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和個人違反公司法律責任
❶ 如果個人違反了公司的條例
看你所說來的情況,應該是按照原來的源《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規定,因勞動者本人的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依據國家有關規定以及與法律法規不相抵觸的勞動合同、承包合同的約定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要求勞動者賠償經濟損失。賠償損失可以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二十。且扣除後的剩餘工資部分不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可是重點是現在《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已經被廢止,被《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代替,不能根據此條例規定處理;
員工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只對直接經濟損失賠償,超出直接經濟損失的范圍不能得到支持;
《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有關員工向企業賠償損失的條款只有第九十條「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沒有規定如果員工的工資不夠承擔企業損失如何解決。所以就更不應該按照不發工資來作為處罰款的賠償途徑……
❷ 對單位或個人違反《突發事件應對法》有何規定
單位或者個人違反《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不服從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布的決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採取的措施,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單位或者個人違反《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導致突發事件發生或者危害擴大,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❸ 企業違法與個人違法之間的關系
企業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擔責任外,對法定代表人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的;
(二)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區分單位犯罪和個人犯罪首先犯罪主體是單位,其次犯罪行為是單位整體利益這兩個必要條件。
在司法實踐中,具體區分可以從四個方面把握:
1、單位是否真實、依法成立;
2、是否屬於單位整體意志支配下的行為;
3、是否為單位謀取利益;
4、是否以單位名義加以區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所以,打著單位的幌子,利用單位名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3)單位和個人違反公司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9月26日,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安全生產委員會了解到:針對全疆企業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訓不實、重大隱患不整改等違法行為,自治區安委會印發了《自治區安全生產嚴格執法十項措施》,從嚴從實監管執法,推動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措施》中對生產經營單位做出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未按規定對事故隱患進行評估、監控、治理和報告,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生產,或者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一律依法予以停產停業整頓;存在重大隱患,拒不執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下達的整改指令,且不能保證安全生產的,一律依法採取停止供電、停止供應民用爆炸物品等強制措施;經停產停業整頓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未經安全生產許可非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一律依法予以關閉或取締。
《措施》中對企業負責人也做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傷,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單位主要負責人、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違章指揮、強令或者放任從業人員冒險作業,除依法查處外,一律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實施強制安全教育培訓。
其中,主要負責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產職責導致事故發生,受到撤職處分或者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一律依法實行職業禁入和行業禁入,五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自治區安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措施》的實施,推動形成自上而下常態化高壓嚴管態勢,有效解決基層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寬、松、軟的問題,從嚴從重從快打擊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維護法律權威、發揮震懾作用,推動全疆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❹ 違反會計制度要承擔法律責任為什麼還有企業鋌而走險
對於違反會計制度的個人和企業需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根
據《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違反會計制度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行
為包括:
1)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行為。是指依法應當設置會計帳簿的單位和個人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設置會計帳簿、設置虛假會計帳簿或者
設置不符合規定的會計帳簿及設置多套會計帳簿的行為。
2)私設會計帳簿的行為。就是指依法應當建帳的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
行政法規的規定,在法定的會計帳簿之外私自設置會計帳簿的行為,這是
對第一種違法行為的補充。俗稱「二本帳」、「帳外帳」。
3)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
的行為。就是指出具原始憑證的單位、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出具的原始憑證不合法;或者取得原始憑證的單位、個人違反法律、行政
法規的規定,取得的原始憑證不合法。
4)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
定的行為。
5)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行為。
6)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行為。
7)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行為。
8)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行為。
9)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
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行為。
10)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行為。
❺ 違反《安全生產法》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安全生產法》第六章法律責任中從77條至95條共19條,主要規定了對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驗、檢測的機構。
各級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生產經營單位及有關人員、從業人員違反《安全生產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等。
(5)單位和個人違反公司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八十七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安全生產條件的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發現未依法取得批准、驗收的單位擅自從事有關活動或者接到舉報後不予取締或者不依法予以處理的;
(三)對已經依法取得批準的單位不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發現其不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而不撤銷原批准或者發現安全生產違法行為不予查處的;
(四)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不依法及時處理的。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工作人員有前款規定以外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十八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求被審查、驗收的單位購買其指定的安全設備、器材或者其他產品的,在對安全生產事項的審查、驗收中收取費用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責令退還收取的費用;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❻ 單位和個人在檢舉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的行為屬於什麼監督
單位和個人檢舉違反《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屬於會計工回作社會監督的范疇。答
會計監督包括: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政府監督、社會監督。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是指為了保護本單位內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其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內部有關管理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率,而在單位內部採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制度和方法。
政府監督是指財政、審計、稅務機關代表政府對各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實行的監督。
社會監督是社會監督是依靠社會力量包括社會中介機構對會計工作實施監督。
❼ 請問公司和個人簽的合同公司違規嗎
如果違反法律規定或是公司章程約定,就違規。
❽ 單位和個人違反《條例》規定挪用工傷保險基金如何處理
第五十二條來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源有關工傷保險的違法行為,有權舉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調查,按照規定處理,並為舉報人保密。
第五十六條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挪用工傷保險基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或者紀律處分。被挪用的基金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追回,並入工傷保險基金;沒收的違法所得依法上繳國庫。
第六十條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騙取工傷保險待遇,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騙取工傷保險基金支出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還,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從事勞動能力鑒定的組織或者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提供虛假鑒定意見的;
(二)提供虛假診斷證明的;
(三)收受當事人財物的。
❾ 個人與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紀律所應當承受的法律責任是什麼責任
首先要看這種行為是否觸犯刑法,如果這種行為是,那麼造成的後果等條件已經達到回刑法的相關答規定,那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如果該行為違反行政機關內部的紀律責任,而沒有觸犯法律,那麼,這種行為只能作為紀律責任。當然無論是否觸犯刑法,還是違反紀律,只要給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害,都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