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決法律效力研究
⑴ 如何理解民事判決的法律效力
你好,
1.兩份的法律效力相同,因為有公司的印章在上面;
2.根據司法實踐公章的效力大於簽字,經理作為授權委託人不會受到影響,除非能證明是被盜用印章。
⑵ 民事訴訟一審判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一方上訴的,不生效;逾期未上訴的,生效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內民法院第一審判決容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⑶ 民事判決書有什麼法律效力
生效後,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專的民事判決、裁定,屬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⑷ 民事判決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可以起訴,依法分割財產。
⑸ 民事判決的效力
民事判決的效力,是指生效的民事判決在訴訟法上發生的效果。也就是說,民事判決的效力,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民事判決生效的時間;二是生效民事判決產生的法律效果(也稱法律後果)。
(一)民事判決生效的時間
我國民事訴訟法所謂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有時也稱生效判決。民事判決生效時間分為以下兩種情況:一是上訴期屆滿當事人未上訴的判決。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作出的、法律允許上訴的一審判決,在上訴期內當事人沒有上訴的,上訴期屆滿,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二是不能上訴的判決。這類判決包括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所作的二審判決,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作出的不準上訴的一審判決,如適用特別程序作出的判決和適用公示催告程序作出的除權判決。上述判決一經送達立即發生法律效力。
(二)生效民事判決產生的法律後果
一般認為,民事判決生效後產生以下三個方面的法律後果:
1.拘束力
無論是一審判決還是上訴審判決,在其宣告或者送達後,就發生一定的形式效力。即作出該判決的法院,自判決成立後,即受其拘束;以後該法院在同一審級內不得自行撤銷或者變更其判決,即使當事人同意撤銷或者變更時,也不能變更或者撤銷該判決。判決對法院的拘束力是判決的內在屬性。為此,各國民事訴訟法都認為,判決成立之後就產生拘束力。
2.既判力
既判力又稱實質上的確定力(也有人稱為對事的確定力),是指確定的終局判決所裁判的訴訟標的對當事人和法院的強制性適用力。
3.執行力
執行力是指給付判決可以作為執行根據,判決中的權利人在義務人不履行生效判決確定的義務時,有權請求法院予以強制執行。
⑹ 調解書與判決書的法律效力相同嗎
調解書與確抄定的判決書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對於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協議,應當記人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 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⑺ 民事判決的法律效力
民事判決視來情況而定。
如果是一審判決,除自了特殊的案件;例如小額訴訟實行一審終審外,其他案件一審判決下來後,看15天內原被告雙方是否上訴。如果上訴,進入二審程序。
如果不上訴,一審判決生效,案件進入到執行程序。被告必須履行給付義務,否則原告有權申請法院執行局強制執行。
被告有給付能力卻不給付的,進入黑名單,限制乘坐飛機,動車一等票等,不能抵貸款
⑻ 民事判決書已經生效可以在行政案件中有法律效力嗎
主要是民事判決書生效,在行政案件中是有法律效力的。
⑼ 法院判決書的法律效力是幾年
法院的裁判文書存在兩個效力,一個是法律效力,一個是執行效力。
法院作出的裁專判文書一經生效(屬一審判決在超過上訴期後沒有上訴的判決以及二審終審的判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
裁判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⑽ 分析民事調解的法律效力,它與判決的效力有沒有區別為什麼
1,民事調解書在生效後與判決書有同等效力,負有履行義務一方不執行調解書內容,對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2,民事調解書屬於當事人在法院主持下的自願協商:
(1)調解時可以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不局限於審判人員。
(2)協商內容可以不受訴訟請求范圍的限制。
(3)調解書簽收即生效,一方當事人在調解書簽字前可以反悔。
(4)對於調解書不能上訴。
3,判決書是由法院通過對案件審理後的裁決:
(1)其判決內容不能超過當事人訴訟請求范圍。
(2)判決書上訴期經過即生效。
(3)對判決書內容不服,可以在規定時效內上訴。
4,《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九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四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九十七條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九條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