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工商戶法人代表連帶責任法律條款
㈠ 個體工商戶承擔的是無限責任嗎
個體工商戶承擔的是無限責任,個體工商戶視為民事主體或當事人,因此,內個體容工商戶顯然不同於經營者個人。在責任承擔方式上,因個體工商戶不屬於法人情形或國家另有規定承擔獨立責任,或作為登記人承擔有限責任的情形,故個體工商戶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個體工商戶登記的經營者要對個體工商戶債務承擔無限清償責任,實際經營者與登記經營者不一致的,共同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1)個體工商戶法人代表連帶責任法律條款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二十六條 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准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型大小。
第二十九條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個體工商戶的實際經營者應以個人財產或家庭財產承擔責任。以個人名義申請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個人經營、收益也歸個人者,對債務負個人責任;以家庭共同財產投資,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員消費的,其債務由家庭共有財產清償。
㈡ 個體工商戶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嗎
個體工商戶屬於經營主體,可以獨立民事責任能力,但不是法律規定中的法人單位。即使稱單位也只能認定為特殊的經營主體單位。
根據《個體工商戶條例》第二條關於「有經營能力的公民,
依照本條例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的規定,個體工商戶應當是有經營能力的公民。
公民(個人或者家庭)和單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也就不能認定為單位了。
刑法第三十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才是法律上的單位。「公民(個人或者家庭)」不能認定為單位。
《個體工商戶條例》第二條:「有經營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條例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
個體工商戶可以個人經營,也可以家庭經營。
個體工商戶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害。
刑法第三十條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個體工商戶法人代表連帶責任法律條款擴展閱讀
個體戶法律地位
在依法核准登記的范圍內,個體工商戶享有從事個體工商業經營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個體工商戶的正當經營活動受法律保護,對其經營的資產和合法收益,個體工商戶享有所有權。
個體工商戶可以在銀行開設賬戶,向銀行申請貸款,有權申請商標專用權,有權簽訂勞動合同及請幫工、帶學徒,還享有起字型大小、刻印章的權利。
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必須遵守國家的法律,應照章納稅,服從工商行政管理。
個體工商戶從事違法經營的,必須承擔民事責任和其他法律責任。
個體工商戶財產責任
民法總則則第56條規定:個體工商戶的債務,個人經營的,以個人財產承擔;家庭經營的,以家庭財產承擔。
即:以個人名義申請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個人經營、收益也歸個人者,對債務負個人責任;
以家庭共同財產投資,或者.收益的主要部分供家庭成員消費的,其債務由家庭共有財產清償;
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從事個體工商戶經營,其收入作為夫妻共有財產者,其債務由夫妻共有財產清償;
家庭全體成員共同出資、共同經營的,其債務由家庭共有財產清償。
㈢ 個體法人需承擔什麼責任
個體工商戶的投資者與經營者必須為同一人。個體戶沒有法人資格,是要承擔所有法律責任,執照上是誰就法律就找誰,和別人沒有關系,對公司盈虧等承擔連帶責任。
對於個體工商戶的申請及責任都可以在網上查到。
㈣ 個體工商戶的經營者擁有哪些權利與責任 與實際經營者的區別 個體工商戶有法人代表嗎 謝謝
以他人名義辦理的營業執照,對於你自己的風險就是權利和義務都是別人的,和你版沒有關系。如果打官權司,你的合法收入應當歸別人,如果有偷漏稅等違法行為也由別人承擔。如果有經濟欠款或追討也是別人的事情,都和你沒關系。也就是說,你欠別人的錢,打官司由領營業執照的那個人承擔,別人欠你的,打官司時,你無權討要,當然,如果是欠你自己的,有證據表明和營業執照沒關系,那就另當別論了。
㈤ 個體工商戶法人代表變更後還有責任承擔以前債務嗎
法律問題:我是公司的法人代表。公司當初貸款時由我簽字。現在想要變更法人代表,請問變更之後我是否還需要承擔債務責任?(律師呼叫中心邀請天津律師為您解答本問題)
劉律師:公司貸款屬於公司債務,法人、公司名稱等信息的變更不影響公司債務的承擔,與您個人沒有直接關系,即仍由公司承擔責任。
孫律師:公司名義貸款,更換法人不影響還款,由公司承擔還款責任。
相關知識——法人、法人代表、法定代表人的區別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這里規定得相當明確,法人是一種組織,而不是某一個人。
「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據法人的內部規定擔任某一職務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對外依法行使民事權利和義務的人,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概念。
「法定代表人」是一個確定的法律概念,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的,由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擔任法定代表人,設有董事會的法人,以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沒有董事長的法人,經董事會授權的負責人可作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權而產生,沒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權,就不能產生法人代表,而法定代表人則依法由上級任命或由企業權力機構依法定程序選舉產生。作為民事權利主體的法人,其法人代表可以有多個,而法人只有一個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獨立行使法人職權。法人代表對外行使權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權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權的職責范圍內代表法人對外進行活動,他的行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動,而是對法人發生直接的法律效力;而法定代表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直接代表法人對外行使職權。法人代表的變更沒有一定的程序,他不需要登記;而法定代表人是法人應登記的事項之一,這是法律規定的必經程序,如有變更,應及時辦理變更法定代表人登記手續。
㈥ 甲乙雙方合夥開辦個體工商戶,甲方擔任法人,但由乙方承擔所有法律責任,合作協議怎樣寫有無法律效力
不可以。
合夥協議雖然對合夥人之間有約束力,但是前提是不能違反強制性規專定,只是屬優先於任意性規定,一方因此完全排除自己的法定義務是不被允許的,所以這樣的協議即使對方同意也沒有法律效力。
法律規定顯失公平的合同應予撤銷,不僅是公平原則的具體體現,而且切實保障了公平原則的實現。
顯失公平的合同主要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1.此種合同對雙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合同,尤其是雙務合同應體現平等、等價和公平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合同正義。然而顯失公平的合同,一方要承擔更多的義務而享受極少的權利或者在經濟利益上要遭受重大損失,而另一方則以較少的代價獲得較大的利益,承擔極少的義務而獲得更多的權利。
2.一方獲得的利益超過了法律所允許的限度。如標的物的價款顯然大大超出了市場上同類物品的價格或同類勞務的報酬標准等。
3.受害的一方是在缺乏經驗或緊迫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行為。是指一方當事人明顯有利而不利於另一方當事人的民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