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公司人格混同的法律責任
A. 能否認定股東與公司人格混同,債權人舉證很重要
是很重要,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股東、尤其是控股股東應當避免將公司業務與個人業務混同,包括財產混同、人員混同、機構混同等。避免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矛盾的票據、單證等材料,盡量避免股東個人賬戶和公司賬戶混同。對外交往時應明確區分是以公司身份還是以股東個人身份。
2、股東有限責任並不是絕對的,當發生股東濫用公司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行為時,公司債權人可以舉證證明此情況的存在,使股東與公司承擔連帶債務,從而維護自己的權益。
3、如果發生股東利用公司獨立法人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情況,債權人需要證明以下兩點才能使股東和公司承擔連帶責任。即,股東實施了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的行為、以及股東濫用權利的行為損害了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4、債權人若主張股東承擔連帶責任,僅僅證明公司業務和有關賬目、資金往來是通過股東開展實施的,則證明力不夠。應當具體證明股東存在公司財產、業務或者人員等發生混同且對公司債權人利益造成損害。比如收集公司日常業務中存在矛盾的票據、單證等資料;保留公司與自己交往過程中發生的書面憑證,例如書面購銷合同、增值稅專用發票、送貨單等交易憑據,尤其注意對方是以公司的名義還是股東個人的名義發生交易。
B. 在哪幾種情況下可以否定公司的法人資格
2005修訂的《公司法》第二十條規定:「 公司股東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東權利,不得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或者其他股東的利益;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1)資產顯著不足的情形;
資產顯著不足,是指公司的資產總額與其所經營行業性質及隱含的風險相比明顯不足時,可判令股東承擔責任。公司資產是否顯著不足並不以法定的最低資本額來衡量,而以公司的營業狀況、交易的性質為標准。例如,以少額資本成立的公司經營高度危險行業,即便公司的資本超出法定最低資本額,也應認定公司資產不足。通常情況下,認定資產不足一般以特定法律關系成立時為計算標准,若某法律關系成立時,公司資產充足,但因其後蒙受了正常的經濟損失,則不應作為資產不足處理,還有實踐中比較普遍存在的出資人虛假出資或抽逃出資的問題,可以通過追究出資人違反出資義務的責任使出資人賠償因其出資不實的損失,也可以提起否認瑕疵公司人格之訴加以解決,即直接追究設立公司股東的個人責任。
(2)利用公司迴避合同義務的情形;
如公司獨立人格僅是股東迴避合同義務的工具,而將合同對方當事人置於極為不利的地位,則法院可根據公平、正義的要求,否認公司獨立人格,令公司背後的股東承擔違反合同的法律後果。例如,負有合同特定不作為義務如:競業禁止義務、不製造特定商品義務的當事人為迴避此義務而以新設公司的名義從事不允許的活動。
(3)利用公司規避法律義務的情形;
這里主要是指利用公司法人人格規避公司法等法律規定的法定義務。通常指受強制性法律規范制約的特定主體,應承擔作為或不作為之義務,但其利用新設公司或既存公司的人格,人為地改變了強制性法律規范的適用前提,達到規避法律義務的真正目的,從而使法律規範本來的目的落空。
(4)公司人格形骸化的情形;
公司人格形骸化即公司與股東人格混同,使公司成為股東的工具,形成股東即公司、公司即股東的情形,其重要表徵為自己與公司的組織、財產、賬目、業務等發生混同。所謂組織混同,是指公司與股東之間沒有嚴格的區別,例如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財產混同通常表現為公司的營業場所、辦公設施與股東同一化,公司與股東利益一體化,股東將公司的盈利當作自己的財產隨意調用,公司與股東的資金混同,並持續地使用同一賬戶的。賬目混同主要指公司的盈利與股東的收益不加區分,致使雙方財務賬目不清的;業務混同在集團公司中比較常見,例如公司與股東之間的業務持續地混同,具體交易行為、交易方式、交易價格受同一控制股東支配或者操縱的。
(5)以逃避債務為目的,公司「脫殼」經營行為,實際控制該公司,但又以有限責任為掩護逃避責任的情形;
(6)自然人、合夥企業等非法人以掛靠方式取得法人名義對外經營行為的情形;
(7)國有獨資公司被行政主管部門無度操縱、干預的行為,或者關聯法人間的過度控制等等情形。
由於濫用法人人格的行為往往是經過行為人精心策劃,在形式上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如果要債權人一方舉證事實上是較為困難的。只要債權人能證明股東實施了法人人格濫用行為就可以推定行為人主觀上存在故意,行為人如果想免責,可以舉證證明自己不存在主觀上的故意。新《公司法》還允許只有一個自然人股東或法人股東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但是同時規定,如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股東自己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因此,對於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而言,如債權人請求揭開公司面紗,舉證責任將倒置而由一人公司的股東來承擔。
但應當注意的是,人民法院應當嚴格遵守公司法規定的公司獨立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的原則,僅在具體法律關系中存在本規定所列的濫用公司人格的特定事由時,判令該股東對公司債權人直接承擔民事責任。人民法院在具體案件中適用公司人格否認規則的,不得將對公司判決效力擴張適用於未參加訴訟的其他公司或者股東。
C. 公司法人與股東是夫妻關系,可以認定財產混同嗎
常見的導致公司混同的情形有:
(1)財產混同。比如,股東財產與公司財產不分家,公司賬務管理混亂,雙方使用同一賬戶。
(2)業務混同。比如,公司被控股股東支配或操縱,公司業務與其他關聯公司業務不分,存在大量的、不公允的關聯交易。
(3)「夫妻店」公司家庭共同財產與公司財產不分;
(4)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一人組成多個公司,各個公司表面上獨立,但實際上財務不分、人員不分、資產不分。
公司法
公司法人格否認制度在我國《公司法》第二十條三款:「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中首次規定。也就是說當股東濫用公司獨立法人人格謀取私利,損害債權人或社會公共利益時,通過否認公司的法人人格,來直接追責濫權股東。
公司享有獨立法人人格、股東承擔有限責任的前提是要保持公司的獨立性,如果公司的資產、人員或財務與股東或者股東成立的其他公司不分,就會導致公司喪失獨立法人資格,債權人就有理由認為公司與股東或者其他公司實際上就是一家,當公司不能承擔責任時,股東或其他公司就應當負承擔連帶責任。
常見的導致公司混同的情形有:
(1)財產混同。比如,股東財產與公司財產不分家,公司賬務管理混亂,雙方使用同一賬戶。
(2)業務混同。比如,公司被控股股東支配或操縱,公司業務與其他關聯公司業務不分,存在大量的、不公允的關聯交易。
(3)「夫妻店」公司家庭共同財產與公司財產不分;
(4)一套人馬兩塊牌子,一人組成多個公司,各個公司表面上獨立,但實際上財務不分、人員不分、資產不分。 而人格否認制度因在實踐中案情非常復雜,需要法官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確定。結合本案我們認為財產混同是判斷公司與股東之間是否存在人格混同的重要標准。 財產混同是人格混同的常見情形,與個人人格的存在條件不同,企業具有人格是要與有財產為絕對要件的,沒有財產的企業是不能具有獨立人格的。公司法人的獨立財產是公司擁有的,並獨立於發起人和股東的財產。公司以其獨立的財產對外從事民事活動,並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因此,財產是否獨立是認定人格混同需要考慮的標准。當出現財產混同,公司的財產有可能被隱匿或轉移或挪用或被股東個人私吞,無法保障公司業務的正常開展,並且公司的債權人利益受到嚴重威脅,公司的獨立人格已成為股東個人的保護傘。這時就有否認公司獨立人格,直接追責濫權股東的責任。
D. 經濟法中公司制中的縱向人格混同與橫向人格混同的區別
縱向的話是一個公司中上下方向上的人格混同,橫向的話就是一個公司的不同子公司之間的人格混同。
E. 我們公司一個股東在另外一個公司任高管,這兩個企業算關聯企業嗎
一般來講,關聯公司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有稅法意義上的關聯公司,如果是上內市公司,那麼證券法容等相關規范上市公司的法律里也有相關規定。
如果僅僅是普通的有限責任公司,那麼股東僅僅在另外企業擔任高管,兩家公司沒有業務往來,兩個企業不算關聯公司。
但是如果極端情況,股東利用在另外公司的高管地位,造成兩家公司高度混同,被法院認定為有限責任公司人格混同,那麼可能會對外部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F. 勞動法與企業關系的調查表怎麼寫
有些觀點認為2008年實來施的勞動法,單方面源對企業實施了一些強制措施,也有觀點認為是和諧勞動關系的開始。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新法是否增加了企業的人工成本,增加的比例
2、新法的實施使企業內部的勞資關系是否發生了變化,有哪些變化
3、帶來哪些問題,怎麼解決的
4、有哪些好的變化
5、對於勞動者來說,有哪些好的變化,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