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試論會計法律責任畢業論文

試論會計法律責任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1-22 04:49:21

『壹』 「關於會計工作的法律責任」的畢業論文怎麼寫啊

這個題目比較大,應該具體點再列個副標題,把范圍再縮小一點兒。
是不是可以去網上查查,內上容市公司所犯的案中,有哪些會計人員(會計人員主要就是做會計工作嘛)負了法律責任了,負了哪些法律責任,用了什麼手段,怎麼被發現的。總結歸納它幾大類。
你要是能發現某個個案應負未負法律責任的就更高了,指出現行法律責任上的漏洞。
沒寫過,聽我的走了彎路自己再遛達回來。

『貳』 我會計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定不好。有什麼介紹啊

一、會計方面(含會計理論、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資產評估)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及其防範
3.試論會計造假的防範與治理
4.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5.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6.論會計國際化與國家化
7.論穩健原則對中國上市公司的適用性及其實際應用
8.關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
9.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協調
10.企業破產的若干財務問題
11.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
12.論財務報告的改進
13.論企業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16.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
17.關於企業合並報表會計問題研究
18.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現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並報表若干理論的探討
22.增值表在我國的應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報告研究
24.現行財務報告模式面臨的挑戰及改革對策
25.表外籌資會計問題研究
26.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關於資產減值會計的探討
28.盈餘管理研究
29.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研究
30.網路會計若干問題探討
31.論綠色會計
32.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33.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責任會計
34.人本主義的管理學思考――人力資源會計若干問題
35.試論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會計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問題研究
3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會計問題研究
38.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的應用
39.戰略成本管理若干問題研究
40.內部結算價格的制定和應用
41.跨國公司轉讓定價問題的探討
42.我國企業集團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43.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
44.試論會計監管
45.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問題研究
46.高新技術企業的價值評估
4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價值評估
48.企業整體評估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49.新會計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50.《企業會計制度》的創新
51.我國加入WTO後會計面臨的挑戰
52.XX准則的國際比較(例如:中美無形資產准則的比較)
53.新舊債務重組准則比較及對企業的影響
54.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
55.薩賓納斯――奧克斯萊法案對中國會計的影響
56.對資產概念的回顧與思考
57.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
58.試論會計政策及其選擇
59.對虛擬企業幾個財務會計問題的探討
60.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問題探討
61.兩方實證會計理論及其在我國的運用

二、財務管理方面(含財務管理、管理會計)
1.管理層收購問題探討
2.MBO對財務的影響與信息披露
3.論杠桿收購
4.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範
5.投資組合理論與財務風險的防範
6.代理人理論與財務監督
7.金融市場與企業籌資
8.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渠道
9.中西方企業融資結構比較
10.論我國的融資租賃
11.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研究
12.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研究
13.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研究
14.負債經營的有關問題研究
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企業並購的財務效應分析
17.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研究
18.知識經濟時代下的企業財務管理
19.現代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
20.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2.中國民營企業融資模式――上市公司並購
23.債轉股問題研究
24.公司財務戰略研究
25.財務公司營運策略研究
26.資本經營若干思考
27.風險投資運作與管理
28.論風險投資的運作機制
29.企業資產重組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30.資產重組的管理會計問題研究
31.企業兼並中的財務決策
32.企業並購的籌資與支付方式選擇研究
33.戰略(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
34.股票期權問題的研究
35.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融資問題研究
36.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
37.國際稅收籌劃研究
38.企業跨國經營的稅收籌劃問題
39.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
40.XXX稅(例如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籌劃
41.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
42.入世對我國稅務會計的影響及展望
43.我國加入WTO後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44.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5.經濟價值增加值(EVA)――企業業績評價新指標

三、審計方面
1.關於CPA信任危機問題的思考
2.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管理體系研究
3.論會計師事務所的全面質量管理
4.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控制研究
5.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6.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發展趨勢研究
7.審計質量控制
8.論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審計
9.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0.論審計重要性與審計風險
11.論審計風險防範
12.論我國的績效審計
13.薩賓納斯――奧克斯萊法案對中國審計的影響
14.審計質量與審計責任之間的關系
15.經濟效益審計問題
16.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17.我國電算化審計及對策分析
18.淺議我國的民間審計責任
19.試論審計抽樣
20.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21.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
22.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

四、電算化會計類
1.論電子計算機在審計中的應用
2.電算化系統審計
3.關於會計電算化在企業實施的經驗總結
4.計算機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
5.試論會計軟體的發展思路
6.當前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7.會計電算化軟體和資料庫的介面研究
8.我國會計電算化軟體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
9.中外會計電算化軟體比較研究
10.會計電算化系統中的組織控制問題
11.會計電算化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問題新特點研究
12.商用電算化軟體開發與實施中的問題探討
13.會計軟體開發中的標准化問題研究
14.我國會計軟體的現狀與發展方向問題研究
15.會計電算化實踐對會計工作的影響與對策
16.我國會計電算化軟體市場中的問題與調查
17.通用帳務處理系統中的會計科目的設計
18.會計軟體開發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戶的探討
19.關於建立管理會計電算化的系統的構想
20.會計電算化系統與手工會計系統的比較研究
21.會計電算化後的會計崗位設計問題研究
22.關於我國會計電算化理論體系的構想
23.會計電算化軟體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的探討
24.計算機網路系統在管理中的應用
25.會計電算化在我省開展的現狀研究
26.關於會計電算化審計中的若干問題的探討
27.會計電算化軟體和資料庫的結合應用
28.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29.會計電算化理論和實際使用的幾點看法
30.會計電算化和手工系統並行運用的經驗
31.Foxpro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和體會

『叄』 會計專業的畢業論文題目都有哪些

提供一些論文題目,供參考。

淺析會計信息失真
談談資產減值的幾個問題
論審計風險的防範與控制
論我國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淺論人力資源會計
論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特點和借鑒意義
論審計風險
會計電算化工作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試論會計職業道德特徵和建設途徑
審計獨立性之我見
關於商譽會計理論的思考
試論會計國際化
淺論所得稅會計
財務總監與企業內部會計制度設計
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研究
如何界定會計信息失真
強化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
新形勢下防範與抵禦銀行會計風險初探
新世紀會計的發展趨勢
價值本質規律----價值規律的最新發展
淺析電算化審計
亦談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對策
論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責任
會計電算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國內信用證為何遭遇冷落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爭議——會計職業道德面臨
2002年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展望
市場經濟發展與會計制度改革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應用現狀及展望
試論會計信息的失真
淺議企業集團稅收籌劃
我國環境會計若干問題探討
淺談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問題及對策
對會計職能的再認識
會計職業道德
做好出納工作規范會計工作秩序
全面推進企業會計制度改革
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制度與制度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回顧與評價
會計電算化目前的問題及對對策
論我國增值稅制度改革之路
試論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
森工企業如何實現會計電算化
淺析電算化會計的內部控制制度
會計論文的結構
會計改革中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剖析
管理會計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

『肆』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寫什麼好

提供一些會計專業畢業論文題目,供參考。

一、會計方面(含會計理論、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資產評估)
1.金融衍生工具研究
2.財務報表粉飾行為及其防範
3.試論會計造假的防範與治理
4.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5.關於會計職業道德的探討
6.論會計國際化與國家化
7.論穩健原則對中國上市公司的適用性及其實際應用
8.關於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的運用
9.會計信息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協調
10.企業破產的若干財務問題
11.財務會計的公允價值計量研究
12.論財務報告的改進
13.論企業分部的信息披露
14.我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15.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16.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
17.關於企業合並報表會計問題研究
18.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初探
19.現金流量表及其分析
20.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1.合並報表若干理論的探討
22.增值表在我國的應用初探
23.上市公司中期報告研究
24.現行財務報告模式面臨的挑戰及改革對策
25.表外籌資會計問題研究
26.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革
27.關於資產減值會計的探討
28.盈餘管理研究
29.企業債務重組問題研究
30.網路會計若干問題探討
31.論綠色會計
32.環境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33.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責任會計
34.人本主義的管理學思考――人力資源會計若干問題
35.試論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會計
36.全面收益模式若干問題研究
3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會計問題研究
38.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企業的應用
39.戰略成本管理若干問題研究
40.內部結算價格的制定和應用
41.跨國公司轉讓定價問題的探討
42.我國企業集團會計若干問題研究
43.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
44.試論會計監管
45.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問題研究
46.高新技術企業的價值評估
47.企業資產重組中的價值評估
48.企業整體評估中若干問題的思考
49.新會計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50.《企業會計制度》的創新
51.我國加入WTO後會計面臨的挑戰
52.XX准則的國際比較(例如:中美無形資產准則的比較)
53.新舊債務重組准則比較及對企業的影響
54.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
55.薩賓納斯――奧克斯萊法案對中國會計的影響
56.對資產概念的回顧與思考
57.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
58.試論會計政策及其選擇
59.對虛擬企業幾個財務會計問題的探討
60.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會計問題探討
61.兩方實證會計理論及其在我國的運用

二、財務管理方面(含財務管理、管理會計)
1.管理層收購問題探討
2.MBO對財務的影響與信息披露
3.論杠桿收購
4.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範
5.投資組合理論與財務風險的防範
6.代理人理論與財務監督
7.金融市場與企業籌資
8.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籌資渠道
9.中西方企業融資結構比較
10.論我國的融資租賃
11.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研究
12.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研究
13.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研究
14.負債經營的有關問題研究
15.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16.企業並購的財務效應分析
17.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研究
18.知識經濟時代下的企業財務管理
19.現代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
20.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22.中國民營企業融資模式――上市公司並購
23.債轉股問題研究
24.公司財務戰略研究
25.財務公司營運策略研究
26.資本經營若干思考
27.風險投資運作與管理
28.論風險投資的運作機制
29.企業資產重組中的財務問題研究
30.資產重組的管理會計問題研究
31.企業兼並中的財務決策
32.企業並購的籌資與支付方式選擇研究
33.戰略(機構)投資者與公司治理
34.股票期權問題的研究
35.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融資問題研究
36.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
37.國際稅收籌劃研究
38.企業跨國經營的稅收籌劃問題
39.稅收籌劃與企業財務管理
40.XXX稅(例如企業所得稅)的稅收籌劃
41.高新技術企業稅收籌劃
42.入世對我國稅務會計的影響及展望
43.我國加入WTO後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
44.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5.經濟價值增加值(EVA)――企業業績評價新指標

三、審計方面
1.關於CPA信任危機問題的思考
2.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管理體系研究
3.論會計師事務所的全面質量管理
4.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控制研究
5.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6.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發展趨勢研究
7.審計質量控制
8.論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審計
9.我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0.論審計重要性與審計風險
11.論審計風險防範
12.論我國的績效審計
13.薩賓納斯――奧克斯萊法案對中國審計的影響
14.審計質量與審計責任之間的關系
15.經濟效益審計問題
16.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
17.我國電算化審計及對策分析
18.淺議我國的民間審計責任
19.試論審計抽樣
20.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21.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
22.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

四、電算化會計類
1.論電子計算機在審計中的應用
2.電算化系統審計
3.關於會計電算化在企業實施的經驗總結
4.計算機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
5.試論會計軟體的發展思路
6.當前會計電算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7.會計電算化軟體和資料庫的介面研究
8.我國會計電算化軟體實施中的問題及對策
9.中外會計電算化軟體比較研究
10.會計電算化系統中的組織控制問題
11.會計電算化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問題新特點研究
12.商用電算化軟體開發與實施中的問題探討
13.會計軟體開發中的標准化問題研究
14.我國會計軟體的現狀與發展方向問題研究
15.會計電算化實踐對會計工作的影響與對策
16.我國會計電算化軟體市場中的問題與調查
17.通用帳務處理系統中的會計科目的設計
18.會計軟體開發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戶的探討
19.關於建立管理會計電算化的系統的構想
20.會計電算化系統與手工會計系統的比較研究
21.會計電算化後的會計崗位設計問題研究
22.關於我國會計電算化理論體系的構想
23.會計電算化軟體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的探討
24.計算機網路系統在管理中的應用
25.會計電算化在我省開展的現狀研究
26.關於會計電算化審計中的若干問題的探討
27.會計電算化軟體和資料庫的結合應用
28.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
29.會計電算化理論和實際使用的幾點看法
30.會計電算化和手工系統並行運用的經驗
31.Foxpro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和體會

『伍』 求會計專業畢業論文(4000字)

經濟時代會計創新問題的探討

2. 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假設探討

3. 關於強化我國企業內內部控制的思考

4. 關於謹慎性容原則的應用問題探討

5. 關於企業會計政策若干問題的研究

6. 所得稅會計相關問題的探討

會計類的
俺們幫你把

『陸』 會計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學術堂整理了部分成本會計論文的參考文獻供大家進行參考:
成本會計發展參考文獻:
[1]呂穗. 信息技術環境下企業成本會計的發展與變革[J]. 中國市場,2016,29:141-142.
[2]毛倩,陳海平. 成本會計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J]. 新經濟,2016,21:95.
[3]王曉靜. 成本會計在現代企業發展中的作用[J]. 企業技術開發,2016,08:37+50.
[4]霍麗潔. 企業成本會計發展趨勢的新思考[J]. 甘肅科技縱橫,2016,05:61-64.
[5]王桂芬. 成本會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探析[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6:282.
[6]郝文英. 淺議新形勢下成本會計發展趨勢[J]. 財經界(學術版),2016,11:199.
[7]熊之潔,龐敏. 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發展趨勢與對策探討[J]. 商業會計,2015,04:65-66+19.
[8]周霞. 成本會計的發展及策略論析[J]. 財經界(學術版),2015,13:218+306.
[9]胡恆艷. 成本會計的作用及發展趨勢[J]. 市場研究,2015,07:45-46.
[10]馬娜. 淺談成本會計的創新與發展[J]. 時代金融,2015,21:271+273.
[11]徐利紅. 現代企業成本會計的發展方向探索[J]. 現代經濟信息,2015,19:223.
成本會計核算參考文獻
[1]曾小琦. 企業成本會計核算體系建設淺談[J]. 現代經濟信息,2015,22:187.
[2]牛瑋. 試論工程監理項目成本會計核算[J]. 財經界(學術版),2016,02:171+243.
[3]王婧傑. 新經濟環境下的全成本會計核算方法研究[J]. 新經濟,2016,02:103.
[4]曾亞菊. 會計成本核算研究[J]. 金融經濟,2016,02:228-229.
[5]畢坤. 企業會計核算與成本核算的一體化研究[J]. 財經界(學術版),2015,24:281.
[6]李育傑. 探討會計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 財會學習,2016,02:76-77.
[7]白安奎. 經營性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的研究[J]. 中國林業經濟,2016,01:11-13.
[8]胡紅,呂學敏. 軍工企業成本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探析[J]. 知識經濟,2016,06:101+103.
[9]陳慧娟. 人力資源財務會計核算的研究[J]. 商場現代化,2016,03:226.
[10]李海瑩. 企業的物流成本會計核算問題研究[J]. 福建質量管理,2016,03:130-131.
[11]袁斌. 淺析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J]. 經營管理者,2016,07:204.
[12]薛穎麗. 工業企業會計成本核算與監控研究[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3:297.
[13]孔華蕊. 石油天然氣會計的階段成本核算分析[J]. 現代經濟信息,2016,08:177.
[14]周慧艷. 關於施工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問題的探討[J]. 經營管理者,2016,12:215.
[15]陳丹. 基於資源消耗會計的醫院成本核算分析[J]. 中國市場,2016,14:109-110.
[16]苗年立. 中小型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現狀及對策[J]. 時代金融,2016,12:160-161.
[17]趙麗. 關於農產品物流成本會計核算的基本框架構想[J]. 山東紡織經濟,2016,04:23-25.
[18]彭秀屏. 企業會計管理與成本核算的關系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2016,08:270-271.
[19]王桂芬. 成本核算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應用探求[J]. 企業導報,2016,07:7+9.
[20]蔡竣名.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核算的探討[J]. 現代經濟信息,2016,09:212.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參考文獻
[1]李朋波. 企業人力成本管控的三大偏差[J]. 企業管理,2016,02:46-47.
[2]王其營. 人力資源成本的分析和控制[J]. 橡塑技術與裝備,2016,07:60-64.
[3]代桂仙. 人力資源會計模式探析[J]. 現代經濟信息,2016,04:220.
[4]相瓊穎. 淺析中小企業人力資源成本的控制[J]. 經濟師,2016,05:242+244.
[5]陳玉蓮.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應用問題與應對措施分析[J]. 商場現代化,2016,12:198-199.
[6]黃紹東. 中小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控制研究[J]. 企業科技與發展,2016,04:129-131.
[7]朱蘇謹. 醫療機構人力成本構成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2016,09:222-223.
[8]夏艷. 人力資源的成本核算問題分析[J]. 科技經濟市場,2016,05:133-134.
[9]張進進. 人力資源的成本解析[J].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14:63.
[10]古紅英. 企業內部人力資源成本管理與控制探析[J]. 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1:83-84+89.
[11]張咪,李維剛. 人力資源成本現狀及對策探討[J]. 新經濟,2015,Z1:118-119.
[12]唐亞琪. 酒店人力資源成本控制[J]. 中外企業家,2015,02:139-140.
[13]張力楠. 中小企業人力資源招聘成本控制初探[J]. 統計與管理,2015,05:134-136.
[14]路曼. 中小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控制探析[J]. 人力資源管理,2015,10:48-49.
責任成本會計參考文獻
[1]王莫難. 基於作業成本的責任成本會計研究[J]. 冶金財會,2015,09:42-44.
[2]呂治國. 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問題及發展研究--以海爾集團SUB為例[J]. 企業技術開發,2016,03:30-32.
[3]郝紫杉. 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J]. 商場現代化,2016,11:162-163.
[4]郭麗. 試析企業財務成本會計控制策略[J]. 黑龍江科學,2014,12:205.
[5]張倩娜,張如. 施工企業安全成本責任會計研究[J]. 商,2015,09:132.
[6]劉蓓君. 責任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與發展[J]. 財經界(學術版),2015,09:301.
[7]高利國. 企業責任成本問題分析[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0:18.
[8]彭鑫. 施工企業成本管理中責任會計的應用分析[J]. 經營管理者,2015,19:201.
[9]董平. 作業成本法在責任會計制度中的應用[J]. 經營管理者,2015,20:9-10.
[10]陳偉利. 基於作業管理的責任會計研究[D].河南大學,2014.
[11]羅芬. 南車株洲機電責任會計實踐研究[D].湖南大學,2014.
作業成本會計參考文獻
[1]景靜. 作業成本法在JZ公司的應用研究[D].河南科技大學,2015.
[2]王亞萍. 作業成本法在果蔬汁加工企業的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5.
[3]程程. 作業成本法在ME公司的應用研究[D].沈陽工業大學,2016.
[4]李玲. 標准作業成本法在YG公司的應用研究[D].安徽大學,2016.
[5]賈志鵬,孫令維,蔣巧,孫小童,周競哲. 作業成本法在物流企業的適用性分析[J]. 人力資源管理,2016,01:192-193.
[6]王莫難. 基於作業成本的責任成本會計研究[J]. 冶金財會,2015,09:42-44.
[7]鄭超群. 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條件及其優勢探析[J]. 現代商業,2016,07:162-163.
[8]霍麗潔. 企業成本會計發展趨勢的新思考[J]. 甘肅科技縱橫,2016,05:61-64.
[9]易顏新,孫秋霞,阮夢樂. 基於EVA的的作業成本法研究--以FH公司為例[J]. 財會研究,2016,05:46-51.
[10]周平. SAP作業成本法下標准成本核算研究[J]. 時代金融,2015,05:312-313.
[11]王珊珊. 作業成本會計核算與管理研究[J]. 財經界(學術版),2015,07:201+203.
[12]單悅,初鳳榮. 中小製造企業實施作業成本法問題研究[J]. 中外企業家,2015,11:69-70.
[13]董平. 作業成本法在責任會計制度中的應用[J]. 經營管理者,2015,20:9-10.
[14]徐冰. 會計中作業成本法的應用[J]. 經營管理者,2015,18:41.

『柒』 尋找一篇5000字試論會計監督的畢業論文

論會計監督與監督會計 一、會計監督的提出

人們都把的職能之一監督活動,稱之為"會計監督"。新修訂的《會計法》第四章專門講¨會計監督",但從其主要來看,所講的則是對會計工作的監督,雖然二者有一定的聯系,但其監督的主體與客體均不同,是兩回事。對兩種不同的事,運用同一個概念進行表達,在討論問題時容易產生 "問花答瓜"的現象。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筆者把對會計工作的監督稱之為"監督會計",以便討論問題。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運用不同的概念進行表述。

回顧,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曾經出現過"要算帳,不算經濟帳"和"三年不算帳,錢也不會跑到國外去"的局面,會計監督盪然無存;對照現實,改革以來,則出現了會計工作基礎薄弱、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歷史與現實均告訴我們,我國經濟生活中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無論是會計監督還是監督會計問題始終存在,付出了難以估量的"學費",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特別是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國有改革和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 《決定們 以後,又對會計監督與監督會計提出了許多新課題。這就要求我們在與實踐的結合上回答這樣一些問題:在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不要加強會計監督 如果要,它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會計監督在內容和要求上有沒有變化 如何根據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監督 更為重要的是為什麼當前必須強化監督財務會計工作,其原因何在 應當怎樣進行 要做好會計監督與監督會計工作,有哪些會計理論問題需要我們重新加以認識和明確 妥善解決上述問題,既有利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也將對今後會計工作產生積極。基於此,本文想就這些問題提出粗淺的意見。

二、關於會計監督

新修訂的《會計法》沒有明確提到會計監督職能的問題。,有的同志也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已不具有監督的職能。對這個問題應如何看 我們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是否具有監督職能的問題,既是理論問題又是實際問題,應持慎重的態度。否則,可能重犯大躍迸和文革時期那樣低級的錯誤。實際上,會計自誕生之日起,就同簡單管理監督(為富有家庭和有關組織記錄、監督財富以及納稅情況)聯系在一起。在今天,也就是在市場經濟所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環境下,會計監督不僅存在,而且它所要履行的是一種現代管理所需要的監督。

《決定》中指出:"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核心。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於是有人會問,為什麼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

何以才能做到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並便公司朝著既定的目標發展 會計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會計要不要和怎樣發揮其監督的職能

公司製作為現代企業制度中一種普遍又有效的組織形式,它最大的特徵是"兩權分離"。歷史與現實均表明,任何經營管理體制的設計與運行都有利有弊,公司制也是如此。在當前生產力水平及其所決定的思想意識水平和行為上,公司制企業就存在著這樣一些矛盾或問題,一是所謂的代理問題;二是合約的不完善問題;三是人的機會主義行為問題;四是信息不對稱問題,等等。如何解決上述矛盾與問題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也就應運而生。所謂公司治理結構,按照一般說法,是指公司內外部的一種契約或制度安排,即指一組聯結並規范所有者(股東)、支配者或經營者(董事會)、管理者(經理)、使用者(1人)相互權力和利益制度的安排。通過公司治理結構安排,它能使資產在諸方面的權利分離的狀態之下,嚴格受到資產責任的制約,從而達到諸方面利益的均衡,以保證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降低(經營制度的運行成本)。關於公司法人治理是公司制的核心問題,從這里得到了解釋。

怎樣才能便公司治理結構安排達到預期目標 關鍵問題是公司治理結構中各有關方面的責權利的安排,除了進行定性的描述,也就是通過有關的制度(合約)進行安排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數量的規定性,從質與量的統一中進行把握。否則,就難以操作,更難以進行考核與評價。實際上,企業作為一個契約的結合體,它包括簽約、履約、計量和評價、再簽約等一系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它的計量、評價與監督工作都離不開會計。會計作為二個控制信息系統,它在減少信息不對稱,以使所有者及債權人掌握更多信息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它是企業得以運行的重要一環。這樣,會計在現代企業制度中的作用也就凸現出來。完全可以這樣認為,沒有現代會計在反映基礎上所進行的監督,也就不可能有現代企業制度,二者共生共長。

那麼,會計在現代企業制度中應監督些什麼 具體地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在反映基礎上進行監督。公司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利潤的多寡是被公司經營管理活動各方面情況所決定的。針對國有企業的現實狀況,《決定》要求每個企業必須重點抓好成本管理、資金管理、質量管理,這是切中時弊的。上述的各種管理都離不開會計,因為企業會計系統的每個環節均是一個控制過程。此外,會計還可以對公司的損益進行獨立衡量。會計上的利潤指標及其佔有資產百分比指標等等,雖不是十全十美,卻具有"獨立性"和可加以證實,是比較客觀的。

(二)對經營管理者的業績進行考核、監督與評價。經營管理人員是受僱用的,要使公司能夠有效地運行,管理者必須盡心盡責,因而對管理者進行必要的監督,這是公司治理結構中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什麼和手段對經營管理者進行監督 十分重要的是要對經營者的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如果不對經營者經營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我們所說的對經營者的監督也往往會流於形式。

為此,應當建立的企業經營者評估機制,並應著重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評價指標,即以什麼標准進行評價;二是評價體系,即由誰對企業家進行評價,等等。

同我們有關的是評價指標問題。在指標設計上應當注意規模評價與效益評價相結合、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宏觀評價與微觀評價相結合、短期效益評價與長期效益評價相結合等原則。但現實上企業經營業績的考核與評價指標一般應以財務指標為基礎,如會計所提供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動信息等指標,均是經營業績的重要指標。會計可以通過提出這些指標,反映情況,回答是否完成任務。這就是會計的監督。

(三)對物質利益分配的執行進行監督。談到這個問題,有一點必須進行全面認識,也就是如何准確地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問題。現在有些學者巳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計劃經濟體制相比較,它不僅是一種分散決策、通過價格實現資源配置的機制,更為本質的東西是激勵和約束機制在資源配置的背後起根本性作用。

市場經濟的確是一種分散決策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所觀察到的信息,把從一個腦袋的決策變為千百萬個腦袋的決策,這是同計劃經濟一大根本的區別。但人們為什麼願意發現、獲得並利用信息(這里所說的信息,除了專家這一重要知識外,還包含在經濟活動中那種分散在大眾的、非專業的本地化的知識"本地信息",它們是創造財富的重要源泉),是因為它可以從中得到物質和精神上的回報,這就是市場經濟背後的激勵。

約束指的是權力要受到約束。具體到市場經濟里,決策者必須對自己經濟決策的後果負責。約束問題在生產活動中是非常明確的,你只能花你有的錢,虧了自己要負責。經濟學里所的"道德風險"就包含了正激勵和負激勵,後者指的是經濟約柬。

要把市場經濟的激勵與約束機制變為現實,涉及到方方面面。也就是必須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給予廣大人民對生產和創新提供非常有力的激勵,同時它又對經濟決策者有約束。現在看來,這個事情並非我們所想像的那樣簡單,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制度創新,有著很多的理論和實際問題要突破。

按照國外經驗,激勵與約束機制,主要是要處理好管理者的報酬問題。一般做法是通過同管理者訂立管理報酬契約,其核心是通過賦予經理一定的剩餘索取權,以控制代理等方面的問題。管理報酬契約在實際中由許多具體形式所構成,一般有:(1)固定工資,事先在契約中規定,一般同企業實際業績不掛鉤叫)年底分紅,股票認購權、股票升值權、限制性股利計劃、業績單位以及業績股票等這些依經理的實際表現如何而定的報酬形式。經理的業績越好,則這些報酬形式對經理的價值越高。這些報酬的形式各有利弊,只能取長補短,結合運用。現在全國比較關心並在討論的是股票期權制問題,它能否為我所用 它同會計的監督有無關系 。
股票期權製作為一種外來品,有無借鑒的意義,這需要在把握股票期權使用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迸行具體。股票朔權這種特別的安排,它被稱之為"金手鑄",按照有關資料說,其優點是多方面的。首先,股票期權這種安排授予經理人員按照既定價格在規定的期限內購買公司股票權力(除特殊原因外,這期權本身不能轉讓)。朔權被授予時的價格稱為"施權價",這個價格通常就是股票價格,也可以是另行約定價格。道理很明白,對於股票期權的受益者來說,當然希望股票上漲,這樣他們就可以以較低的施權價購買股票,再以較高的價格出售,從中獲益,從而迫使經營者努力改善經營,提高效益,通過企業的持續來實現本身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一面。還由於這種期權計劃至少要在一年後才能實現,而公司股價又是長期盈利能力的反映,因此,股票期權計劃還具有長期激勵的特點,能引導經理將公司經營目標定位於中長期,而不僅僅是追求短期效果。這就將企業經營者的利益和企業利益牢牢地鍺在一起,起到了激勵和約束的雙重作用。此外,股票期權還有其他優點,如公司無需提供現金就能起到激勵作用;將企業經營者的薪酬"鎊"在公司業績上,這有利於克服"內部人控制"現象;有利於國家生產要素產權的明晰(能使企業家作為生產要素迸人分配),真正"拷"出企業家的價值,等等。總之,通過股票期權這個"金手烤"才能做到用一流待遇吸引一流的人才,用一流人才建設一流的企業,從而實現國家利益和企業利益雙贏,企業效益和企業家權益雙贏,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股票期權不是一項孤立的制度創新,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政策。最主要的有:要實行股票期權,就需要對企業職工持股制度,尤其是對內部職工股流通和轉讓、股票回購進行必要政策調整;股權激勵是從成本中列支,還是來自稅後利潤,現行稅法中本明確規定,因而必須明確說明。所有這些,都必須按的國情進行改革。從的角度來說,怎樣有效地對企業的期權計劃實行有效監督,特別是在我國證券市場還極不完善,股票價格與公司業績並不高度相關等的情況下,會計核算與監督肩負著重任,有著許多問題需要重點加以。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企業制度下,會計監督仍然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而且同以往的簡單管理監督對比,其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是一種現代管理所需要的監督。基於會計在現代企業制度中的重要作用,有的學者提出,現存的企業是一種狹義的企業理論,應當構建一個包括會計理論在內的廣義企業理論,這是非常重要的意見。

三、關於監督會計問題

前面已提到,企業是所有者、經營者、政府、債權人以及消費者和公眾之間一組契約的集合點。在這些契約中,會計數據及其監督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會計數據是由會計人員生成的,這里就存在著這樣的前提,即會計必須以獨立、客觀的觀察為基礎,在不受其他管理人員控制的前提下提供客觀、公正的會計信息,才能切實做好會計的監督工作。那麼,難點在哪裡呢 由於現代企業制度,正如我們前面所指出的,企業的所有者同企業經營者是分離的,從而出現了所謂兩種控制主體。它們之間的物質利益既有一致的地方,又不會完全一致。就後者而言,它們之間的期望值和目標會產生重大差異。作為經營管理人員組成部分的會計人員,也是"人",也同樣存在著動力激勵和約束問題。由於利益驅動,任何環境中的會計人員總是會偏向於企業的利益,有時甚至會為企業的利益不擇手段。具體地說,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會計人員總會選擇有利於企業的會計,甚至會採用欺詐性手段。這就是當前會計工作中所存在問題的"症結"。應如何解決 我們認為,在公司制企業中,不是簡單地實行會計委派制就能奏效的,重要的是要研究監督者必須接受監督的問題,即我們本文前面提出的監督會計問題。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理論及的經驗教訓,監督會計的工作必須多管齊下、全方位地進行,要防止"真空地帶"或是"監督的盲點"。從上來講,既要包括會計人員行為的規范,又要有會計程序與方法的規范;從方法手段來看,既要有與行政的手段,又要有經濟和道德的手段;從監督的主體來說,除了會計人員的自我約束外,又要有政府的監督、的監督和企業內部的監督,等等。新修訂的《會計法》對監督會計已作了明確又具體的規定。不過,有些問題還可以進行深入的研究,以便落實《會計法》:

(一)會計人員的自我監督(約束)問題。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會計信息是會計人員生成的,會計信息的客觀、真實、可靠性的關鍵一環在於會計工作人員的自身。會計人員如何才能做到自我監督 相當重要的方面必須加強會計行為的研究,而我們以往在這個方面是很薄弱的。它至少要回答的問題有:何謂會計行為、會計行為要素、會計行為主體、會計行為客體、會計行為優化目標,如何才能實現會計行為的優化,等等。這樣才能有利於會計人員加強職業道德修養。

(二)會計人員市場的培育問題。通過社會對會計監督是十分必要,但光靠社會審計是不夠的,應有多種辦法。比如說,我們還應當注意高級會計人員市場的培育。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勸說法及競爭機制對會計人員的監督作用。

(三)企業內部監督會計問題。對於企業內部的監督會計問題,現實有一種說法,認為它就是內部控制。誠然,內部監督會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內部控制的內容豐富,它還包含內部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內容,二者不是同一概念。在理論上必須搞清楚內部控制、內部會計監督、監督會計、內部審計等之間的關系。因為理論上的混亂必然會造成實踐的盲目。更為重要的是,內部監督會計的工作還應該具體與制度化,以便利操作。

四、對相關會計問題的認識

現代企業制度對會計監督所提出的要求,它會涉及到對許多會計理論問題的認識,這里就相關的兩個問題提出我們的一些看法。

(一)對傳統的會計模式如何評價。傳統財務會計模式在會計的程序方面的主要特徵,是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屬性、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特別在物價變動的情況下,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批評和指責,在現代企業制度的條件,對此問題應當如何現實地辯證地看待

在上面有關問題的討論中,我們曾經指出,要解決現代企業制度中的代理問題的各種措施之一,必須運用激勵與約束機制。在激勵機制方面,管理報酬契約不失為是一種調解股東與經營者利益沖突的一種契約。但管理報酬契約的激勵作用離不開財務會計提供對經營者的業績計量的信息。如何提供這種信息 這一點對財務會計的程序,特別是計量與確認產生了重大。管理報酬契約,無論是年薪制還是股票期權,決定經理收入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企業會計收益的數字,這就要求會計所提供的收益信息能夠實事求是地反映出經理的努力程度及其努力所形成的經營成果。因為會計收益的信息與實際經營成果的輛合程度越高,則報酬契約的效益也就越高,代理成本也就越低。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在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避免會計操縱的現象。只要存在利益差別,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就不可動搖。當然,對有些會計項目,由於情況的變化也可採取現值作為計量屬性,如有價證券的投資就是如此。

管理報酬契約除了必須選好計量屬性,它對會計利潤的方式也會有所要求。我們所選擇的報酬契約是應計制(權責發生制),這可以避免收付實現制所造成的利潤數字波動所引起的代理成本的提高。這里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制定管理報酬契約中,有關會計數字的計算程序與方式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謝德仁博士所提出的企業剩餘計量規則契約安排的範式是:政府享有會計規則的制定權,企業經理享有剩餘規則的的制定權。

這樣看來,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屬性及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的傳統會計模式,還有其存在的客觀基礎。當然,隨著形式發展,以及人們對會計提出的新要求,會計模式會有所變化。

(二)怎樣看待會計的國際化與本地化之間的矛盾。對會計國際化與本地化的問題,我們已經寫過了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不再詳述o。這里主要想介紹一下外國學者,特別是西方會計學者對此問題的看法。去年在中國會計教授會的年會上,羅徹斯特大學的教授Ray Bll訓作了一個很好發言,他有一些觀點應引起我們的思考。這位教授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會計界注意力在國際會計問題方面,尤其是中國的政策將會吸引國際投資,拓展國際貿易。也就是說,中國正在積極參與到已成為當代大趨勢的世界市場的融合中。如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公司企業感覺到會計制度 (准則)的國際化可以為它們參加國際貿易帶來優勢,因為這可以帶來更多的"透明度",中國在這方面進展很大。但是,這位教授認為,中國會計改革所面臨的更主要挑戰是如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運用會計信息解決國內問題,因為大部分的交易都是國內的而不是國際性的。人們經常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里,雖然對很多公司和人來說,這是正確的,但當我們考慮決定一個特定國家或地區的會計制度時,這種看法卻是片面的。會計的主要運用在於國內而不是國際。雖然來自國際的信息需求相對明了而且得到大量關注,但會計信息在國內卻是完全不同的。

『捌』 會計與審計的畢業論文題目

1. 論受託責任與審計發展 2. 關於中小企業籌資問題的研究 3. 關於企業內部審計與職能的認識 7. 我國審計如何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8. 論非財務審計范圍與體系 9. 我國開展管理審計的討論 10. 上市公司籌資渠道與經濟效益關聯性分析 11. 論審計的現代化 12.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比較與分析 13. 關於我國企業推廣管理會計的狀況探索 14. 關於最佳資本結構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15. 論審計的作用及其發揮 16. 論審計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17. 論我國獨立審計准則的完善 18. 論我國審計體系的完善 19. 投資決策的分析方法 20. 關於敏感性分析 21. 審計學科體系的構建 22. 關於成本差異分析的研究 23. 大學審計學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4. 上市公司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5. 我國政府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6. 會計事務所管理的若干問題探索 27. 論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 28. 論注冊會計師的知識體系 29. 論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的發展方向 30. 對非財務審計發展趨勢分析 31. 論企業環境審計 32. 論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 33. 論環境審計的理論基礎 34. 論環境審計的發展趨勢 35. 論環境審計的模式 36. 中外審計模式比較 37. 論我國政府審計的發展 38. 論強化政府審計職能的對策 39. 論企業財務信息失真的審計對策 40. 論審計在宏觀管理中的作用 41. 關於我國社會審計工作規范化問題的研究 42. 關於期貨會計的探討 43. 論審計內部與企業內部控制的關系 44. 關於強化會計監督問題的思考 45. 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體制研究 46. 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問題研究 47. 資產減值會計研究 48. 建立我國財務會計概念框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49. 高質量會計准則:內涵、特點及實現途徑 50. 企業並購會計研究 51. 中小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 52. 公司治理結構下的內部會計控制 53. 會計信息質量保障體系問題研究 54. 環境會計:確認、計量與報告 55. 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研究 56. 合並會計報表特殊問題研究 57. 環境會計報告問題研究 58. 實時財務報告問題研究 59. 上市公司會計管理問題研究 60. 中小企業會計監管問題研究 61. 企業技校評價指標體系的缺陷及改進 62. 網路環境下的會計信息內部控制問題研究 63. 電子商務會計相關問題研究 64. 網路環境下會計舞弊及其控制 65. 財務主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與作用 66. 我國審計市場集中度問題研究 67. 論會計在公司治理結構框架下的作用 68. 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經濟學分析 69. 公司財務治理結構研究 70. 預算管理研究,業績評價體系與研究方法 71. 會計信息供需矛盾及其協調 72. 商譽會計研究 73.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74. 審計判斷問題研究 75. 試論會計學科體系的構建 76. 中外會計准則比較研究 77. 論會計信息的質量標准 78. 對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 79. 法務會計研究 80. 論金融企業內部控制 81. 論企業稅收籌劃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82. 論企業所得稅籌劃 83. 論增值稅籌劃 84. 會計准則和制度的經濟後果研究 85. 新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差異分析 86. 論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改革 87. 有關「費該稅」的幾個認識問題 88.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研究 89. 預算管理研究,業績評價體系與研究方法 90. 論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要素 91. 我國證券市場投機行為研究 92. 論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的職能與作用 93. 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報表研究 94. 關於或有事項的研究 95. 政府采購會計核算方法的思考 96. 國庫集中收付會計核算方法的研究 97. 行政事業單位基建資金核算方法的思考 98. 行政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研究 99. 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設置的思考 100. 事業單位對外投資核算方法研究 101. 財政會計轉移支付核算方法研究 102. 電子表軟體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103. 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研究 104. 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應用效益研究 105. 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發展趨勢研究 106. 網路會計下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107. 如何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108. 對現代責任會計的創新研究 109. 試論加強國有企業的財務監管 110. 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與治理 111. 談知識經濟下會計信息的披露 112. 從會計環境談我國現階段會計信息失真原及治理對策 113. 論社會信用體系與會計信息失真 114. 論企業財務戰略管理 115. 論風險投資管理 116. 論我國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117. 加強會計控制,治理會計失真 118. 環境會計在我國的發展 119. 論我國財務總監制度的建設 120. 論作業成本法的實質及我國成本管理的創新 121. 關於破產清算會計若干問題的思考 122. 關於中國會計標準的國際化問題 123. 我國會計標准與國際會計標準的比較 124. 中國會計服務(審計、會計咨詢等)國際化 125. 企業最佳資本結構及其選擇 126. 管理會計發展新趨勢 127. 論新經濟對會計質量特徵的影響 128. 融資結構與公司治理 129. 新經濟條件下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30. 論企業戰略對傳統管理會計新要求 131. 中外會計報告比較及啟示 132. 對我國具體會計准則的思考 133. 試論人力資源會計 134. 關於會計政策的探討 135. 建立我國金融工具會計的探討 136. 論會計的國家性和國際性 137. 關於法定財產重估增殖的研究 138. 關於會計工作法律責任問題的研究 139. 論會計目標 140. 關於會計管理體制的研究 141. 試論重組會計 142. 試論會計報告披露的范圍 143. 試論我國的會計准則體系 144. 試論會計信息的公開制度 145. 關於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討論 146. 非貨幣交易會計研究 147. 試論會計環境 148. 論變動成本法與全部成本法的結合應用

熱點內容
通過加強法治宣傳陣地建設 發布:2025-10-06 17:18:55 瀏覽:306
廣東知明律師 發布:2025-10-06 17:11:32 瀏覽:322
婚姻法根本不保護女性 發布:2025-10-06 16:50:35 瀏覽:614
指導性案例法院第十批 發布:2025-10-06 16:38:57 瀏覽:610
組織開展公民法律知識考試總結 發布:2025-10-06 16:37:26 瀏覽:589
刑法判錯的 發布:2025-10-06 16:34:37 瀏覽:308
行政法治的核心原則 發布:2025-10-06 16:25:18 瀏覽:564
法官林健 發布:2025-10-06 16:18:24 瀏覽:348
合同法中什麼是要約 發布:2025-10-06 16:16:48 瀏覽:481
勞動法關於病假審核 發布:2025-10-06 16:11:18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