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不負法律責任精神病

不負法律責任精神病

發布時間: 2021-01-19 11:42:30

1. 為什麼精神病患者不負法律責任

什麼級別的精神病患者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如果該患者確實是故意傷人應該付什麼法律責任?版如果受他人(包括權監護人)指示應該付什麼法律責任?根據哪條法規
:《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

2. 精神病患者殺人了真的可以不用負法律責任嗎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對精神病人,我國區分為間歇性精神病人和完全喪失辨認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後者不承擔刑事責任。前者只在發病期間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在間歇期犯罪還是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應視精神狀況,如果辨認和控制能力仍存在障礙可承擔部分刑事責任。 「不承擔刑事責任只是說可以不坐牢,但相應的民事賠償還是不能免除。」根據我國法律,殺人屬於嚴重的侵權行為,應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在經濟上給予受害方適當賠償。如果精神病人有財產則用該財產賠償,如果沒有財產,監護人則可能面臨賠償義務。

3. 為什麼精神病犯罪不承擔法律責任

這里你要注意抄區分一個概襲念:就是正常人激情犯罪和精神病人的犯罪行為.
激情犯罪是人短暫的失去了理智的控制,從而在一種沖動的支配之下,做出的一種犯罪行為,使人失去理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正是因為這種原因,才會迫使他不得不去這么做,他的意思表示能力還是沒有失去,所以激情殺人還是要承擔一定的刑事責任的.
但是,精神病人的犯罪就不一樣了,因為精神病人完全無法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因此,精神病人做出的我們不能叫它行為,因為行為是要有意思表示的,但是精神病人沒有意思表示能力.所以,他們的犯罪我們只能說是一個事件,而不是一個行為.
在分清楚這一點後,你就應該知道,因為事件是客觀的,不帶有任何主觀因素的,因此法律對於事件的態度,是比較尊重的,也就是說,法律不會對一個事件去作出是非的判決,事件只是法律用來分析的階梯.
因此,法律不會對一個精神病人所做的事情去判決,這是法的精神.

4. 要是犯人是精神病不負刑事責任的嗎

是的,如果犯人是精神病人,屬於無刑事和民事行為能力人,其不負刑事和民事責任,造成的民事侵權後果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擔。關鍵在於其在侵犯對方民事或刑事權利時是否處於無認知的精神狀態(即精神病發病狀態)。
根據我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且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另外,精神病人在發病時雖然不負刑事責任,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2條規定,過去不知道有精神病的成年人,精神病突發時致人損害的,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若過去有精神病,其突然發病致人損害的,按照民法通則第十七條的規定,由順序在前的有監護能力的人承擔民事責任。關於精神病的鑒定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呻訴訟法》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對精神病的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進行。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請可以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5. 精神病犯罪在什麼情況下不負法律責任

1、無論什麼性質的精神病人犯罪,都必須經法定的鑒定程序鑒定,從而確定是否承擔刑事責內任。容

2、精神病人經鑒定,實施犯罪行為時沒有行為能力的,不承擔刑事責任。

3、精神病人經鑒定,實施犯罪行為時具有部分行為能力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精神病人經鑒定,實施犯罪行為時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精神病史不是法定的量刑情節。
建議 ——進一步 和 律師從業者 詳詢 ,應該更清楚很多,如: 律師貼吧 的平台。

6. 精神病犯罪在什麼情況下不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患者對其處於病發狀態下所實施的犯罪行為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其監護人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7. 什麼樣的精神病犯罪了才不承擔責任

針對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種類的相關規定, 依據我國刑法第18條的規定和有關的司法精神病鑒定實踐及司法實踐經驗,應完全負刑事責任的責任能力完備的精神障礙人包括精神正常時期的「間歇性精神病人」 根據我國現行刑法第18條第2款的規定,「間歇性精神病人」 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為的,其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責任能力完全具備,不符合無責任能力和限制責任能力所要求的心理學(法學)標准,因而應當對自己所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這里,間歇性精神病人精神正常的時候,是指上述某些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徹底緩解期,以及某些陣發性精神病(如癲癇性精神病)的非發病期。結合案例1的情況來看,某甲雖系間歇性精神病患者,但是其傷害其妻致死的行為,是在其精神正常時候所為,因此應當負故意傷害致死的刑事責任。 「間歇性精神病」不是我國臨床精神醫學和司法精神病學所使用的專業術語,而是刑事立法根據社會公眾的日常觀念,在我國多次刑法草案中以及現行刑法典中使用的一個法律術語。現行刑法第18條第2款明文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我國司法精神病學一般認為,刑法中所說的「間歇性精神病」,是指具有間歇發作特點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鬱症、癲癇性精神病、周期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癮症性精神病等。

8. 為什麼精神病患者不負法律責任

在發病期復間殺人,不負制刑事責任。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9. 為什麼精神病人可以不負法律責任

我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版危害結果,權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認定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免責還要視乎精神病人是否在發病時期內實施犯罪行為,精神病人的精神狀況及其行為能力、責任能力也要請有資質的鑒定機構評定,並非精神病人犯罪就免責。對於精神病人犯罪,針對不同的情況,則有不同的判決。

10. 為什麼精神病犯罪可以不負法律責任

法律太不公平,精神病不負法律責任,那被精神病迫害的就應該死嗎?對被迫害的人公平嗎?就就想問問誰為被迫害的人負責。瑪麗隔壁

熱點內容
潤城法院 發布:2025-10-07 10:27:26 瀏覽:434
勞動法對於法定節假日的辭職 發布:2025-10-07 10:27:25 瀏覽:349
論司法環境 發布:2025-10-07 10:24:20 瀏覽:229
00261行政法自考試題 發布:2025-10-07 10:23:28 瀏覽:84
荊州刑事律師 發布:2025-10-07 09:52:32 瀏覽:630
酒吧迎賓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7 09:28:54 瀏覽:70
政府文件對居民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7 09:28:03 瀏覽:761
國際經濟法法律術語 發布:2025-10-07 09:16:02 瀏覽:737
實法治基礎 發布:2025-10-07 09:11:23 瀏覽:81
監視人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7 09:11:13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