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是指

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是指

發布時間: 2021-01-17 21:41:34

❶ 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哪些

1.企業對股東的責任

企業與股東的關系逐漸具有了企業與社會的關系的性質,企業對股東的責任也具有了社會性。

2.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企業對員工的責任屬於內部利益相關者問題,企業必須以相當大的注意力來考慮雇員的地位、待遇和滿足感。

3.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企業與消費者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最終要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

4.企業對社區的責任

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更是所在社區的組成部分,與所在社區建立和諧融洽的相互關系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

5.企業對政府的責任

企業要扮演好社會公民的角色,自覺按照政府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合法經營並照章納稅,承擔政府規定的責任和義務,接受政府依法的監督和干預。

6.企業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企業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場上,堅持可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節約資源,並要下決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

7.企業對科技發展的責任

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1)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是指擴展閱讀

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情況

1.企業的社會責任來源於它的社會權力。由於企業對諸如少數民族平等就業和環境保護等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有重大的影響力,因此社會就必然要求企業運用這種影響力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2.企業應該是一個雙向開放的系統,即開放的接受社會的信息,也要讓社會公開的了解它的經營。為了保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進步,企業和社會之間必須保持連續、誠實和公開的信息溝通。

3.企業的每項活動、產品和服務,都必須在考慮經濟效益的同時,考慮社會成本和效益。也就是說,企業的經營決策不能只建立在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收益之上,而且要考慮決策對社會的長期和短期的影響。

4.與每一活動、產品和服務相聯系的社會成本應該最終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社會不能希望企業完全用自己的資金、人力去從事那些只對社會有利的事情。

5.企業作為法人,應該和其他自然人一樣參與解決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圍之外的社會問題。因為整個社會條件的改善和進步,最終會給社會每一位成員(包括作為法人的企業)帶來好處。

❷ 警察四大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是什麼

法律責任常被分為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人民警察的法律責任是指警察機關及人民警察實施的違反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行為所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七章所規定的內容,分別對人民警察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包括:
(一)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人民警察的行政處分和刑事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不得實施下列行為: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弄虛作假,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敲詐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賄賂;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違法實施處罰或者收取費用;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或者受雇於任何個人或者組織;玩忽職守,不履行法定義務;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如果人民警察實施了上述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追究刑事責任及給予行政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三)降低或取消警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的規定,對受行政處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降低警銜、取消警銜。
(四)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規定,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時可以對其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的措施。
(五)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50條規定:「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二、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特徵
(一)實施了違法行為
人民警察承擔法律責任的前提,必須是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實施了違法行為。人民警察的違法行為。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違反的法律、法規,必須是現行有效的有關人民警察工作的法律、法規或規章
(二)由警察機關及警察人員承擔法律責任
承擔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主體,只能是人民警察及其所在的警察機關。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人不承擔人民警察的法律責任。
(三)必須是在執行職務行為時實施的違法行為
導致人民警察承擔法律責任的行為,必須是與人民警察的身份或職務行為相聯系的事由。必須是人民警察在警務工作中,由於自己有過錯造成不應有損害的,損害與職務行為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的,才能由警察機關及警察人員承擔法律責任。
(四)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是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
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不隸屬刑事、民事法律責任而獨立存在一種獨立的法律責任。因為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責任有自己的法律依據。是按照自己的程序予以實施的法律行為。
三、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意義
人民警察法律責任的意義:加強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警察機關及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職責;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警察隊伍素質的提高,促進國家的民主與法制建設的發展和完善;制定警察法律責任,有利於人民警察在本職工作中嚴格遵守各種法律,法規,嚴格執法;更利於從嚴治警,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防止濫用警察權力;有利於人民警察隊伍的廉潔和公正。 我有更好的回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責任)第二條人民警察的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

❸ 公民如何承擔道德責任和法律責任

^1、道德來責任:就是自己源的良心受到拷問,讓自己的內心「很受傷」^-^,這個需求公民自己素質高啊。
2、法律責任:就是自己的良心約束不了自己的時候,自己被國家暴力機關(公、檢、法)找上門。承擔法律責任是「身不由已」@@

❹ 我們應承擔的責任,,,跪求啊

從「這個中學生」不同的身份去談就可以了。社會是由家庭、學校、單位和個人組成版的,你在這其中的不同身權份不同作為都是在為社會做貢獻。在家裡孝敬父母是,在學校好好學習接受教育是,參加社會活動給別人以理所能力的幫助也是。
作為一個兒子/女兒,作為一個孫子/孫女,作為一個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作為一個學生,作為班級的一員(作為一個班長/學習委員),作為學校的一員……
如果有特殊的社會經歷,比如去做一名志願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等等都是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

❺ 法律責任的特點是什麼

法律責任有其自身的特徵:
第一,它是與違法行為相聯系的。沒有違法行專為,就談不上法律屬責任。由於違法行為的性質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因而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相同。
第二,它的內容是法律規范明確加以具體規定的。法律責任是一種強制性法律措施,必須由有立法權的機關根據職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委規章或者地方政府規章來加以明文規定,否則就不構成法律責任。
第三,它具有國家強制性。法律責任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所謂國家強制力,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或者國家授權的行政機關採取強制措施強迫違法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象社會責任中的道德責任,只能通過輿論監督等途徑保證執行,而不能通過國家強制力保證執行。
第四,它是由國家授權機關依法實施的。對違法行為追究法律責任,實施法律制裁,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由國家有權的機關,主要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和有關的國家行政機關依法進行。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進行。

❻ 企業應承擔哪些社會責任

發展科技、保護職工健康、發展慈善事業、文化建設、保護環境等、

1、發展科技

當前,就總的情況看,我國企業的經濟效益是較差的,資源投入產出率也十分低。為解決效益低下問題,必須要重視科技創新。通過科技創新,降低煤、電、油、運的消耗,進一步提高企業效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了盡快改變技術落後狀況,實行了拿來主義,使經濟發展走了捷徑。

但時至今日,我們的引進風依然越刮越大,越刮越嚴重,很多工廠幾乎都成了外國生產線的博覽會,而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確沒有引起注意。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引進技術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發,加大資金與人員的投入,努力做到創新以企業為主體。

2、保護職工健康

人力資源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也是企業發展的支撐力量。保障企業職工的生命,健康和確保職工的工作與收入待遇,這不僅關繫到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也關繫到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為了應對國際上對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要求,也為了使中央關於「以人為本」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落到實處,我們的企業必須承擔起保護職工生命、健康和確保護工待遇的責任。作為企業要堅決作好尊紀守法,愛護企業的員工,搞好勞動保護,不斷提高工人工資水平和保證按時發放。企業要多與員工溝通,多為員工著想。

3、發展慈善事業

雖然我們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但是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還存在很多困難。特別是農村的困難就更為繁重,更有一些窮人需要扶貧濟困。

這些責任固然需要政府去努力,但也需要企業為國分憂,參於社會的扶貧濟困。為了社會的發展,也是為企業自身的發展,我們的廣大企業,更應該重視扶貧濟困,更好承擔起扶貧濟困的責任。

4、文化建設

醫療衛生,公共教育與文化建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極為重要。特別是公共教育,對一個國家的脫除貧困、走向富強就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醫療衛生工作不僅影響全民族的身體健康,也影響社會勞力資源的供應保障。

文化建設則可以通過休閑娛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質。我們的國家,由於前一個時期對這些方面投入較少,欠債較多、存在問題比較嚴重。而公共產品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固然是國家的責任,但在國家對這些方面的扶植困難、財力不足的情況下,企業應當分出一些財力和精力擔當起發展醫療衛生、教育和文化建設的責任。

5、保護環境

隨著全球和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日益惡化,特別是大氣、水、海洋的污染日益嚴重。野生動植物的生存面臨危機,森林與礦產過度開采,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很大威脅,環境問題成了經濟發展的瓶頸。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經濟持續發展,企業一定要擔當起保護環境維護自然和諧的重任。

❼ 請簡述企業的責任

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該承擔對政府的責任、利益相關方的責任、消費者的責任,以及對社會、資源、環境、安全的責任,保護弱勢群體、支持婦女權益,關心保護兒童、支持公益事業等,其總稱為企業社會責任.
在眾多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學者中,以卡羅爾(Archie B.Carroll)最為著名.卡羅爾認為企業社會責任乃社會寄希望於企業履行之義務;社會不僅要求企業實現其經濟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夠遵法度、重倫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之和.在卡羅爾看來,企業負有的上述四種責任盡管含義有別,但它們都是社會希望企業付諸履行的義務,因此皆為企業社會責任的組成部分.
根據卡羅爾的理論,企業社會責任包括四個層次,即經濟層次、法律層次、倫理層次和慈善層次.企業是為社會成員提供產品與服務的基本經濟的單元,滿足消費者需求並盈利是發展企業的主要激勵.因此,企業的經濟責任要素包括股東盈利、經濟效益、競爭能力、經營效率、效益持續性等方面的最大化.企業經濟責任是企業其他責任的基礎.社會認同企業的盈利宗旨,同時期待企業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規、在經濟框架內追求經濟目標.因此,企業的法律責任要素包括政府與法律期待、遵守法律法規、成為守法企業公民、履行法律義務、產品和服務符合滿足最低法定要求.企業法律責任反映法典倫理,體現公平運營觀念,與經濟責任並存,構成自由企業制度的基本規則.倫理責任包括那些尚未納入法典的、期待的或防止的活動與實踐,反映了消費者、雇員、股東、社區等對於公平、公正和道德權利的關注.倫理價值與道德規范隨時間而演化,反映有關公正、人權和功利等道德哲學原理,是法律法規的先導及驅動力.倫理責任一般體現比現有法律法規要求更高的績效標准,多具有法律上的爭議性.慈善責任是社會期待一個良好企業公民應採取的行動,包括企業為促進人類福祉或善意而在財務資源或人力資源等方面對藝術、教育和社區的貢獻.慈善責任屬於自主決定的、具有自願性.

❽ 企業責任包括什麼內容

企業責任的內容:

  1. 企業對政府的責任。

  2. 企業對股東的責任。

  3. 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4. 企業對員工的責任。

  5. 企業對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6. 企業對社區的責任。

企業責任的體現:

1.辦好企業,把企業做強、做大、做久;

2.企業一切經營管理行為應符合道德規范;

3.社區福利投資;

4.社會慈善事業;

5.自覺保護自然環境。

(8)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是指擴展閱讀:

企業的雙重責任:

  1. 企業應該承擔並履行好經濟責任,為極大豐富人民的物質生活,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最直接地說就是盈利,盡可能擴大銷售,降低成本,正確決策,保證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

  2. 企業在遵紀守法方面作出表率,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規,包括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法和勞動保護法。完成所有的合同義務,帶頭誠信經營,合法經營,承兌保修允諾。帶動企業的雇員、企業所在的社區等共同遵紀守法,共建法治社會。

  3. 倫理責任是社會對企業的期望,企業應努力使社會不遭受自己的運營活動、產品及服務的消極影響。加速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大力發展綠色企業,增大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為環境保護和社會安定盡職盡責。

  4. 是企業的慈善責任。現階段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事業的發展直接關系人民的最直接利益,也直接決定著社會安定與否,和諧與否。企業應充分發揮資本優勢,為發展社會事業,為成為一個好的企業公民而對外捐助。

參考資料:企業責任-網路

❾ 什麼是義務

義務是情來願、志願、應該。「權源利」的對稱。①又稱「社會責任」、「直接社會義務」。社會普遍認為的為了滿足一定社會關系參加者享受直接社會權利,其他人應作出的一定作為或不作為,是客觀的社會規律、人們日常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以及其他各種條件直接作用的結果,一般為習慣、道德等社會規范所確認。這種意義上的義務是法律義務的直接基礎和社會內容。②「法律權利」的對稱。又稱「法律義務」。法律規定權利主體必須作出一定行為或不作一定行為的責任,是保證法律權利得以實現的條件,是國家對一定的直接社會責任的確認,有鮮明的階級性,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根據憲法和各部門法以及其他標准,可以對法律義務作出不同種類的劃分。

熱點內容
三大條例全稱 發布:2025-10-07 18:28:02 瀏覽:109
勞動法98年 發布:2025-10-07 18:27:08 瀏覽:227
婚姻法什麼算過錯 發布:2025-10-07 18:24:09 瀏覽:799
大理律師馬 發布:2025-10-07 18:23:17 瀏覽:909
沒有道德的社會 發布:2025-10-07 18:14:06 瀏覽:27
泰安法院招聘 發布:2025-10-07 18:13:21 瀏覽:171
勞動法的各項規定 發布:2025-10-07 17:55:31 瀏覽:44
陝西省森林管理條例 發布:2025-10-07 17:46:54 瀏覽:700
護士條例實施時間 發布:2025-10-07 17:45:51 瀏覽:309
披著道德 發布:2025-10-07 17:44:11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