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香港法律中擔保都是連帶責任擔保嗎

香港法律中擔保都是連帶責任擔保嗎

發布時間: 2021-01-17 23:10:17

Ⅰ 借貸合同中擔保人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連帶責任擔保,債權人可以要求擔保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如何鑒定連帶責任擔保?一是擔保合同中明文規定了,二是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十二條:
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都負有擔保全部債權實現的義務。
第十七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
(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第二十一條:
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第二十二條:
保證期間,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的,保證人在原保證擔保的范圍內繼續承擔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第二十七條:
保證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就連續發生的債權作保證,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合同,但保證人對於通知到債權人前所發生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第二十八條: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

第三十一條: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Ⅱ 借款擔保中擔保人的連帶責任應如何承擔

在本案中存在兩個合同關系:一個是和順公司與五四支行簽訂的借款合同,另一個是自來水公司與五四支行簽訂的擔保合同。在兩個合同之間的關系中,借款合同是主合同,擔保合同是從合同。由於兩個合同都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體現,且沒有違反國家法律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定,因此都是合法有效的。對於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方式,在理論上和立法上有一般保證與連帶責任保證之分。根據我國《擔保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一般保證是保證人僅於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才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在這種保證方式中,保證人對被保證人債務的履行只負補充責任。也就是說只有在債務人完全不能或部分不能履行其債務時,保證人才就被保證債務的履行承擔保證責任。而對於連帶責任保證,根據《擔保法》第十八條的規定,是指對保證債務的履行由保證人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責任的保證。對被保證債務的履行,保證人與債務人處於同樣的法律地位而無先後之分。債務履行期到來後,債權人既可請求債務人履行,也可請求保證人履行,或者請求保證人和債務人共同履行。由於本案中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對擔保責任的承擔方式為連帶責任保證,故法院據此作出責令自來水公司承擔連帶還款責任的民事判決是具有法律依據的。對於自來水公司認為其擔保合同應為無效的抗辯理由,筆者認為是不能成立的。其原因在於,根據我國擔保法的規定,保證人必須是法律允許的具有合法主體資格的民事主體。法律禁止國家機關和公益事業單位為他人提供擔保。我國《擔保法》第八條規定:「國家機關不得為保證人,但經國務院批准為使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經濟組織貸款進行轉貸的除外。」同條還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為保證人。」法律作此限定的理由主要有三:第一,國家機關、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其行為內容具有特定性,通常不包含有從事經營活動的內容。第二,國家機關、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經費主要來源於國家撥款,沒有其他的利益獲取渠道,故這些單位不具有承擔擔保責任的經濟條件。第三,作為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的條件通常是要求被擔保人必須作相應的對等給付,例如向擔保人提供反擔保、或向擔保人支付一定的費用。而對於國家機關、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而言,它們既不能通過提供擔保而收取費用,也不能享受反擔保的利益,具有利益提供的單向性,這與商品經濟的等價有償等基本原則相違背。由於自來水公司並不屬於上述公益事業單位,而是屬於領取了企業法人執照的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因此即使其經營活動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務性質亦不能以此作為認定擔保合同無效和免除承擔擔保責任的依據。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如果其事實上從事了以營利為目的的事業,同樣不能免除其對外應當承擔的擔保責任。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適用《擔保法》的司法解釋(以下簡稱《擔保法》司法解釋)第十六條作了如下除外規定:「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保證人,如無其他導致保證合同無效的情況,其所簽定的保證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這一規定的立法理由在於:既然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從事了經營活動,並可能從經營活動中獲得利益,根據風險與利益相一致的原則,它當然應當對經營中的風險承擔責任。

Ⅲ 擔保人和連帶責任擔保人的區別是什麼

債務擔保人有兩種擔保形式:一般擔保與連帶責任擔保。一般擔保的責任是在債務人沒有資產償還的情況下,一般擔保人才承擔償還責任;連帶責任擔保人與債務人有同等償還債務的責任,債權人可以向任一方追討償還債務的權力。
可以參照《擔保法》學習。
第十二條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都負有擔保全部債權實現的義務。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第十六條保證的方式有:
(一)一般保證;
(二)連帶責任保證。
第十七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第十八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Ⅳ 擔保人負連帶擔保責任 但擔保物不是擔保人的

你的提問中,提到的情況,在現實中好像不多見哦

擔保有二種,簡單地說,人保及物保。如果是物保,就僅以擔保物為限承擔擔保責任;如果是人保,就要分是一般保證人還是連帶保證人;在同一債務中,一個人既提供物的擔保,也提供人保?這個好像不多見。

結合本案,如果是物保,就僅以擔保物為限承擔擔保責任,就不存在連帶保證責任的問題。如果判定保證人要承擔連帶保證責任,那應當是提供人保了,既然該保證人的保證責任是連帶的,即全額擔保的,物上的擔保出現瑕疵,不影響其擔保責任的承擔,仍然是連帶保證責任。

一、如果物的擔保出現瑕疵

如你所說的,擔保物不是擔保人的,如果其過錯是擔保人故意或重大過錯,則擔保人不免除在原擔保物價值范圍內的擔保責任。

二、同一債務既有擔保人又有債務人提供的擔保物,擔保人如何承擔責任?

《擔保法解釋》第38條對《擔保法》28條進行了修正,規定: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保證人或者物的保證人承擔擔保責任。(由其任選)

《物權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第176條規定: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同時《物權法》第17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徹底否決了《擔保法》第28條的效力。

三、第三人擔保的內部清償

多個主體為同一債務提供擔保,一旦其中一個保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便可以取得向其他保證人追償的權利這一原則已經在理論界和實務界傳承多年,並且法律規定也較為詳盡。然而由於《擔保法》、《擔保法解釋》、《物權法》對第三人擔保均有規定,並且部分規定存在沖突,導致第三人擔保內部清償問題處理較為復雜。

1、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的內部清償問題。(人保)

《擔保法解釋》第38條規定: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保證人或者物的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或者物的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

可見,保證人為債務提供擔保,承擔擔保責任之後便自然取得向債務人追償和要求其他保證人清償的權利。該解釋20條對保證人之間內部清償的份額也作出了規定: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

2、物上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的內部清償問題。(物保)

物上保證人以所有物為債務提供擔保,其與主債權人之間便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物權關系,主要包括質押關系、抵押關系等,因此對於物上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後的問題處理,適用的准據法應當為《物權法》。對於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後的追償問題《物權法》的規定與《擔保法》及其解釋並不一致,該法第176條規定: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並未賦予擔保人向其他擔保人追償的權利,因此物上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只能想債務人追償,不能向其他擔保人追償,也就不存在內部清償的問題。

熱點內容
三大條例全稱 發布:2025-10-07 18:28:02 瀏覽:109
勞動法98年 發布:2025-10-07 18:27:08 瀏覽:227
婚姻法什麼算過錯 發布:2025-10-07 18:24:09 瀏覽:799
大理律師馬 發布:2025-10-07 18:23:17 瀏覽:909
沒有道德的社會 發布:2025-10-07 18:14:06 瀏覽:27
泰安法院招聘 發布:2025-10-07 18:13:21 瀏覽:171
勞動法的各項規定 發布:2025-10-07 17:55:31 瀏覽:44
陝西省森林管理條例 發布:2025-10-07 17:46:54 瀏覽:700
護士條例實施時間 發布:2025-10-07 17:45:51 瀏覽:309
披著道德 發布:2025-10-07 17:44:11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