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死刑法律效力

死刑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21 04:30:03

⑴ 死刑和死緩有什麼區別

死刑,是指剝奪犯罪人生命的刑罰,是刑法所規定的刑種中最為嚴厲的,也稱極刑。我國立法一方面將死刑作為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也強調要嚴格控制死刑的適用,而死刑復核程序就是慎用死刑在程序法中的體現。若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或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均需要經過復核程序。死刑立即執行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我國,死刑分為死刑緩期2年執行(即死緩)、和死刑立即執行兩種死刑判決。死緩,是指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一般情況下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因此,死刑立即執行需要報請最高院批准,如果最高院不批准,很有可能改為死刑緩期執行,至於機會大不大,則需要結合案件事實綜合判斷。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條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同,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⑵ 終身判決和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和死刑復核裁定發生法律效力的區別

終審判決或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是可以提出申訴或再申訴的,而死刑復核是報請最高院作最後復核,如沒疑問或適用法律問題,就批准執行。

⑶ 死刑執行期限

針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這一類案件1,如果是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人民檢察院不抗訴的,在上訴期滿後3日內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高級人民法院同意判處死刑的,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審;2,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抗訴,高級人民法院終審裁定維持的死刑判決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人民檢察院不抗訴的,在上訴、抗訴期滿後3日內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應當執行死刑的,由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2007年1月1日以前有大部分死刑復核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授權高級人民法院行使死刑核准權。

針對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死刑復核案件這一類案件1,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檢察院不抗訴的,報請高級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同意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作出予以核准裁定;不同意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可以直接改判;如果認為必須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應當發回中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對於重新審判的判決,可以上訴、抗訴;2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抗訴的,高級人民法院經第二同意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作出維持原判的裁定,可以直接改判或者發回重新審判;3,對於高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被告人不上訴,人民檢察院不抗訴的,上訴期滿後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無需在經復核;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合議庭的主要職責是對死刑(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案件全面審查,以確保案件在事實認定和適用法律以及訴訟程序等方面都符合法律規定,最終作出是否核准死刑(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或者裁定。復核死刑案件,和議庭成員應當閱卷,並提出書面意見存查,對證據有疑問的,應當對證據進行進行調查核實,必要時到案發現場調查。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訊問被告人。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原則上應當訊問被告人。

⑷ 最高院對死刑犯核準的標准

一,死刑復核程序是指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的案件,由有權的人民法院進行復核,以決定是否核准死刑判決並執行死刑所應當遵循的程序。
死刑復核程序是我國刑事訴訟中的一項特別程序,其特別之處可歸納如下:
1. 死刑復核程序僅適用於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
2. 對此類案件不實行兩審終審制,即使經過了第二審程序,其作出的裁判也不是生效裁判,而是必須經過死刑復核程序之後裁判才發生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除外);
3. 死刑復核程序的啟動完全是自動的,不需要當事人的推動,也不需要人民檢察院的抗訴;
4. 死刑復核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即最高人民法院和被授權的高級人民法院。
二,自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通過以來,我國死刑復核權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具體如下:
1. 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1條第5款規定,死刑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一般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但在當事人對高級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終審裁定不服,申請最高人民法院復核的,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復核。
2. 1957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規定:「今後一切死刑案件,都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從而實現了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第一次回收。
3. 1979年《刑事訴訟法》規定,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核准權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核准權由...

熱點內容
貴州大學法律碩士畢業 發布:2025-10-06 23:15:27 瀏覽:541
法治的市場經濟 發布:2025-10-06 23:15:20 瀏覽:791
曲陽縣律師 發布:2025-10-06 23:07:11 瀏覽:46
通過法院遺產過戶 發布:2025-10-06 23:04:03 瀏覽:531
司法營銷 發布:2025-10-06 22:59:49 瀏覽:677
分家書起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06 22:57:42 瀏覽:798
2014計生政策法規 發布:2025-10-06 22:41:23 瀏覽:733
永吉法院官網 發布:2025-10-06 22:36:21 瀏覽:87
臨時工在勞動法規定十年轉正 發布:2025-10-06 22:34:50 瀏覽:560
勞動法請假扣錢嗎 發布:2025-10-06 22:32:36 瀏覽: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