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論流質契約的法律效力

論流質契約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23 13:28:52

1. 流質契約的立法目的

(一)維護債務人的利益
債務人一般在經濟上處於弱勢地位,其在簽訂抵押合同時,往往會因眼前一時的急需而不惜以價值較高的財產擔保小額債權。債權人也會利用債務人這種不利處境而提出種種苛刻的條件,迫使其簽訂流質契約。如果允許流質契約有效,則在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就會使債權人不經清算程序即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權,這實際上是一種暴利行為,嚴重損害了債務人的利益,也違反了民法的公平、等價有償原則。正如學者們所指出的:「債務人舉債多處於急迫窘困境地,債權人可利用之迫使債務人以高價之物供作較小債權擔保,圖謀債務人清償不能時不經任何程序而取得擔保物的所有權,牟取非分利益。由是,從保護處於弱勢之債務人的角度,流質契約應予禁止。
(二)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實踐中,並非所有的流質契約都不利於債務人,有些時候它也可能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債權人如果在訂立合同時對標的物的價值作錯誤的估計,或因市場行情的重大變化而使標的物的價值暴跌,或由於對債務人的信譽為過分的信賴,而沒有要求與債權數額相等的抵押物擔保,如果承認流押契約的效力,則債權人只能獲得標的物的所有權,而債務人則可以拒絕為債務清償。因此,禁止流質契約,從債權人的角度而言,也可以防止抵押權設定後,抵押物價值急劇下降,導致債權人的債權不能完全實現的風險,從而維護債權人的利益。
(三)維持抵押權的價值權性
抵押權是一種變價受償權,以取得物的交換價值為目的,只有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債權未受清償時,才能以抵押物折價或以其變價款優先受償。在抵押物折價或變價清償債務時,要經過清算程序,對抵押物價值進行評估,以抵押物折價或變價款對債務進行清償。對於超出債務數額的部分變價款,仍歸抵押人所有,對不足清償的部分由債務人繼續履行。而根據流質契約條款,抵押權人與抵押人不經任何程序,即由債權人取得抵押物的所有權,這與擔保權的價值權性有違,擔保物未經折價或變價,就預先約定擔保物移轉於擔保權人所有,與擔保權的變價受償性不符。造成價值轉移失衡,損害債務人的利益。

2. 流質契約的利弊分析

禁止流質契約的利弊分析
1、禁止流質契約的益處
(1)有利於保護擔保設定人及其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在擔保物的價值不是一般的高於而是過分高於被擔保的債權額時,如果允許流質契約,則不僅會造成擔保設定人與擔保權人(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失衡,造成顯失公平,在擔保設定人沒有足夠的財產以滿足他的其他債權人的債權時,還會造成擔保設定人的其他債權人與擔保權人(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失衡。這可能正是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民法禁止流質契約的主要原因。
(2)有利於防止擔保設定人與擔保權人串通以逃避債務、損害擔保設定人的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如果法律允許流質契約,那麼,擔保設定人與擔保權人就有可能惡意串通,通過訂立流質契約這種合法的方式,來逃避擔保設定人對其其他債權人的債務,從而給其他債權人造成損害。
(3)有利於防止債務人與債權人串通以損害擔保設定人的利益。在擔保設定人非為債務人的情況下,如果允許流質契約,那麼,債務人就有可能與債權人串通,債務人到期故意不履行債務從而讓債權人取得擔保物的所有權,並以此來損害擔保設定人的利益,特別是在擔保設定人不能及時、有效地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情形下,擔保設定人的利益更有可能受到損害。
2、禁止流質契約的弊端
(1)人為地增加了擔保物權實現的交易成本和難度。根據我國《擔保法》的規定,擔保物權的實現方式共有拍賣、變賣、折價三種。在這三種方式中,一般而論,拍賣的成本最高,折價的成本最低。實踐中經常採用的方法是拍賣,這無疑會增加擔保權實現的交易成本。折價的成本雖然較拍賣為低,但是,折價可能會面臨擔保法律關系的雙方當事人不能達成協議的危險,特別是,擔保設定人可能會惡意地阻礙折價協議的達成,從而人為地增加擔保物權實現的困難。
(2)不利於債權人債權的完全滿足。當擔保物的價值等於或者稍高於所擔保的債權額時,如果通過上述方式來實現擔保物權,在扣除交易費用和繳納國家的稅收以後,用於償還債權的金額就會減少,此時,債權人的債權就會面臨不能全部實現的危險。這反而有違當事人設定擔保物權以保障其債權完全實現的初衷。
允許流質契約的利弊分析
1、允許流質契約的益處
(1)有利於節約擔保物權實現的交易成本,保證債權人最大限度地實現債權。如果法律允許流質契約,那麼,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就可以直接取得擔保物的所有權以實現自己的債權。這必將減少擔保物權實現的交易成本。即使擔保物並非債權人所需,
其也可以通過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來處分它,從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實現自己的債權。
(2)有利於促使債務人及時履行債務,保障債權人的債權實現。在法律允許流質契約的情形下,如果債務人到期不能履行債務,擔保物將直接歸債權人所有,那麼,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債務人定會積極主動地償還債務,尤其是在擔保物的價值遠遠超過其所擔保的債權額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當然,在擔保設定人非為債務人的情形下,債務人可能並不積極償債,但是,由於債權人可以直接取得擔保物的所有權,因而其債權的實現仍然是很有保障的。
2、允許流質契約的弊端
允許流質契約的弊端主要在於,不利於對擔保設定人以及擔保設定人的其他債權人利益的保護。其理由已如前述,此不重復。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流質契約的禁止和允許所能產生的結果是利弊並存;第二,從流質契約的禁止和允許中得不出 「利大」還是「弊大」的結論;第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民法禁止流質契約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3. 界定為流質契約的,該合同是否自始無效

是的,流質契約因不利於雙方當事人利益的實現與平衡,而受到羅馬法以來的多版數國家立法例的權禁止,我國《物權法》第186條和第211條也對流質契約採取絕對禁止的態度。 即使擔保物的價格與債權額相當,仍為無效。

所謂流質契約,是指當事人在簽訂抵押合同時,或者債權清償期屆滿前,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的契約。

《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該條是關於流質契約禁止的規定,表明了我國立法對流質契約的嚴格禁止態度。之所以對流質契約採取禁止態度,主要是為了保護債務人的利益。債務人通常因急於取得資金,或使自己及早擺脫困境,在簽訂抵押合同時往往處於弱勢地位,不惜以價值較高的財產為較小的債務提供抵押,債權人也會利用其優勢地位設置種種不合理的條件,迫使債務人簽訂流質契約。

4. 流質契約為我國禁止 是什麼意思書上說禁止當事人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質權人未受清償時,質物的所有權

主要是為了維護債務人的合法權益,抵押或者質押都會有比率,非全額。這樣拍賣時候償債後部分歸回債務人。直接約定到期歸債權人,侵害債務人的權益

5. 什麼是流質契約

流質契約又稱為「流押契約」、「流抵契約」、「抵押物代償條款」,是指當事人雙方在設立擔保物權時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債權人取得擔保物所有權的合同。

流質契約之所以受禁止,其原因在於擔保合同訂立之時對當事人權益的失衡,因此,在擔保物權實現之時,當事人協議取得擔保財產,並無不可。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擔保物權人未受清償的或發現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時,擔保物權人可以與擔保人協議以擔保財產折價。

我國《物權法》第186條和第211條也對流質契約採取絕對禁止的態度。 即使擔保物的價格與債權額相當,仍為無效。

(5)論流質契約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流質契約無效,但流質契約無效並非指整個擔保合同無效。如果該內容的無效不影響擔保合同其他內容的效力,擔保合同其他部分內容仍是有效的。

《擔保法司法解釋》第57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約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的內容無效。該內容的無效不影響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內容的效力。」根據上述規定,如果該流質契約的內容無效並不影響抵押合同其他內容的效力,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內容仍是有效的。「

應當注意的是,流質條款的無效並不直接導致擔保合同的無效,否則,不利於正常的交易秩序和信用秩序的形成。違反公序良俗無效,系指流質約定無效而言,而非擔保全部無效,原債權債務及擔保合同不因流質約定的無效而無效。

參考資料:網路-流質契約

6. 流質契約的效力

流質契約無效來,源但流質契約無效並非指整個擔保合同無效。如果該內容的無效不影響擔保合同其他內容的效力,擔保合同其他部分內容仍是有效的。
《擔保法司法解釋》第57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在抵押合同中約定,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的內容無效。該內容的無效不影響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內容的效力。」根據上述規定,如果該流質契約的內容無效並不影響抵押合同其他內容的效力,抵押合同其他部分內容仍是有效的。「應當注意的是,流質條款的無效並不直接導致擔保合同的無效,否則,不利於正常的交易秩序和信用秩序的形成。違反公序良俗無效,系指流質約定無效而言,而非擔保全部無效,原債權債務及擔保合同不因流質約定的無效而無效。

7. 流質契約和財產抵押折價協議最根本的區別

你說的問題其實很簡單,流質契約就是說如果A不能向B還錢,則B取得價值100W生產線的所有權。流質契約我國法律不允許,意思就是說當事人就算有流質契約,也是無效合同。而財產抵押折價協議則是說,若A不能向B還錢,則B可以與A協商,採取折價的方式實現自己對A的債權。這里,要申明一點,採取折價的方式的話,B也獲得價值100W生產線的所有權,但這其中有一個概念,即多退少補,意思是生產線的價值若大於B的債權,則B要把超過的部分的錢給A;生產線的價值若小於B的債權,則A要把少的錢補齊。比如說生產線的價值是100W,而A欠B80W,那麼B還必須給A20W;再比如說生產線的價值是100W,而A欠B120W,那麼A還要給B20W。若是流質契約,B直接獲得價值100W生產線的所有權;而若是財產抵押折價協議,則必須多退少補。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流質契約沒有很好地保護債務人的利益。
另外,你所說的B將生產線賣掉能得到80W,那不是財產抵押折價協議,那是財產抵押變賣協議。這樣的話,B可以將80W優先受償,不足部分,若沒有其它約定,則轉為普通債權受償。

8. 民法和商法關於流質契約的不同規定及理由

商法與民法的區別 1. 立法價值取向不同。立法價值取向主要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指國家制定法律時希望達到的社會效果;其二是指法律所追求的多個價值目標出現矛盾時的最終價值目標選擇。民法與商法同屬私法,具有諸如誠實信用、公平、效益、平等等相同的基本價值取向,但由於調整對象不同,兩者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例如民法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是公平,當公平與其他民法原則發生沖突時,民法的首要任務是維護公平,即公平優先兼顧效益與其他;商法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是效益,其基本要求是效益優先兼顧公平與其他。 2.調整的主體不同 民法調整的主體是民事主體(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國家),商法調整的是商事主體。(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 3.調整對象不同。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商法調整的是營利性主體即商主體在市場交易過程中所發生的商事法律關系。民事關系包括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在調整對象上具有復合性;商事關系盡管有人認為包括商事財產關系和商事人身關系,但從實質上講商事人身關系是依附於商主體法律人格的具有直接財產內容的廣義上的財產關系,因而商法調整的對象是具有單一性。 4.主體范圍不同。 民事法具有適用主體廣泛性的特點,可以適用於一切社會公眾。商法則具有適用主體限定的特點,僅適用於商主體。 5.法律責任制度不同。 民法一般實行過錯責任原則。商法除過錯責任原則外,還大量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6.具體規定不同。 以日本民法和商法的規定為例:日本民法上規定的中國採取顯名主義,而日本商法上可以隱名中國;在民法的委託中國中,中國人僅僅就委託事項有中國權,但商法中只要有中國權存在,中國人就可以根據情況擴大其范圍;民事債權的消滅時效是10年,而商事債權的消滅時效是5年。民法上禁止流質契約,而商法上為擔保商事債權認可流質契約;民間金錢借貸當事人未約定利息的視為無利息,商人間的金錢借貸未約定利息的,貸款人可以請求法定利息。 8.經濟基礎不同。 民法產生的經濟基礎是商品經濟,有商品經濟就應當有法律,就應當有調整商品經濟的基本法律-民法。商品經濟必須有兩個存在條件:一是由於社會分工是每一個社會主體都不能生產出自己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從而使商品交換成為必要。二是由於財產分屬於不同的人所有,使每個人都能無償地佔有他人的勞動產品,而必須承認對方的財產所有權,並進行等價勞動相交換。與此適應,就產生了所有權制度和合同制度。而 商法產生的經濟基礎則是市場經濟。 9.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不同 民法規范具有強烈的倫理性。從社會學角度觀察,法律條款無非包括倫理性條款和技術性條款兩大類。與商法比較側重於技術性規范不同,民法規范具有強烈的倫理性。 10.在國家的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不同: 民法是國家的部門法,是基本法。商法不是,他是民法的特別法。 11.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 民法的制定和修改,往往是由全國人大來完成,常委會只有在不違反民法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做部分修改。商法由常委會就可以制定和修改

9. 流質契約的規定

債務人舉債時多處於急迫窘困境地,債權人可利用之迫使債務人以高價之物用版作較小債權擔保權。因此,從保護處於弱勢之債務人的角度,流質契約應予禁止。
《物權法》第186條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物權法》第211條規定:「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擔保法》第40條規定:「訂立抵押合同時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在合同中不得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時,抵押物的所有權轉移為債權人所有。」
《擔保法》第66條規定:「出質人和質權人在合同中不得約定在債務履行期屆滿質權人未受清償時,質物的所有權轉移為質權人所有。」
以上關於流質契約禁止的規定,表明了我國立法對流質契約的嚴格禁止態度。准確理解該條規定的含義,對於我們正確處理抵押合同當事人的相互關系,實現當事人利益的平衡,保護市場交易秩序都具有重要意義。

10. 誰知道然後與擔保與流質契約的關系舉例說明一下。

讓與擔保和流質契約,二者都不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但二者不同。
1.在我國,(後)讓與擔保以債版務合同為主合同,權買賣合同為從合同。買賣合同具有從屬性。(後)讓與擔保的買賣合同是條件成就前保留所有權的買賣合同。雖不發生物權變動,但不影響其買賣合同的效力。
2.(後)讓與擔保是清算型。以40塊錢的標的物簽訂買賣合同擔保10塊錢的債務。債權人獲得標的物的時候需要返回給我30塊錢。
而流質(押)契約是流質型。40元的擔保物擔保10塊錢的債務,到時候兩清。不管價值如何。
3.讓與擔保按民間借貸關系處理。而流質契約(除營業質權)禁止。

熱點內容
咨詢工程師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6 06:17:57 瀏覽:948
2019考前八套題經濟法電子版 發布:2025-10-06 05:49:18 瀏覽:130
天津工業大學法律碩士難嗎分數線 發布:2025-10-06 05:49:10 瀏覽:800
勞動法訴訟時效問題 發布:2025-10-06 05:45:42 瀏覽:893
貴州台江法院 發布:2025-10-06 05:44:54 瀏覽:779
無效民事行為經濟法 發布:2025-10-06 05:40:45 瀏覽:899
公安治安管理條例txt 發布:2025-10-06 05:37:47 瀏覽:893
泰安東岳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10-06 05:31:31 瀏覽:88
中國海洋大學政法學院 發布:2025-10-06 05:29:23 瀏覽:230
勞動法修正了幾次 發布:2025-10-06 05:25:36 瀏覽:509