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釋的法律效力級別
1、解釋主體不同
全國人大常委會屬於立法機關,其作出的解釋屬於立法解釋;而「兩高」屬於最高司法機關,其作出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
2、解釋效力不同
作為立法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而「兩高」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是工作層面的,其解釋效力要低於立法解釋,不能與立法解釋相沖突。
3、解釋情況不同
根據立法法第42條第2款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只針對以下兩種情況進行解釋: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而「兩高」只針對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解釋。
4、解釋程序不同
根據立法法第43、46條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可以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通過,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而「兩高」的司法解釋主要由其內部的業務部門或者其他相關單位或者個人提出,並分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通過。
2.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與高級人民法院指導意見哪個效力高
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高級法院的指導意見不具有法律效力,只能在審判時參考,因此,二者沒有可比性。
3. 最高人民法院復函其法律效力相當於司法解釋嗎
復函抄法律效力不及司法解釋廣襲泛。
因為司法解釋相當於最高法院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及規范性文件在司法實務領域中具體含義的闡述和下級法院在對法律理解性問題及具體操作中請示的批復,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普遍適用性,各級法院必須執行。
復函分二種。實體案件復函和純程序性復函。
實體性復函又稱具體案件復函一般指僅對下級法院(省高院)就某個個案中定性或存疑點進行答疑,一般下級法院報請時會附上審委會傾向性意見,以便最高院審核。就其效力只涉及本案。當然,最高法院會將其一系列函復匯編,供法律人士在同案或相似案中參考執行。
至於純程序性復函是指對下級法院就司法實踐中某個程序問題的復函。因為司法程序具有共性化,也較穩定,故下級法院一般就該問題均會作為依據。
4.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的效力
司法解釋在司法實踐中可以說是很大程度上比某些具體法條還靠得住,專所以司法解釋必然是有法律屬效力的,因為司法解釋本身就是最高院對於各級法院判案的一個規定,所以各級法院在審判案件是當然會依照其解釋進行。
另外,國務院的意見,只能算作一般規范性文件,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或者你的意思是國務院的規定,這個算行政法規,這是國務院行政立法權的一項,是具備法律效力的。從法律效力上講,行政法規高於部門行政規章,部門行政規章高於一般行政規范性文件。由於法律效力的差異,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也採取了不同的處理原則: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參照國務院部、委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制定、發布的規章,至於規章以下的一般規范性文件在行政訴訟中僅具有參考意義。
5. 衛生部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哪個的法律效力更大
因為最高院的司法解釋,是對法律的適用方面做出的解釋,其本質是在適用法律內,既然司法解釋容具有法律效力,就應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而部門規章屬於行政法規,是低於法律的一種規范性文件。
司法解釋,是對法律適用的解釋,按照中央政法委員會下發文件對司法解釋效力的說明:「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的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適用方面的文件」,「是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統一適用的執法辦案依據,具有法律效力。」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務院的決定,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和發布的調整本部門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並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
6. 最高人民法院復函的法律效力相當於司法解釋嗎
1,效力不及於司來法解釋。比如當復自函和司法解釋沖突的時候,一般以司法解釋為准。2,當然,如果復函較司法解釋晚,並且該回復具有一定的廣泛適用性(回復一般范圍較局限),則存在復函效力高於司法解釋的情況。3,要具體討論。4,以上律師意見供參考。
7. 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的法律效力哪個高一些
1、《民事訴訟法》是全國人大頒布的法律。司法解釋是最高法院或者最高檢專察屬院就自身工作中的具體法律應用的法律解釋。最高法院、檢察院解釋法律的前提是要符合法律規定或者法律精神。
2、根據《立法法》確立的法律原則,法律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的效力。所以,《民事訴訟法》的效力高於司法解釋的效力。
8. 最高院研究室「司法解釋的逐條解讀」是否具備法律效力
得看發布時間,有沒有被廢止,也可能是以前的司法解釋性質的文件,2007後司法解釋就四種形式。當然了,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說的話法官總是可以聽的,但不能作為判決書里的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
第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司法解釋,應當經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第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
第六條 司法解釋的形式分為「解釋」、「規定」、「批復」和「決定」四種。
對在審判工作中如何具體應用某一法律或者對某一類案件、某一類問題如何應用法律制定的司法解釋,採用「解釋」的形式。
根據立法精神對審判工作中需要制定的規范、意見等司法解釋,採用「規定」的形式。
對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就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請示制定的司法解釋,採用「批復」的形式。
修改或者廢止司法解釋,採用「決定」的形式。
9. 衛生部的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哪個的法律效力更大
我覺得是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因為不可能自己說了的話不算數吧?
衛生內部的規定還達不到容規章級別,最高也只能是規章,更談不上法規了。
法院判決案件只能以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為依據,參照規章、條例等。
但沒有說到司法解釋。
我覺得中國的司法解釋太過份了,因為在國外,法官只服從法律、執行法律的規定判案。而司法解釋無形中介入了立法領域,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很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