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做財務要會的法律責任

做財務要會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23 05:13:57

① 在會計法規規定的法律責任中主要有那些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 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 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 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條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② 會計做假賬要承擔什麼責任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9年)第四十三條: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2001年修正)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99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占應繳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並且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③ 沒有學過會計的人做出納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相對來說業務要復雜一點。 一般單位財務科新人先從出納做起,負責人也基本上是會計...除了要有過硬的出納業務知識以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財經法紀素養和職業道德修養。
不承擔法律責任

④ 做假賬會計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作為會抄計有空多看看會襲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二十五條 單位領導人、會計人員違反本法第二章關於會計核算的規定,情節嚴重的,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六條 單位領導人、會計人員和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的,或者利用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和其他會計資料偷稅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的,由財政、審計、稅務機關或者其他有關主管部門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負責處理,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 會計人員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予以受理,或者對違法的收支不向單位領導人提出書面意見,或者對嚴重違法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的收支不向主管單位或者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報告,情節嚴重的,給予行政處分;給公私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⑤ 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會計法》突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立法宗旨,緊緊圍繞確保會計信息質量這一核心,以明確的法律手段對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規范。本文就會計人員在新《會計法》實施中應負的法律責任和如何化解責任風險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新《會計法》增大和明確了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

新《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雖然強調了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但並沒有減輕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確界定了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首先,在現實中,會計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違反新《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對這些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新《會計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條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其次,會計人員作為會計機構的主體在從事會計行為的過程中,若有違反新《會計法》規定的,不管是主觀或客觀因素引起的,都將作為直接責任人員而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

二、依法核算,化解風險

會計人員法律責任的明確和增大,使會計人員只有依法進行會計核算,才能化解會計人員法律責任風險。會計核算,是會計工作的核心和重點。新《會計法》用了二章的篇幅,即第二章「會計核算」和第三章「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特別規定,」對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了法律的規定。這是從立法的高度對保障會計信息質量作出的明確規定,並對每一個重要會計核算環節提出了具體而切實的要求,這些要求前後銜接形成系統的規定,從而可以達到保證會計核算的正確性、真實性的目的。我們會計人員只有嚴格遵守新《會計法》中關於會計核算的規定,依法核算,才能化解法律責任風險。

三、完善健全內部會計監督機制,減少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風險

新《會計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並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墓本內容和要求作出規定:(一)會計事項相關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即「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二)重大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程序應當明確;(三)進行財產清查;(四)對會計資料進行內部審計。認真執行《會計法》的這一規定,做到對每個會計人員的職責許可權進行明確的規定,並在落實上下功夫,防止因會計行為的許可權過於集中而導致違反《會計法》的規定而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同時加大會計機構的會計監督權力,明確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才能減少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風險。

四、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

新《會計法》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財政部在1996年6月17日發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第二節中專門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作出八條具體規定,包括以下六個方面內容:(一)愛崗敬業;(二)熟悉法規;(三)依法辦事;(四)客觀公正;(五)搞好服務;(六)保守秘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當遵循的道德標准。建立會計人員道德規范,是對會計人員強化道德約束,防止和杜絕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出現不道德行為的有效措施。會計工作是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處理各方面經濟利益關系的重要「關口」,這就要求會計人員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公私分明,依法客觀公正辦事,同時還要經得起金錢、物質的誘惑。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觀念,從個人私利出發,利用自己工作之便為圖私利弄虛作假,違反《會計法》的規定,甚至挪用公款、貪污盜竊,那就必須承擔應負的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會計作為一門應用科學,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業務性,要求會計人員認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和理論、技術,不斷更新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業務水平。同時,要認真學習新《會計法》和有關的法律法規,做到懂法、依法、不違法,這樣才能消除和化解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工作中的法律責任風險

⑥ 會計做假賬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要的,這個從你說的情節上看算是欺詐。雖然是受老闆指使,但你算同案犯。

⑦ 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新《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內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容。雖然強調了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但並沒有減輕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確界定了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首先,在現實中,會計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違反新《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對這些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新《會計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條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其次,會計人員作為會計機構的主體在從事會計行為的過程中,若有違反新《會計法》規定的,不管是主觀或客觀因素引起的,都將作為直接責任人員而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

⑧ 公司做假賬會計有什麼責任

二、常見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1、違法行為:
①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行為。(賬簿)
②私設會計賬簿的行為。(賬簿)
③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行為。(憑證)
④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行為。(憑證)
⑤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行為。(處理方法)
⑥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行為。(報表)
⑦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行為。(記賬文字和貨幣)
⑧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行為。(檔案)
⑨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行為。(內部控制)
⑩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會計法》規定的行為。(任用人員)
2、法律責任:①責令限期改正: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
②罰款:A、單位並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B、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③給予行政處分:國家工作人員
④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情節嚴重方可吊銷
⑤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
三、其他會計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一)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
1、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不構成犯罪的:
①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
②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③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④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
⑤會計人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二)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
1、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不構成犯罪的:
①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
②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③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④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
⑤會計人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三)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法律責任
1、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不構成犯罪的:
①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②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熱點內容
法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保障 發布:2025-10-06 07:07:52 瀏覽:277
奉新縣司法局 發布:2025-10-06 07:00:07 瀏覽:452
如何貫徹宣傳企業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6 06:55:14 瀏覽:966
吉林省地方鐵路條例 發布:2025-10-06 06:54:24 瀏覽:736
銀川市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10-06 06:38:19 瀏覽:436
民事訴訟法54條規定 發布:2025-10-06 06:37:36 瀏覽:500
咨詢工程師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6 06:17:57 瀏覽:948
2019考前八套題經濟法電子版 發布:2025-10-06 05:49:18 瀏覽:130
天津工業大學法律碩士難嗎分數線 發布:2025-10-06 05:49:10 瀏覽:800
勞動法訴訟時效問題 發布:2025-10-06 05:45:42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