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大學生與法律責任

大學生與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21 00:41:22

㈠ 大學生網貸欠10多萬需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一、大學生網貸欠10多萬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大學生在不良網貸中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有以下幾方面:
其一,大學生大部分都超過18周歲,屬於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人,按照法律的規定,應該對自己所做的行為負責任。因此,出現大學生不良網貸的事情也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公司身上,大學生本人也有很大的責任。
其二,有的學生參與不良網貸實施了犯罪行為,侵害了其他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在犯罪行為實施者無法還款、或根本就沒想還款的情形下,由於受害人的信息被濫用實際上並沒有參與網路借貸,結果身陷其中,情形更加復雜。
其三,大學生創業,有的把代理不良網貸作為創業項目,有的把不良網貸當成合作夥伴,這種情形下,創業大學生可能會由於不良網貸而承擔賠償責任。
二、針對大學生不良網貸中存在的法律問題的幾點建議
1、引導大學生正確的消費理念和觀念,同時提醒學生在網貸之前要對網貸做充分的了解,特別是預期利息收取方面。由於大學生社會經驗少,對不良網貸了解不多,很容易被不良網貸所吸引。同時也要加強學生對個人信息管理的觀念,防止別人拿自己的個人信息去網貸。
2、在大學開設法律課程和法律知識的講授,引導大學生良性消費的同時,更要讓學生知道哪些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以及合法權益被侵害後如何保護,很有必要在大學開設實用法律課程並至少包括《合同法》和《侵權責任法》《刑法》等方面的內容,既可防止侵犯別人的權益,同時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3、加強對規范網貸公司行為的法律完善和違法犯罪的處罰力度。進一步規范網貸公司的行為,要明確網貸公司要對其網貸產品的內容,比如預期利息、還款方式以及違約責任有明確的書面的告知義務;要明確網貸公司嚴格執行在放款之前的通知大學生父母,確認父母的態度,否則網貸無效;要控制網貸額度;同時要加強對大學生不良網貸的管理,如網貸公司對大學生採取威脅、恐嚇或非法拘禁等違法行為的,要依法加大懲罰的力度。

道德和法律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影響和作用

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對策
(一)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新的環境條件下,一味地要求大學生只講社會價值,不講自我價值是不現實的,要引導他們把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機結合起來,摒棄西方資產階級倫理思潮中「單純利己」的道德標准。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應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和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社會價值的最大實現才是自我價值的真正實現。理想信念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動力,遠大的理想信念,能激發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社會責任感就要從具體工作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具體的活動中培養。
(二)加強傳統文化教育
開設傳統文化的課程:如大學、中庸、論語等。用傳統文化醫治現代個人主義帶來的自私隔膜、孤獨異化、人情淡薄、生活缺少目標失去意義等等病症。在弘揚傳統文化時,以科學的辯證法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傳統文化觀,使大學生理解導致社會責任感現狀的主要原因。解開學生的心理困惑,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成分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精髓乃一個「仁」字,所謂「仁者愛人」,「愛」表現為對父母、兄弟姐妹的愛,對家族的愛,對鄰人的愛,最後以至對天下所有人的愛,達到所謂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一家」。
(三)榜樣的力量
Willlis(1972)研究發現,有無榜樣與大學生責任心存在顯著相關性。榜樣示範既是一種責任教育方法,也是一種責任教育手段。樹立親社會和道德行為的榜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如「感動中國」中的人物事跡,「全國優秀大學生」等等。有些學生可能覺得這些榜樣離自己太遠,就讓學生在自己班裡找,從自己的身邊找,學習每個人身上的優點,集大家的優點在自己身上,從不同的方面完善自己。通過讓學生從身邊找榜樣的活動,即養成了學生發現別人優點的思維模式,又促進了他們的成長,也促進了班內友愛和諧的氣氛,進而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
(四)給學生搭建實踐的平台
一個人的責任感是其認識過程、行為過程和情感過程的統一,三者統一的基礎就是實踐主要包括:(1)角色轉換。以宿舍為單位,讓學生進行角色模擬,角色有榜樣、父母、老師、心理醫生、領導、朋友,他們的責任心逐漸增長;(2)以高年級帶低年級。讓學生在承擔責任的經歷中去感受成功的榮譽、體會自己的價值,體驗和學習承擔社會責任;(3)感恩的實踐活動。一般來說,社會責任感是基於對社會、國家的深厚熱愛,並在這種強烈的感情支配下,主動承擔義務和責任的精神。所以要讓學生培養這種情感,擁有一顆感恩之心;(4)自我管理模式。以宿舍為單位,鼓勵人人參與管理,班裡由班長總負責,下設學委、考勤員、宣委、組委、體委、生活委員、計劃總結。每個宿舍里又設學委、考勤員、宣委、組委、體委、生活委員、計劃總結。在各項活動的管理中讓學生學會承擔責任、管理自己、管理他人;(5)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在實踐中了解社會、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從而樹立起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職業意識,加強職業責任感。
(五)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師自身的行為負責與否、教師師德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責任教育的效果。教師是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形成的引路人,教師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言傳不如身教,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教師自身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六)創造良好社會氛圍
任何個性都打著社會的烙印,任何個性發展都受著社會的烙印,任何個性發展都受著社會的制約。局部的社會生活環境包括家庭、周圍環境和人際關系等等,對個人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和培養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家庭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社會物質生活條件,首先通過家庭去影響學生,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是學生最早的老師,他們對社會的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㈢ 為什麼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大學生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我國制定和實施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社會主義法律驚聲貫穿於我國法律體版系的始終。現在,我國權以憲法為核心,以涵蓋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法律、行政法律、地方性法律等三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的保障和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歷史的責任,是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
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不僅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處理好理想與現實、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更要樹立正確的法制觀,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觀念。

㈣ 大學生創業法律責任問題

由於你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只能簡單的告訴你。
可能你礙於面子沒辦回法拒絕,所以現在答只能規避風險。
在與學校的法律關系中,由於你是直接的相對人,責任(如果有),肯定是你要承擔的,你有權再去向你的朋友追索。
在對外的法律關系中,你們之間最好簽訂一份內部協議。約定清楚,如果將來在經營過程中,需要已個人名義進行的,以你朋友的名義就好了,在各種合同協議文本上不出現你的名字,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如果需要以公司的名義,你要約定有你朋友承擔全部的義務和責任。

㈤ 從道德或法律的角度談談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大學生首先要減輕家庭的負擔,在大學里要好好學習,有正能量傳遞,有目標和理想,做一個對國家有用之才

㈥ 我是一名大學生在校期間組織活動是否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有好多疑問的地方 先說幾點
「在其收取費用同時誤收了參賽選手受害者甲(專受害者屬特別組成屬員)的費用。在現場收取的費用後次日由我全部交給車店,其車店老闆並接收。」
收費時 你是否有多收取傷者錢的故意?(算我廢話) 主辦方是否有告知特別組成員 應當自己購買保險 不幫助代辦?為什麼傷者會向你們交錢?
如果是你們說了幫辦保險 而沒說明不幫特別組成員辦 或者 乾脆打著代辦保險的幌子而不給辦 主辦方是有責任的 應該追究相關負責人 即有利害關系人
如果盡到了告知義務 是對方認識不清而向你們交錢的話 是其自身的責任

還有 發生事故是什麼原因?
傷者自己的責任 還是 場地的安全措施?
如果是安全方面的問題 那主辦方負有安全保障義務 應當承擔責任
但是 追究責任 如果你只是一個跑腿的 拿一點辛苦費 應該沒是
如果 你作為一股的話 應該會和幾個主辦方 共同承擔責任
供參考!

㈦ 你好,請問大學生在學校失蹤,學校有那些法律責任

一復般情況下,學校應當制承擔管理責任,但由於大學生是成年人了,學校會減少責任,但仍應該在其過錯范圍內承擔責任,因為大學生還沒有固定經濟收入。

如果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學校有過錯,則學校應當承擔主要責任。例如,學校鼓勵學生夜間去夜市擺攤掙錢。

㈧ 現在大學生同居,要負什麼法律責任嗎

以前算,現在已經不算了,現在主要針對已婚男女來說,未婚男女,特別是大學生,只有道德上的約束力
一般所謂的法律後果僅對婚後的男女而言的,象現在的大學生這樣的情況只希望他們責任心強點!
所謂非法同居關系,在廣義上泛指婚姻之外的一切不正當的兩性關系,在狹義上專指未婚男女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但不構成事實婚姻的同居生活關系。
(一)非法同居關系的特徵。
1、非法同居關系的主體是未婚男女。
2、非法同居關系的男女雙方具有締結婚姻,長期共同生活的目的。
3、非法同居關系的男女雙方具有公開的夫妻名義和長期共同生活的形式,並為群眾所公認。
4、非法同居關系,違反了婚姻法的規定,既違反結婚的形式要件,也有一部分違反結婚的實質要件,屬於違法婚姻。
就非法同居來說,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其在婚姻生活中的法律後果及非法同居與重婚的界限.
1、非法同居的認定,根據最高院婚姻法解釋(一)非法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的共同居住。
一定要持續,穩定的共同居住才構成婚姻上的非法同居,偶爾一兩次的與異性同居,
當然也是非法同居,但這種非法同居,不能在離婚過程中要求對方給予精神賠償。
2、非法同居是離婚的法定理由,同時,無過錯方在同意離婚的情況下,可以提出要求與婚外異性同居的一方要求精神賠償。
注意,這一定要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
如無過錯方是被告,又不同意離婚,也不基於原告有與他人非法同居的事實提出精神賠償的,也可以在離婚後一年內單獨提起精神賠償訴訟。

㈨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作為一名大抄學生我們應當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法律規定,18歲以上且精神正常的公民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承擔其行為產生的民事責任。
雖然其仍為一個大學生,當這並不構成不承擔民事責任的理由。
如果其尚不具備賠償債務能力的,法律規定,由其父母負墊付責任,至該人成年後再予償還,具體規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61.侵權行為發生時行為人不滿十八周歲,在訴訟時已滿十八周歲,並有經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為人沒有經濟能力的,應當由原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
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撫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

熱點內容
貴州大學法律碩士畢業 發布:2025-10-06 23:15:27 瀏覽:541
法治的市場經濟 發布:2025-10-06 23:15:20 瀏覽:791
曲陽縣律師 發布:2025-10-06 23:07:11 瀏覽:46
通過法院遺產過戶 發布:2025-10-06 23:04:03 瀏覽:531
司法營銷 發布:2025-10-06 22:59:49 瀏覽:677
分家書起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06 22:57:42 瀏覽:798
2014計生政策法規 發布:2025-10-06 22:41:23 瀏覽:733
永吉法院官網 發布:2025-10-06 22:36:21 瀏覽:87
臨時工在勞動法規定十年轉正 發布:2025-10-06 22:34:50 瀏覽:560
勞動法請假扣錢嗎 發布:2025-10-06 22:32:36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