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關於未成年的法律責任
❶ 中國簽訂的有關保護未成年人的國際公約!
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三大特點
去年12月29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這是自1992年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以來的首次修訂。
這次修訂從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出發,針對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未成年人的權利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凸顯了政府執法主體的地位,全面充實了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四大保護的內容,強化了法律責任,法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大大增強。我認為,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亮點很多,特點很多。有三大特點值得關註:
特點一: 明確規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的權利
既符合國際公約又體現中國國情
新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四項基本權利,這是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應享有的各種權利的高度概括,較好地體現了與國際公約接軌的立法思想。同時,又強調「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體現了中國的實際國情。生存權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其固有的生命權、健康權和獲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權利;發展權是指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包括未成年人有權接受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有權享有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生活條件;受保護權是指不受歧視、虐待和忽視的權利;參與權是指參與家庭和社會生活,並就影響他們生活的事項發表意見的權利。
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這是對「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這一憲法原則的體現。
特點二:明確規定對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
既強化「四大保護」又體現了政府保護為主
新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權利的實現,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在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和法律責任各章,從不同方面作出了相應的規定。特別是在總則第七條規定:「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相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這是剛性條款,是十分重要的保障措施,既強化「四大保護」又體現了政府保護為主,對於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健康、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在「四大保護」各章中均有體現。比如,在家庭保護一章中,增加了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的內容;在學校保護一章中規定:「學校應當根據未成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他們進行社會生活指導、心理健康輔導和青春期教育」;在社會保護一章中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和公共場所發生突發事件時,應當優先救護未成年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書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應當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展覽館等場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在司法保護一章中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案件,應當照顧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並根據需要設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專人辦理。」
特點三:著力解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既注重普遍問題又注重特殊問題
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不可能通過修改一次法律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立足長遠,著眼當前。抓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是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的重要特點。
比如,未成年人沉迷網路問題。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給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渠道。與此同時,腐朽落後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路傳播,腐蝕未成年人的心靈,社會各界反應強烈,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為了既發揮網路對未成年人成長的積極作用,又盡可能避免網路對未成年人的消極影響,修訂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從「堵」和「疏」兩個方面作出規定:「國家採取措施,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國家鼓勵研究開發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產品,推廣用於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新技術。」還作了以下有針對性的具體規定: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校在節假日期間將文化體育設施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二)社區中的公益性互聯網上網服務設施,應當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網服務。
(三)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
(四)中小學校園周邊不得設置營業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即網吧)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
(五)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對難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應當要求其出示身份證件。
(六)在中小學校園周邊設置營業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的,由主管部門予以關閉,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七)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允許未成年人進入,或者沒有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的,由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還有:一些家長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監護職責問題;校園安全問題;對孤兒、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未成年人的救助問題;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等等,修訂後的法律都有新的規定。不一一贅述。
以上這三大特點,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權利,堅持和完善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重視和逐步解決突出問題,對於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❷ 根據國際勞工標准,我國建立了哪些對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制度
昆弟句語句老公標准我國建立了哪些對未能成特殊保護制度?一般來說。我國建立的制度是未滿成年人是不可以工作的
❸ 國際版的吃雞有沒有時間限制未成年
國際版的吃雞有沒有時間限制未成年應該是有限的
❹ 聯合國《國際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享有的四大權利是
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條規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國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給予特殊、優先保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未成年人享有教育權,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未成年人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權利。」
《未成年人保護法》新修訂第三條其實源於《兒童權利公約》
《兒童權利公約》認為:兒童具有的最基本的權利可概括為四種,即: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
1、兒童的生存權
生存權(Survival Rights)包括生命安全權和生活保障權。
大多數父母都很關心孩子的生存狀態,包括採用母乳喂養,照料患病兒童,爭取最好的醫療條件,保證孩子身體健康,提高兒童的營養標准,指導兒童的社會行為以防止意外傷害。但是,也有個別父母嚴重侵犯兒童的生存權。根據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凡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權利構成犯罪的、負有撫養義務而拒絕撫養的、溺嬰及棄嬰的行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2、兒童的受保護權
受保護權(Protection Rights)在《兒童權利公約》里包括三部分內容:反對一切形式的兒童歧視;每一個兒童將得到平等對待;保護兒童一切人身權利及關於處於危機、緊急情況下的兒童保護;脫離家庭的兒童保護。
在我們國家,「保護兒童」的口號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對保護兒童什麼以及怎樣保護兒童,我們還缺少明確的認識,結果常常無意識地造成對兒童權利的忽略和侵犯。
例如:在城市的學校里,農村孩子比城市孩子更容易受到歧視;對兒童的容貌、形體歧視;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兒童的歧視。
又如,不尊重兒童隱私。對一些家長、教師來說,兒童沒有隱私可言,看孩子的日記是經常的事。當然,你讀到這里的時候會說,我的孩子還小,還不會記日記呢!但孩子終究會長大,到那時,想知道孩子心裡在想什麼,最好不要用看日記這一招。私拆孩子的信件也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其他的,如對兒童照料不周,對兒童進行有辱人格的懲罰,讓孩子承擔過重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利用、剝削兒童這些都是沒有尊重兒童的權利。
3、兒童的發展權
發展權(Development Rights)是指兒童擁有充分發展其全部體能和智能的權利。在《兒童權利公約》里,發展權利主要指信息權、受教育權、娛樂權、文化與社會生活的參與權、思想和宗教自由、個性發展權等。其主旨是要保證兒童在身體、智力、精神、道德、個性和社會性等諸方面均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發展權里,我們要特別提到信息權、受教育權和娛樂權。兒童有權使用大眾傳播媒介,以獲得有益其身心健康的信息和資料。現在最突出的就是網吧問題,很多網吧不按規定,接受未成年人進入,並提供色情、暴力等內容,嚴重損害了兒童的身心健康。
對家長來說,重要的是如何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為他提供有益信息。保護同年齡、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需要。家長的任務是了解這些需要,為孩子提供有益身心發展的信息,而不應該對孩子封鎖信息,或者只要求孩子接觸家長自己喜歡的信息,忽略孩子的自身需要和選擇
❺ 為什麼規定18歲為成年人。這是國際法規定的嗎
不是,各國的規定不同。
各國主要考慮歷史習慣、文化、地理及生理特點等因素規定。一般而言,寒冷地區國家的成年年齡規定較高。而熱帶國家規定年齡較低
❻ 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有哪些
保護未成年人的相關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憲法》及《刑法》、《民法》中亦有對未成年人的規定及保護。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7、《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國際上相關的有:
《〈兒童權利公約〉關於兒童捲入武裝沖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
《〈兒童權利公約〉關於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製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
《世界人權宣言》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聯合國憲章》
《兒童權利宣言》
《關於兒童保護和兒童福利、特別是國內和國際寄養和收養辦法的社會和法律原則宣言》(聯合國大會1986年12月3日第41/85號決議通過)
《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准規則》(北京規則)
《在非常狀態和武裝沖突中保護婦女和兒童宣言》
拓展資料:
青少年是個體從童年向成年發展的過渡期。青少年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是矛盾動盪性。
生理上,性成熟是青少年期生理發展的最基本特徵。因而,形成自我,發展獨立性,是青少年時期的基本任務。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矛盾主要表現為思想意識與心理行為不穩定性。具體表現為:兩極性:情緒行為兩極波動;閉鎖性與開放性:對成人閉鎖,對同伴開放;反叛性:反叛傳統,喜歡標新立異。
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異常問題的時期。常見的心理和行為異常問題有:離異家庭兒童品德問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親子溝通障礙、自我中心、心理脆弱、情緒障礙、自殺等。
❼ 未成年人可以擅自開通國際漫遊嗎
不可以,未成年人不可以擅自開通這項業務
❽ 我國關於童工問題的法律規定與國際勞工標准有何差異
我國法律法規規定就業者的最低年齡為16周歲,國際勞工標准為就業者的最低年齡為15周歲。
1.我國關於童工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五條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國務院令第364號)第二條規定:「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均不得招用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八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2.國際勞工組織關於童工的公約:
1973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最低就業年齡公約》(第138號公約),規定就業者的最低年齡為15歲(特殊情況除外)。
1999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了《1999年最有害的童工形式公約》(第182號公約),要求成員國必須消除最有害的童工形式,並將讓兒童從事危險工作、參加武裝沖突、從事賣淫等色情行業、毒品和槍支走私等視為犯罪行為。
2002年6月,第90屆國際勞工大會決定將每年的6月12日定為「世界無童工日」,呼籲國際社會密切關注童工問題,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國際勞工組織還將2016年定為消除最有害的童工形式的期限。
(8)國際上關於未成年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全球童工狀況:
2016年全球有近十分之一的兒童被迫做工,其中有1.52億人年齡在5歲至17歲間的兒童,女孩兒6400萬,男孩兒8800萬。這些數據表明很大程度上涉及婦女和未成年人,他們占總數字的71%。
生活在非洲的被迫勞作的兒童人數最多7210萬,其次是亞太地區6200萬,還有北美和南美1070萬,歐洲和中亞地區的童工人數為550萬,阿拉伯國家為120萬。他們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兒童沒有上過學。
2015年就有1540萬人成為被迫結婚的受害者,其中84%是婦女和女孩,她們當中有650萬人是
2012年至2016年間結婚的,其他人則是在這個日期之前已結婚。
❾ 未成年人能否坐國際航班
可以的。
12歲以下的兒童,乘機時拿戶口本就行,超過歲,就要憑學生證才能登機。但是不能按照「無人陪伴兒童」乘飛機,而且應該按照成年人一樣買全票(包括特價機票),家長可以委託同機的旅客代為照顧,也可以委託機組在飛行中重點照顧,但是不承擔到達後交付的責任。
無人陪伴兒童」是近年來民航延伸服務內容,為使兒童能獨自乘機旅行而推出的一項特色服務。所謂「無人陪伴兒童」系指年齡在5周歲到12周歲的無成人陪伴,單獨乘機的兒無人陪伴兒童,是指按照民航旅客運輸規則的界定,年齡在5周歲到12周歲之間、無成人陪伴而獨自乘飛機的兒童。其收費方式是:按適用成人票價的50%購買兒童票,提供座位。
對於無人陪伴兒童,航空公司不收取機票以外的服務費。家長在辦理無人陪伴兒童乘飛機手續時,應向航空公司填寫申請,留下准確的聯系電話、詳細地址以及目的地接機人的姓名、聯系方式和家庭住址。自家長將孩子交給機場地面值機人員開始,這名兒童將被接送上飛機。在飛機上,乘務員將為其填寫一張《無成人陪護兒童信息卡》,對其飲食等各方面進行精心照顧,並將他(她)在乘機時的飲食、健康等情況填寫在卡上。飛機抵達目的地後,乘務員會將孩子連同卡片交給目的地地面值機人員,由其安全順利地交給前來接孩子的親屬。
❿ 無論是國際法還是國內法,對於未成年人的立法宗旨是什麼
對未成年人的立法宗旨是:充分的得到社會各階層的愛護和法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