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控方證人涉及到的法律知識

控方證人涉及到的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1-17 17:55:25

A. 求美國刑事訴訟法的論文

美國刑事訴訟一審程序_司法制度論文
眾所周知,美國實行的是當事人主義審判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特點是對抗式,法官和陪審團作為案件的裁決者,不主動調查證據,傳喚證人及對證人詢問,而處於一種消極、超然的地位,負責聽取控辯雙方提出的證據和所作的陳述,控辯雙方向法庭提出各自的證人和證據向本方進行詢問,並向對方證人作反駁性的詢問,法官和陪審團分別就案件的法律問題和事實問題承擔司法裁判職能,以下將根據這些特點就美國的一審程序作一簡要分析。
一、法庭審判正式開始前的程序

(一)罪狀認否程序

被告人在罪狀認否程序中可以做出三種答辯:有罪答辯、無罪答辯和不予爭辯的答辯。如果被告人作有罪答辯,經法官查明答辯系出於被告人自願的,對於已經認罪的指控既不再進行正式審理,而直接進入判刑程序。如果被告人作無罪答辯,法官應當確定開庭日期,准備正式審理。在正式的法庭審判開始前,法官需要就一系列的程序事項進行必要的准備,如對於控辯雙方可能提出的排除某一證據、要求對方展示證據等方面的申請,法庭應盡可能在開庭之前解決。控、辯雙方也需要做一系列准備工作,如調查走訪證人、收集證據、開示證據等,有的准備工作可能還需要法院參與或者由法院就雙方有爭議的問題作出裁定,如審前動議、審前會議等。

(二)挑選陪審員程序

在美國因被告人不認罪而需要進入正式審理程序的案件,通常由陪審團進行審理,除非被告人放棄陪審團審判,法院在第一審程序時必須召集陪審團。為了組成一個公正的陪審團,聯邦和州的法律規定了兩種程序機制:一是隨機的初選程序。隨機挑選的陪審員經過法院與當事人之間必要的調查與反饋程序之後產生一份名單,書記官根據這個名單准備候任陪審團的名單,然後通知這些人到庭。二是嚴格的「庭選」程序。到庭的候任陪審員經法官告知案件的性質和雙方律師對陪審員之後,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才能成為真正的陪審員。經過上述程序篩選後,候任陪審員的人數達到法定的陪審人數時,本案的陪審團就正式組成了。

二、法庭審判正式開始後(在這里,我將僅就陪審團組成後的法庭審判程序而言,大體上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一)開場陳述

這是指在法庭審理中控辯雙方向法庭所作的第一次陳述,其陳述在各司法系統是一致的,即檢察官先陳述,辯護律師後陳述。

檢察官的開場陳述是為了告訴陪審團指控的性質、案件的發生經過,簡述支持控訴的證據。目的使陪審團更好的了解案情。

辯護律師的開場陳述則說明主要的辯護要點,總的意圖是使陪審團對控方的案件產生疑問,說明被告人無罪。辯護律師出於訴訟策略考慮,也可以放棄作開場陳述。在少數州,也允許辯護律師等到控方證人作證結束以後、辯方舉證開始以前作開場陳述。

控辯雙方做開場陳述時,應當清楚、簡要地說明本方案件的基本立場,以明確下一步舉證的方向。因此,雙方所陳述的案情必須有相應的可采證據支持,所提到的證人和證詞必須在庭審中兌現。不得涉及缺乏可采證據支持的事項以及被告人的性格、特徵,也不得使用爭論性或高度情緒化的語言。否則,法官可以應對方的異議或者依職權予以制止,並在必要時對陪審團提出相應的忠告。

(二)起訴方舉證

在開場陳述之後,起訴方應當向法庭提供證據以支持控訴,包括出示物證和傳喚證人出庭作證。證人作證之前,應當宣誓或以其他方式保證如實回答提問。首先由起訴方進行直接詢問,目的是使證人說出所了解的案件事實,展示證據。直接詢問中不能提出誘導性的問題。

然後,由辯護律師發問,這稱作交叉詢問,其目的在於暴露證人作證的缺陷和不足,向陪審團揭示證人的不可信。在辯護律師交叉詢問之後,起訴方還可以進行再直接詢問,以重新聚集被交叉詢問推翻的證據堆,恢復證人的可信性,澄清證人證詞中的模糊之處。

辯護律師也可以再交叉詢問,繼續攻擊證人證詞的真實性以及證人本身的可信性,再直接詢問和再交叉詢問可以反復進行數輪,直到無可再問或沒必要再問,但各管轄區均規定了再直接詢問和再交叉詢問的范圍,限制進行再直接或再交叉詢問的機會。在整個直接詢問和交叉詢問期間,雙方律師都必須遵守證據規則,如果觸犯了一項證據規則,無論是詢問的方式,還是證人回答問題的方式。反方都可能反對,陳述反對的理由,然後提問的律師可能簡短地說明正當理由或以更詳細地解釋為什麼提這個問題或回答問題應該經法官允許。然後法官決定證據規則是否被觸犯。如果法官不同意,反對提問或回答律師的意見。法官就否決反對證人繼續回答,如果法官同意詢問或回答的律師意見。法官就支持反對,詢問的律師必須提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反對證人的回答,法官會建議陪審員不必理睬這個回答,一些案件因為證人的回答可能對案件的審判結果非常有利,律師於是提出無效審判的動議。

總之,交叉詢問的規則相復雜,其過程往往非常冗長,但美國訴訟法理論高度評價這套證據調查方式,認為它是查明案件事實真相的最佳法律裝置。

當起訴方出示了所有的證人和證言並認為這些證據已充分地證明罪行,起訴方就歇訴。審判到了這一階段,被告方常規地提出直接裁決動議,要求法官認定起訴方並沒有出示支持罪行各個要件的證據。惟一的公正裁決只能是宣告無罪。一些情況下,若起訴方准備不充分,審判時潦草地出示證據或案件確實存在問題,直接動議裁決就被接受。結果被告人被宣判無罪而審判馬上停止,然而,大多數案件,這個辯護動議如辯護方常規地提出動議那樣,常規地受到拒絕,只有當辯護方申請沒有得到法官批准時,庭審進入辯方舉證階段。

(三)辯方舉證

對辯護方傳喚作證的證人,同樣由辯護方和起訴方進行直接詢問和交叉詢問。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國刑訴中,被告人既不得被迫自證其罪,也不要求被告人證明自己無罪,因此,除非被告人希望作證。否則,不要求被告人在法庭上提供證言。

(四)總結辯論

證據調查之後,由控辯雙方作總結辯論。起訴方首先作辯論發言,按照對己方最有利的觀點,對證據進行總結和辯論,由辯護方作辯論發言,對起訴方的辯論發言作出問答,陳述於被告方有利的事實和理由,揭示對方舉證中存在的矛盾和疑點,強調法律要求控方舉證達到排除合理疑問的程度才能給被告人定罪,否則應裁決無罪,起訴方在辯護答辯後可以就其中的爭論點予以反駁,無論起訴方還是辯護方進行辯論發言,都不允許對被告人是否有罪發表個人的評斷,根據雙方的舉證和辯論確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控罪行,是陪審團的神聖職責和權利。

(五)法官指示陪審團

由於陪審員是法律的外行,在陪審團退庭評議之前,主持庭審的法官要對陪審團作總結提示,內容包括:陪審團的職責和義務;與案件有關的法律;由證據引起的爭議;解釋有關法律術語的確切含義。除此之外,許多州授權法官對證據作出評論,但一些州卻禁止這樣做。在刑事訴訟中,當事人,特別是辯護律師,還可以請求法官作出特定的指示,對此法官必須決定是採納還是拒絕,或者作必要修改,甚至為此法官要召集進行非正式的磋商。

(六)陪審團評議

在陪審團退庭評議之前,由法官指定陪審團長或告知陪審團選出一名陪審團長和一名副團長,然後全體陪審員進入評議室進行評議,由陪審團長主持。陪審團評議秘密進行,內容保密,不準任何人進出評議室。而且不管評議結果如何,此後不能對評議活動進行法律調查。關於陪審員在審判期間或者評議期間是否需要集中住宿、與外界隔離的問題,法律沒有明確,各地做法也不一。有的允許陪審員回家過夜或者度周末,許多州將此問題留給法官裁量決定。

(七)陪審裁決

盡管陪審團的人數各司法系統不完全相同,但普遍要求必須一致裁決,只有路易斯安娜和俄勒岡兩個州不要求一致裁決。如果經過長時間的評議,陪審團仍然不能得出一致結論時,法官可以宣布「誤審」,解散該陪審團。對於這樣的案件,檢察官可以重新起訴,由法院另行召集陪審團重新審判。

陪審團就被告人有罪還是無罪作出裁決後,回到公開法庭,由陪審團長向法庭宣告裁決結果。如果是無罪裁決,法官必須接受,宣布將被告人當庭釋放。如果裁決有罪,法官可以命令將被告人押回監獄或取保釋放以等待課刑。至此,正式庭審過程就此結束。

以上資料網上收集,你可以參考一下。

B. 推薦一下有關法律辯護的電視劇或者電影

美劇,傲骨賢妻,真的很好看很精彩,現在你去傲骨賢妻的貼吧裡面找,吧主會發資源在內網盤你去裡面看就容可以了
中國有部律政佳人,但是劇情一般吧,主要還是講談戀愛的事情
韓國有部夥伴,這一部很好看的,是李東旭演的,律師比較精彩相當好看
韓國還有一部聽見你的聲音,比較偏向偶像劇,但是里邊的案子也不錯
韓國還有一部叫傲慢與偏見,但是這一部主要講的是檢察官,有一些法庭劇情但是不太多
如果感興趣,請採納一下~

C. 看完電影《控方證人》有何感受

電影中的審判人證證詞不清甚至難以採信,物證缺乏且與本案關系牽強。如果人證和物證真的只有電影中的表演展示的那些的話,在證據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要判定一個人有罪基本是不可能的,更何況判決很有可能導致嫌疑人被處決,就更要慎重了。

所以嫌疑人被判無罪釋放是合情合理的。哪怕屏幕前的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嫌疑人確確實實就是殺人犯,哪怕我們就是陪審團的一員且在事先就明知嫌疑人的殺人事實,我們也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程序和制度,庄嚴地宣判嫌疑人無罪。這是維護法律尊嚴所必須的。如果真的要起訴嫌疑人,就必須拿出比電影中展示的多得多的證據,比如雪夜DNA鑒定、信件書寫時間的碳60鑒定、犯罪現場殘留織物鑒定、甚至是刀的紋理鑒定等。只有做到鐵證如山時,我們才能以法律之名判定嫌疑人有罪。


D. 有什麼好看的關於法律的電視劇和電影

鐵案懸迷
控方證人
永不妥協
律政俏佳人
律政新人王
律政英雄

法內情

金牌律師
法網狙擊
波士頓法律

E. 豆瓣9.5分以上的電影

1、《阿甘正傳》,豆瓣評分9.5,講述了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阿甘自強不息,最內終得到容上天眷顧,在多個領域創造奇跡的勵志故事。

5、《霸王別姬》,豆瓣評分9.6,講述了兩個戲子圍繞霸王別姬這部戲劇而產生愛恨情仇的故事。

6、《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7,講述銀行家安迪被當作殺害妻子的兇手送入監獄,最後通過自己的智慧逃出生天的故事。

F. 學法律知識同案犯怎麼解釋

同案犯是指二人或以上實施同一犯罪的行為。 在某些重大刑事案件內的追訴過程容中,控方經常利用同案犯的證言作為指控其他刑事被告的證據。
另外,只有當同案犯認為自己可能從中獲得某些利益時,才可能作為控方證人出庭作證;作為回報,同案犯在作證之後可能在定罪或量刑上獲得相應利益。從本質上說,這是控方為獲取同案犯證言而進行的一
盜竊罪同案犯
種「司法交易」,即對某些犯罪的重要知情者做出有利承諾,換取不為控方掌握的一些重要證據,以便起訴主要的犯罪嫌疑人。

G. 求一篇關於電影《全民目擊》的影評。急!急!急!

這是我在豆瓣找的 你以後要是想找影評的話你就上豆瓣找去 都是影人們看完電影寫的

就在不久前的中秋節檔期,是國產中小成本電影唱主角的天下。在這些電影中,有一部相對低調的《全民目擊》,而且還是內地觀眾不太感興趣的法庭片成為了中秋檔期的票房冠軍,並且在國慶檔期大製作如雲的階段仍然停留在票房榜前十強中,截止目前收獲了1.7票房,足可見該片的長線生命力。而這部法庭戲吸引觀眾不僅僅是郭富城、孫紅雷等一線明星,還有曲折離奇、勾人心弦、不亞於一流推理懸疑電影的劇情,這些都是本片賣座的本源。這樣一來,就不得不關注一下電影的編劇兼導演——非行,幾乎是一夜之間讓觀眾記住了這個新銳導演。


導演小傳


非行對於很多觀眾來說是陌生的,有必要普及一下。


非行是學音樂得出身,科班畢業,雖然與現在的行業同屬文藝,但音樂與電影編導基本屬於超級大跨行了。非行沒有上過任何編導課程,寫故事只是一個興趣,當年在香港廝混的時候閱盡賣座港片,並嘗試自己寫劇本。



非行偏愛犯罪題材的作品,自己筆下的作品也大多是一些懸疑推理題材。但在國內的審查制度下,這種題材是非常敏感,很容易遭遇審查難關。果不其然,他的第一個本子是當時他的公司(深圳先科娛樂公司)買下的一本小說改編權,公司全權交給他改編劇本,劇本成型後自己很滿意,但當時電檢制度讓這個劇本無法通過審批。劇本被易手,後來這部電影上映了,名字叫做《天下無賊》。



自己首個劇本被砍讓非行倍受打擊,自己第二個劇本《守望者:罪惡迷途》也因此擱淺下來。為此他轉投電視劇行業,當時在國內影視圈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往往電視劇在審查方面相對寬松。他寫了幾部劇集本子,處女作《暴風法庭》就賣了一個不錯的價錢,後來包括《真相背後》《亡命天涯》讓他在編劇領域打出一片天下。



非行最終回到電影圈全得益於電檢審查比起曾經放寬了一些,讓他再次有了編劇電影的機會,並且自己執導自己的本子,用他的話來說,別人執導放心不下,怕糟蹋了自己的好點子。於是就有了《守望者:罪惡迷途》的技驚四座,《全面目擊》全民叫好狂收票房的成果。



從以上可以看出,非行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劇本審查不過關,他寧可被砍掉轉投電視劇行業,也不會做出妥協,從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劇本講究絲絲入扣、前後呼應,90分鍾的片長中每個人物、每個細節、每句台詞,都經過深思熟慮,沒有半點多餘之處。



他也是一個大膽的人,他的兩部作品,一部是驚悚片,另一部是法庭片,前者是國產電影中的一本糊塗賬,爛片成堆,後者又對觀眾的吸引力不大,很少有導演敢碰這個題材。而且他的個人風格強烈,兩部電影都採用循環敘事的方式,先說結果,再提起因。這種方式在國內影視圈中幾乎沒有,因為導演們大都採用常規敘事,避免稀奇古怪的講故事方式以對觀眾造成理解上的缺失。但非行的電影,不但用鮮見的敘事方式,而且涉足驚悚、法庭兩大雷區,廣受好評,後者甚至創下了國產法庭題材作品的票房紀錄。不難看出,非行在犯罪故事上很具有天賦,而他的膽識和堅持讓他的天賦最終得到觀眾認可。



《守望者:罪惡迷途》:秉燭問路中國驚悚


驚悚片是片商們很愛、導演很怕的類型,因為驚悚片回報率很高,但在國內審查制度和經驗稀缺的情況下,國產驚悚片的口碑不是一般的低,幾乎沒有知名導演給自己頭上扣個屎盆,也幾乎淪為了新導演練手的工具。非行的電影處女作《守望者:罪惡迷途》咋一看與很多新導演拍的恐怖爛片別無二致,但效果卻天壤之別。



《天下無賊》被斃之時,《守望者》的本子已經出來了,「明白事兒了」的非行把這個本子暫時擱置下來,在影視圈浸染之中不斷摸索著審查的邊緣地帶,不斷修改劇本,這一改就是十年。非行談到自己的處女作時認為,首先國內導演們要尊重審查的現實,也要想盡一切辦法突破這個瓶頸,《守望者》內容是犯罪,但主題是勸人向善,當一種惡行展示出來,可以用善良來結束它。


這部電影一個故事被分割為三段,而且如《記憶碎片》那樣逆向時間順序。電影故事層層剝離,逆向遞推,每一個部分推敲出前一部分的起因,雖說不免有些急轉彎多萬銜接問題,但仍能清晰地闡述了人物犯罪動機,也借用結構方面的優勢,通過細節和對白暗示人物內心變化,最終呈現出一個不算復雜,但非常精彩的故事,這就是非行的長項,哪怕故事不新鮮,在結構方面做文章,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守望者》最終票房三千多萬,對於明星很多,中等成本的本片來說,票房不算成功,但收獲的口碑卻讓人欣慰,要知道想讓觀眾買一部國產驚悚片的帳是多麼的困難,非行做到了這一點,讓本片成為眾多國產驚悚片中非常突出的一部,他的才華也引發了片商的注意,也就有了這部《全民目擊》


《全民目擊》:法庭戲拍案驚奇


非行對於法庭戲來說並不陌生,首先犯罪與法律不可分割,一旦要涉及到殺人,必將牽扯到法律。其次非行當年在電視劇領域中編的幾個本子也都與法庭戲有關,對此輕車熟路。



但電視劇不同於電影,要想在90分鍾內完整的展現一個復雜的案件並不容易。為此非行在寫《全民目擊》劇本的時候,洋洋灑灑的寫了六萬字,是一般電影劇本的兩倍,將片中每個人物的背景,動機闡述的淋漓盡致。這部電影的敘事有點像《羅生門》,從不同人物入手,每個人物的案件的影響各有不同,所造成的結果也不同。而且非行再次使用慣用的逆向推理的結構,先講案件的結局,在回溯到起點,從當事人眼中帶出人物對案件的影響。每當一場推理以揪出「兇手」結束時,下一段立刻換了故事的主角,從另一個角度情節展開,推翻了前面部分的結論。這種結構上面說過了,很抓人心,讓整體顯得撲朔迷離。


電影的結局借用了流傳在當地的一個神話傳說,切合本片的主題。透出了些許憐憫之色,豐富了劇情內涵。同時本片也具備了所有法庭戲和重要案件中的一切元素,輿論壓力、法庭辯論、人物背後的故事、法中與法外情,這些元素增加了電影的張力,讓片中案件在一步步剝離真相的同時,讓觀眾體會到法庭題材電影的魅力。


《全民目擊》最終票房大賣,1.7億在國內很多動輒4、5億的大片前面相對算不了什麼,而且《全民目擊》與國外同類題材相比也不算出類拔萃,看慣了美系、日系推理、法庭片的朋友也許會覺得本片中規中矩。但本片以如此的題材收獲了這樣的成績才是值得關注、也是最有意義的地方。在國產電影以純粹的娛樂為消費的市場上,《全民目擊》的出現打破了以往青春片、古裝片等壟斷的局面,為國產電影類型化進程增添了選擇。況且這是一部不但有著高超娛樂性,同時也具備深度靈魂的電影,正是國產電影產業化中所需要的那種類型。


不要忘了非行導演,說了這么多,也不是一味的吹捧,非行編劇見長,導演功力還有待加強,但這名導演以如此的題材獲得市場的認可,說明其過人之處。他也是國產電影中急需的那種導演。或許在不久之後,這個名字也會變得家喻戶曉。

H. 刑事訴訟法控方證人和證人區別

所謂證人是指知道案件事實情況並向司法行政機關提供證言的人。憑借證人的證言來查清案件事實為古今中外的法律所重視,也是各種訴訟運用最廣泛的一種證據形式。在我國,除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而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以外,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證人應如實地提供證言,如果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
特徵
證人的訴訟地位獨立於被告人、被害人、自訴人、鑒定人,與其他訴訟主體相比,證人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一)證人必須了解案件情況。知道案件情況是證人的一個基本特徵,也是成為證人的必備條件。證人對案件事實的了解,是在案件事實的發生過程中或發生之後形成的,在訴訟中,證人把在此之前形成的記憶通過語言文字再現出來,成為證人證言。
(二)證人作證的義務性。出庭作證是證人的義務,對於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證言,除非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才得以拒絕。
(三)強制性。證人在作證時應當如實提供證言,如果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負法律責任。
法條
(一)刑事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二)民事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三)行政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十一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事實的人,都有出庭作證的義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准許,當事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一)當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證據交換中對證人證言無異議的;(二)證人因年邁體弱或者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三)證人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無法出庭的;(四)證人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無法出庭的;(五)證人因其他特殊原因確實無法出庭的。第四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作證。

保護
如果證人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必然引起證人作證特別是出庭作證率下降,而證人作證率下降,必然使大量的案件流產,庭審書面化、形式化,最終不利於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破壞了社會秩序和損害了公共利益。因此,我國法律對證人的保護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1、依法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2、打擊報復證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零八條規定,對證人進行打擊報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熱點內容
法官的工作職責 發布:2025-10-07 20:20:21 瀏覽:514
魔法學園韓國 發布:2025-10-07 20:03:47 瀏覽:810
印尼最新婚姻法 發布:2025-10-07 19:54:52 瀏覽:44
律師辦理法律援助案件辦理 發布:2025-10-07 19:42:24 瀏覽:383
漁船條例 發布:2025-10-07 19:27:50 瀏覽:712
行政法和刑法試題 發布:2025-10-07 19:26:12 瀏覽:349
刑法第1條 發布:2025-10-07 19:22:36 瀏覽:104
快3玩法規則 發布:2025-10-07 19:20:11 瀏覽:392
三大條例全稱 發布:2025-10-07 18:28:02 瀏覽:109
勞動法98年 發布:2025-10-07 18:27:08 瀏覽: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