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根據檔案法律法規的規定檔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的追究方式有

根據檔案法律法規的規定檔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的追究方式有

發布時間: 2021-01-18 18:44:39

Ⅰ 安全生產法律責任的形式中,什麼責任在追究法律責任中運用的最多

按類型分為行抄政責任、刑襲事責任、民事責任,其中行政處罰項最多;
行政責任處罰包括罰款、警告、降職、撤職、責令整改、責令停產停業整頓、責令停產、關停等,其中罰款最多;
刑事責任要根據刑法來執行,主要是刑事拘留、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民事責任主要是賠償,當然可能會和刑事責任一並執行。

Ⅱ 如何追究檔案管理中的刑事責任

如何追究檔案管理中的刑事責任

文章作者:徐迎晨 汪長泰

【源自網路】

今年公布施行的《檔案管理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與《檔案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以下簡稱《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一起,構成了檔案管理行政違法違紀行為追究行政責任的系統法規依據。然而在檔案管理中發生了比追究行政責任更加嚴重的違法行為,可能構成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如何適用具體法律呢?1996年修訂的《檔案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條規定可以說是空白罪狀,沒有具體說明某一具體犯罪的構成特徵。如果要確定某種具體違法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如何構成犯罪,觸犯何種罪名,應當追究何種刑事責任,還需要結合其他相關法律,運用刑法學理論知識,緊扣刑法條文規定,對具體違法行為作具體分析研究。


可能構成犯罪的具體違法行為是發生在檔案管理、利用和公布工作中的。現行《檔案法》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規定有9種行為可能會構成犯罪。這9種具體行為可能發生在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對檔案進行管理、監督和指導的工作之中,也可能發生在各級各類檔案館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檔案的工作中。發生了以上具體的違法違紀行為,先要追究行政責任,只有這些違法行為達到了嚴重後果,才有可能構成犯罪,追究刑事責任。


檔案管理中的具體違法行為構成犯罪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確立的罪刑法定原則。《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結合《檔案法》來說,要對檔案管理中的具體違法行為定罪處刑,必須要有法律明確規定該行為為犯罪,什麼樣的具體行為構成犯罪必須由法律明確規定,具體行為構成什麼具體犯罪也必須由法律明確規定,對法律中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規定犯罪的法律必須是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通過對《刑法》分則全部條文的梳理,發現違反《檔案法》規定直接指向適用刑法分則的條款,只有《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條規定的兩款。第一款罪名為: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罪,犯罪對象為國家所有的檔案,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款罪名為:擅自出賣、轉讓國有檔案罪,犯罪對象為國家所有的檔案,行為是違反《檔案法》的擅自出賣、轉讓行為,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那麼,是不是說違反《檔案法》規定的行為只有這一種構成犯罪,其他違反《檔案法》的行為,無論情節和後果多麼嚴重,都不構成犯罪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檔案管理中發生的具體違法行為,違反了其他法律規定的有關犯罪規定,也是可以追究刑事責任的。


檔案管理中具體違法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以下簡稱《文物保護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下簡稱《保守國家秘密法》)的具體規定,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法律保護的對象既包括珍貴文物,也包括國有館藏文物。這兩類保護的對象,在我國各級各類檔案館中有大量收藏、保管,如果在保管、利用過程中,這些檔案被損毀、流失,違反《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就可能構成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保守國家秘密法》第三條規定,國家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當前,我國各級各類檔案館館藏的檔案中,仍然有大量涉及國防、外交、國家安全等國家重大利益的檔案處於秘密狀況,不能向社會開放。這些檔案雖然藏於檔案館,但屬於國家秘密,受到《保守國家秘密法》的保護。如果這些檔案在保管、利用中被泄露、損毀,違反了《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就可能構成犯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上述檔案管理中發生的各種具體違法行為,違反了《檔案法》《文物保護法》《保守國家秘密法》的具體規定,是否構成犯罪必須適用《刑法》的標准來衡量,追究刑事責任也必須要依照《刑法》具體條款來確定。根據罪刑法定原則,確定某種具體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依法應當受到何種刑罰處罰,都必須以《刑法》為依據,以《刑法》為准則。要綜合適用刑法總則和刑法分則的具體規范,從分析犯罪構成入手,分別分析犯罪客體、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從刑法分則中確定構成何種具體犯罪,觸犯何種具體罪名,應當受到何種刑罰處罰。


檔案違法行為違反了《文物保護法》規定,從而適用刑法分則的條款,具體涉及以下6個條款,包括《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二款,罪名為:走私文物罪,犯罪對象為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條第一款,罪名為:故意損毀文物罪,犯罪對象為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全國重點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條第三款,罪名為:過失損毀文物罪;《刑法》第三百二十五條,罪名為: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屬單位犯罪,既要處罰單位,也要處罰個人;《刑法》第三百二十七條,罪名為:非法出售、私贈文物藏品罪,犯罪對象為國家保護的文物藏品,屬單位犯罪,對單位處罰金,對直接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四百一十九條,罪名為: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犯罪對象為珍貴文物。


檔案違法行為違反了《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從而適用刑法分則條款,具體涉及兩個條款,包括《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罪名為: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犯罪對象為國家秘密或者情報;《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條,罪名為: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犯罪對象為國家秘密,行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故意或過失泄露行為。


原載於《中國檔案報》2013年9月27日 總第2515期 第二版

Ⅲ 國家實行什麼制度,依照安全生產發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

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就是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的一種制度。
一、國家實行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安全事故,其直接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造成這些直接原因的原因,即事故的間接原因,則大多是因為違反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准和有關技術規程、規范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如生產經營活動的作業場所不符合保證安全生產的規定;設施、設備、工具、器材不符合安全標准,存在缺陷;未按規定配備安全防護用品;未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職工缺乏安全生產知識;勞動組織不合理;管理人員違章指揮;職工違章冒險作業等。鑒於生產安全事故對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損失,對因人為原因造成的責任事故,必須依法追究責任者的法律責任,以示警戒和教育。為此,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二、對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者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依照安全生產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責任者,由有關主管機關依法追究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是指有違反有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但尚未構成犯罪的行為所依法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行政責任一般分為兩類,即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
「行政處分」是對國家工作人員及由國家機關委派到企業事業單位任職的人員的違法行為,由所在單位或者其上級主管機關所給予的一種制裁性處理。按照行政監察法及國務院的有關規定,行政處分的種類包括警告、記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等。
「行政處罰」,是對有行政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給予的行政制裁。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沒收財物、責令停止生產或停業營業、吊銷營業執照等。
依照安全生產法第七十三條和第七十四條的規定,在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中,必須實事求是地查明事故的性質和責任。對確定為責任事故的,既要查清事故單位責任者的責任,也要查清對安全生產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是否有違法審批或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責任。對尚未構成犯罪的事故責任者,按照安全生產法「法律責任」一章中的有關規定,根據不同情節,分別給予包括降級、撤職、開除等在內的行政處分,或給予罰款等行政處罰。

Ⅳ 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法律責任方式有哪幾種,各自的定義

安全生產法的法律責任方式有三種:

1、民事責任,因違法生產造成人身損害賠償的,承擔民事責任;

2、行政責任,未按照安全生產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生產造成人身、財產損失的,安全主管部門將會對單位及主管人員進行行政處罰;

3、刑事責任,因違規生產造成重大事故的,將會追究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4)根據檔案法律法規的規定檔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的追究方式有擴展閱讀:

相關條例

根據《安全生產法》規定:

第五十三條 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第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規定的安全生產條件;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第八十七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發現未依法取得批准、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後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的;

(三)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准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四)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不依法及時處理的。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規定以外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九條 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工作的機構,出具虛假證明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在十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十萬元的,單處或者並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害的,與生產經營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罰款;

(二)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罰款;

(三)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罰款;

(四)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罰款。

Ⅳ 違反檔案法律規定,構成犯罪的,需要追究什麼樣的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二十九條的規定,搶奪、竊取國家所有的檔案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違反《檔案法》的規定,擅自出賣、轉讓國家所有的檔案,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Ⅵ 根據我國《會計法》規定,應當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的行為有哪些

根據我國《會來計法》的規定自,下列各項中。應當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的行為有:

1.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檔案;
2.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3.隱匿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
4.在法定會計賬簿之外私設會計賬簿。

Ⅶ 根據檔案法律法規的規定,檔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的追究方式有哪些

Ⅷ 法律責任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法律責任根據不同種情,分以下幾種類型:

1、根據責任行為違反的法律性質,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違憲責任;

2、根據主觀過錯在法律責任中的地位,分為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

3、按照行為主體的名義,分為職務責任、個人責任。

法律責任的特徵為:

1、法律責任是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而形成的法律後果,以法律義務存在為前提;

2、法律責任即承擔不利的後果;

3、法律責任的認定和追究,由國家專門機關依法定程序進行;

4、法律責任的實現由國家強制力作保障。

(8)根據檔案法律法規的規定檔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的追究方式有擴展閱讀: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

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參考資料:網路—法律責任

熱點內容
託管房屋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7 14:07:39 瀏覽:355
勞動合同法58 發布:2025-10-07 14:01:59 瀏覽:509
鞏留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7 14:01:52 瀏覽:110
道德良心簡短小品劇本 發布:2025-10-07 14:01:47 瀏覽:296
公司法律事務現狀 發布:2025-10-07 13:58:59 瀏覽:176
財經法規第二章章節練習題 發布:2025-10-07 13:56:14 瀏覽:762
人大法律碩士與中政難度比較 發布:2025-10-07 13:36:47 瀏覽:38
按勞動法搬廠要賠錢嗎 發布:2025-10-07 13:08:14 瀏覽:493
法律服務所人員管理制度 發布:2025-10-07 12:57:13 瀏覽:217
抱卷人法院 發布:2025-10-07 12:51:09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