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教師作為公民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教師作為公民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16 13:19:07

㈠ 教師首先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則成為什麼公民就是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最低

教師首先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則成為合格公民就是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最低標准

㈡ 在愛國守法方面,教師與普通公民的區別

在愛國守法方面,教師與普通公民的區別:
1、教師回是普通的公民,但教師應該有更答高的標准。教師不僅應該懂得並遵守法律,會用法律來約束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的教育教學就是宣傳和傳授法律知識,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給學生樹立一根標尺,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感染他們,從而使他們感受到法律的威嚴和不可侵犯。
2、遵紀守法不僅是社會向人們提出的要求,也是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必須履行的義務。教師的法律觀念如何,直接反映出自己的為人,也深刻的影響著祖國的下一代。只有自己遵紀守法,才會使自己的學生健康成長,這對於祖國和民族的未來是至關重要的。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中國教師的必須條件之一必須是中國公民嗎

《中華人民來共和國教師法》規源定:中國公民凡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經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合格,有教育教學能力,經認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我國實行實行教師資格制度。取得教師資格的前提是中國公民。

㈣ 教師是人民還是公民

只是來搞清楚人民和公民的區別,這個問自題就迎刃而解了。
公民是個法律概念。一個人取得了某一國家的國籍,就是這個國家的公民,他就可以享有該國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和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如果他僑居在國外,他也受所屬國家外交機構的保護。
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人民的范圍不包括敵人在內。使用人民這個概念,便於在政治上劃分敵我。人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內容。在我國現階段,人民是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所以具有我國國籍的教師,至少是公民。

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國家實行教師什麼制度中國公民經認定合格的可以

《中華人復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制十條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教師‎法第十條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規定的學歷或者通過國家教師資格考試,有教學能力的中國公民。經考核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師資格。

我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定義的「國家實行教師資格制度」文件是老師‎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

(5)教師作為公民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教師‎法第十三條中小學教師資格由教育行政部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等職業學校和技術學校的教師資格,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有關主管部門確定。

普通高等學校的教師資格,由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學校確定。一個公民取得學歷本法規定或已通過國家考試教師資格請求有關部門確認他的資格作為一個老師,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的要求。取得教師資格的人員首次教學時,應當有試用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㈥ 請法律高手看看我們老師觸犯了那條法律

《憲法》35條規定公民享有言論自由。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圍內有通過語言表達思想和見解的自由,這是公民在法律范圍內享有的表達意願、參加社會活動和政治生活的基本權利。
具體的說,公民享有的言論自由有以下幾個方面:公民可利用言論自由討論國內外大事、討論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和法規,提出批評和建議,以實現管理國家、管理社會的權利;可以發表學術見解、進行學術研討,促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也可談論社會上的逸聞趣事、,風土人情,以豐富精神生活、增長社會知識。具體地說,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的發言權;發表的議論只有不超出法律范圍,就不受任何非法干涉;發言者不應由於某些言論給自己帶來不良後果。
當然,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濫用言論自由損害國家的、社會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具體地來說,言論自由要受到法律的兩方面的限制: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教唆、煽動他人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公德、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公民不得利用言論自由來侮辱、誹謗其他公民的人格。誰公開發表有損於他人的言論,就要對言論後果負法律責任。對此,我國刑法民法通則和治安管理條例等法律文件都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

㈦ 教師有很多義務,但是教師能享受到哪些權利

教師有很多義務,但是教師能享受到的權利:

1、教師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

教師的公民權利是指教師作為公民依法享有相關法律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政治權利、平等權、人身權等)。在這些基本權利中,人身權利和人格權利是教師作為一般公民權利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人身權利:包括教師的生命權、健康權、人身自由權等;人格權利:教師的人格尊嚴不受侵害,包括名譽權、隱私權、肖像權、姓名權等。

(二)確立教師義務的法律依據。

1、《教育法》中關於教師義務的規定;2、《教師法》中關於教師義務的規定;

3、《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其他教育法律

(三)教師基本義務解讀。

教師的基本義務可分為兩部分:一是作為公民應承擔的義務;二是作為教師應承擔的義務。

1、教師作為公民的義務

教師具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具有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具有保衛祖國和依法服兵役的義務;有依法納稅的義務;有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等的義務。

2、教師作為專業教育教學人員的義務

(1)遵紀守法:包括:1)遵守憲法和法律,並主動培養學生遵紀守法;2)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3)為人師表,應成為學生的楷模。

(2)履行教育教學職責:教育教學工作是教師的本職工作,也是教師的基本義務。「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必須堅持教育教學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除遵紀守法,還應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3)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進行思想教育時,應德育為先;政治教育時,要突出愛國主義、民族團結和法制教育。

(4)愛護尊重學生(可稱為「尊重學生人格」義務):「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應公平對待學生,不能歧視個別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應以尊重學生人格尊嚴為前提;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能只關注學生成績。

(5)保護學生合法權益:「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制止的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或學校工作中的行為(注意超出范圍則不在教師法定義務這內)。

(6)提高水平:「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是國家對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基本要求,不僅要學好知識,還應提高思想覺悟。

以上介紹了綜合素質—教師權利和義務,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㈧ 教師輪崗屬於公民的什麼權利

教師輪崗屬於公民的自由權,根據現在的教育法律規定,教師可以選擇去輪崗的權利。來彌補內我國現在容教育資源非常不平衡的現象,同時也為自己的一些職務晉升提供很好的幫助。說教師這種行為是自我的選擇,與國家的一些政策關系不大。

㈨ 教師的6個權利和義務

一、教師的權利

根據性質的不同,教師的權利可以分為一般權利和職業權利兩類。

1.教師的一般權利

一般權利是教師作為公民依法享有的權利。教師作為普通公民的權利包括平等權、政治權、宗教信仰自由權、公民人身自由權、社會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監督權等。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最易受侵犯的權利主要有生命健康權、名譽權、受聘權。

(1)生命健康權。

在我國,雖然「侮辱、毆打教師」早已被法律所明文禁止,但近年來,我國教師受學生及家長等辱罵、暴力攻擊的問題仍較嚴重。

(2)名譽權。

《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名譽是社會對某公民的品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社會評價。公民的名譽權是指公民對其名譽享有的不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權利。在教育教學工作和生活中,對教師名譽權和人格尊嚴的侵犯主要來自學生及家長、學校領導、校外人員等。

(3)受聘權。

又稱工作權,是指依法取得教師資格的公民自由選擇和獲得教育教學工作的機會。其內容包括職業獲得權、自由擇業權和平等就業權。教師受聘權的法律依據是教師聘用合同。教師聘用合同是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學校和教師之間確立、變更、解除和終止聘用關系的協議。

2.教師的職業權利

教師的職業權利即職業權利、公權利,是指教師接受學校聘用後,依法所享有的在事業方面的專業權利。職業權利與職責相聯系,一般不能放棄,否則構成失職。

(1)教育教學權

教師的教育教學權是教師職業權利的核心,具體內容是「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這部分權利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權利;二是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的權利。

(2)學術自由權

即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發表意見的權利。教師從事這些活動會對其專業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但是,教師在行使這項權利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不影響正常的學校工作,並嚴守學術道德。

(3)管教自由權

教師有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生成績的權利。教師有權對學生進行各種指導,有權對其進行客觀、公正、恰如其分的評價。按照教育法規的規定,教師對學生的評定結果不能搞排名和公示,以保護學生的隱私權。

(4)獲得報酬權

即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和單位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帶薪休假的權利。。

(5)民主管理權

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分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利。教師們行使這項權利促進學校工作的民主化,也有利於教師本身權利的維護。

(6)培訓進修權

教師有參加進修和其他方式培訓的權利。

二、教師的義務

1.遵紀守法。教師應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教育教學的義務。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3.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義務。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4.關心、愛護、尊重學生的義務。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5.維護學生權益的義務。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6.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巧解邊端計數題

㈩ 急啊~~~規定和保障公民受教育權利的義務法律有哪些

教學提綱
三、國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利,人民要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1.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

(1)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可靠保障

(2)物質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物質基礎

(3)師資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重要條件

2.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1)應當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

(2)應當履行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

(3)應當履行遵守學校紀律,尊敬教師,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識記:我國教育法是保障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一項重要法律。

理解:列舉實例表明,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

運用:結合對受教育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學習狀況,制定學習規劃。

(二)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維護自己受教育合法權益的能力。

(三)思想覺悟目標

1.通過對依法施教事例的分析,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我國法律在保障公民受教育權方面的作用,由此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

2.聯系社會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權的事例,增強我們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

3.結合受教育即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初步培養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感,增強自己的義務觀念。

教學重點
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受教育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一些妨礙、破壞公民受教育權行使的實例,哪位同學能從自己的所見所聞來舉個這方面的實例?(如輟學、曠課、欠作業等等)。因此,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保護公民受教育的權利,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

三、國家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利,人民要自學發行受教育的義務(板書)

1.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板書)

請同學們看漫畫「如此家長」。

案例分析——「如此家長」

教師提問:請仔細觀察圖片,圖片反映了什麼問題?

學生描述:圖片中的小孩叫小民,是某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其父開了間小店,由於缺少人手便不讓小民去讀書,讓他去做買賣。(學生未能回答時,可由教師講。)

教師提問:小民的父親的行為屬於什麼行為?

教師總結:屬於侵犯小民受教育權的行為。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小民,你打算怎麼辦?

(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分析學生可能出現的四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並出示投影。)

教師提問:小民有四種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選擇,你認為哪種方法最佳?

(①聽爸爸的話,放棄讀書;②離家出走;③找老師、親戚幫忙;④狀告爸爸,討回讀書權。)

教師歸納:選擇第①、第②種可能都會導致小民失去受教育權,小民將會終身後悔。因此,均不可取。選擇第③種,在老師、親戚的幫助下,小民有可能繼續讀書,實現自己的讀書夢想,這是最佳結局。

教師提問:如果小民第三種方法無法解決,只好選擇第四種可能,將他的父親告上法庭,這樣做可能會傷害父子感情,但也是迫不得已。那麼,這樣做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概括並板書。)

(1)法律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可靠保障(板書)

為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我國為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而且現在我國已經初步形成比較完備的教育法律體系,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軌道。請同學們看下圖:

教師總結:同學們從圖表可以見到,我國基本形成了以憲法關於教育的規定為統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為核心,以教育專門法為骨幹,內容較為完備、結構較為合理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在我國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中,教育法是我國教育的基本法。那麼,我國教育法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做出哪些規定呢?(學生回答,略。)

教師提問:這些規定有什麼作用呢?

教師總結:這些規定對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提供了具體的法律依據。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39最後一段,你看了這兩段材料有什麼感想?

(學生回答,發表看法,教師歸納。)

教師總結:教育法律法規的制定,使公民的受教育權有法可依。依靠國家強制力,制裁拒絕履行法定義務的妨害教育的違法行為,能夠有力的維護公民的受教育權。

為了保障公民切實享有受教育權,國家還為公民享有受教育權提供了物質保障:

請同學們看下面兩份材料:

材料一:以海南省海口市為例.海南建省十年來,海口市始終堅持:「一保教育,二保菜籃子」的財政支出方略,全市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年均增長高達42.7%,遠遠高於經濟增長和財政支出增長水平;全市按人口平均教育經費高達400元,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八五」期間,市財政用於中小學基本建設的經費達4.77億元,佔全市財政性基建投入的30%。

建省以來,海口市新建教育職工住房面積達17.2平方米,占現有教職工住房面積的69.58%。目前,全市教職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積達11平方米,住房成套率為75%,置身於教師新村,沒有不為這么好的環境動情的。10年前的海口,許多學校還辦在廟宇里,教育狀況明顯地落後於全國的平均水平。而今,新建、擴建和改建的上百所幼兒園、中小學面貌煥然一新。寬敞的教室,整潔的校園,音樂室、美術室、電腦房、語音室、健身房、手工製作室、物理化學實驗室、生物標本室、圖書館、運動場,一應俱全。海口的教師,在全國聘選。據說選一應十,真正落實了優中選優,教師這一行成為人們羨慕的行當,爭相報名。短短幾年間,全市中小學專任教師的合格率,小學、初中、高中分別達到97%、94%、70%,分別比建省前提高16、33、19個百分點。

投資的效應是,一大批中青年科研型的教學骨幹迅速成長,全市范圍的教育質量大面積的提高。全年全市應屆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達到91.9%,為高等學校輸送的人才有了較大數量的增加;校際間的差距明顯縮小,一批薄弱學校的教學質量跨入全市選進行列。原來落後的新海中學教學質量進入全市前三名,曾列全市50名之外的坡博實驗學校,雙科及格率也躍入先進行列。學生整體素質、文明程度的提高,新組建的海口市教育局童聲合唱團,榮獲「全國優秀童聲合唱團」的稱號;海口旅遊職業學校參加全國第二屆職業中學美容美發大賽獲兩項優秀獎;二十七小學少年攝影藝術團的幾十個小同學,參加兩次全國性攝影比賽,就拿回23個金、銀、銅及優秀獎。

提問:上述材料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教師總結:海口市近年來財政教育經費支出的增長也遠遠高於經濟增長和財政支出增長水平,在此基礎上,海口市改善了教師的居住條件、辦學條件,使教師的素質、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材料二:1993年我國財政教育經費支出為1059.94億元,比上年增長28.80%,1994年我國財政教育經費支出為1488.78億元,比上年增長46%,1995年我國財政教育經費支出為1877.95億元,比上年增長26.14%,1996年我國財政教育經費支出為2262.34億元,比上年增長20.47%。我國的教育財政支出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在2000年達到4000億元以上的開支。而與此同時,我國歷年的國內生產總產值(GDP)則以8%左右的速度增長。如表:
提問:上述材料說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教師總結:從圖表可看出:1993-1996年,我國教育經費支出逐年增加,我國財政教育經費支出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歷年的國內生產總產值。

教師總結:從上述兩個材料我們可以看到,從國家到地方都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增加教育投入,這說明物質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物質基礎。

(2)物質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物質基礎(板書)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法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是發展教育的根本大計。師資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重要條件。這是國家為公民享有受教育權提供的第三大保障。

(3)師資保障是公民享有受教育權的重要條件(板書)

國家尊師重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力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使教師成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這在前面海口教育發展的例子中已有所體現。目前,我國師資狀況如何呢?請同學們看書第41頁的有關數據。再看看我為大家准備的一份材料:

材料:國務院1999年1月13日批准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其中實施「跨世紀園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這部分的內容中,明確指出:2010年前後,具備條件的地區爭取使小學和初中專任教師的學歷分別提到專科和本科層次,經濟發達地區高中專任教師和校長中獲碩士學位者應達到一定比例。要加強和改革師范教育,提高新師資的培養質量。1999、2000年,在全國選培10萬名小學及職業學校骨幹教師,開展本學校教學改革實驗、巡迴講學、研討培訓和接受外校教師觀摩進修等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2000年前後,要通過提高師生比例、分流富餘人員等途徑,優化中小學教職工隊伍。同時,要向社會招聘具有教師資格的非師范類高校優秀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改善教師隊伍結構。

教師總結:《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是國家尊師重教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校十分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為了提高教師的素質,先後在教師中舉行了計算機知識培訓、普通話測試、教學基本功比賽等,這都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具體措施。

綜上所述,為了保障我國公民切實享有教育權,國家採取了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等一系列措施,為公民享有受教育權提供了法律保障、物質保障和師資保障,那麼作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學生回答)

作為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我們應該珍惜受教育的權利,為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騰飛而刻苦學習,從法律角度講,就是要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2.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板書)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42第三段到最後,回答: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應承擔的最基本的義務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應當履行按時入學的義務。(板書)

(2)應當履行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的義務。(板書)

(3)應當履行遵守學校紀律,尊敬教師,努力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義務。(板書)

針對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如上課遲到、不按時完成作業、破壞課堂紀律、曠課甚至中途輟學等不良現象,組織學生討論,認識其危害,並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變感想,從而樹立自學履行受教育義務的觀念。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個問題:一是國家為公民享有受教育權提供法律、物質、師資三大保障;二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要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鞏固新課

案例分析:

(1)請仔細觀察圖片,將圖片中發生的事情用簡短的語言表達清楚。

(2)這個案例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依據教育法律法規,依靠國家強制力,打擊妨礙、破壞教育的違法犯罪行為,保障公民的合法受教育的權利。)

熱點內容
勞動法41條賠償內容細則 發布:2025-10-08 02:19:14 瀏覽:416
借款合同性質認定債務承擔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8 02:09:02 瀏覽:521
法院主任有權嗎 發布:2025-10-08 01:54:14 瀏覽:933
取得司法資格證 發布:2025-10-08 01:35:32 瀏覽:740
上海閔行區律師 發布:2025-10-08 01:34:30 瀏覽:619
勞動合同法中關於月休假規定 發布:2025-10-08 01:23:50 瀏覽:343
被告干預司法 發布:2025-10-08 01:21:33 瀏覽:384
廣州法院訴訟 發布:2025-10-08 01:21:32 瀏覽:620
2016山東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10-08 01:09:02 瀏覽:455
銀行道德風險防範 發布:2025-10-08 00:56:23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