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相對人行政法律責任
⑴ 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個人、組織在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是管理對象。在行政法制監督關系中則是( )
行政相對人 也就是說的咱老百姓。。。與行政機關相對。。。當然是咱老百姓監督行政機關了。。。所以是監督主體。。。行政法制監督關系中。。。
⑵ 行政主體、行政人和行政相對人相互間的行政法律關系
行政主復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制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並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行政人就是行政主體,不是自然人。行政人本身就不是規范的用詞,嚴格的說起來,法律上根本就沒這個術語,只是一些人不規范的用就形成了這樣大家從意思上能夠理解的用詞。法律文書上是 絕對不允許這樣使用 的。 行政相對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或組織。我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以及我國境內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 ,都可以作為行政法律關系的行政相對人主體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享有一定的權利,並承擔一定的義務。 行政主體依法從事行政管理活動,行使行政管理權,是管理者。行政相對人是被管理者。雙方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
記得採納啊
⑶ 行政機關作為行政相對人是那種情況舉個例子
行政機關和其企事業單位一樣都要受到監督管理,一個行政機關受到另一個行政機關內的監督管理容時,這個行政機關就是另一個行政機關的行政相對人。
舉個例子,比如當審計機關對稅務機關進行審計時,稅務機關就是審計機關的行政相對人。或者稅務機關要蓋辦公樓,要到規劃局或房管局批地,這時,就有個行政許可行為,稅務機關就是行政相對人。
(3)管理相對人行政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行政主體行政行為對相對人權益的影響有時是直接的,有時影響可能是間接的,作為個人、組織,無論其權益受到行政主體行政行為的直接影響還是間接影響,都是行政相對人。行政相對人進入行政訴訟後,其行政相對人的身份 自然 喪失,成為行政訴訟的原告,行政主體成為被告,兩者在法律地位上趨於平等。
行政相對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益的個人或組織。這是行政法學上的概念,而非制定法上的概念。在制定法上「行政相對人」一般稱「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⑷ 如何理解行政相對人的法律責任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依法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其構成要件包括:違專反行政法律屬規范的行為是具有責任能力的公民或者是法人和其他組織實施的;違法行為是法律、法規、規章明文規定應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行為;行為人有主觀過錯;實施了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
⑸ 什麼是行政相對人
行政相對人,是指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與行政主體相對應的另一方當事人,即行政主體版的行政行為影響其權權益的個人或組織。
1、任何個人、組織如果不處在行政管理法律關系中而處在其他法律關系中,就不具有行政相對人的地位,不能賦予其「行政相對人」稱謂。
2、行政主體行政行為對相對人權益的影響有時是直接的,有時影響可能是間接的,作為個人、組織,無論其權益受到行政主體行政行為的直接影響還是間接影響,都是行政相對人。
(5)管理相對人行政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行政主體是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的組織。這是行政主體與行政機關內部的組成機構和受行政機關委託執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務的組織的區別。
2、依法行政不僅要求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行使行政權,而且還要求其必須承擔因其行為所引起的相應法律後果。承擔法律後果就必須明確主體。
3、行政職責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國家賦予的行政職權,實施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
4、公務員不是一個行政主體,但行政主體又離不開公務員。行政主體是由一個個公務員組成的集合概念,脫離了國家公務員,行政主體僅是一個抽象概念。
⑹ 什麼是行政管理相對人
就是具體行政行為指向的對象。例如交警向違章司機開罰單,那麼違章司機即行政管理相對人。
⑺ 行政處罰的對象是處於行政管理相對人地位 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行政處分的對象的是什麼呢。
行政處罰的對象既可以是公民個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組織,而行政處分的對象一般只能是公務員個人
⑻ 行政執法機關根據法律、法規規定,對相對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必須符合哪些條件
舉個葯品監管部門的例子方便你理解吧:
正確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要件
主體合適。包括執法主體和被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主體(行政相對人)。執法主體即有權對違法嫌疑人採取扣押、查封和先行登記保存措施的葯品監管部門,按照葯品管理法律法規規定,縣級以上的葯品監管部門具備主體資格。而被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主體則必須是物品的所有權人或保管人。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時,若所有權人拒絕到場,可邀請有關人員參加,如所有權人成年家屬等。
事實確鑿。是指行政相對人是否構成違法嫌疑的事實要件。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對已造成醫療器械質量事故或者可能造成醫療器械質量事故的產品及有關資料,可予以查封、扣押。但該條中「可能造成醫療器械質量事故的產品」的規定比較籠統,又無相關的解釋,實踐中較難操作。筆者認為,對於行政相對人使用醫療器械存在下列情形的,可認為屬於「可能造成醫療器械質量事故的產品」:一是購進使用的醫療器械無相應的資質憑證,如無注冊證、合格證等。二是安裝不符合規定。三是包裝不符合規定,如發現破損等。
適用法律法規准確。葯品監管部門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法律依據在《葯品管理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及《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中都有明確規定。
程序合法。葯品監管執法人員在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時,應當遵循審批、出具清單、送達強制措施通知書、告知當事人復議權、訴訟權等法定程序。首先,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這是《行政處罰法》對葯品監管部門及其執法人員在執法時規定的法定職責。執法人員在查處違法行為及准備對違法行為人的財物實施強制措施時,必須是兩人以上且具備執法資格,同時主動向違法行為人出示行政執法證件。其次,做出強制措施決定,並製作文書。在做出強制措施決定之前,
應當報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若書面審批確有困難的,可採取口頭請示審批方式。製作的相關強制措施文書,應當按照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印製的執法文書格式及要求製作,載明下列事項:當事人的違法事實、理由;法律依據;被限制物品的名稱、數量、規格等;法律救濟途徑和期限;物品存放地點、條件;做出強制措施的機關、日期和印章。第三,送達法律文書。行政強制措施文書做出後,應當場送達行政相對人,並由行政相對人在文書上簽字。第四,強制措施的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文書送達後,即可對當事人的違法物品採取限制性措施。第五,備案。行政強制措施做出後,應當及時報所在機關備案,對查封、扣押和先行登記保存的物品進行登記,不得擅自使用、私分、損壞等。
⑼ 什麼行政行為對行政相對人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3樓說得正確,司法考試就考過 呵呵 不如縣林業局建議農民種梨樹。就是行政指導 你也可以種桃樹 對你沒有拘束力
⑽ 行政復議申請人必須是行政管理相對人嗎
行政來管理相對人,是行政機源關作出的的直接指向對象,如行政許可或行政處罰直接指向的對象。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申請人,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即對其權利義務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而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行政復議申請人包括行政管理相對人,但是,隨著行政復議申請人資格的擴大,行政復議申請人的資格都不局限於行政管理相對人,而是擴大到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人,只要其合法權益受到具體行政行為侵害既可,當然其主張的權益必須是合法的,受到國家法律保護和認可的。
一般來說,下列情形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1)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的;
(2)行政處罰案件中要求主管行政機關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責任的;
(3)與撤銷或者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