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過失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Ⅰ 法律:因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可以導致免除民事責任嗎
法律規定損害是因受害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或減內輕行為人容(侵權人)的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三章 不承擔責任和減輕責任的情形
第二十六條 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第二十七條 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第二十八條 損害是因第三人造成的,第三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十九條 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十條 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正當防衛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第三十一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Ⅱ 無因管理人在重大過失、故意情況才承擔賠償責任的法條依據是什麼
依據安全生產法第三條五音管理人存在重大過失造成安全起事故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Ⅲ 履行職務過程中因重大過失給企業造成損失的,如何承擔
勞動者因嚴重不負責任,不正確履行職責,而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回擔賠償責任。但如果只是一般答的輕微過失,用人單位損失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勞動者不承擔賠償責任。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Ⅳ 如果不是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工作中的輕微過失造成的損失是不用直接賠償的,但你也應該負責把它修好,畢竟是你弄壞的
Ⅳ 過失造成別人經濟損失如何賠償
一、過失,在法律認定為有過錯。
法律上認定的過錯,包括二種情形:故意或過失;
1、故意,是行為人能夠預見自己行為的結果,仍然希望它發生或者聽任它發生的主觀心理狀態,行為人應當認識到或者預見到行為的結果,同時又希望或聽任其發生。
2、過失,一般認為包括疏忽和懈怠。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結果,應當預見或者能夠預見而沒有預見為疏忽;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結果雖然預見了卻輕信可以避免為懈怠。疏忽和懈怠都是過失,都是受害人對應負的注意義務的違反。因此應當承擔責任。
二、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以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為要件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三、特殊侵權責任的規定
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你比如你在陽台上放盆花,後出差了,期間不知什麼原因,掉下去了,砸到了人,這種情形,法律有規定,戶主要承擔賠償責任。這一規定並不要求行為人具有主觀過錯。
四、區分故意、重大過失與一般過失,對確定民事責任具有重大意義。
因為主觀狀態的不同導致承擔不同的民事責任。特別是在共同過錯與混合過錯情形下,行為人的過錯程度是確定民事責任及其大小的重要依據。又如:甲乙各駕駛一輛汽車,行駛中在道路上相撞,導致乙的人車損失共計15萬元。經查證,甲是酒後駕車,並且沒有駕照還違規逆行還超速40碼;乙則超速10碼。本案屬於典型的混合過錯,甲乙雙方作為加害人、受害人都有過錯,但過錯的程度的是不一樣的,所以承擔的責任的大小也是不一樣的。甲的過錯程度明顯要大於乙,所以甲賠償的數額理應高於乙賠償的數額。所以對過錯程度的研究對我們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又如,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但如果只能證明是因被侵權人一般過失或輕微過失造成的,此時就不能減輕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的賠償責任。
此外《侵權責任法》第二十七條規定:「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
注意受害人故意,是免責的抗辯事由,而不是過失相抵。但是在這里要注意的問題是如果行為主觀上存在過失的時候,是否必然就適用過失相抵還是免除行為人責任呢?在這里就要充分的考量行為人過失的程度而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受害人故意而行為人只是輕微的過失的情況下,此時可以考慮免除行為人的責任。例如,行人為了自殺,故意撞向行駛的汽車的「碰瓷」行為,如果機動車一方本身存在著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情況下顯然不能免除機動車一方的責任,但是機動車一方僅存在輕微過失的情況下能否免責呢?此時是可以免責的。
五、經濟損失的賠償范圍
應當是二部分直接損失以及間接損失。
直接損失指現有財產的減少,間接損失指可得利益的減少。
司法實踐中,間接損失不太好認定,一般只對作為物質損害的直接後果而出現的間接損失才予以賠償。實際上,法院對間接損失一般不支持。
總之,行為人的主觀過錯針對的是一般侵權責任的構成,在特殊侵權責任的構成中是不以有行為人的主觀過錯為要件,如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規定:「違反管理規定,未對動物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就體現了無過錯責任原則。
但是適用無過錯規則原則並不是不用考慮當事人的主觀過錯問題。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此時證明被侵權人故意或重大過失,就要充分考慮被侵權人的主觀過錯。所以法律關於侵權責任的特殊規定我們仍然要考慮過錯問題,只有充分考慮過錯問題才能使我們更好的理解侵權責任的構成。
Ⅵ 職工工作中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用工單位承擔責任後可否向職工追償
職工工作中因故意致人損害,用工單位承擔責任後是可以向職工追償的,但是賠償比例有一定的限制。但是職工工作中因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用工單位承擔責任後不可以向職工追償。「過失」是事故製造者意外或違章操作造成,無故意傷人意願,應按工傷事件處理(按「勞動法」)處理,些種情況用工單位不可向事故製造者追償。
根據我國《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中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低於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則按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2、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4、患職業病的;
5、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此外根據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2、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3、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6)重大過失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工傷認定需要的材料:
一、提交工傷認定申請的時間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確診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本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報。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親屬、工會組織在1年之內,也可以直接向勞動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二、填寫相關資料
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要求填寫《工傷認定申報登記表》、《工傷認定申請表》、《工傷申報證據清單》等資料。另外,還要提交下列材料:
《勞動合同書》復印件,或確立事實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
Ⅶ 因業務員重大過失,導致貨款收不回,要承擔多少責任
對於業務員造成用人單位的損失的,應當依法向用人單位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Ⅷ 幫工人重大過失致自身人身損害,被幫工人應承擔怎樣的賠償責任
新疆平安網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對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承擔以及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和被第三人侵害民事責任的承擔分別做出了兩條明確規定,即第十三條規定:為他人無償提供
勞務的幫工人,在從事幫工活動中致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賠償權利人請求幫工人和被幫工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第十四條規定: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圍內予以適當補償。幫工人因第三人侵權遭受人身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沒有賠償能力的,可以由被幫工人予以適當補償。在審判實踐中,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由於幫工人存在重大過失,造成自身人身損害的,對民事責任如何承擔,存在不同的處理意見。
案例:吳某與錢某系朋友關系,吳某的妹妹來巴州探親需回烏魯木齊市,吳某找錢某幫忙開車送人,並將自己的一輛桑塔納轎車交給錢某。錢某在回巴州的途中與前方大貨車發生了追尾相撞後,又與對面行駛過來的大客車相撞,造成了自身重傷,桑塔納轎車嚴重損壞的道路交通事故。錢某負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並在醫院救治無效後死亡。錢某的父母以賠償權利人的身份將吳某做為被告訴至法院,請求吳某賠償死亡賠償金、被撫養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合計247732 . 80 武醫療費、喪葬費等吳某已先期支付)。對本案被告如何承擔責任分歧很大,有三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吳某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因為錢某是為吳某無償提供勞務的幫工人,《解釋》第十四條第一款已明確規定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本案沒有被幫工人明確拒絕幫工和第三人侵權的行為,被幫工人就應當對幫工人的人身損害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第二種意見:本案應當適用過失相抵原則,由吳某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理由《解釋》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以及本解釋第二條的規定,確定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九條各項財產損失的實際賠償金額。錢某在幫工活動中因重大過失,致自身人身損害,應當減輕被幫工人吳某的民事責任,所以,吳某應當承擔部分賠償責任。第三種意見:本案應當適用公平原則,可以由吳某承擔補償責任,而不是賠償責任。本案有侵權的第三人,只是在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上,第三人無責任而已,應視為第三人不能確定,可以由被幫工人吳某予以適當補償。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種意見和第三種意見似乎都有些偏頗。《 解釋》第十四條第一款是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一般原則,是特殊侵權的賠償責任原則。就本案而言,第一種意見沒有考慮到幫工人遭受的人身損害是因第三人侵權造成的這一基本事實和幫工人有重大過失的特殊性,沒有適用一般侵權的賠償責任原則而適用特殊侵權一般原則來處理,其結果忽視了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應盡職盡責,忠於職守的普通注意義務,加重了被幫工人在幫工活動中作為受益人的責任,有失公平。第三種意見把第三人不承擔責任與第三人不能確定等同起來,是把一般侵權的過錯責任原則與受害人和責任人均無過錯的公平原則相混淆,忽視了應當按照一般侵權原理審查侵權行為友第三人)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按照損害賠償的原理,損害賠償的責任,須有因果關系作為基礎,如果侵權人與侵權行為的結果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則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侵權第三人是確定的,無過錯也是確定的,不存在待定狀態。因為第三人無過錯,所以不承擔責任,與第三人不能確定或者第三人沒有賠償能力有本質區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解釋》 第二條規定受害人對同一損害的發生或者擴大有故意、過失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規定,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但侵權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受害人只有一般過失的不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適用民法通貝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解釋》 第三十一條第一款對賠償權利人各項財產損失的實際賠償金額的確定,明確了要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一條和《解釋》 第二條的規定來確定。錢某作為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未盡到高度注意義務致使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負道路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本案無證據證實醫院治療不力或醫療過失而導致錢某死亡,道路交通事故是錢某死亡的直接原因。本案存在幫工法律關系,錢某所遭受的人身損害後果與幫工活動存在因果關系。由於錢某在幫工活動中有重大過失,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吳某的賠償責任,吳某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筆者認為,吳某應承擔賠償的次要責任,而不應當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或補償責任。
Ⅸ 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什麼
依照我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的規定,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版的可以減輕排污方的賠償責任權。
《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第八十五條: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當事人,有權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由於不可抗力造成水污染損害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排污方不承擔賠償責任。水污染損害是由受害人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減輕排污方的賠償責任。水污染損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擔賠償責任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