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責任意識法律意識

責任意識法律意識

發布時間: 2021-01-19 00:54:50

① 結合實際談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作為公民如何理解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三、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

公民的基本義務是國家對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法律要求,是公民必須履行的最低限度的、也是最主要的責任。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2)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3)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4)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5)依法納稅。

另外, 根據憲法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第三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第三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由於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定取得賠償的權利。

第四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勞動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並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

勞動是一切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的光榮職責。國有企業和城鄉集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都應當以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勞動。國家提倡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國家提倡公民從事義務勞動。

國家對就業前的公民進行必要的勞動就業訓練。

第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者有休息的權利。

國家發展勞動者休息和休養的設施,規定職工的工作時間和休假制度。

第四十四條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企業事業組織的職工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員的生活受到國家和社會的保障。

第四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

國家和社會保障殘廢軍人的生活,撫恤烈士家屬,優待軍人家屬。

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第四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於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於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

第四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幹部。

第四十九條 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

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

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婦女和兒童。

第五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第五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第五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第五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第五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不得有危害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行為。

第五十五條 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

第五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

② 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
法律意識只是讓人遵法守法 。
社會責任感對人要求更高更多,要求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有素質有教養。
大概就是這么個意思,看懂了嗎

③ 家庭如何培養增強子女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生活中就要提醒孩子,不要特意說,要不知不覺中,就讓孩子知道,比如,不能玩火,你只說內不能,孩子會想,為什麼不許呢,我一定要試下會是什麼樣的,所以,要告訴孩子後果,多看看中央12法制頻道,裡面很多內容對家庭,對自己都有意義的案例,還有道德與法,一邊看,一邊給孩子講,而且自己也要做到,以身做則,看電視的時候,有可能孩容子看不懂,你加以講解,有圖像,再有你的說明,孩子會很快理解的,並記的牢固,在自己遇到一些事的時候,就會出現電視中出現的場景,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④ 7.結合實際,談談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作為公民,如何理解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的義務

第一,(思想上)法律意識緊跟時代的發展,建立社會主義法律文化。
應該說,法律意識有好有壞,法律文化有進步有落後,而我們所提倡建立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文化是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文化。這種意識和文化依賴於幾個基本的觀念的形成,包括幾個方面:公民意識、權利義務觀念、平等自由觀念以及契約觀念。大家看一下,這些觀念實際上就是社會主義的法治觀念。
我們說,「觀念的問題是最大的敵人。」法律條文紛繁復雜、浩如煙海,就是專門研究法律的人也不見得都能記住。法律條文不知道不要緊,關鍵是要有法制觀念。真正支配人行為的是觀念。要把所有法律條文都記住,不現實,也不可能。有些事情,遇到了,我們可以找知道的人問就可以,這對領導幹部來講就足夠了。而觀念的東西卻不能沒有,就拿領導幹部來講,以人為本、重視人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等先進的觀念我們國家提出來了,有了,但是不能否認,在現實生活中個別領導幹部可以說是沒有法制觀念或者說法律意識薄弱,如果我們沒有法制觀念,那麼我們就不可能去了解法律條文,進而不可能作到依法辦事,那法治國家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所以說,法制觀念尤其重要。而我們社會現實的法制觀念可以說是相當落後。不說領導幹部就說中國的老百姓,在中國,老百姓不喜歡打官司。中國人可以接受很多事情,就是打官司不行。一直以來,人們都覺得打官司不正常、丟人。其實不然,在很多發達國家,打官司都被看成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家常便飯,有了矛盾就訴諸法律,依靠法律途徑解決。而中國人就不行,誰都不想打官司,不願意當被告,原告也不想當。萬一真遇上了官司,就託人情,找關系,看看能不能找到有權的人給說句話。他很自然地就想到有人好辦事,而不想靠法律來解決問題。我們說習慣來自於觀念,觀念支配人的行為,這樣的行為歸根結底就是觀念有問題。
法學家嚴存生說過一段話:「由於觀念是制度的靈魂,是法律制度得以產生和正常運轉的指導思想和精神動力,所以法制觀念的現代化就處於優先的地位。」因此,要推進法制現代化的進程,在我們的社會里,就必須大力倡導「法律至上」的觀念。思想的力量了不得。我們知道大和民族是個非常堅定的民族,在日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為了信仰人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二戰後期,美軍攻打太平洋上的塞班島,塞班島上的日本守軍敗局已定,但是沒有人投降,子彈打光了,士兵還拿著刺刀往前沖。塞班島上的日本居民更是了不得。他們有的舉家投崖,有的自焚,更多的是一家老小手牽手往大海裡面走。據說這把得勝的美軍都嚇壞了,最後美國人只得用大喇叭高聲喊,大家不要害怕,我們不會傷害你們。但是,也沒能阻止日本人成群結隊地往海里去。對於這些日本人的做法我不想加以褒貶,今天我舉這個例子,就想說明一個問題,思想上的問題了不得,有時候為了自己的信仰,人們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去維護它。那麼,如果每個公民都有守法的意識,象文革那樣的法律悲劇時代絕對不可能出現。如果每個中國公民都樹立起社會主義法制的信仰和觀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捍衛法律的尊嚴,那麼我們的社會就一定能夠沿著法制軌道,和諧、穩定、順利地向前發展。

⑤ 結合實際談談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作用。求材料! [email protected]

論論論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與大學生成才的關系課與大學生成才的關系課與大學生成才的關系課與大學生成才的關系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新課改以後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的建立和影響,充分肯定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對於幫助大學生培養責任意識、造就良好品質、科學引導成才,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目標的深遠意義。 [關鍵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素質教育;成才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是指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是國家培養的高級專門人才。作為肩負振興發展國家使命的大學生,不光要學好專業知識,更應當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應當熱心於改革和開放,有艱苦奮斗的精神,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獻身;應當自覺地遵守憲法、法律,嚴格遵守校紀校規,增強法制觀念,有良好的品德;應當勤奮學習,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合格人才,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以大學生成長成才所遇到的基本問題為切入點,以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主線,以幫助大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目標。因此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精神,中宣部、教育部頒發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即5號文件),明確了四年制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設置,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規定為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與大學生成才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培養責任意識
責任心可以養德,責任心更可以樹德。責任心一旦成為一種群體行為,形成氣候,其含義就不僅僅是責任二字本身,它會形成一種社會精神。責任心代表的是理性,是積極的精神。作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分子,責任心要靠我們每個人去實踐,要變成每個大學生乃至每個公民的自覺行為,這對國家的發展和個人的修養都是彌足珍貴的。責任心是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度。責任心與我們的價值觀是緊密相聯的。如果他的價值取向以奉獻為樂,那麼他就會有很強的責任心,事事都認真負責,反之,則對人對事漠然置之。盡責盡心並非聽他說得如何動聽,並非他「人人一份事,事事盡責任」的口號喊得如何響亮,責任心是要反映在行動之中的,它的強弱是要通過行為來體現的。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不管他承擔什麼樣的任務,在責任、克服困難、糾正錯誤面前,他對自己總是沒有借口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從緒論中第二節《肩負歷史使命》、第一章第二節《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第二章《繼承愛國傳統 弘揚民族精神》等等,幾乎每章都在強調大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二、造就良好的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包括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的身體心理素質和美育的思想。而這些都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重點闡述的內容,將其設為具體章節詳細加以論述。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在緒論至第五章中談到了有關世界觀、人生觀,道德及社會公德等問題。思想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生的動力因素和導向因素。一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所形成的凝聚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生產力的精神動力,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凝聚力是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精神力量對一個國家的興衰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基本要求就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應做到第一,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逐步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道德現象,識別各種社會思潮,正確認識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樹立科學的世界觀。第二,樹立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人生觀,發揚對國家和人民的奉獻精神,顧全大局,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第三,樹立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價值觀,養成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努力做到:誠實守法、勤勞敬業、謙虛謹慎、言行一致、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尊敬師長、禮貌待人、樸素大方、尊重他人勞動、愛護公共財物等。嚴格遵守校規校紀,維護校園的安全和秩序。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在緒論中和第一章中談到了關於科學文化素質的學習方法。科學文化素質是人的知識、智能、學習方法和創新精神,是人發揮社會作用、實現人生價值的本領。科學文化素質是形成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前提。加強文化素質培養的目的在於鞏固整個素質教育的基礎地位,以發揮文化素質的積極作用。從目前情況看,大學生最基本的文化素質培養至少應達到以下幾點:第一,建立合理的知識智能結構。第二,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第 三、學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在第三章第三節《科學對待人生環境》中談到了身體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身體心理素質是指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是人成才和成功的基本條件,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載知識之車,密道德之合。健康的體魄是大學生立業成才之本,是學習和工作的前提。心理素質是大學生成才的內驅力。 健康的體魄可以靠加強學生身體素質鍛煉,可是心理健康則需要內外因素結合。心理健康是指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健康的心理既是大學生素質要求的重要方面,也是他們成才的保證,在人的綜合素質中,人的行為活動同時又是心理活動,所以心理健康是我們是我們有所作為的基礎。首先,心理健康可促使大學生成才。第一,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自身的全面發展的實現。充分認識的德智體美勞

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心理狀態不佳者,往往不能更好的融入集體的生活之中,不能很好的交際,例如,自負、自私、虛榮、自卑、自閉等等,都制約著自身的發展。第二,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在這個新天地,一切都是新的,故大學生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學會與人相處,獨立學習和思考等等,總之,就是要靠自己解決社會中的各種問題。第三,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心理基礎。面對新形勢和就業的壓力,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煉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做出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 21世紀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激烈競爭的時代,是高度信息化、智慧化的時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文化、觀念等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人際交往的目的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如何適應這個變化而處理好人際關系,是擺在每個大學生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它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成才與發展。 人際交往是個人社會化的起點和必由之路。即個人學習社會知識、技能和文化,從而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開始發展自己的社會化過程。如果沒有他人的合作,個人是無法完成這個過程的。社會人都有與人交往的需求,所謂「物以類聚,人與群分」的合群傾向就是這種需求的表現。這種「合群」更有利人們戰勝各種災害難關,更有利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說,人際交往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三、科學引導成才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與大學生成才具有極其密切的關系。科學引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必須有高質量高水平的教材做基礎和支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的出版和使用,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深化改革的結果,更是科學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高度政治責任感和厚重歷史使命感的直接體現。《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統領並構成全書的主線,以「四有」新人為落腳點和目標,將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內在地融合為一體,體系縝密,內容精煉,語言流暢,是一本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科學性、權威性、嚴肅性的高質量高水平教材。新教材的使用將有助於科學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有助於推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取得新的進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與大學生實際的結合,與時代特徵的結合,與黨和國家需要的結合。其鮮明的科學性體現在一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從宏觀層面遵循和堅持了黨和國家的意志在高校學生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教學中充分體現的原則;二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從中觀層面遵循和堅持了課程建設與教育教學規律在高校學生立志、樹德、做人、成才教育中充分體現的原則;三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從微觀層面遵循了大學生個體成長成才需求規律,堅持促進提高大學生全面素質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體現的原則。 當然,大學生成才光靠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遠遠不夠的。大學生要成才,要成為國家的棟梁一定要自省,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所學的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同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師和學生輔導員也要及時跟學生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動向,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以引導和談心為主,幫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⑥ 兒時父母不盡贍養義務,孩子法律意識不完善不可能去告父母,成人後卻有著贍養義務不然就要被告憑什麼

其實如果沒有兒時盡贍養義務,不是說必須承擔,例如棄嬰後來又相認,但是前提私行有沒有充足證據證明沒有盡兒時的撫養義務呢

⑦ 范冰冰偷稅漏稅的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社會責任缺失造成的。這句話有病句嗎

是病句,造成的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要麼就去掉「的原因」,要麼就去掉「造成的」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第71條 發布:2025-10-07 12:22:14 瀏覽:275
東城區法院地鐵站 發布:2025-10-07 12:04:14 瀏覽:226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收費標准 發布:2025-10-07 12:04:04 瀏覽:396
浦口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10-07 11:57:07 瀏覽:233
經濟法教程第二版課後習題答案 發布:2025-10-07 11:51:55 瀏覽:807
杭州司法拍賣限購 發布:2025-10-07 11:47:08 瀏覽:874
司法部監獄局領導分工 發布:2025-10-07 11:36:50 瀏覽:98
行政單位會計被詐騙了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7 11:35:24 瀏覽:149
鄭大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10-07 11:30:20 瀏覽:818
行政訴訟法要點 發布:2025-10-07 11:23:56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