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鑒事擔法律責任嗎

鑒事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01-22 16:05:40

① 鑒寶專家17萬騙畫事件,其鑒寶專家是否要承擔法律責任

鑒寶專家17萬騙畫,當然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這是毋庸置疑的。縱觀整件事前後,有點讓人哭笑不得,有人利用信息差賺取不義之財,已經達到了如此不擇手段的地步,如果這種情況還不受到法律的制裁,哪裡還有正義和公平的存在?

從以上表述我們可以得知,鑒寶專家劉岩一定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先是故意壓價買入畫,轉手賣高價,而後還被發現身份作假,這個情節就很嚴重了,國內專家作假、學歷作假等學術造假事件層出不窮,在光鮮的燈光和包裝下成為權威的代表,實際上卻什麼都沒有付出過,就享受別人的勞動果實,這樣的行為也會成為他個人一生的污點,甚至對整個行業都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不受到法律的制裁,真的說不過去。希望盡快讓我們看到正義的光,讓犯錯的人自己承擔後果。

② 因爭執打架,雙方鑒定為輕傷,都該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構成犯罪,故意傷害罪。內容如下: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構成輕傷)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故意傷害罪的量刑
1.對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對故意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情節顯著輕微的,不認為是犯罪。

認定情節輕微則不認為是犯罪,公安機關治安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相關規定處:,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處理。依據如下: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斗毆的;
(二)追逐、攔截他人的;
(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的;
(四)其他尋釁滋事行為。

司法鑒定人員違反法律規定應承擔哪些法律後果

對司法鑒定人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第(三)、(四)、(五)、(七)項規定的行政處罰的,由執業證書頒發機關根據法律、法規規章實施。
司法鑒定人違法執業或因過錯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由其所在的司法鑒定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司法鑒定機構賠償後,可以向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的司法鑒定人追償。
未取得司法鑒定人職業資格和執業證書的人員,為牟取經濟利益從事司法鑒定活動的,由鑒定活動所在地縣(市、區)司法行政機關責令其停止非法執業;有違法所得的,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但最高不得超過人民幣3萬元。
司法鑒定人在鑒定活動中有犯罪行為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鑒定人的法律責任是指司法鑒定人在執法活動中,因為故意或過失,違反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鑒定人的執業紀律,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擾亂了正常的司法秩序,影響了司法鑒定職業的形象,導致司法鑒定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的後果。
目前對鑒定人法律責任的確立方式是以機構責任為主,鑒定人(自然人)責任為輔。我國現行司法鑒定機構大多數是行政機構或機關事業單位舉辦的機構,主要確立的是刑事責任和國家賠償責任,也有一些民事責任的規定。
在司法實踐中,錯鑒的責任可分為責任錯鑒與技術錯鑒兩類,責任錯鑒是指因鑒定人工作責任心不強,違反有關規定而造成在事實、證據、定性、結論等方面的差錯。如隨意破壞送檢的文書資料或檢材;對原始資料隨意取捨或檢查、檢驗不全面而影響檢驗、鑒定結論准確性的;弄虛作假,偽造結果而得不出准確結論的等等。

④ 監事人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既然是監事,就要履行監事的職責。如果違反法律規定的勤勉等義務而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⑤ 當事人故意作虛假鑒定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么謝謝各位幫忙

肯定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重要的是你要有證據證明這一點,要不然有法律條文也沒有用啊!

⑥ 如果提交給法院的錄音證據鑒定出被剪輯過,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不是的,經過查證屬抄實的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五十條 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1、物證;

2、書證;

3、證人證言;

4、被害人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6、鑒定意見;

7、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8、視聽資料、電子數據。

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6)鑒事擔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相關規定:

第六十九條 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1、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2、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3、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4、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5、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⑦ 法醫做出假鑒定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可能構成偽證罪。
一、概念及其構成

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人身權利與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是復雜客體。但也有人認為,並不是任何形式的偽證罪都必然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例如隱匿罪證的偽證犯罪行為就不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但它必須侵犯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因此認為,偽證罪侵犯的是單一客體,即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

偽證罪妨礙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這是指司法機關的刑事訴訟活動。司法機關的民事訴訟活動、行政訴訟活動不能成為偽證罪的客體要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其他人員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以及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及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49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員偽造、隱藏、毀滅證據的,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及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1000 元以下的罰款、15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因為刑事訴訟與民事、行政訴訟性質不同,同是偽證行為妨礙訴訟所造成的社會危害性大小也有不同,以偽證方式妨礙民事訴訟或行政訴訟活動的,不能直接以偽證罪論處。

本罪侵犯的對象,可以是有罪的人,也可以是被懷疑有罪而實際上是無罪的人。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謂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指證人作了虛假的證明,鑒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鑒定,記錄人作了不真實的記錄,翻譯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譯。所謂隱匿罪證,指掩蓋歪曲事實真相、毀滅證據,將應該提供的證據予以隱匿。所謂與案件有重要關表的情節,主要是指對案件是杏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或者對罪行輕重有重大影響的情節。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能以偽證罪淪處。至於偽證行為是否造成了錯判,不影響定罪,可作為量刑的情節予以考慮。

行為人偽造、變造、毀滅憑證、隱瞞事實真相的行為,不是發生在司法機關的刑事訴訟活動中,而是在一般責任事故調查處理中,或是在審計、監察等行政活動中發生的,不能以偽證罪論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26條規定,單位行政領導人、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的,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也規定,對於弄虛作假、隱瞞事實真相的單位、單位直接責任人員、單位負責人以及其它有關人員,審計機關可予以警告、通報批評,並可酌情處以罰款;審計機關認為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人員,移送監察或者有關部門處理;對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審計機關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國務院1987年6月29日頒布實施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第23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或者事件後,丟失、塗改、隱匿、偽造、銷毀病案或有關資料,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其行政責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上述法律、法規中提及的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行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隱瞞事實真相,毀滅、偽造、隱匿有關資料,但不是在刑事訴訟中,行為所侵犯的客體不同於偽證罪,只能分別情況,以其它犯罪論處。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在刑事訴訟中的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證人」,是指根據司法機關的要求,陳述自己所知道的案件情況的人,「鑒定人」,是指司法機關為鑒別案件中某些情節的真偽和事實真相而指派或聘請的、具有專門知識或者特殊技能的人,「記錄人」,是指為案件的調查取證,詢問證人、被害人或審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作記錄的人。「翻譯人」,是指司法機關指派或聘請為案件中的外籍、少數民族或聾啞人等訴訟參與人充當翻譯的人員,也包括為案件中的法律文書或者證據材料等有關資料作翻譯的人員。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自直接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其虛假陳述是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但為了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而為之。如果行為人不是出於陷害他人的意圖或者隱匿罪證,就不能以本罪論處。如行為人因粗心大意,工作不認真,或者學識、業務能力不高而作出了錯誤的鑒定結論、記錄、翻譯,或者因錯記、漏記、錯譯、漏譯等而不能反映原意,等等。

二、認定

(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對於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工作不負責任,疏忽大意,或者業務水平有限而提供不正確的鑒定、記錄、翻譯的;以及由於對於案件真實情況一知半解,認識不準確,或者道聽途說而傳聞作證,從而提供了虛假證明的,因不具備偽證的主觀故意,不構成偽證罪。對於雖有偽證行為,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應認定為犯罪。依照最高人甩檢察院1989年1I月30日印發的《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侵犯公民民主權利、人身權利和瀆職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以偽證罪立案追究刑事責任,(1)偽證行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處罰或者輕罪重判的;(2)偽證行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處罰或者重罪輕判的;(3)偽證行為造成冤、假、錯案的。(4)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為經濟犯罪分子銷毀罪證或得製造偽證的;(5)出於偽證行為致使他人自殺或精神失常的;(6)偽證行為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二)本罪與誣告陷害罪的界限

這兩種犯罪都有陷害他人的故意,兩者的區別是,(1)前者的主體是特殊主體;而後者的主體是一般主體。(2)前者的行為是在偵查、審判中發生的;後者的行為是立案偵查之前實施的,並且是引起案件偵查的原因。(3)前者是通過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等手段實現的;後者則是作虛假的告發。(4)前者只是在個別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上,提供偽證;而後者則是捏造了整個犯罪事實。(5)前者的目的可能有兩種: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也可以是包庇罪犯;而後者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使無罪者受到刑事處分。

(三)本罪與包庇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的界限

這三種犯罪的行為人,睚作虛假證明,為犯罪分子隱匿罪證方面極為相似,目的都是包庇罪犯。其區別主要在於:(1)主體要件不同。偽證罪是特殊主體;後兩種包庇犯罪是一般主體。(2)實施犯罪的時間不同,偽證罪只能在偵查、審判階段實施;後兩罪則可以在犯罪分子被逮捕、關押前實施,也可以在被逮捕、判刑之後實施。(3))犯罪的內容不同。偽證罪掩蓋的是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犯罪情節;後兩罪所掩蓋的可以是全部罪行或者重要犯罪事實。(4)包庇對象的情況不同。偽證罪包庇的是在偵查、審判中,未被逮捕或者未被判決的未決犯罪嫌疑人;後兩罪所包庇的可以是未決犯罪嫌疑人,也可以是已決犯人,或者是服刑中逃跑的犯罪分子。

三、處罰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⑧ 合同鑒證人對合同無效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見證人只是一個中間人的概念,合同是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見證人是見證合同事實存在且是合同上雙方當事人簽署 的。只有擔保人才負合同上的法律責任的。

熱點內容
塗遠國法院 發布:2025-10-06 12:05:39 瀏覽:61
勞動法管理制度 發布:2025-10-06 12:01:58 瀏覽:179
民法典體現了新時代 發布:2025-10-06 12:01:57 瀏覽:244
張春雷法院 發布:2025-10-06 11:57:32 瀏覽:420
勞動法第多少條關於培訓的 發布:2025-10-06 11:55:20 瀏覽:834
工商行政法屬於 發布:2025-10-06 11:53:07 瀏覽:598
小學道德講堂ppt 發布:2025-10-06 11:32:57 瀏覽:219
拍案說法中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10-06 11:30:10 瀏覽:796
司法考作弊 發布:2025-10-06 11:24:00 瀏覽:612
公共法律服務指南內容 發布:2025-10-06 11:10:24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