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人民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的法律效力

人民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16 15:10:50

㈠ 人民調解協議有效的實質性要件有哪三個

有效復的人民調解協議必須具制備三個實質性要件。第一,當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即當事人具有能夠獨立實施任何民事法律行為的資格。《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二,意思表示真實。即調解協議正確反映當事人的意志,並非因重大誤解、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訂立的調解協議或者訂立調解協議時顯失公平的。第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以下人民調解協議無效:(1)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2)以合法的形式掩蓋非法目的;(3)損害社會公共利益;(4)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強迫調解的。

㈡ 要求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無效適用何種審判程序

現行民事訴訟法,並沒有為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設置更合理更簡便的程序,各地法院並不統一,有的適用普通程序,有的適用簡易程序。

人民調解協議的基礎效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法釋(2002)29號〕第一條已明確規定:人民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

一、可以提起調解無效之訴,適用民事普通程序審理。

達成調解協議後,如果一方當事人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向法院起訴後,應判定不履行調解協議的一方當事人承擔違約的法律責任,除非不履行調解協議的一方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調解協議:

(1)違背自願原則,協議內容歪曲了雙方當事人當時的真實意思,或者該方當事人是在受脅迫或欺詐下簽訂的。

(2)違背合法原則,協議內容違反了國家法律的強行性規范或公序良俗原則。

(3)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

二、無上述3條法定理由的,人民調解協議有效。

《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根據自願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對調解達成的協議應當履行」。

據此,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協議,在人民調解協議的效力問題上,法律做出的是強行性規定,當事人沒有履行或者不履行的自由選擇權,反言之,當事人不履行調解協議就要承擔法律責任。當然當事可以反悔,向法院起訴,但請注意這里規定的是起訴權,而不是勝訴權。

(2)人民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二、法律規定

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二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三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㈢ 民事糾紛已簽人民調解協議,一方能反悔嗎

民事調解書自雙方簽訂之日起生效,生效之後即不能反悔。

㈣ 調解協議的效力

法院調解協議的效力,是指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平等協商達成的調解協議,經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認可後所產生的法律後果。同時,也涉及到調解協議發生效力的時間。 調解協議生效的時間,因法院是否製作調解書而不同。
首先,關於調解書的生效時間。《民事訴訟法》第89條第3款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這一規定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調解書必須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據此,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和公告送達的方式。二是調解書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才能生效。如果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拒絕簽收的,應當視為調解不成立,調解書不發生法律效力。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案件,人民法院調解時需要確認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承擔義務的,應經其同意,調解書也應當同時送達其簽收。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在簽收調解書前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其次是記入筆錄的調解協議的生效時間。根據《民事訴訟法》第90條第2款規定,不需要製作調解書只記入筆錄的調解協議,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調解書和只記入筆錄的調解協議生效後,可以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後果:
第一,結束訴訟程序。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的結案方式之一。調解協議生效,表明人民法院最終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糾紛,民事訴訟程序也因此而終結,人民法院不得對該案繼續進行審理。
第二,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調解協議生效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調解協議中得到確認,民事爭議已得到解決,當事人不得對此法律關系再發生爭議。
第三,不得以同一訴訟標的、同一的事實和理由再行起訴。調解協議生效後,民事糾紛已依法解決,當事人不得以同一訴訟標的、同一事實和理由,向人民法院再次提起民事訴訟。但是,對於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或者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原告如果有新情況、新理由,在6個月屆滿後,還可以第二次起訴,請求法院審理解決。
第四,不得對調解協議提出上訴。調解協議是在雙方當事人自願的前提下達成的,當事人一旦接受調解協議,就意味著放棄了上訴權。因此,無論是在一審、二審還是再審程序中達成的調解協議,均不能提起上訴。
第五,有給付內容的調解協議書具有強制執行力。調解協議是雙方當事人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自願達成的,一般情況下當事人都能自覺履行。如果具有給付內容的調解協議生效後,負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義務時,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四、第五條的規定,具備以下條件的調解協議有效:
(一)當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調解協議無效:
(一)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二)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四)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二、人民調解委員會強迫調解的,調解協議無效。
下列調解協議,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調解協議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調解協議,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不得撤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㈤ 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內容,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的是什麼

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協議的內容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是合法有效的,一方不履行可以起訴法院維權的。如果是法院調解或仲裁調解協議是可以直接申請強制執行的,詳情請來電免費咨詢。
縱橫法律網 陳奇峰律師

㈥ 人民調解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強制力

就樓主的問題,試探答復如下:
人民調解協議書一旦達成、並經當事人簽署,即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質,對於簽署調解協議書的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調解協議;但不具有法律強制力——如果一方不履行該調解協議,另一方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而不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告訴樓主,法律依據如下(因樓主沒有講清楚使勞動爭議,還是僱傭關系的民事爭議,故分別敘述):
1.如果是民事爭議(僱傭關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第一條「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調解協議。」指的就是對當事人有約束力。
第二條「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對方當事人履行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指的就是沒有法律強制力,不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而只能向法院起訴,由法院來審判,形成具有法律強制效力的民事判決書或者民事調解書。
2.如果是勞動爭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第十四條第一款「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
第二款「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指的就是對當事人有約束力。
第十五條「達成調解協議後,一方當事人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指的就是沒有法律強制力,不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而只能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法院的判決書或調解書、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書具有法律強制力,而其他機構(包括人民調解委員會、工會委員會等)的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強制力(與對當事人的約束力不相同),是國家司法制度強制性所決定的,就是要維護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的裁判文書的法律強制效力,而其他文書,則不具有法律強制力——不能據此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如果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則必須向法院起訴或者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建議樓主,盡早起訴(或者申請仲裁)!
祝依法維權成功!

㈦ 調解協議書有法律規定嗎怎麼樣可以撤銷調解協議書

人民調解協議書一般情況下是合法有效的。但如果存在重大誤解、脅迫等情況回,也是可以起訴,要答求法院判決撤銷的。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三十一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
第三十二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㈧ 村委會的調解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之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是村幹部的調節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

《人民調解法》第三十一條雖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但前提是必須「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法》第七條、第八條規定: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依法設立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群眾性組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

《人民調解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8)人民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村委會與村民之間的協議書法律效力:

村委會與村民簽訂的協議只要符合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規定、不損害其他人利益等法律規定就是具有法律效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參考資料: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熱點內容
勞動法41條賠償內容細則 發布:2025-10-08 02:19:14 瀏覽:416
借款合同性質認定債務承擔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8 02:09:02 瀏覽:521
法院主任有權嗎 發布:2025-10-08 01:54:14 瀏覽:933
取得司法資格證 發布:2025-10-08 01:35:32 瀏覽:740
上海閔行區律師 發布:2025-10-08 01:34:30 瀏覽:619
勞動合同法中關於月休假規定 發布:2025-10-08 01:23:50 瀏覽:343
被告干預司法 發布:2025-10-08 01:21:33 瀏覽:384
廣州法院訴訟 發布:2025-10-08 01:21:32 瀏覽:620
2016山東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10-08 01:09:02 瀏覽:455
銀行道德風險防範 發布:2025-10-08 00:56:23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