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級精神殘疾負法律責任嗎
A. 如果一個人沒有達到精神二級殘疾的標准卻有二級殘疾證,是否違法,能否立案,後果如何
《刑抄法》第十八條規定, 精神病襲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B. 精神2級殘疾優惠政策
具體是哪個地方呢?
遼寧鞍山:《實施意見》提出,完善和落實城鄉低保戶殘疾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扶助政策,其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對享受城鄉低保的精神病患者在定點專科醫院住院不設統籌基金起付標准,免收押金。嚴重影響社會治安的貧困精神分裂症患者、躁狂型精神病患者和重度抑鬱症患者在定點醫院住院發生的費用,城市居民個人承擔部分由政府補貼50%,每人每年可享受的最高救助金額為4000元;農村居民個人承擔部分由政府補助40%,每人每年可享受的最高救助金額為3000元。每年對1000名貧困精神病患者在定點醫院就醫給予每人300元的葯費補助,由市和縣(市)區兩級政府各負擔50%。將腦癱兒童肢體矯治手術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圍。
北京:記者日前從市殘聯獲悉,今年全市將在殘疾人醫療康復、生活保障、特殊教育等六個方面出台相關補貼優待辦法,包括精神殘疾人免費服用基本葯物、提高特教學校教師津貼標准、無業輕度殘疾人享生活補助等。
據市殘聯理事長齊靜介紹,在醫療康復方面,今年殘聯將出台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辦法,制定殘疾人大病醫療救助專項補貼基金措施,研究對成年特困殘疾人給予康復補助的政策;在生活保障方面,制定城鎮殘疾職工延期繳納基本社會保險費補貼辦法,整合特困和失業殘疾人三項補助制度;還將出台提高特教學校教師津貼標准、隨班就讀學生的生均公費經費標准等特殊教育方面的政策。
齊靜表示,今年底前本市將實現殘疾兒童義務教育「零拒絕」,殘疾人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基本康復「全覆蓋」,殘疾人社會救助「無盲點」,殘疾人就業有崗位、貧困殘疾人基本住房有保障。
寧波:為進一步完善全區殘疾人托(安)養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切實解決精神殘疾人實際困難,擴大對精神殘疾人的救助力度,根據省委3號文件精神提出的普惠加特惠、重點保障和特別扶助的原則,結合本區實際,在全區實施殘疾人共享小康區工程的基礎上,出台了全區精神殘疾人專項補助暫行辦法。此項精神殘疾人專項補助分為集中托養補助、居家安養補助和醫療費補助三大塊,補助對象為江東區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的精神殘疾人,至此,針對精神殘疾人補助的全覆蓋政策已初步建成。
C. 什麼樣的精神病可定二級精神殘疾人證有民事行為能力嗎
二級精神病不是以什麼樣的精神病來做鑒定標準的,而是綜合病人在個人生活自理能力、家庭生活職能表現、對家人的關心與責任心、職業勞動能力、社交活動能力這幾項中的表現來判定的。同時並非所有的二級精神殘疾人均意味著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具體需要到相關的鑒定機構去做出鑒定結果。
1、精神殘疾二級:適應行為重度障礙;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與人交往,只與照顧者簡單交往,能理解照顧者的簡單指令,有一定學習能力。監護下能從事簡單勞動。能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偶爾被動參與社交活動;需要環境提供廣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二級精神殘疾至少是不具備大部分民事行為能力,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只能從事與其智力狀況和辨識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相適應的民事行為。
2、《民法總則》第二十一條規定: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3)2級精神殘疾負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1、 精神病證實際是《殘疾證》,也就是精神殘疾人證,辦理精神《殘疾證》的程序是:
監護人和病人戴著四張近期二吋免冠照片,和身份證以及復印件兩份,到戶籍所在鄉鎮,街道民政機構拿申請表,到指定的精神殘疾鑒定部門鑒定、測評、得出結論、評定等級、填表、密封後自己帶回,交回原來發申請表的鄉鎮或街道民政,其結果他們拆封後會告知你的。
如辦理成功,一個月後省市殘聯就會發給病人殘疾人證(精神病症)殘疾證。
2、二級精神殘疾的補助資金是每人每年800元
《殘疾人保護法》第41條規定,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通過各種渠道給予補助和救濟,國家和社會對無勞動能力的、無法定撫養人、無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按規定供養、救濟。
3、殘疾人二級,屬重度殘疾,申請低保評估家庭收入時按無勞動能力認定。是否能申辦低保以及低保救助金額的多少,主要看家庭收入情況。
4、符合條件的殘疾人經過公示、初審、復審、審批等相關環節後,方可領取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實行半年審核制度,即每年1月和7月,由本人或其監護人持殘疾人證、身份證到戶籍所在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填寫表格,辦理繼續享受補貼的審核手續。
D. 殘聯的精神二級殘疾,打架負刑事責任嗎
1、要看精神二級殘疾是否影響正常的判斷;
2、可能要去做司法鑒定
E. 有2級精神殘疾證,現在殺人了,判刑嗎,如果判
刑法明確規定,精神病人在病情發作時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具體由法醫鑒定結論確定。
F. 我精神殘疾二級,我該怎麼辦
有對自我明確的認識,這點很好。你的家人之所以想讓你找對象,領養孩子之類的事情也是為你好。因為他們知道你的懶,不想負責任等等事情,怕他們不在你身邊就沒人照顧你了。所以才會督促你做這些事情。
G. 精神殘疾證2級有什麼個人權益限制
有二級殘疾證可以同時享受護理補貼、低保、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護理補貼。
更具體的優惠政策如下:
1、只有對國家作出貢獻的殘疾軍人和殘疾人民警察才能享受殘疾優惠票購買火車票;乘普快是半價優惠;乘動車一等座、商務座不優惠,二等座七五折優惠。普通殘疾人不享受優惠火車購票,但在一些大車站可以享受優先買票或殘疾人專用通道的便利。
2、其隨身必備的輔助器具免費攜帶。殘疾人專用交通工具可就近免費停放。
3、殘疾人就醫,優先掛號、就診,盲人、雙下肢殘疾人、多重殘疾人免交掛號費。
4、殘疾人免費進入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宮)等場所;使用收費公廁免費。
5、影劇院、體育場(館)提供半價優惠。
6、殘疾人租賃或承包耕地、山地進行開發生產或租賃承包經濟林,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鄉鎮、村在租賃費和承包費上給予優惠。對申請從事個體工商業的殘疾人,工商、環保、衛生等部門在規定時限內優先給予核發有關營業證照,並減免50%的登記費、培訓費和辦證費。
7、對經營困難或虧損的殘疾人個體工商戶,經個人申請,工商部門核實,准予減免個體工商管理費、市場管理費及其它有關費用。鄉鎮、街道和相關單位對從事個體經營的殘疾人在場地、攤點、攤位等方面給予方便。
8、殘疾人從事經營活動,凡符合國家、省、市減免稅法律、法規、政策的,經個人申請,稅務部門批准,全額或部分減免相關稅費。租用房管部門直管公房搞個體經營的殘疾人,免繳50%的營業房租。
H. 二級精神殘疾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會怎麼判
如果是在發病狀態那就判不了了,因為精神病人是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換句話版說就是精神病權在發病的時候所做的事他本人無法去負責,最多也就會派一個強制治療,但是如果精神病人不是在發病狀態下襲擊別人導致死亡的,那他就要為此事負責了,必須要看它是屬於間歇性精神病,還是屬於長時間都是思維混亂的那種精神病,如果要是間歇性精神病在沒有發病的時候持械傷害他人他照樣也是要負法律責任的,但是具體的公安部門會對精神病人做檢查的。
I. 二級殘疾精神殘疾屬於重度殘疾嗎律師回答記錄
就是沒有行為能力的人重度殘疾人包括:一級、二級視力殘疾一級聽力殘疾一級言語殘疾一級、二級、
J. 精神二級殘疾是什麼概念
精神殘疾的醫學定義:
各類精神障礙持續一年以上未痊癒,存在認知、情感和行為障礙,影響日常生活和活動參與的狀況,被稱為精神殘疾。在精神殘疾中,精神分裂症所佔比例最大。
精神殘疾可由以下精神疾病引起:
(1)精神分裂症;
(2)情感性、反應性精神障礙;
(3)腦器質性與軀體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礙;
(4)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
(5)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
(6)其他精神障礙。
精神殘疾的分級:
(1)重度(一級):五項評分中有三項或多於三項評為2分。
(2)中度(二級):五項評分中有一項或兩項評為2分。
(3)輕度(三級):五項評分中有兩項或多於兩項評為1分。
列表如下:
社會功能評定項目 正常或有輕度異常 確有功能缺陷 嚴重功能缺陷
個人生活自理能力 0分 1分 2分
家庭生活職能表現 0分 1分 2分
對家人的關心與責任心 0分 1分 2分
職業勞動能力 0分 1分 2分
社交活動能力 0分 1分 2分
《注》:無精神殘疾:五項總分為0或1分。
類別劃分:
精神殘疾一級:
適應行為嚴重障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視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與人交往,無法從事工作,不能學習新事物。需要環境提供全面、廣泛的支持,生活長期、全部需他人監護。
精神殘疾二級:
適應行為重度障礙;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與人交往,只與照顧者簡單交往,能理解照顧者的簡單指令,有一定學習能力。監護下能從事簡單勞動。能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偶爾被動參與社交活動;需要環境提供廣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精神殘疾三級:
適應行為中度障礙;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與人進行簡單交流,能表達自己的情感。能獨立從事簡單勞動,能學習新事物,但學習能力明顯比一般人差。被動參與社交活動,偶爾能主動參與社交活動;需要環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務是經常性的、短時間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精神殘疾四級:
適應行為輕度障礙;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時忽略個人衛生。能與人交往,能表達自己的情感,體會他人情感的能力較差,能從事一般的工作,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爾需要環境提供支持,一般情況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