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反要約有沒有法律效力

反要約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18 15:15:40

⑴ 這個手寫承諾有法律效力

首先,這份承諾基本是有效的,但雙方約定的以「祿口的房子補償+10萬裝修費」,未必能獲得法院支持。

因為就目前的傾向來說,一般是「損失多少補償多少,違約金也不會超過實際損失太多」,也就是說,如果王所遭受的損失並沒有那麼大,而周又提出異議,可能只會參照實際損失補償王。王並不一定拿得到房子。

另外,在履行過程中,周的房子並不受控制。當然,這所有的都不會影響王要求周進行賠償的權利。所以,承諾的法律關系是不違法有效的,但有關賠償的約定,可能要看實際損失的多少才能確定;這份承諾的實際意義不大。

法律依據:

依據《合同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即受約人同意接受要約的全部條件而與要約人成立合同。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承諾的法律效力在於,承諾一經作出,並送達要約人,合同即告成立,要約人不得加以拒絕。

(1)反要約有沒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任何有效的承諾,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要約人

承諾必須由受要約人作出。要約和承諾是一種相對人的行為。因此,承諾必須由被要約人作出。被要約人以外的任何第三者即使知道要約的內容並對此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也不能認為是承諾。

被要約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約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權的代理人。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其承諾都具有同等效力。

有效時間

承諾必須是在有效時間內作出。要約在其存續期間內才有效力,一旦受約人承諾便可成立合同,因此承諾必須在此期間內作出。如果要約未規定存續期間,在對話人之間,承諾應立即作出;在非對話人之間,承諾應在合理的期間作出(《合同法》第23條)。

凡在要約的存續期間屆滿後承諾的,是遲到的承諾,不發生承諾的效力,應視為新要約(《合同法》第28條)。

但是,受約人在要約的存續期間內作出承諾,依通常情形在相當期間內可到達要約人,但因電報故障、信函誤投等傳達故障致使承諾遲到的,為特殊的遲到。

在這種特殊遲到的情況下,承諾人原可期待合同因適時承諾而成立,依誠實信用原則,要約人應有通知義務,即及時地向承諾人發出承諾遲到的通知。怠於為此通知的,承諾視為未遲到,合同因而成立(《合同法》第29條)。

該承諾遲到的時間,屬於一種事實通知,以要約人將遲到的事實通知承諾人即足夠,並且依發送而生效力,不到達的風險由承諾人負擔。如甲向乙要約,乙的承諾發生特殊的遲到。

甲不依法向乙為此承諾遲到的通知,合同成立;甲向乙發送承諾遲到的通知,但因傳達故障乙並未收到,合同不成立。所謂及時發出,指依善良管理人的注意,在情事所允許的范圍內,不遲延而為發送。

在承諾使用快遞的傳達工具時,承諾遲到的通知原則上亦須使用相當地正確方法。承諾遲到的通知義務,不是法律上真正的義務,而是非真正義務,違反它不產生損害賠償責任。

承諾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表明可以通過行為作出承諾的除外(《合同法》第26條第1款)。這里所說的行為,通常是指履行行為,如預付價款、裝運貨物或者在工地上開工等。

內容一致

承諾必須與要約的內容完全一致。即承諾必須是無條件地接受要約的所有條件。據此,凡是第三者對要約人所作的「承諾」。

凡是超過規定時間的承諾,(有的也叫「遲到的承諾」);凡是內容與要約不相一致的承諾,都不是有效的承諾,而是一項新的要約或反要約,必須經原要約人承諾後才能成立合同。

關於承諾有效要件,大陸法系各國要求較嚴,非具備以上三要件者則不能有效。而英美國的法律對此採取了比較靈活的態度。

例如,美國《統一商法典》規定,商人之間的要約,除要約中已明確規定承諾時不得附加任何條件或所附加的條款對要約作了重大修改外,被要約人在承諾中附加某些條款,承諾仍可有效。

⑵ 請問這份對外貿易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這個合同你撰寫好了嘛,能不能給我參考一下。

⑶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下列情形中,要約沒有發生法律效力的是()。

要約,是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發出的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回的一方稱要約人答,接受要約的一方稱受要約人。
要約成立條件:
1.要約人應是具有締約能力的特定人
2.要約的內容須具體、確定
3.要約具有締結合同的目的,並表示要約人受其約束
4.要約必須發給要約人希望與其訂立合同的受要約人
5.要約應以明示方式發出
6.要約必須送達於受要約人

⑷ 要約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有效的要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要約的內容必須具體明確。所謂「具體」專 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屬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條款。如果沒有包含合同的主要條款,受要約人難以做出承諾,即使做出了承諾,也會因為雙方的這種合意不具備合同的主要條款而使合同不能成立。所謂「確定」,是指要約的內容必須明確,而不能含糊不清,否則無法承諾。

(2)要約必須具有訂立合同的意圖,表明一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的拘束。

(4)反要約有沒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要約生效以後,受要約人享有對要約承諾的權利,受要約人既可以作出承諾,也可以不作出承諾。要約一旦經過受要約人承諾,合同即為成立,要約人須接受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的法律後果,受要約人的承諾權是要約固有的法律效力。

合同締結過程中,受要約人的承諾權可能遭到來自要約人或第三人的侵害,前者發生在要約、承諾人之間,可以適用締約過失責任加以規制,而後者發生在受要約人與第三人之間,既不是締約過失責任,也不是違約責任,司法實踐中處理起來頗感棘手。

故有必要建立第三人侵害承諾權的侵權責任制度,從法律上規制這種行為,彌補受要約人遭受的損失。

熱點內容
託管房屋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7 14:07:39 瀏覽:355
勞動合同法58 發布:2025-10-07 14:01:59 瀏覽:509
鞏留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7 14:01:52 瀏覽:110
道德良心簡短小品劇本 發布:2025-10-07 14:01:47 瀏覽:296
公司法律事務現狀 發布:2025-10-07 13:58:59 瀏覽:176
財經法規第二章章節練習題 發布:2025-10-07 13:56:14 瀏覽:762
人大法律碩士與中政難度比較 發布:2025-10-07 13:36:47 瀏覽:38
按勞動法搬廠要賠錢嗎 發布:2025-10-07 13:08:14 瀏覽:493
法律服務所人員管理制度 發布:2025-10-07 12:57:13 瀏覽:217
抱卷人法院 發布:2025-10-07 12:51:09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