表現相符的。但是,由於某些主觀上或客觀上的原因,也可能發生兩者不相符的情形。例如,當事人一方故意捏造假情況或隱瞞、掩蓋真相,這就會使另一方當事人形成錯誤認識而訂立合同;又如,一方當事人利用另一方的某種急迫要求而進行要挾或採用其他方法強迫其接受某些極不合理的條件而訂立的合同,等等。上述情況下所訂立的合同,都是意思表示不真實,因而不受法律保護。
3、 內容合法,形式合乎要求。內容合法,主要是指標的合法,即合同標的不屬國家明令禁止買賣的物或法律、政策所不允許的行為,或者須特價但未經許可要經營的物或行為。在社會主義國家裡,合同內容合法,還包括合同標的數量、質量合法、價格合法以及當事人的目的無規避法律之意,沒有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等。形式並非所有合同的有效要件,但也有例外。例如,關於不動產的買賣,各國法律一般都規定須採取要式合同進行。這類合同,要式形式即其生效的法定條件。
㈥ 個人借款合同到期後多長時間沒有法律效力
個人借款合同到抄期後2年沒襲有法律效力,個人借款屬於民事范圍。
根據《民法通則》:
第135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訴訟時效是可以中止、中斷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139條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第140條 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6)合同法律效力期限擴展閱讀: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賦予的約束力。規范性法律文件與非規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約束力,要求人們按照法律文件規定的那樣行為。
法律效力有時還指某種行為或事實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夠獲得肯定性法律後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夠獲得法律的保護。顯然,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為和事實的效力是規范性法律文件所賦予的。只要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就當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㈦ 合同到期了,還有法律效力嗎
合同到期了我結束了,沒有續約是沒有法律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