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清算義務人的義務和法律責任

清算義務人的義務和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21 02:07:14

① 清算義務人怠於履行清算義務的,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查,這將直來接影響公司股東源對剩餘財產的分配(就是股東享有分陪最後剩餘財產的權利,公司財產先要交稅,工人工資,還債務等,最後有剩餘的才能分給股東)
由於經合法清算後的公司剩餘財產,由股東依法進行分配後歸股東所有,因此,股東在公司注銷後,發現公司對外尚有債權或其他財產權益的,可以自己的名義依法提起訴訟,主張權利。
簡而言之,在清算時股東也享有監督清算組的清算工作,如果認為清算組的清算程序等等不合法,可以提起訴訟
法院指定清算組時,股東應當積極配合(義務)
在公司清算過程中,對一些特殊情況缺乏應對性措施。如公司股東虛假出資,或者抽逃資金,清算中如何處理。(沒有明確法條,問題復雜,要看法官判法)

② 如何理解《民法總則》中「清算義務人」的概念

應該是來自破產法或公司法中的概念。

清算義務人是指基於其與公司之間存在的特定法律關系,而在公司解散時,對公司負有依法組織清算義務,並在公司未及時清算給相關權利人造成損害時,依法承擔相應責任的民事主體。其產生主要基於法律規定和公司章程規定兩種形式。

清算義務人則根據企業性質不同而不同,分別為

(1)國有獨資公司。國有獨資公司的投資主體是國家,國家是國有企業的唯一股東,其主管部門代表國家管理國有獨資公司。國有獨資公司終止後,其上級主管部門為清算義務人。具體而言,中央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清算義務人職責;地方國企由地方各級政府國資委履行清算義務人職責。

(2)集體所有制型公司。集體所有制型公司的投資主體是集體組織,集體組織是集體企業型公司的股東,通常稱為開辦者。集體所有制型公司終止後,其開辦者或者做出撤銷決定的機構應為清算義務人。其法律依據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1條之規定:企業法人未經清算即被撤銷,有清算組織的,以該清算組織為當事人;沒有清算組織的,以作出撤銷決定的機構為當事人。需要補充說明的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隨著國家「抓大放小」戰略決策的實施,全國絕大部分集體所有制企業通過出售、合資、募股等方式改造成了一般意義上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純集體所有制型公司在江蘇的華西村、河南的南街村等集體經濟成分較高的地方存在,其他地方並不常見。

(3)聯營公司。聯營公司是不同投資主體共同投資成立的,聯營各方是企業股東。聯營公司終止後,聯營各投資主體為清算義務人。與此相關,合資、參股公司等由多個股東,多個發起人成立的公司,各發起人都是企業終止後的清算義務人。

(4)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全體股東都屬於清算義務人。

(5)股份有限公司。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那麼,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義務人如何確定呢?筆者認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義務人應確定為董事會成員和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獨立董事除外;特殊情況下,總經理、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和財務總監等高級管理人員也可能成為清算義務人。

其理由是:

第一,董事會成員由公司的主要股東大會採取累積投票制選舉產生,涵蓋了股東大會的主要成員。我國《公司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可以依照公司的章程規定或者股東大會的決議,實行累積投票制。本法所稱累積投票制,是指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時,每一股份擁有與應選董事或監事人數相同的表決權,股東擁有的表決權可以集中使用。該條涵義非常明確:董事人數與股東所持股份成正比,所持股份比例越高,其所推舉的董事會成員越多。董事會成員越多,對公司的控制力越強,權力越大;根據權利、義務對等原則,其所承擔的義務也應該越多,責任越大。

第二,清算義務人應確定為董事會成員,不宜確定為董事會。原因是,董事會是代表被清算的公司行駛權利,其責任由被清算的公司承擔。如董事會不履行職責,責任由被清算的公司來承擔的話,則大股東便沒有壓力,同時影響公司債權人和小股東的利益。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清算義務人並非指董事會成員這個自然人,而是指其代表的股東,當其不履行清算職責或履責不當時,應由其代表的股東承擔責任。

第三,清算義務人不宜確定為獨立董事和股東大會選舉的非董事股東。原因是,獨立董事不是股東,是公司基於其在某一方面有專長而由股東大會決定選聘的工作人員,其可以作為清算組成員,而不應作為清算義務人,當其怠於履行職責或履責不當時,應承擔的是其作為清算組成員的法律責任,而不是清算義務人責任;在股東大會逾期不召開的情況下,股東大會將無法推選非董事股東為清算人,因此非董事股東不宜確定為清算義務人。

第四,由於控股股東或公司實際控制人對公司事務擁有絕對或相對的控制權,即使非董事股東有積極履行清算職責的意願,但往往無能為力,因此將非董事股東列為清算義務人有失公平。

第五,股份公司終止營業後或清算過程中,如發現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管有阻礙公司清算,或者有協助股東虛假出資、抽逃出資、侵吞公司資產、損害債權人和其他股東權益行為的,公司高管也可能成為清算義務人,對其阻礙公司清算或協助行為對債權人或其他股東造成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關於清算義務人的內涵,筆者認為:清算義務人既是一個整體概念,又是一個個體概念;它有時指所有負有公司清算義務的個體之集合,有時指一個個負有清算責任的自然人或法人個體。

③ 法人解散後清算義務人為什麼應及時清算未及時清算會產生什麼後果

法律有規定: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版主管機權關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民法總則》第七十條法人解散的,除合並或者分立的情形外,清算義務人應當及時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法人的董事、理事等執行機構或者決策機構的成員為清算義務人。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主管機關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④ 如何啟動強制清算程序及如何確定清算義務人

對於被申來請人主要財產、賬冊、重自要文件等滅失,或者被申請人人員下落不明的強制清算案件,經向被申請人的股東、董事等直接責任人員釋明或採取罰款等民事制裁措施後,仍然無法清算或者無法全面清算,對於尚有部分財產,且依據現有賬冊、重要文件

⑤ 企業破產法人代表和股東各承擔什麼責任

企業的法人需要對企業的債務承擔責任,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三條 公司界定及股東責任
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一百二十五條
企業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務、勤勉義務,致使所在企業破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人員,自破產程序終結之日起三年內不得擔任任何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第一百三十條
管理人未依照本法規定勤勉盡責,忠實執行職務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處以罰款;給債權人、債務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六十二條
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⑥ 公司倒閉法人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企業法人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財產,因此,企業破產一般不會要求法定代表人個人承擔連帶責任,但規定其在一定期限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管。

《民法通則》第49條規定「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法律依據】《企業法定代表人登記管理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法定代表人,企業登記機關不予核准登記:擔任因經營不善破產清算的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經理,並對該企業的破產負有個人責任,自該企業破產清算完結之日起未逾三年的。


(6)清算義務人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公司法》

第三條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法人財產權。公司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第一百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一)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二)因貪污、賄賂、侵佔財產、挪用財產或者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剝奪政治權利,執行期滿未逾五年。

⑦ 債務人和我租賃關系,在未還我貨物時,注銷了公司,注銷公示期間我一直微信電話催討歸還,她要承擔責任

按《公司法》,公司注銷的前提是需要進行清算,而公司清算需要向公司回債權人履行法定的通答知和公告程序。《民法總則》第七十條規定:「法人解散的,除合並或者分立的情形外,清算義務人應當及時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法人的董事、理事等執行機構或者決策機構的成員為清算義務人。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司法》第一百九十條第三款規定:「清算組成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公司或者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法釋〔2008〕6號)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清算組未按照前款規定履行通知和公告義務,導致債權人未及時申報債權而未獲清償,債權人主張清算組成員對因此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

⑧ 對債務人的債權之訴與對清算義務人的侵權賠償之訴能否

您好,您可以詳細描述您的問題,是否為:對債務人的債權之訴與對清算義專務人的侵權賠償屬之訴能否一並提起
「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訴具有事實和法律上的關聯性,分開審理不利於全面查清案情、分清責任,甚至會出現矛盾判決,造成訴累,則應將其合並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印發修改後的<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法〔2011〕42號)中第3條第3款規定:「同一訴訟中涉及兩個以上的法律關系的,應當依當事人訴爭的法律關系的性質確定案由,均為訴爭法律關系的,則按訴爭的兩個以上法律關系確定並列的兩個案由。」該規定意味著在同一訴訟中可以並列存在兩個以上的法律關系,因此一並起訴的做法是存在法律依據的。
實踐中,已有部分法院立案受理上述起訴方式,且在查明清算義務人確實存在不當履行清算義務的事實後,在判決債權真實存在的同時判決清算義務人承擔清償責任。

⑨ 公司經理為董事的兒子,是公司的接班人,可以定性為清算義務人嗎

你說的這個問題,涉及公司法的實務問題。
我個人的看法是——
1、董事的子女在公司任職版,也就是權公司的一名職工,從這個性質上來看,他僅僅是一名職工而已,與他爹是誰無關;

2、公司是一個營利法人,不是事業單位,公司不存在接班人問題,公司需要的是職業經理人,不是接班人;如果董事的子女沒有取得公司的股權,那麼,他僅僅是一名職工,不是公司的股東,不存在接班還是不接班的問題;
3、公司因為種種原因而不再經營,面臨清算的,一般來說,應當由公司的股東來清算。公司的股東也可以委託相關人員來代行清算。如果董事的子女取得相應的授權或者委託,可以進行公司清算,如果沒有取得公司的授權或者委託,並且也不是公司的股東,那麼,他就無權來進行公司清算。
上述看法,供你參考。

熱點內容
貴州大學法律碩士畢業 發布:2025-10-06 23:15:27 瀏覽:541
法治的市場經濟 發布:2025-10-06 23:15:20 瀏覽:791
曲陽縣律師 發布:2025-10-06 23:07:11 瀏覽:46
通過法院遺產過戶 發布:2025-10-06 23:04:03 瀏覽:531
司法營銷 發布:2025-10-06 22:59:49 瀏覽:677
分家書起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06 22:57:42 瀏覽:798
2014計生政策法規 發布:2025-10-06 22:41:23 瀏覽:733
永吉法院官網 發布:2025-10-06 22:36:21 瀏覽:87
臨時工在勞動法規定十年轉正 發布:2025-10-06 22:34:50 瀏覽:560
勞動法請假扣錢嗎 發布:2025-10-06 22:32:36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