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案例
1. 案例分析:會計法第22條這一條款包含了幾個法律規范各法律規范的結構和類型是什麼
《會計法》第22條規定: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這條規定是對會計記錄是使用文字的規定。而結構是條件、模式、後果的,也有認為是假定、處理、制裁的。
(1)違反會計法的法律責任案例擴展閱讀:
《會計法》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會計法》於1985年首次頒發施行。1993年12月,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修正,1999年10月,再次經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正,由國家主席下令公布,於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西方國家的會計法規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政府會計法規,由議會或政府制定頒發,如美國1921年公布的《預算和會計法》,1956年公布的《會計和審計法》;日本1947年公布的《會計法》,1948年公布的《公認會計士法》等。
另一類為企業會計准則,由政府或會計的職業團體、學術團體制訂。由職業團體或學術團體制訂的准則雖無法律效力,但有權威性。在美國,執業會計師協會先後發布過若干會計准則,成為會計師所遵守的、公認的企業會計工作規范。
在日本,企業會計准則,一般由大藏省制定頒布,具有法律效力。此外,許多西方國家在商法、公司法和稅法中還有關於企業會計方面的具有效力的規定。
2. 我國證券市場上出現的違反會計法律制度和會計職業道德的典型案例有
1 2 4
3. 《會計法》案例分析
1、對A某和B某應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單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金。內容
2、對丙會計師事務所應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並可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若情節嚴重,並可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財政部門暫停其經營業務或者予以撤銷。另外,給委託人、其他利害關系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3、對C某D某應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給予警告;若情節嚴重,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暫停其執行業務或者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
4. 會計法規與職業道德的案例分析:
1 該公司不抄設總會計師是違反《會計法》規定的。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的大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
2 正確。從事會計工作必須持證上崗,這是我國會計管理工作的一項創新。
3 不合法。根據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規定,出納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4 擔任會計機構負責人,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工作經歷。
5張某應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及時處理。無權自行處理的,應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5. 這個案例違背了會計法的哪些規定具體哪幾條
違背了中國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二十五條 公司、企業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專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屬制度的規定確認、計量和記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
第二十六條 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不得有下列行為:
(二)虛列或者隱瞞收入,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入;
還違反了企業會計制度
第八十五條 銷售商品的收入,應當在下列條件均能滿足時予以確認:
(一) 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二) 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控制;
(三) 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四) 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6. 會計法規案例分析
該公司不設總會計師是違反《會計法》規定的。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國有資產占控股地專位的大型企業屬必須設置總會計師。
2 正確。從事會計工作必須持證上崗,這是我國會計管理工作的一項創新。
3 不合法。根據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規定,出納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4 擔任會計機構負責人,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年以上工作經歷。
5張某應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及時處理。無權自行處理的,應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7. 會計法規案例分析
本案例發生的盜竊損失和出納攜款外逃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 結果。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是: 1.貨幣資金管理存在很多問題:一是超限額保存現金,直接導致了被盜的巨大損失;二是有關票據、預留印鑒由出納一個人保管導致了出納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需要支取現金,為侵吞、挪用公款提供了便利;三是多頭開戶,為單位私設小金庫提供了便利;四是貨幣資金賬實相符的核對間隔太長,由於月末才核對,從月初到月末積累了較多的貨幣資金,給出納人員靈活支配資金的時間。這是導致出納得以持有30萬元未入賬貸款外逃的條件之一。應該加強貨幣資金的管理,相應地包括:按庫存限額的規定保存現金;票據、不同印鑒應該由不同的人員保管,防止私自支取貨幣資金;取消多頭開戶;及時核對貨幣資金,有必要的話可以考慮會計和出納每天下班前核對。 2.成本費用支出不規范:大量資金被用來走關系、個人奢侈消費,應該通過成本費用預算嚴格控制各項開支,提高經濟效益。 3.收入控制失范:由銷售部自主確定商品售價,商業折扣、現金折扣等,不利於公司控制全都收入,容易造成銷售部截留資金的現象。應該實施授權審批制度,確定銷售部可以確定的價格範圍、折扣幅度等,超限額的應該由上級批准。 4.缺乏投資風險控制機制,由財務部自行尋找投資機會並決定投資期限,容易忽視投資風險,同時也給財務部為部門或者個人私利操縱投資款項提供了便利。應該將投資項目的提出、論證,決策、實施等崗位分離,強調分析投資風險,必要時向專家或者專門機構咨詢。
8.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案例
建議你去bbs.chinaacc發帖求助下~
9. 此案例中會計要付什麼法律責任不得不辦時,會計怎樣才能免責 新任會計,怕遇到此情況擔責任,求方法!
一個有點法律意識的財務人員是不會允許沒任何手續把現金付出去的,出納員付款會計也要簽名的,他不能當做是自己是收款人吧,所以這樣的事是不該發生的,會計也有責任。
10. 關於《會計法》案例問題
這是一起不按規定填制、取得會計憑證,提供虛假會計憑證,以不真實的會計憑證進行核算,從而達到貪污目的的案件。
A公司為了個人的利益與商場串通,填制虛假的原始憑證,把公司的財產據為已有。從具體手段看,違反了新《會計法》的規定,屬於提供虛假的會計憑證,以不真實的會計憑證進行核算的違法行為。
《會計法》第9條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第13條第3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
本案的當事人即A公司的有關人員提供虛假的會計憑證進行核算,違反了新《會計法》的上述規定。
對於這種行為,可以根據新《會計法》第42條的規定進行處罰,即由縣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