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不可抗力逃避法律責任

不可抗力逃避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23 00:01:38

⑴ 不可抗力的法律條款

指合同訂立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構成不可抗力必須具備以下要件:A.不可預見的偶然性。不可抗力所指的事件必須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不可預見的事件,它在合同訂立後的發生純屬偶然。當然,這種預料之外的偶然事件,並非是當事人完全不能想像的事件,有些偶然事件並非當事人完全不能預見。但是由於它出現的概率極小,而被當事人忽略不計,把它排除在正常情況之外,但結果這種偶然事件真的出現了,這類事件仍然屬於不可預見的事件。在正常情況下,判斷其能否預見到某一事件的發生有兩個不同的標准:一是客觀標准,即在某種具體情況下,一般理智正常的人能夠預見到的,該合同當事人就應當預見到。如果對該種事件的預見需要一定的專門知識,那麼只要具有這種專業知識的一般正常水平的人所能預見到的事件則該合同當事人就應當預見。二是主觀標准,就是在某種具體情況下,根據行為人的主觀條件,如當事人的年齡、發育狀況、知識水平、職業狀況、受教育程度以及綜合能力等因素來判斷合同當事人是否應該預見到。
B.不可控制的客觀性。不可抗力事件必須是該事件的發生是因為債務人不可控制的客觀原因所導致的,債務人對事件的發生在主觀上既無故意,也無過失,主觀上也不能阻它發生。債務人對於非因為可歸責於自己的原因而產生的事件,如果能夠通過主觀努力克服它,就必須努力去做,否則就不足以免除其債務。
不可抗力事件的不可預見性和偶然性決定了人們不可能列舉出它的全部外延,不能窮盡人類和自然界可能發生的種種偶然事件。所以,盡管世界各國都承認不可抗力可以免責,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確切地規定不可抗力的范圍,而且由於習慣和法律意識不同,各國對不可抗力的范圍理解也不同。根據中國實踐、國際貿易慣例和多數國家有關法律的解釋,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自然現象,如,火災、旱災、地震、風災、大雪、山崩等;二是由社會原因引起的社會現象,如,戰爭、動亂、政府幹預、罷工、禁運、市場行情等。一般來說,把自然現象及戰爭、嚴重的動亂看成不可抗力事件各國是一致的,而對上述事件以外的人為障礙,如政府幹預、不頒發許可證、罷工、市場行情的劇烈波動,以及政府禁令、禁運及政府行為等歸入不可抗力事件常引起爭議。因此,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應具體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事實上,各國都允許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自行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自行約定不可抗力的范圍實際上等於自訂免責條款。當事人訂立這類條款的方法一般有三種:一種是概括式。即在合同中只概括地規定不可抗力事件的含義,不具體羅列可能發生的事件。如果合同簽訂後,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雙方對其含義發生爭執,則由受理案件的仲裁機關或法院根據合同的含義解釋發生的客觀情況是否構成成不可抗力;另一種是列舉式。即在合同中把屬於不可抗力的事件一一羅列出來,凡是發生了所羅列的事件即構成不可抗力,凡是發生了合同中未列舉的事件,即不構成不可抗力事件;第三種是綜合式,即在合同中既概括不可抗力的具體含義,又列舉屬於不可抗力范圍的事件。
不可抗力條款是一種免責條款,即免除由於不可抗力事件而違約的一方的違約責任。一般應規定的內容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事件發生後通知對方的期限,出具證明文件的機構以及不可抗力事件的後果。
中國進出口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條款,按對不可抗力事件范圍規定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概括式,即對不可抗力事件作籠統的提示,如「由於不可抗力的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或延遲履行合同的一方可不負有違約責任。但應立即以電傳或傳真通知對方,並在XX天內以航空掛號信向對方提供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出具的證明書」。
列舉式,即逐一訂明不可抗力事件的種類。如「由於戰爭、地震、水災、火災、暴風雪的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或延遲履行合同的一方不負有違約責任……」。
綜合式,即將概括式和列舉式合並在一起,如「由於戰爭、地震、水災、火災、暴風雪或其他不可抗力原因而不能履行合同的一方不負有違約責任……」。綜合式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方式。
買賣雙方簽訂合同後,有時會出現一些意外事故而影響合同的履行,為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雙方當事人應在合同中訂立不可抗力條款。《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延遲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事件的,不能免除責任。」

⑵ 不可抗力的定義,不可抗力有哪些法律後果

。不可抗力,是指復不能預見、不能避制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一般來說,不可抗力的情形包括:(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不可抗力這種情況的發生,對合同有什麼影響呢?這主要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一是如果一方因為不可抗力而導致不能按合同履行,他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二是,如果因為不可抗力,一方履行合同的目的已經無法實現時,他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同樣也不算是違約

⑶ 法律上關於不可抗力有哪些規定

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本法所稱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版並不能克權服的客觀情況 ; 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一般來講,不可抗力包括:

(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等;

(2)政府行為(國家政策調整):如徵收、徵用等;

(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等。

(3)不可抗力逃避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地震屬不可抗力 旅行社不擔責

九寨溝地震,不少遊客受傷、身亡。旅遊中遇地震受傷害,旅行社要不要承擔責任呢?

西城法院法官介紹,侵權責任法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而地震屬於不可抗力,因地震造成傷亡的,景區和旅行社沒有過錯,不承擔責任。

但法官提醒,遊客應仔細核對投保的具體保單情況,即是否將地震列為「除外責任」(即免賠條款)。一般情況下,旅行社責任保險、家庭財產險、大部分車險因地震免賠條款而不賠付,而人身險,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兩全壽險、個人意外險、旅遊意外險等,因地震產生的地陷、地裂或高空墜物致損害的,可依保單進行保險賠付。

⑷ 軍人執行任務屬於不可抗力么

你說具體點.
你說的不可抗力是指不可為因素嗎?
請把你的情況說清楚點!!
祝你好運!!

⑸ 什麼是不可抗力,不可抗力的法律後果是什麼

不可抗力是一項免責條款,是指買賣合同簽訂後,不是由於合同當事回人的過失或疏忽,答而是由於發生了合同當事人無法預見、無法預防、無法避免和無法控制的事件,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發生意外事件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責任或者推遲履行合同,在我國《民法通則》上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⑹ 因不可抗力產生的法律責任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免責

依據民法通則、合同法、刑法之規定,因不可抗力產生的法律責任都免責。

⑺ 發生不可抗力,還需要承擔約定的違約責任嗎

現實困惑

律師答疑

簽訂合同後,雙方當事人應當積極履行,一方版違約的,權另一方可以要求對方繼續履行、承擔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但是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條和第一百一十八條的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楊某與紡織廠簽訂買賣合同後,突發持續暴雨天氣顯然不是雙方當事人所能預見、所能避免或者克服的,因此,應當免除楊某的違約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七條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

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第一百一十八條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法理薈萃

不可抗力屬於法定免責事由,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一種人們無法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目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違約方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

⑻ 不可抗力有哪些法律後果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一般來說版,不可權抗力的情形包括:(1)自然災害、如台風、洪水、冰雹;(2)政府行為,如徵收、徵用;(3)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
不可抗力這種情況的發生,對合同有什麼影響呢?這主要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一是如果一方因為不可抗力而導致不能按合同履行,他不需要承擔違約責任。二是,如果因為不可抗力,一方履行合同的目的已經無法實現時,他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同樣也不算是違約

⑼ 「不可抗力」的法律條款

不可抗力條款(Force Majeure Clause) 不可抗力條款是指合同中訂明如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全部或部分義務的,免除其全部或部分的責任。另一方當事人不得對此要求損害賠償。因此,不可抗力條款是一種免責條款。
⑴不可抗力條款的概念。 不可抗力條款是規定在合同訂立後發生當事人在訂合同時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以致不能履行合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時,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責任的條款。 ⑵構成不可抗力的意外事故應具備的條件: ①意外事故是在簽訂合同以後發生的; ②意外事故是當事人所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和不可控制的。不可抗力的事故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自然力量引起的,如水災、風災、旱災、地震等;另一種是社會原因引起的,如戰爭、封鎖、政府禁令等; ③意外事故的引起沒有當事人疏忽或過失等主觀因素。 ⑶不可抗力的法律後果與結果。 依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規定,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可解除合同或延遲履行而不承擔責任。只有在不可抗力因素與當事人的過失同時存在的情況下,當事人才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遭受不可抗力後合同的結果主要為下列: ①解除合同。一般來說,如果不可抗力事故使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可能,則可解除合同。如在買賣特種糧食的交易中,該特種糧食的產地因水災而失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解除合同。 ②延遲履行。如不可抗力只是暫時阻礙合同的履行,則只能延遲履行。例如,由於不可抗力使交通受阻,可能延遲履行,等通車後再履行。

熱點內容
司法可信力 發布:2025-10-06 09:39:51 瀏覽:962
訴訟法106條 發布:2025-10-06 09:36:48 瀏覽:234
商法總論期末題目 發布:2025-10-06 09:35:16 瀏覽:725
臨時工勞動法怎麼維權 發布:2025-10-06 09:35:13 瀏覽:200
案件辨護律師法官溝通 發布:2025-10-06 09:35:12 瀏覽:21
老年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10-06 09:30:54 瀏覽:434
會議紀要的法律效力分析 發布:2025-10-06 09:20:02 瀏覽:646
微商賣書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6 09:19:56 瀏覽:693
個人簽字的借條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6 09:19:56 瀏覽:613
美女律師日本在線 發布:2025-10-06 09:15:27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