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判決由誰承擔責任
『壹』 法院生效判決書剝奪當事人辯論權應承擔什麼責任
你可能對法律的規定不是很熟悉,簡單介紹一下相關的規定。
一、行政決定書下達以後,如果你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二、法院判決書,如果是一審的,宣判以後,如果你不服的,可以在15日內向上一級法院起訴。如果是二審的判決,那就是終審判決,立即生效。
三、法院的判決生效後,你仍然可以申請再審。
1、《民事訴訟法》第205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生效後六個月內提出。
2、提出再審,應當有充分的理由,否則,上一級法院是不會啟動再審程序的。
《民事訴訟法》第200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貳』 代簽法院判決書有沒有法律責任
法律規定代簽法律文書,要當事人委託書才能代簽,否則無效。當事人不能履行簽字行為和起草代簽法律文書的除外,但也要具有國家法定代簽身份的自然人和司法機構可以代簽(當事人委託的律師)
『叄』 當事人未要求二被告承擔連帶責任,法院可否判決其承擔
本案審理過程中,溫江法院對案件的實體處理部分意見一致,但對程序方面存在較大爭議。部分觀點認為,本案不應也不必受理。不應受理的理由是本案已經過審理並作出判決,再次受理有違「一事不再理」原則;不必受理的理由是如經審查確認該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在執行程序中可直接追加債務人原配偶為被執行人。對前述兩方面爭議,具體論證如下。
一、執行程序不應直接追加債務人原配偶為被執行人
對此問題,司法實踐中各地法院掌握標准不一致,導致一部分地方法院認為可直接追加債務人原配偶為被執行人,部分地方法院認為不應追加,主要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根據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如果經審查發現債務人所負債務系夫妻共同債務的,可以追加債務人配偶為被執行人。另一種意見認為,不能追加張某為被執行人。理由是丁某前一次起訴時未將張某列為被告要求其承擔義務,法院生效判決載明何賓為履行義務主體。如直接追加張某為被執行人,則剝奪了張某的抗辯權;另外丁某的請求也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列舉的可以追加被申請執行人的范圍和條件,故涉案股權轉讓款是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應通過訴訟程序確認。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從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來看,追加被執行人情形有兩類:一類是原被執行主體仍然存在,其應承擔的責任因某種原因需要第三人與其同承擔責任;另一類是原被執行主體已不存在,其應承擔責任因某種原因應由他人承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83條以及相關法律、司法解釋的規定,人民法院可裁定追加被執行人的情形中未包括基於夫妻共同債務而追加債務人原配偶為被執行人的情形。
第二,從法理上說,執行當事人的變更或追加的理論依據,來源於既判力的擴張。既判力是指法院作出的終局判決一旦生效,當事人和法院都應當受該判決內容的拘束,當事人不得在以後的訴訟中主張與該判決相反的內容,法院也不得在以後的訴訟中作出與該判決沖突的判斷。[1]既判力的主體范圍原則上只限於當事人之間,即既判力的相對性,如果將判決的既判力及於當事人以外的案外人,實際上剝奪了案外人的程序參與權,同時也背離了正當程序保障原理和司法消極原則、處分原則。通常只有在法律或司法解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既判力才能擴張到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因此,對於既判力的擴張,應嚴格以法律規定為原則,對不經審判程序而直接追加或變更被執行主體的情形,必須限於法律規定或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范圍,不能作任意擴大解釋。
第三,根據我國《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及之規定,雖然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形成的債務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債務人與其配偶離婚後,相關債務是否屬於夫妻共同債務,是否發生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等,都需要經過訴訟過程予以查明。在未經訴訟程序確認涉案債務是夫妻共同債務的前提下,裁定追加債權人原配偶為被執行人,可能因案件事實不清導致錯誤執行,也剝奪了其依法應享有的訴訟權利。
二、債權人單獨起訴債務人原配偶不違背「一事不再理」原則
雖然我國民事訴訟法中並沒有明確規定,但「一事不再理」是司法實踐中公認的一項民事訴訟原則。所謂的「一事不再理」,即禁止「一事再訴」,是指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對已提起訴訟的同一糾紛,法律不得再行審理,被告人亦不能請求對自己的同一糾紛要求再行審理。[2]
關於「一事不再理」原則的適用標准,在理論上存在一定的分岐。有的觀點認為,「一事不再理」適用於同一當事人和同一訴訟請求,也就是說在法院已作出生效裁判後,同一當事人不能就同一訴訟請求再提起訴訟,這一般被稱為「兩同」的觀點。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應從三個角度來考察所謂「一事」,適用「一事不再理」的原則,應滿足的條件是同一當事人、同一事實和理由、同一訴訟請求,即所謂「三同」觀點。
無論是「兩同」或者「三同」觀點,都將同一當事人、同一訴訟請求列為認定「一事」的必要條件。因此,從本案原告丁某的起訴來看,首先,起訴的對象是前一案被告何賓的前妻張某,即並非同一當事人。其次,提出的訴訟請求與前一案不同,是要求張某對何賓在生效判決中應付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最後,原告丁某在兩次訴訟中都是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部分相同,即主張債權的依據都是何賓應付的股權轉讓款。綜上,即使按照「三同」標准,原告丁某起訴被告張某不符合同一事不再理的標准,人民法院依法應予受理。
三、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除債權人知道該約定外不得對抗債權人
本案中,被告張某辯稱其與何賓在結婚時即約定婚後財產各自獨立,互不相占,且2007年何賓作出書面申明,自己去北京創業的一切開支收益及離職責任都與張某無關,故何賓對原告丁某所負債務為個人債務,與張某無關。
根據《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之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但被告張某未能舉證證明原告丁某知道被告張某與何賓的婚內財產約定,也未舉證證明何賓與丁某約定何賓對丁某的債務為個人債務。故何賓欠付原告丁某的股權轉讓款的事實發生在張某與何賓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屬於夫妻共同債務,屬於何賓與張某的共同債務,被告張某應對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民事判決書確認何賓的支付義務承擔連帶責任。
青島律師網頁鏈接
綜上所述,本案示範意義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民法院應按照法律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充分尊重當事人訴權,避免對執行權作任意擴張,對於申請追加債務人配偶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可告知債權人單獨起訴債務人配偶,在取得生效民事判決書後依法申請執行。二是,對於債權人在起訴債務人後又單獨起訴債務人配偶的案件,雖然是基於相同的事實,但因當事人、訴訟請求及法律依據均不相同,並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並作出判決,以便隨後的執行程序順利進行。三是,夫妻之間關於婚後財產的約定僅對夫妻雙方具有約束力,除有證據證明債權人知道該約定的外,不得對抗債權人。
『肆』 使用了假的法院判決書要付什麼法律責任
你好
同居關系不受抄法律保襲護,無需能過法院解決!偽造法院裁判文書,涉嫌以下罪: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國家機關公文罪】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 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伍』 法院出具的判決書出了錯,誰負責任
要看是什麼錯誤了?
如果是字體、數據錯誤,告知承辦法官,他會更正。
如果您認為案件認定事實錯誤,或者對判決不服,這個可以上訴。
『陸』 民事判決,判錯法院應負什麼責任
法院判決錯誤不負責任,法律為了保護當事人的權利不受侵犯,特規定給與任何公民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以再上訴的權利。所以一審判決雖然有誤只要上訴不會造成惡果,法院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柒』 人民法院判決犯罪嫌疑人承擔犯罪後果,責任的依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法院作出判決的法律依據。
至於具體怎麼判,就會由控辯雙方的訴訟結果而定。
『捌』 連帶責任在判決中怎麼表述
在民事判決書的主文中,往往表述為「被告某某與被告某某共同償還原告某某**元,並承擔連帶責任」
在刑事判決書的主文中,往往表述為「被告人某某與被告人某某各承擔原告人某某**元;被告人某某與某某對原告人某某的上述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所謂的連帶責任,意在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基本權益。承擔連帶責任判決書是法律規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者部分承擔。一般多存在於合夥經營、承包、代理等商業關繫上,關系看似復雜,實則只要理清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關系,就一目瞭然了。
連帶責任的構成:
1、連帶責任人必須在兩個或兩個以上。
2、連帶責任人與債權人之間須存在著債的關系且為不可分之債。
3、連帶責任所指向的債必須不可分。
4、連帶責任的客體必須是種類物。
5、承擔須有法律明文規定或者當事人明確約定。
(8)法律判決由誰承擔責任擴展閱讀:
連帶責任產生的法律上的依據主要有:
1、《民法通則》規定,這是連帶責任產生的基本依據。主要有:第35條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52條因聯營而承擔連帶民事責任。
第66條、第67條代理中因授權不明、代理人與第三人串通、無權代理或利用代理關系進行違法活動而產生連帶責任的承擔。
2、《合同法》、《擔保法》的有關規定,為《擔保法》關於保證責任的祥盡規定。
3、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如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1條、第148條,《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73條。
《關於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條、第10條,《關於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9條等,均有連帶責任承擔的規定。
4、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如《廣告法實施細則》規定廣告虛假而承擔連帶責任等。
『玖』 請問法院判決中互負連帶責任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雙方互相承擔連帶責任,比如甲欠丙的錢,甲和乙承擔連帶責任,指丙可以找甲還錢,也可以直接找乙還錢。
連帶責任是中國民事立法中的一項重要民事責任制度,其目的在於補償救濟,加重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有效地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依連帶責任產生之原因不同,可以將連帶責任劃分為法定連帶責任和約定連帶責任。
約定連帶責任是依照當事人之間事先的相互約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法定連帶責任是指根據法律規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
依連帶責任內容之不同,又可將連帶責任劃分為違約連帶責任與侵權連帶責任。違約連帶責任即指當事人共同違反合同規定而產生的連帶責任,侵權連帶責任即指當事人共同侵權行為造成損害發生而產生的連帶責任。
(9)法律判決由誰承擔責任擴展閱讀:
承擔連帶責任的內部份額確定
1、根據各自的過錯來確定
2、根據原因力進行比較
3、平均分擔賠償數額
4、連帶責任是違反法律義務所承擔的民事責任。這種法律義務首先是合同法上的義務,即給付義務,表現為作為。合同法上的義務可以是合同當事人的約定(如約定的連帶保證責任),也可以是對合同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法定(如法定的合夥人對合夥債務的連帶責任)。
其次是侵權法上的義務,即不得侵害他人人身、財產權益的義務,表現為不作為(如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
『拾』 如果法官依法作出的判決導致一方當事人毆打另一方當事人,會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打人者應當受到治安行政處罰。
法官依法作出判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訴,不版能毆打另一方。權
一方當事人因此毆打另一方,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應當受到行政處罰。
情節嚴重的,還要受到刑事追究。
綜上所述,如果法官依法作出了判決,一方當事人不服的,應當提出上訴,不能因此毆打另一方。毆打者應承擔行政處罰的責任,對方受傷輕的,打人者會被處於罰款或者拘留;受傷重的,應當追究打人者的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