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報告有法律效力嗎
A.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法律效用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和報告表的區別在於你的項目類別和規模大小是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來確定是做表還是做書得,比如屠宰:年屠宰10 萬頭畜類(或100 萬只禽類)以上 的就做報告書,其他的就做報告表。
從《環境保護法(試行)》(1979年9月)的頒布到《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1986年3月)頒布前,是環境影響評價法律制度的試驗、探索階段。《環境保護法(試行)》明確規定:「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選址、設計、建設和生產,都必須充分注意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時,必須提出對環境影響的報告書,經環境保護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審查批准後才能進行設計。」
之後,包括《關於基建項目、技措項目要嚴格執行「三同時」的通知》(1980年11月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國家經委、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在內的許多法規性、政策性文件都強調環境影響評價問題。
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第13條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做出評價。」
《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1996年8月)規定:「在制訂區域和資源開發、城市發展和行業發展規劃,調整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重大決策時,必須綜合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進行環境影響論證」;自1996年8月13日起,「對沒有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律制度,擅自建設或投產使用的新建項目,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其停止建設或停止投產使用」。《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修改)和《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的第13條均規定:「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這已成為我國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程序》(1990年6月)、《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管理規定》(1994年12月)等行政規章,對環境影響評價的適用范圍、內容、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問題作了具體規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1998年11月)的頒布實施
B. 環評批復有有效期嗎
根據《環境影響評來價導則-總則源》中的內容:
1、環評批復是同意項目建設需按環評內容中規定的各項措施和建議進行施工運營,本身沒有有效期的說法;
2、環評報告本身是存在有效期的,其時限范圍是從批復蓋章的時間開始的未來5年內,如果超過5年項目還未建設,那麼就需要重新做環評(意味著新的環評就有新的批復,原批復不再作為環評程序最終文件,但依然有效)
C. 環境影響評價(EIA)真的有效嗎
你提出問題的思抄路不對。襲
對項目或者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只是對這個項目或規劃今後可能出現的對環境的影響問題進行預測,這種預測,因為技術的因素,有一定的局限性,就不會很准確。(類似於天氣預報,就比較好理解。)
就算預測得很准確,但在項目實施時,出現人為的干擾,其結果也會出現偏差。
這和環境影響評價是否有效無關。
2017.02.09
D. 環境影響後評價是強制的嗎,如果不做有什麼後果
這個要看你的企業性質了
所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後評價」,就是對建設項目實施後的環境影響以及防範措施的有效性進行跟蹤監測和驗證性評價,並提出補救方案或措施,實現項目建設與環境相協調的方法與制度。
環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在項目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不符合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情形的,建設單位應當組織環境影響的後評價,採取改進措施,並報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和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備案,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也可以責成建設單位進行環境影響的後評價,採取改進措施。需開展後評價的包括兩種情形:一是項目建設、運行過程中產生不符合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情形的,二是原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責成的,主要針對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狀況、環境保護措施或是對環境的影響發生較大變化等情況,包括環境影響大、建設地點敏感、有爭議、有較大潛在影響或是有重大事故、有風險事件發生的項目。
你要是符合上述的就要求做。這個還是具體分析了,看當地環保部門有沒有要求你做了。人是活的嘛,但是處罰我就不知道了,那個31條的規定一般理解是項目建設環評,後評價還真沒說過有沒有處罰什麼的
一般有如下章節:
(1)環境影響報告及環保設施竣工驗收回顧。
(2)工程分析的後評價。
(3)環境現狀、區域污染源及評價區域環境質量後評價。
(4)環境影響報告書選擇的環境要素後評價。
(5)環境影響預測的後評價。
(6)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的後評價。
(7)公眾意見調查。
(8)環境管理與監測後評價。
(9)後評價結論。
E. 環評證還有用嗎
一般的環評證是指從事環評工作的上崗證,這個需要通過國家環保部的培訓,專並通屬過考試可以獲取!此外現在還有一個是注冊環評工程師,需要通過全國統一的資格考試獲取!還有一類是環評的資質證書,這個是開展環評業務的單位必備的資格證書!
環境影響評價證書是由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確認環境影響評價單位可以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證明文書。其主要內容包括: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證書等級、證書編號、有效期、評價范圍、發證單位等;評價證書分為甲級和乙級。
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所有人員必須持有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持證上崗培訓合格證書」。
F. 環評審批報告有效期幾年
環評審批報告有效期五年。超過五年決定項目開工建設的,應重新審核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准後,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採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過五年,方決定該項目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原審批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之日起十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6)環評報告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2018年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生態環境領域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措施的落實,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生態環境管理的效能大幅提升;拉動有效投資,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說,除跨省、跨流域建設項目,部分新建規模化石化、化工等污染物排放量較大項目由生態環境部審批外,絕大部分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都下放到省級生態環境部門。
生態環境部最大限度減少環評審批,大幅減少編報告書的建設項目數量,將登記表由審批改為告知性備案。2018年上半年,全國備案項目環評412864個,佔全國項目環評總數的八成。也就是說,80%的項目環評無需審批。
崔書紅表示,對需環評而沒有經過環評就開工的「未批先建」行為,法律處罰和對相關人員處分是相當嚴厲的。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意見》嚴格禁止「一刀切」,保護合法合規企業權益。反對不分青紅皂白、不分違法合法的『一刀切』行為。任何一起這種行為,影響都是極其惡劣的。對個別地方出現的問題,要堅決進行糾正。
G. 環評報告重要嗎有什麼作用
1.環評報告,即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是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對環境造版成的影響的預見性評定權。根據對項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監測,對項目所用原材料、可能產生的廢棄物、項目的環保設施的設計的評價,從而評估項目建成對環境的影響。
2.「環評」是政府要求的,各項目需完成環評報告並上報至環保局。環評通過環保局審核後會公示在網站上(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最後再組織專家評審,評審通過後項目才能開始建設。
3.環評報告是針對該項目生產過程中污染發生情況、治理措施是否可行,生產過程和產品是否符合清潔生產要求,以及最終排放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進行的評價。
4.對方要這個東西是要了解貴公司環保治理、產品環保性能等情況是否符合現行國內或國外環保要求,如果沒有的話,一般認為生產企業從環保角度講是有問題的,大項目招標一般不會考慮的。
5.環評報告對企業很重要,環評通過環保局評審、批復後,後續日常生產、環保管理中還要用到。沒有環評也沒法進行環保竣工驗收。
H. 環評報告具有法律作用嗎
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由由環境保護部門出具,有極強的法律效力。
I. 「環評報告」有什麼作用
1.環評報告,即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是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內影響的容預見性評定。根據對項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監測,對項目所用原材料、可能產生的廢棄物、項目的環保設施的設計的評價,從而評估項目建成對環境的影響。
2.「環評」是政府要求的,各項目需完成環評報告並上報至環保局。環評通過環保局審核後會公示在網站上(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最後再組織專家評審,評審通過後項目才能開始建設。
3.環評報告是針對該項目生產過程中污染發生情況、治理措施是否可行,生產過程和產品是否符合清潔生產要求,以及最終排放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進行的評價。
4.對方要這個東西是要了解貴公司環保治理、產品環保性能等情況是否符合現行國內或國外環保要求,如果沒有的話,一般認為生產企業從環保角度講是有問題的,大項目招標一般不會考慮的。
5.環評報告對企業很重要,環評通過環保局評審、批復後,後續日常生產、環保管理中還要用到。沒有環評也沒法進行環保竣工驗收。
J. 環評報告有什麼用
環評報告實際是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登記表的簡稱。如果你們是塗料生產性專企業,則當屬初成立前肯定經過環評,並經環保部門批復,否則拿不到營業執照和相關土地手續。環評通過了,則意味著你這個企業環保上合法,相關的部門才給你辦理相應手續,包括消防、職業衛生及銀行貸款等等。。。
招標公司讓你們出具環評,肯定想看看你們的公司在環保這塊是否合法。尤其是在當前環保為重的年代。你們如有,可復制一份,同時把環評的環保批復一起給招標方。那樣對方就對你單位增加了信任度。
如果沒有,則要委託有資質單位編制,去環保部門審批,拿到環保部門的批文後,環評報告具有法律效應了。由於環評是針對具體項目,包括特定的產品產量、規格、生產地點、工藝等,所以無法找其他樣本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