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審或裁條款的法律效力
Ⅰ 或裁或審制度的原則
在《合同法》中,當事人約定訂立仲裁協議方式來解決爭議的,將不能選擇訴專訟。仲裁裁決一經仲屬裁庭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實行一裁終局制。而當事人沒有訂立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或裁或審制度是仲裁法基本制度之一,是指當事人選擇解決爭議途徑時,在仲裁與審判中只能二者取其一的制度。當事人選擇了以仲裁途徑解決爭議,就不可以再選擇訴訟;當事人若選擇了訴訟就不可以同時選擇仲裁。
由於仲裁實行或裁或審制度,當事人雙方達成仲裁協議後,一方當事人不信守協議向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在實質性答辯之前,可以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只要仲裁協議合法有效,法院就會裁定駁回起訴,該爭議仍應由仲裁解決。當然,如果當事人首次開庭前未提出管轄權異議的,那麼就表示當事人已放棄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就可以繼續審理。
Ⅱ 或裁或審 原則
這個是指雙方約定糾紛發生時既可以申請仲裁,又可以向法院起訴的仲裁條款無效。
如:1996年內4月18日致廣東容省高院《關於當事人既約定仲裁又約定訴訟的仲裁條款效力問題的函》[2]中稱,基於「雙方當事人之間合同中解決爭議的條款既約定涉外仲裁機構仲裁又約定可向人民法院起訴,按照本院有關司法解釋,該仲裁約定無效」。2002年10月8日給福建省高院《關於廈門櫻織服裝有限公司與日本喜佳思株式會社買賣合同欠款糾紛一案的請示復函》[3]中表示,「鑒於當事人既約定通過仲裁又約定通過訴訟方式解決其爭議,該約定違反了仲裁排除法院管轄的基本原則,應認定該仲裁條款無效」。2003年5月給安徽省高院《關於安徽省合肥聯合發電有限公司訴阿爾斯通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工程合同糾紛一案的請示復函》中,也有類似精神的體現。
這個看看2009年司考真題就知道了
Ⅲ 外國憲法題:論韓國裁判所制度與日本違憲審查制度的比較與評價!請法學介高人作答!謝謝!
1. 比較韓國憲法裁判制度和日本的違憲審查制度?
一般來講,憲法裁判可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憲法裁判是指,司法機關審查法律條款是否有違反憲法的事項,如果被裁定為有悖於憲法,則廢除其法律效力或停止實施的制度。廣義的憲法裁判是指與憲法相關的爭議或疑義依據司法環節來解決,除是否違背憲法的審查以外,還包括命令規則的審查、政黨解散的審判、彈劾審判、許可權爭議審判、憲法訴願審判、選舉訴訟審判等 。
根據韓國憲法第111條規定,韓國的憲法裁判制度不只是違憲法律審判,還包括彈劾審判、政黨解散審判、許可權爭議審判、憲法訴願審判,顯然屬於廣義的憲法裁判。又由於憲法裁判所是韓國唯一的憲法監督機關,因此可以說,韓國的憲法監督實質上是廣義的憲法裁判。
日本違憲審查制度,是由普通法院行駛違憲審查的司法審查制,法院只能夠在審理具體案件時對作為案件審理依據的法律、命令等的合憲性進行附帶式的審查。只是對違憲法律審判,是狹義的憲法裁判。
二者都是一國的憲法審查制度,是國家權利過程中的一種基本糾錯制度,是其憲法正常運行的必要保證。但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1) 行使審查權的主體不同,前者是獨立的憲法裁判所,而後者為最高法院及下級法院;
(2) 審查方式不同,前者為憲法裁判所獨立的憲法裁判,而後者則是附帶性審查;
(3) 審查權利不同,前者在違憲審查權外還包括彈劾審判權、政黨解散審判權、許可權爭議審判權、憲法訴願審判權;而後者從整體上看,主要行使的是違憲法律審判權。
(4) 違憲法律審判權的對象不同:前者的對象包括法律(形式意義的法律)、緊急命令、條約;而後者則包括法律(形式意義的法律)、命令、規則和處分。後者命令的范圍更廣,規則和處分作為對象也是前者不包含的。但後者對條約是否為審查對象存有異議,沒有將之歸入對象之中。
(5) 審判的效力不同,前者是由憲法裁判所獨立審查,決定為違憲的法律或法律條款,自決定之日起失效;後者是對具體案件的具體審查,法院的判決只具有個別效力。因被法院認為違憲的法律、命令等沒有被撤銷,理論上說,其仍是一個有效的法律、命令等,對特定案件一位的其他社會成員仍具有法律效力。
韓國憲法裁判制度雖比較完善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在憲法裁判官員的任命、裁判官人數、憲法訴願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發展;而日本的違憲審查制度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日本屬大陸法系但卻採用了美國型的司法審查制,致使其司法體制與違憲審查體制相互脫節,這是問題存在的根源。但從施行的情況看,二者都起到了法律糾錯制度的作用,保障了憲法正常運行。
Ⅳ 認定勞動合同無效,是必須單獨向仲裁庭或法院提出確認合同效力申請,還是也可以在庭審過程中提出抗辯
一、這個就看你方的主張了,你方是要認定合同無效呢,還是要認定合版同內容的部權分內容無效。
二、勞動合同法是保護勞動者的,在沒有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勞動者都可以根據法律的其他條款規定來實現自己的權益的。
下面相關法律規定供參考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Ⅳ 仲裁條款約定不明有哪幾種可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SPAN>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回釋》第十答六條規定:"對涉外仲裁協議的效力審查,適用當事人約定的法律;當事人沒有約定適用的法律但約定了仲裁地的,適用仲裁地法律;沒有約定適用的法律也沒有約定仲裁地或者仲裁地約定不明的,適用法院地法律。"
Ⅵ 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如何救濟
審判監督程序。如果是民事案件,當事人可以自行向法院申請再審,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檢察院申訴,要求他們啟動審判監督程序。如果是刑事案件,則只能向人民法院或者檢察院申訴,要求啟動審判監督程序。
Ⅶ 或審或裁就是協議仲裁嗎
仲裁協議必須有明確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協議或裁或審無效,不能視為達成仲裁協專議。
仲裁法司法解屬釋
第七條 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但一方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期間內提出異議的除外。
Ⅷ 人民法院審查案件時發現存在仲裁協議,該如何處理,被告是否有上訴權
《仲裁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專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屬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5條規定,當事人在書面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在發生糾紛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但仲裁條款、仲裁協議無效、失效或者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的除外。
基於上述法律規定,我國現行民事訴訟中的操作模式是,在立案審查時如發現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雙方訂有仲裁協議,則依職權對仲裁協議的效力進行主動審查,如經審查認為仲裁協議有效,則不予立案,告知當事人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
原告起訴時未聲明仲裁協議。這種情況下,根據仲裁法及民訴法的相關規定,如被告在首次開庭前提交仲裁協議並提出管轄異議的,法院應當對仲裁協議的效力進行認定,仲裁協議有效的,駁回原告的起訴;若仲裁協議無效的,駁回被告的管轄異議,進入實體審理程序。如被告應訴答辯或者在首次開庭前未對人民法院受理該案提出異議,視為其放棄仲裁協議,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審理。
Ⅸ 合同中約定或仲裁或起訴,有效嗎
合同中約定了爭議解決方式為仲裁和訴訟的,發生爭議時,仲裁協議無效。仲裁或起訴的,仲裁條款無效。但是如果一方申請仲裁,被申請方首次開庭前未提出異議,視為接受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司法解釋》
第七條 當事人約定爭議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協議無效。但一方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期間內提出異議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二十條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或者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請求仲裁委員會作出決定,另一方請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應當在仲裁庭首次開庭前提出。
(9)或審或裁條款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同時指出:
第二十四條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審理,並詢問當事人。
第二十五條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後,另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同一仲裁裁決的,受理執行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裁定中止執行。
第二十六條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被駁回後,又在執行程序中以相同理由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在仲裁程序中未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提出異議,在仲裁裁決作出後以仲裁協議無效為由主張撤銷仲裁裁決或者提出不予執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