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事故法律責任
Ⅰ 客運公司無過錯是否要為乘客受傷應擔責
【案情】2009年國慶節期間,程某乘坐某客運公司的長途汽車前往廣東旅遊,當客車行駛至廣東省境內時,在高速道路上與蘇某駕駛的貨車相撞。程某受傷並被送往廣東省人民醫院治療,被診斷為右髖臼骨折。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後,遵醫囑回當地醫院進一步診治。經鑒定,程某的傷殘等級為九級。交警部門對本次交通事故做出認定:貨車司機蘇某負全責,程某和客車司機均無責任。事故發生後,債台高築的貨車司機蘇某表示對程某的賠償請求無能為力。因此,程某便將長途汽車所屬的客運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客運公司賠償醫葯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殘疾賠償金等損失共計7.5萬元。庭審過程中,客運公司辯稱,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客車司機無責任,因此客運公司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第一種意見認為,原告程某對客運公司不享有訴權,因此客運公司也就不應承擔程某的人身損害賠償。其理由是,在本次事故中,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客車司機無責任,運煤貨車負全部責任。根據過錯責任原則,原告程某應以運煤貨車司機為被告起訴賠償損失,客運公司在此次事故中作為無責方,不應賠償程某的人身損害損失。
第二種意見認為,原告程某對客運公司享有訴權,客運公司在此次事故中作為無責方,也應賠償程某的人身損害損失。其理由是,原告程某買票乘坐客運公司的客車,雙方之間形成了合法有效的客運合同關系,應按照有關合同的法律法規進行審理。在此客運合同履行期間,程某在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客運公司構成違約,盡管其屬於無過錯方,但仍應根據法律規定賠償程某因車禍造成的各項損失。
【評析】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一、原告程某對客運公司享有訴權
在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的過程中,首先應搞清楚其中共涉及幾種法律關系,哪種法律關系會影響賠償權利人權益的維護。具體到本案而言,存在三種法律關系,程某與客運公司之間的客運法律關系;程某與貨車司機蘇某之間的人身損害賠償關系;客運公司與貨車司機蘇某之間的侵權法律關系。
基於以上三種法律關系,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請求權和合同違約損害賠償請求權在本案中存在競合。競合是指某種法律事實的出現而導致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權利產生,並使這些權利之間發生沖突的現象。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是兩類基本的民事責任,但由於民事關系的復雜性,民事違法行為性質的多重性,兩類責任常發生競合。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是指不法行為人的同一行為既違反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符合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又違反侵權行為法的有關規定,符合侵權責任的購成要件,因此而產生的違約的民事責任與侵權的民事責任相互沖突的現象。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違反合同規定的義務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侵權責任是不法加害人侵害他人法定民事權利而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兩者在歸責原則、舉證責任、時效、責任構成要件及免責范圍等等方面均有不同。
不告不理是民事訴訟中的一個基本原則。因此,權利人應當在起訴前恰當地做出選擇,以期使合法權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一方當事人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在發生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情況下,權利人在實施權利救濟時享有選擇權,在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間擇其一而選。那麼,究竟是提起違約之訴還是侵權之訴,權利人完全可以自主選擇。他既可以選擇其中任何一個義務人來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要求全部義務人承擔責任。
因此,原告程某作為交通事故的受害人,同時獲得了兩種請求權,即對於客運公司提起違約賠償的訴權和對於貨車司機提起侵權賠償的訴權,他既可以運輸合同糾紛起訴客運公司,也可以侵權糾紛起訴貨車司機。
二、無過錯的客運公司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本案中,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涉及侵權與違約競合。對於受害人程某,就具有了雙重身份,既是侵權行為的受害人,又是客運合同違約行為的受害人。在此情況下,選擇何種法律關系進行訴訟就顯得十分重要。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請求權和合同違約損害賠償請求權競合的情況下,交通事故受害人應從自身情況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綜合考慮舉證責任的承擔、被告方的賠償能力、索賠是否包括精神損害賠償等方面的問題,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以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因為不管怎樣打官司,其最終目的是獲得賠償款。由於肇事司機蘇某無賠償能力,原告程某選擇了違約之訴。程某搭乘客運公司的客車,雙方客運合同已經成立,應按照有關合同的法律法規進行審理。
合同法第二百九十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第三百零二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我國法律對客運合同違約責任實行嚴格責任,即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除非是旅客自身患有某種疾病,或者旅客故意自殺,承運人才免責,否則客運公司不能免責。因此,盡管本案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已確認客運公司對事故無責任,但只要客運公司未將乘客程某安全運送至約定地點,不管其有無過錯,都不能因此免除其違約責任。在此客運合同履行期間,程某在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客運公司構成違約,盡管其屬於無過錯方,但仍應根據法律規定賠償程某因車禍造成的各項損失。此外,被告客運公司向原告程某承擔違約賠償責任後,可根據交警部門認定的交通事故責任,向肇事司機追償。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本案中作為無過錯的客運公司應承擔合同違約損害賠償責任。作者:永豐縣人民法院 孫清武
Ⅱ 交通事故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交通事故當事人是指與交通事故有直接關系的人員,包括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當事人在交通事故中並不一定負有事故責任。
交通事故當事人權利:
(1)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並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
(2)發生僅造成車物損失或人員輕微受傷的交通事故,當事人應當填寫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天氣、當事人姓名、機動車駕駛證號、聯系方式、機動車牌號、保險憑證號、交通事故形態、碰撞部位、賠償責任人等內容的協議書或者文字記錄,共同簽名後立即撤離現場,協商賠償數額和賠償方式。
交通事故當事人負有的義務:
(1)當事人自行撤離現場後,協商損害賠償未達成協議報警的,應當向交通警察提供有當事人簽名的交通事故文字記錄材料。交通警察予以記錄,由當事人簽名,並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當場製作事故認定書。
(2)當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現場報警,事後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當事人應當在提出請求後十日內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供交通事故證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自接到當事人提供的交通事故證據材料之日起對交通事故進行調查。當事人未提供交通事故證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現場變動、證據滅失,無法查證交通事故事實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Ⅲ 交通事故的法律責任
你好,就你描述的問題,律師答復如下:
首先,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首先要版有交警部門權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這是所有賠償責任依據的開始。
其次,對於因交通事故引起的致人人身損害,主要賠償范圍包括醫療費,住院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精神損害賠償等。建立的基礎是傷殘等級鑒定基礎之上。傷殘等級鑒定是由專門的鑒定機構鑒定。
第三,傷殘等級後確認後,依據當地的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以及受害人的年齡、戶籍來確認各項賠償責任。
第四,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傷亡,可以聘請律師,律師費用也由將來的敗訴方承擔。
祝福!
Ⅳ 客運車和客運車掛靠公司對交通事故各承擔多少責任
所謂掛靠實際就是一種承包經營行為,在某些特殊行業里,也界定為資質借用內,如果掛靠者容以被掛靠方的名義進行經營,由被掛靠方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具體到交通事故,還要看司機是否有違章等情節,一般雙方均作為被告,承擔連帶責任,若沒違章被掛靠方是責任主體。也就是說司機和被掛靠方不劃分責任比例,要麼雙方承擔全部責任,要麼被掛靠方承擔全部責任。
Ⅳ 非法客運與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有因果關系嗎
全國人大常委會擬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時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的比例
全國人大常委會24日開始審議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修正案草案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1款第2項的規定進行了修改,在維持過錯推定原則的同時,明確了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情形下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的比例。
修正案草案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第1款第2項修改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按照下列規定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
1.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一方負次要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80%的賠償責任;
2.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一方負同等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60%的賠償責任;
3.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一方負主要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40%的賠償責任;
4.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一方負全部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承擔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
公安部副部長白景富表示,修正案草案在維持過錯推定原則的同時,明確了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情形下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的比例,既能側重保護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權益,又能較好地體現公平原則,進一步增強了可操作性。
交通事故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的承擔比例多少
1993年6月10日北京市公安局發布的《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若干規定》,其中的第六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應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負全部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100%;負主要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60%至80%;負同等責任者,各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50%;負次要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20%至40%;三方以上的交通事故責任者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參照上述原則確定。
Ⅵ 交通事故法律責任
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可定交通肇事罪:1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注意,此處的30萬元以上的數額,不是指事故本身造成的財產損失數額,而是指行為人無力賠償的數額。按此標准,財產直接損失數額不到30萬元,或者損失雖遠遠超過30萬元但賠償後不足30萬元的,都不構成本罪;4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下列情形之一的:(1)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5)嚴重超載駕駛的;(6)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根據刑法第133條的規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上述其他特別惡劣情節,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1)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傷5人以上,負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2)死亡6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60萬元以上的。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外的交通肇事如何定性所謂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外,是指工廠、礦山、林場、建築企業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內尚未納入公共交通管理的交通。城市街道、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村村通」公路,以及已經開發並納入公共交通管理范圍的內河航道、海運航道、湖泊等屬於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根據上述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第8條的規定,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則不定交通肇事罪,而應當分別以下情形處理:1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進行生產、作業,因不服管理、違反生產勞動安全等規章制度,以及單位主管人員指使、強令他人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應當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定罪處罰。2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進行生產、作業,有安全隱患,經有關部門或者單位職工提出後,負責勞動安全設施的直接責任人員仍不採取措施,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應當以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定罪處罰。3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進行非生產、作業活動致人死亡的,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定罪處罰;致人重傷的,以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致使交通工具嚴重毀壞的,以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定罪處罰。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依法懲處交通肇事犯罪活動,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將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五)嚴重超載駕駛的;(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第三條「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第四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二)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第五條「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交通肇事後,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第七條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或者機動車輛承包人指使、強令他人違章駕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第八條在實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和本解釋的有關規定。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圍外,駕駛機動車輛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傷亡或者致使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二百三十三條等規定定罪處罰。第九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三十萬元至六十萬元、六十萬元至一百萬元的幅度內,確定本地區執行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條第(三)項的起點數額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Ⅶ 長途客車出車禍怎麼理賠
長途客車出車禍我認為應該由客車所屬公司到出車禍地保險公司報案理賠。
當發生交通事故時,要注意保護好現場,及時報警及急救120,以便交警部門查清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及雙方責任的認定,當事人或委託當時發生交通事故時在一起的人及時向交警部門反映事故發生的真實情況。
這樣有利於分清雙方責任。發生交通事故後保護好現場十分重要,是交警部門認定雙方責任的關鍵,不要為了推脫、逃避責任(或者有僥幸心裡)破壞現場,甚至逃逸,這樣會導致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甚至構成交通肇事罪承擔刑事責任。
(7)客運事故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出院後,當事人身體傷害程度較大及財物受到損失的,要及時到傷殘鑒定部門及財物損失評估機構評定傷殘等級和財物損失,便於交警部門調解或者到法院起訴,要求侵害人支付傷殘補助費及財物損失。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收到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後,及時向交警部門申請調解,調解不成,或者對方不同意調解,應及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也可不經調解直接到法院起訴。對交通事故致死的,調解從辦理喪葬事宜結束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致傷的,調解從治療終結或者定殘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造成財產損失的,調解從確定損失之日起開始。
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後不履行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Ⅷ 客運公司客車司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司機是否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賠償標准沒有錯,法院的判決是真確的,至於按佛山打工的收入,是因為提供了相關的版依據,對於這權個法律有規定,死亡補償費用是按死亡人的年收入乘以二十年計算的,當然法院的判賠中還有,喪葬費,撫養費等。
司機是絕對要負民事責任的,而且按照法律規定還要負刑事責任,當然一般是緩刑
我奇怪的是,你說的保險公司二十年每年三千多是什麼意思,不大明白。如果是保險公司賠少了。而且你的第三責任險遠遠高於這個數字的話,直接告保險公司就可以了,到目前為止保險公司還沒有贏過此類的官司
Ⅸ 發生交通事故乘客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嗎
交警處罰無依據,但你同學可能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