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法律剝奪監護責任
Ⅰ 父母監護不到位孩子遇車禍死亡有刑事責任嗎
根據現行的法律規定,很難追究父母的刑事責任。
類似的意外,若在國外或香港等地區,監護人有可能因對兒童照顧存在過失而面臨刑事責任。但目前國內這一塊尚屬空白,辦案中,也多數以提醒、批評、教育為主。
我國現行刑法,除虐待兒童的情況,尚無法律規定追究家長監護不力的刑事責任。我國立法中對於剝奪父母的監護權沒有完善的、具有操作性的規定,也沒有成立類似社會福利署等社會福利機構,可以在父母監護不力時代為照顧兒童。在這種情況,我們草民們,也只能建議國家要完善相關立法,設立社會福利機構,保護兒童權益。
一、如果剝奪家長監護權。
不敢輕易剝奪父母的監護資格,除了維持親情方面的考慮,主要是因為此類兒童的安置與撫養問題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若剝奪或限制家長監護權,替代監護機構人員組成、資金來源,責任劃分等,我國根本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也沒有相應的機構。
二、在美國:忽視照料兒童屬虐童行為。
美國有法律條文規定,不得讓不滿12歲的兒童脫離監護獨處,嚴重情況下監護人可能因而被逮捕,不但孩子會被相應的社會福利機構帶走,父母也會被起訴「危害孩子安全罪」。父母要想爭取回孩子監護權,需經歷一系列訴訟程序。
三、在香港:忽視照顧兒童可能犯法。
香港製定了嚴厲的法律保護未成年人,故意襲擊、虐待、忽略、拋棄或遺棄16歲以下兒童,屬犯法。2008年6月,香港天水圍一住戶,八歲的姐姐和六歲的弟弟趁著母親睡覺時,從34樓的廚房爬出大廈,並沿著水管往下爬。雖然被住戶及時發現並解困,但警方還是拘捕這對姐弟的母親,爬水管受傷的小姐弟交由社署看管。
Ⅱ 現行人類世界的法律可以剝奪公民的監護人(即,撫養權)權利,為什麼不可以剝奪公民的國籍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人類的群居與社會的構建保證的人類不斷向前發專展,這是人類共同體的大屬課題,所以不可以剝奪國籍,將個體拋棄。之所以可以剝奪公民的監護權,是由於監護是公民個體對公民個體的權利,由於監護人本身的不合格或者喪失監護的能力,無法保證被監護人的健康成長,所以才會被剝奪監護權。
Ⅲ 美國對未成年人監護人有什麼法律規定
在美國監護人所要承擔的義務要多的多,如果被監護人被照顧不周或者存在被打,監護人都會受到處罰,而在中國則相關處罰要少些。
一些全家移民美國的華人對美國法律了解不充分,打罵孩子被剝奪撫養權的案例有不少。
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美國如何防止兒童遭受虐待(包括父母虐待)的做法, 20世紀70年代以後,虐待兒童問題引起美國社會的高度重視。美國開展了鼓勵對虐待和忽視兒童的可疑情況進行舉報的運動,法庭對舉報也努力做出回應。聯邦「兒童虐待防止和治療法」提供了一些基本指導方針,各州必須根據這條法律對虐待和忽略兒童的解釋制定本州的有關法律。
美國法律上確立的兒童虐待行為包括四個方面:
一、精神、情緒上的虐待;
二、肉體上的虐待(打孩子是最明顯的例子);
三、對兒童照料上忽視;
四、性騷擾、性侵害。美國每年有1500名兒童死於虐待,90萬兒童遭受過虐待,其中80%的案例虐待者是兒童的父母。
美國法律規定,有關政府機構要保護兒童不受虐待和忽視,具體地說,就是要確保父母或法律監護人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不給兒童造成身體或精神上的傷害。學校老師、社會工作者或醫生如果發現兒童受到虐待的可疑情況,必須向有關機構報告,否則,他們自己就可能受到輕罪指控。
移民美國之前按照大多數人的觀念,孩子是自己生、自己養,怎麼教育父母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去做,孩子不聽話,打兩下沒什麼了不起,而且這也是家務事。但在美國不行,政府真是成了老百姓孩子的娘。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往往以家長自居,介入有問題的家庭。對有些人來說,政府可能是在侵犯家庭隱私權,但政府認為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孩子。例如,在美國如果一個孩子已經受到身體傷害或有可能受到身體傷害,政府可以以保護孩子免受傷害為由把孩子帶走,也可以在一段期間內對有問題的家庭定期進行監督,如果傷害孩子的是父母,政府方面就會提出讓父母接受心理治療。
美國的一些專家表示,美國法律試圖把把政府的介入和父母管教孩子的權利加以平衡。一方面,是由父母決定如何教養孩子,而不是讓政府來決定孩子應該如何教育,要教給他們什麼以及要信奉什麼宗教等。另一方面,父母不能濫用對孩子管教的權利和責任。由於孩子年紀還小,尚不成熟,如果父母濫用他們的權利,就要由政府出面保護孩子。通常情況下,對有關的虐童案各州的法院可以做出幾種裁決,一是允許州政府把孩子從親生父母身邊帶走;二是允許孩子繼續留在父母身邊;三是終止父母撫養孩子的權利,由他人收養。
所以對於偕同幼童全家 移民美國的華人來說,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碼放,詳熟美國法律的這一部分還是十分必要的。
Ⅳ 滿18歲周歲犯罪,其父母或監護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不需要,因為中國從16周歲開始就要承擔法律責任。
《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兵役法》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男性公民,應被徵集服役;當年未被徵集,在22歲以前,仍可被徵集,根據軍隊需要,也可按照上述年齡徵集女性公民。」 在平時,土兵(包括志願兵)服現役的年齡是18-35周歲,主要是18歲公民。士兵預備役的年齡也是18-35周歲。 年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予以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九條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處罰,不滿14歲違反治安管理的,免於處罰,但是可以予以訓誡,並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據此規定,年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應當依法處罰。年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承擔完全的刑事責任。
《刑法》第十四條規定:已滿16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犯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歲不滿18歲的人犯罪就不能以』年輕』為理由要求從輕或減輕處罰。
《刑法》第十四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已滿16周歲不滿18歲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別嚴重,可以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Ⅳ 有沒有法律可以讓監護人在孩子沒有違反任何法律條文的情況下拋棄自己的孩子
如果監護人沒來有盡到監護職責和自義務,侵犯到被監護人的利益,相關人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請取消該監護人的監護資格並認定其他人作為監護人。
如果是監護人自己不想繼續做監護人了,而且你已經不具備監護能力(比如癱瘓了、得法定傳染病了等等),你可以向法院申請解除監護人義務。
Ⅵ 法律能夠撤銷那些不負責任家長的監護權嗎
法院可剝奪父母監護權的七種情形:
1、性 侵害、出賣、遺棄、虐待、暴力傷害未成年人,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將未成年人置於無人監管和照看的狀態,導致未成年人面臨死亡或者嚴重傷害危險,經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監護職責長達六個月以上,導致未成年人流離失所或者生活無著的;
4、有吸 毒、賭 博、長期酗 酒等惡習無法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或者因服刑等原因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致使未成年人處於困境或者危險狀態的;
5、脅迫、誘 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經公安機關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等部門三次以上批評教育拒不改正,嚴重影響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學習的;
6、教 唆、利用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情節惡劣的;
7、有其他嚴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
Ⅶ 什麼是孩子監護權,法律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民通意見》21條,夫妻離婚後,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無權取消對方對該子女的監護權,但是,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對該子女有犯罪行為、虐待行為或者對該子女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取消的除外。
另外,《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這就是說,對於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是他們的法定監護人。父母對未成年孩子的監護是基於父母子女關系而產生的,父母雙方對子女的監護權是平等的,除因死亡、或父母子女關系的依法終止、或監護權被依法剝奪外,任何人不得加以剝奪和限制。
所以,無論離婚與否,父母雙方都對孩子有監護權和承擔監護人義務。非因法定事由,父母任何一方都享有孩子監護權。
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三十七條規定,離婚後,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