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平責任是法律責任嗎

公平責任是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01-19 20:04:47

『壹』 什麼是公平責任原則,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情形

公平責任是侵權人和被侵權人雙方對損害的發生均無過錯時,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的責任,它解決的並不是侵權責任成立與否的問題,而是損失分擔問題,故公平責任並非侵權歸責原則,而是損失分擔規則。在公平責任中,法律基於公平的考慮在加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強制進行損失分擔,以體現分配正義。換句白話講就是,加害人沒有賠償義務,基於人道主義和公平精神應對受害人進行適當補償。公平責任只適用於過錯責任歸責的侵權類型中,《侵權責任法》採用了一般抽象規定加列舉的立法體例,一般抽象規定內容為:「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所列舉適用公平責任的具體情形有:見義勇為中,受益人對被侵權人的補償;自然原因引起危險時,緊急避險人對受害人的補償;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暫時沒有意識或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且無過錯時,對受害人的補償;高空拋物或者墜物造成損害時,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對受害人的補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五十七條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者共同的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可以責令對方或者受益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貳』 民法總則對公平責任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你好,
一、公平責任原則,指對損害的發生,當事人均無過錯,又不屬於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情形,如果不適當補償受害人的損害將有違公平原則,而由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和公平觀念,確定由當事人適當分擔損害後果的原則。公平責任中的「責任」已經不是法律責任,不具有譴責性與懲罰性,本質上是一種法定補償義務。
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目的不在於維護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而在於以其特有的模糊性來消解當事人之間的權利邊界,進而起到劫富濟貧、扶危濟困,穩定社會的作用。因而,與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旨在實現矯正正義不同,公平責任原則旨在實現分配正義。《侵權責任法》第24條規定了公平責任的構成要件。《侵權責任法》第23條、第33條、第87條規定了三種適用公平責任歸責的情形。《民通意見》第156、157條、《侵權責任法》第31條、第32條第二款也涉及公平責任。
二、民法總則公平責任的構成要件
1、當事人對損害的發生均無過錯。
2、不屬於法律規定的無過錯責任。
3、加害行為與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4、不適用公平責任將導致顯失公平的後果。
三、公平責任的承擔
1、結合雙方的財產狀況以及受害人遭受損害的嚴重程度,由雙方合理分擔損害。
2、可以部分補償,也可以全部承擔。

『叄』 請教公平責任和無過錯責任的區別

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區別:

主要區別就是根據侵權行為人的專有無過錯不同,是否承擔責屬任不同。

1.過錯責任是指侵權行為人只有主觀的故意過錯,才能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2.無過錯責任則是指不管侵權行為人是否有主觀過錯,都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在侵權責任法中,基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例外,則無過錯責任原則。

PS:遵循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民事侵權案件有:

產品缺陷責任、

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2.環境污染責任、

3.高度危險責任、

4.違規飼養動物的責任、

5.飼養違禁動物的責任。

『肆』 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能舉幾個例子通俗得解釋一下嗎謝謝大家。。

過錯責任原則:

在過錯責任原則中,不僅要考慮行為人的過錯,往往也會考慮受害人的過錯或者第三人的過錯。如果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對損害的發生也存在過錯的話,則要根據過錯程度來分擔損失,因此可能減輕甚至抵消行為人承擔的責任。

無過錯責任原則:

行為人造成他人損害的事實客觀存在,以及行為人的活動和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損害後果是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讓行為人對損害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公平責任原則:

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況:一般侵權行為導致損害,但當事人沒有過錯,過錯責任原則無法適用;特殊侵權行為導致損害,但存在免責事由,無過錯責任原則無法適用。並且不歸責,又會導致不公平情況的出現。

因此,公平責任原則的產生,滿足了解決這些問題的需要。也就是說,雖然公平責任原則是中國民事責任領域的一項獨立的歸責原則,但其適用具有補充性。

(4)公平責任是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七條規定:行為人損害他人民事權益,不論行為人有無過錯,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依照其規定。

依據上述規定以及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相關條款之規定,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損害的發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規定由加害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一種特殊歸責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是一種基於法定特殊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其目的在於保護受害人合法權益,有效彌補受害人因特殊侵權行為所造成的損失。

無過錯責任原則與過錯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共同構成現代司法制度中侵權民事責任的三大歸責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過錯責任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過錯責任原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平責任原則

『伍』 公平責任原則是什麼意思

公平責任原則作為一種責任分配原則,其責任分配的依據既不是行為,也不是特定事故原因,而是一種抽象的價值理念—公平。一般說來,在法律規范的結構中,價值理念不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把一種價值理念作為調整具體社會關系的操作工具,是一種特殊的法律現象。

根據中國民法通則第132條的規定,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應考慮「實際情況」。此處所稱「實際情況」,主要包括損害程度、當事人的經濟狀況兩個因素。

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以下幾種情況可以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監護人已盡監護責任的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又稱法定代理人侵權責任。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他的監護責任。」由此可知,確定法定代理人的侵權責任,適用兩個歸責原則:過錯推定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前者為基本的歸責原則,後者則是補充性的歸責原則。即損害發生後,首先推定法定代理人主觀上存在過錯,若法定代理人不能證明自己無過錯,則應承擔賠償責任;若法定代理人證明其已盡到監護職責而沒有過錯,亦應承擔賠償責任,只是可以基於公平的考慮,適當減輕其責任。應當明確的是,依民法通則第132條第2款的規定,法定代理人侵權責任的承擔方式可能是完全責任,也可能是補充責任。即如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個人財產,則完全由法定代理人承擔賠償配責任;如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有個人財產,則首先應從其財產中支付,不足部分由法定代理人支付。有的學者認為,民法通則第132條第2款的規定實際上確認了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公平責任。該款只是關於法定代理人侵權責任承擔方式的規定,而且從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盡管有公平的考慮,但這只是在其與法定代理人之間,而非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間考慮公平。

實踐中往往存在著法定代理人的監護職責在時間上和空間上不確定,以致於認定法定代理人的過錯十分困難的情形。例如,三名幼女在放學回家途中做「摸瞎子」游戲時,一幼女將另一幼女撞到,造成其左臂肱骨上端骨折錯位,花費醫療費7000多元。本案發生於放學回家途中,學校和家長的責任處於不確定狀態,若認定學校一方或三名幼女的家長一方有過錯,則可能不利於對損害的公平承擔。因此對此類案件也可以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司法解釋)第158條規定,「夫妻離婚後,未成年子女侵害他人權益的,同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有困難的,可以責令未與該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共同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實際上確定了未與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應承擔公平責任。

2、緊急避險造成損害,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且避險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的

民法通則第129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司法解釋第156條規定:「因緊急避險造成他人損失的,如果險情是由自然原因引起,行為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則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要求補償的,可以責令受益人適當補償。」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在緊急避險造成損害,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且避險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的情形下,存在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兩種具體情況:其一,避險人為自己利益採取避險行為,即避險人與受益人為同一人;其二,避險人為第三人的利益採取避險行為,即受益人為第三人。在這兩種情況中,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且避險人採取的措施又無不當,避險人或受益人主觀上都不存在過錯,但如果依過錯責任使避險人或受益人完全免責,由受害人承擔全部損失,又顯失公平。因此,應由法官依據案件的實際情況,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以求保護受害人利益,實現公平。

3、行為人見義勇為而遭受損害的

司法解釋第142條規定:「為了維護國家、集體或者他人合法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在侵害人無力賠償或者沒有侵害人的情況下,如果侵害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經濟狀況,責令受益人給予適當補償。」此種情形也屬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

4、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損害,當事人均無過錯的

司法解釋第155條規定:「因堆放物品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如果當事人均無過錯,應當根據公平原則酌情處理。」堆放物的性質與民法通則第126條所說的「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相似,確定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時,應首先適用第126條所採的過錯推定原則,推定物品堆放人有過錯,如果物品堆放人證明其沒有過錯,即當事人均無過錯,而由受害人承擔全部損失又顯失公平的,則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來分擔責任。

5、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共同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

司法解釋第157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但一方是在為對方的利益或共同利益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可以責令對方或者受益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這條規定同樣體現了公平責任原則的要求。

以上五種情形屬於法律明文規定的,但由於社會生活的復雜多變,法律不可能窮盡社會生活中各種可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情形。比如,司機甲駕駛汽車在公路上正常行駛,車輪下崩出一塊碎石,擊中行人乙的左眼,致其左眼球玻璃損傷,視力下降。本案中,司機甲與行人乙均無過錯,但事實上又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失,若完全由受害人承擔損失,明顯有違公平的理念,因此,應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由雙方分擔損失。公平責任原則的弊端-理論上的模糊性和實踐中的可能被濫用,要求對其予以明確限制;但矛盾的是,公平責任原則的長處又在於其靈活性,如果明確其適用不得超出法律規定的情形,就會使其失去活力,而無法滿足實踐的需要。因此,適用公平責任原則不能拘泥於法律明文規定的情形,只要法官通過審查,排除了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可能性,同時案件又符合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三個條件,就可以依據公平的理念予以判決。當然,公平責任原則的局限性是無法完全克服的,其前景正如有的學者所言:「從中國公平責任原則的本質和功能看,它承擔的是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任務。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保險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將不斷完善,公平責任的適用范圍也將日趨縮小,最終可能會失去作為民事責任的一項獨立歸責原則的地位,而只體現為一種民事賠償標准,這是一種自然的回歸。」

『陸』 公平責任是一種道德責任而不是法律責任對嗎

公平是社會中人與人間的利益沖突、平等的方式,跟人權有關,責任是人活著對社會對別人對自已應該有的責任擔當,跟道德與法律都有一定的關系

『柒』 有關公平責任原則的說法正確的是什麼

公平責任原則作為一種責任分配原則,其責任分配的依據既不是行為,也不是特定事故原因,而是一種抽象的價值理念—公平。

把一種價值理念作為調整具體社會關系的操作工具,是一種特殊的法律現象。公平責任原則要考慮「實際情況」。「實際情況」分別是損害程度、當事人的經濟狀況。

1、損害的發生及損害的程度是適用公平責任原則的客觀前提。損害不僅包括受害人的損害,也包括加害人的損害,但在一般情況下,僅指受害人的損害。

2、當事人的經濟狀況是適用公平責任原則所要考慮的基本因素,此為公平責任原則的性質和目的所決定。也就是說,公平責任原則是要在無過錯的當事人之間分擔損失,那麼其首要考慮的必然是當事人的經濟狀況如何。

(7)公平責任是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其他相關責任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

也叫過失責任原則,它是以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本條件的認定責任的准則。按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人僅在有過錯的情況下,才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就不承擔民事責任。

2、無過錯責任原則

亦稱客觀責任原則、危險責任原則、嚴格責任原則。它是民法歸責原則中的一個特殊原則。主要含義是指行為人造成他人損害的事實客觀存在,以及行為人的活動和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險性質與所造成損害後果是因果關系,而特別加重其責任,讓行為人對損害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捌』 請教公平責任和無過錯責任的區別

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區別:

主要區別就是根據侵權行為人的有無過錯不同,是否承擔責任不同。

1.過錯責任是指侵權行為人只有主觀的故意過錯,才能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2.無過錯責任則是指不管侵權行為人是否有主觀過錯,都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在侵權責任法中,基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例外,則無過錯責任原則。

PS:遵循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民事侵權案件有:

產品缺陷責任、

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2.環境污染責任、

3.高度危險責任、

4.違規飼養動物的責任、

5.飼養違禁動物的責任。

熱點內容
巴黎法院系統 發布:2025-10-07 08:17:51 瀏覽:317
勞動合同法實施細則二 發布:2025-10-07 08:14:27 瀏覽:798
負法律責任事件 發布:2025-10-07 08:10:34 瀏覽:726
我國古代入贅婚姻法 發布:2025-10-07 08:00:20 瀏覽:695
勞動法98條 發布:2025-10-07 07:57:18 瀏覽:928
民法典新舉措 發布:2025-10-07 07:52:05 瀏覽:76
行政法第224 發布:2025-10-07 07:44:57 瀏覽:265
平利法院網 發布:2025-10-07 07:44:15 瀏覽:360
中華人民勞動法實施於哪一天 發布:2025-10-07 07:38:41 瀏覽:923
國外會計法律責任制度 發布:2025-10-07 07:24:03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