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院製作協議書有法律效力

法院製作協議書有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19 13:57:46

司法所的調解協議書有法律效力

調解書只要內容不違法,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都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版、司權法部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中:依法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各級人民法院特別是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要認真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對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一方當事人反悔而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應當及時受理,並按照該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準確認定調解協議的性質和效力。

凡調解協議的內容是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的,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及社會公共利益,不具有無效、可撤銷或者變更法定事由的,應當確認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並以此作為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的依據,通過法院的裁判維護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司法所是司法局的派出機構,是行政機關,建議其工作人員都加入鄉鎮人民調解委員會,這樣就是以調節委員會的名義進行調解,其調節協議書更符合上述規定。

㈡ 雙方法院判決書後雙方又寫協議那個更有法律效力

當然是法院的判決書更有法律效力,雙方簽訂的協議只是說在判決書上沒有註明的,協議約定有效,但是如果協議內容有與判決書相悖的,按判決書上判決為准

㈢ 和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法院、仲裁庭根據和解或調解協議做出的裁決書、調解書是具有法律效力,一方反悔專,另一方可向屬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㈣ 法院出具的調解書的法律效力

《民訴法》第八十九條第三款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就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與判決相同。

調解協議或調解書生效後,與生效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訴訟結束,當事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再行起訴。

2、一審的調解協議或調解書發生效力後,當事人不得上訴。

3、當事人在訴訟中爭議的法律關系中的爭議歸於消滅,當事人之間實體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依調解協議的內容予以確定。

4、具有給付內容的調解書,具有強制執行力。當負有履行調解書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未按調解書履行義務時,權利人可以根據調解書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4)法院製作協議書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調解發生效力的時間:

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對於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而言,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在調解協議上簽名或蓋章後,調解即具有法律效力。

原則上,調解書應自雙方當事人簽收調解書後才發生法律效力。在調解書送達之前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反悔的或調解書送達時當事人拒絕簽收的(調解書不適用留置送達),調解不成立,法院應對案件繼續進行審理。

但是,根據《民事調解規定》,當事人各方同意在調解協議上簽名或蓋章後生效,經法院審查確認後,應當記入筆錄或者將協議附卷,並由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請求製作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送交當事人。當事人拒收調解書的,不影響調解書的效力。

《民事調解規定》第十五條規定:對調解書的內容既不享有權利又不承擔義務的當事人不簽收調解書的,不影響調解書的效力。

㈤ 法院調解書有法律效力嗎

分享抄到: 收藏推薦 我由旅遊商易供應部好還我押金審判員反映情況,他們說朱風劉春平: 你來借反映朱鳳伯不執行調解協議,是由於在調解書上未註明與利決書有同等法律效力,其實並非如此,而是你沒有申請執行. 調解書是由人民法院製作的,記載當事人之間協議內容的法律文書,因此它與判決書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審到權的一種方式,是民事訴訟活動,因此法院調解又叫做訴訟魂解.它與人民調解、仲裁調解等非訴訟調解有區別,它是由人民法院加蓋印章的法律文書,具有張制性的效力。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第三欲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說、調解書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調解協議,如拒絕履行、法院可敘強制執行。可見法院的調解書與到決書有同等法律效力,這是硯無疑問的,勿須在調解書上註明。 朱鳳伯不度行調解協議,你有權向法院申請豉制執行。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第二欲規定:「調解書和其他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㈥ 和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法院、仲裁庭根據和解或調解協議做出的裁決書、調解書是具有法律內效力,一方反悔,另一容方可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規定: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6)法院製作協議書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人民調解協議書一般分為四個部分:標題、首部、正文和尾部。

標題、首部和尾部這些格式都是固定不變的,比較容易掌握。較難的是協議書的正文部分,就是對當事人糾紛的簡要介紹及達成的協議內容的表述。

正文要求簡練,對糾紛的經過需用與有限的文字表達清晰、完整,達成的協議內容更是協議書的核心部分,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真正起到解決糾紛的目的。

所以,要寫好協議書的正文,製作一份高質量的人民調解協議書,筆者認為需做到「四要」。

㈦ 和解達成協議,並請法院製作調解書,雙方簽字後產生法律效力

產生法律效力,雙方就有按協議履行自己的承諾的義務,如果向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那麼法院就會介入而強制執行

㈧ 公證處公證,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是的,具有法律效力,一切公證行為都產生證據上的效力。

具體分析如下:

1、證據效力。

證據效力,是指公證書是一種可靠的證據,具有證明公證對象真實、合法的證明力,可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明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七條規定:

人民法院就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則認定:

(一)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

(二)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三)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傳來證據;

(四)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間接證據;

(五)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

法律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規定,是因為公證機關是國家的司法證明機關。公證員在公證過程中,要依法對公證對象進行認真全面的調查、核實,之後出具的公證書具有無可爭議的法律證明力,可以直接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供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公民直接使用,是一種調整經濟、民事法律關系的可靠法律憑證。

2、強制執行效力。

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在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時,債權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而不必再經過訴訟程序。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規定:「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公證債權文書有錯誤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並將裁定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和公證機關。」

公證的這種強制執行效力,不僅有利於迅速解決債務人不履行義務的難題,還可以避免因訴訟、仲裁帶來的時間上的浪費和人力、物力的損耗。

3、法律行為成立的要件效力。

公證的法律行為成立要件效力,是指依照法律法規規定或國際慣例以及當事人的約定,特定的法律行為只有經過公證證明才能成立並產生法律效力。反之,則不具有法律效力。

如我國《收養法》第15條第4款規定:「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

第21條規定:「外國人依照本法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收養關系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到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認定的具有辦理涉外公證資格的公證機構辦理收養公證。」

除法律規定外,根據國際慣例或當事人約定必須採用公證形式的,當事人要使其行為受到法律保護,也必須辦理公證。如經濟合同的當事人約定該合同經公證後生效,則這份合同不經公證機關公證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8)法院製作協議書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公證書效力分三種:

(1)證據上的效力。一切公證書都有法律上的證據效力。因為公證是對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或事實的真實性與合法性予以確認證明,一旦糾紛發生,公證書就成為特殊的書證,證明力較強。

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

在審判人員認為沒有疑義的情況下,即可將公證書作為證明事實的證據。

(2)執行上的效力。我國公證暫行條例規定,對於追償一定數額的金錢或物品的債權文書,經審查該項債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明確,當事人雙方對債權本身無爭議,債務人應履行、能履行而不履行時,公證機關可以給予有強制執行效力的證明。

這種證明具有強制執行的效力,債權人可據此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執行。

(3)法律上的效力。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必須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是該項法律行為生效的條件之一,如沒有履行公證,該項法律行為則沒有生效。

㈨ 請問法院的判決書和調解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嗎

可以拿調解書去稽核科要求公司給你補繳保險,因為法院的判決書回和調解書具有答同等的法律效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具體規定如下:

1、 第九十七條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 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2、第二百三十四條人民法院製作的調解書的執行,適用本編的規定。

3、第二百三十六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9)法院製作協議書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

(一)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二)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

(三)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對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協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㈩ 和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調解書和只記入筆錄的調解協議生效後,可以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後果:

第一,結束訴訟程序。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的結案方式之一。調解協議生效,表明人民法院最終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糾紛,民事訴訟程序也因此而終結,人民法院不得對該案繼續進行審理。

第二,確認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調解協議生效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調解協議中得到確認,民事爭議已得到解決,當事人不得對此法律關系再發生爭議。

第三,不得以同一訴訟標的、同一的事實和理由再行起訴。調解協議生效後,民事糾紛已依法解決,當事人不得以同一訴訟標的、同一事實和理由,向人民法院再次提起民事訴訟。但是,對於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或者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原告如果有新情況、新理由,在6個月屆滿後,還可以第二次起訴,請求法院審理解決。

(10)法院製作協議書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調解協議生效的時間,因法院是否製作調解書而不同。

首先,關於調解書的生效時間。《民事訴訟法》第89條第3款規定:「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這一規定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調解書必須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據此,調解書應當直接送達當事人本人,不適用留置送達和公告送達的方式。

二是調解書必須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才能生效。如果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拒絕簽收的,應當視為調解不成立,調解書不發生法律效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調解協議書

熱點內容
潤城法院 發布:2025-10-07 10:27:26 瀏覽:434
勞動法對於法定節假日的辭職 發布:2025-10-07 10:27:25 瀏覽:349
論司法環境 發布:2025-10-07 10:24:20 瀏覽:229
00261行政法自考試題 發布:2025-10-07 10:23:28 瀏覽:84
荊州刑事律師 發布:2025-10-07 09:52:32 瀏覽:630
酒吧迎賓部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7 09:28:54 瀏覽:70
政府文件對居民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7 09:28:03 瀏覽:761
國際經濟法法律術語 發布:2025-10-07 09:16:02 瀏覽:737
實法治基礎 發布:2025-10-07 09:11:23 瀏覽:81
監視人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7 09:11:13 瀏覽: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